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言
一、基本概念
药理学是重要研究药物与机体(涉及病原体)互相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ﻫ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防治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即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发生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规律。ﻫ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ﻫ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吸取、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二、药理学任务
阐明:ﻫﻫ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药动学
三、药理学学习方法ﻫ1.理解、联系2.重点突出3.记忆方法4.适当做题ﻫA型题ﻫ例题1:以下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答案:CﻫA.曲马朵B.吗啡C.芬太尼D.四氢帕马汀E.哌替啶
例题2:以下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答案:D
A.曲马朵B.吗啡C.芬太尼D.二氢埃托啡E.哌替啶ﻫ例题3:对厌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是答案:A
A.克林霉素B.甲硝唑C.多粘菌素D.利福平E.罗红霉素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大纲规定:P10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ﻫ药物吸取及影响因素ﻫ药物分布及影响因素ﻫ药物代谢过程、药物代谢的结果、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及克制剂
药物排泄途径、药物排泄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清除率、生物运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ﻫ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简朴扩散、滤过)
载体转运(积极转运、异化扩散、膜泡运送)
(一)被动转运指药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1.重要动力:膜两侧的浓度差。ﻫ2.特点:ﻫ(1)不需要载体(2)不耗能(3)无饱和性(4)药物间无竞争克制现象ﻫ(5)膜两侧药物浓度达成平衡时转运停止
3.简朴扩散的影响因素ﻫ药物的理化性质;膜的性质、面积和膜两侧浓度差
(1)脂溶性,脂溶性越大,药物越易透过膜
(2)解离度,解离度越小,药物越易透过膜(一般认为非解离型药物才干跨膜转运)
(3)浓度差,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越大转运越多
(4)药物的分子大小,分子越小,药物越易透过膜ﻫ4.药物解离度对被动转运的影响ﻫ常用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仅部分解离,其解离限度的大小取决于药物自身的解离常数pKa和溶液的pH值。ﻫpKa:即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pKa值是各药物所固有的特性
弱酸性药物(HA)
ﻫ弱碱性药物(B)ﻫﻫ弱酸性药物
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非解离型多,易跨膜转运。ﻫ因此:在胃中易吸取;在碱性环境中吸取少。ﻫ弱碱性药物ﻫ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少、非解离型多,易跨膜转运。ﻫ因此:在碱性肠液中易吸取;在酸性环境中吸取少。ﻫ(二)积极转运药物以载体及需要能量的形式所进行的跨膜运动,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无关,可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
ﻫ药物的转运ﻫ被动转运
简朴扩散———胃肠道吸取、肾小管再吸取ﻫ滤过———肾小球的滤过
载体转运
积极转运———肾小管的分泌ﻫ易化扩散———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维生素B12经胃吸取甲氨蝶呤进入白细胞
二、药物的吸取
1.吸取药物经血管外给药,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运过程。常以药物离开给药部位的速率和限度描述。大多数药物吸取过程为被动转运。
2.影响吸取因素:ﻫ(1)药物理化性质(2)给药途径(3)药物剂型(4)机体因素ﻫ
3.药物的理化性质
4.给药途径ﻫ胃肠道:口服,舌下,直肠,ﻫ注射给药:静脉、肌肉、皮下、动脉内、鞘内,
其他给药:吸入,鼻腔、局部、经皮,
胃肠道给药:最常用(安全、方便、经济)ﻫ5.首过消除(首关效应、第一关卡效应)ﻫ药物经胃肠道吸取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一方面被胃肠道或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的现象。ﻫ临床首过消除明显的常用药物:ﻫ硝酸甘油、普萘洛尔、利多卡因、丙咪嗪、吗啡、维拉帕米、氯丙嗪
X型题
1.药物的首过消除也许发生于答案:BE
A.静脉注射后B.皮下注射后C.舌下给药后D.直肠给药E.口服给药后
A型题:ﻫ1.首过消除的特点不含答案:BﻫA.可发生于口服给药时B.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C.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胃肠道灭活
D.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肝灭活E.使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ﻫ2.有关药物吸取描述不对的的是答案:AﻫA.舌下或直肠给药吸取少,起效慢B.药物从胃肠道吸取重要是被动转运ﻫC.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吸取增多D.药物吸取指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高的药物外都不易吸取
三、药物的分布
1.分布
指进入循环的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转运过程。(大多数为被动转运,为双向可逆过程)
2.影响分布的因素:ﻫ(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pKa、脂溶性等)(2)体液pH值(P14)
(3)血浆蛋白结合率(4)膜通透性:血脑屏障(BBB)、胎盘屏障(P15)ﻫ(5)组织器官局部血流量ﻫ3.血浆蛋白结合ﻫ药物吸取入血后部分与血浆蛋白(重要是白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未被结合的称游离型药物。ﻫ4.血浆蛋白结合率ﻫ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表达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限度。
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①可逆性②暂时失去药理活性③不易穿透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滤膜
④饱和性⑤有竞争性克制现象----置换现象(保泰松-双香豆素、磺胺-胆红素)ﻫ四、药物的代谢ﻫ药物代谢: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以代谢物形式排出——药物自体内消除的重要方式ﻫ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
代谢的重要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肝药酶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对底物选择性不高、具有可诱导性。
ﻫA型题:经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药酶克制剂合用后其效应答案:B(特非那定、阿司咪唑)ﻫA.减弱B.增强C.不变化D.被消除E.超强化
五、药物的排泄ﻫ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取)ﻫ2.胆汁排泄(肝肠循环)ﻫ3.其他途径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ﻫ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即时量曲线。
单次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二、药代动力学参数
峰浓度: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取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ﻫ峰时间:指给药后,达成最高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吸取快慢的重要指标
三、半衰期ﻫ
1.药物消除半衰期(t1/2)ﻫ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0.693/k(k:消除速率常数)。ﻫ3.3个半衰期消除药物约90%ﻫ6.6个半衰期消除药物约99%
四、药物的消除ﻫ物质反映速度与反映物量的关系:dx/dt=-kxn(k速度常数)
1)一级动力学ﻫ体内药量变化速率:dx/dt=-kx1=-kxﻫ
2)零级动力学(定量)
体内药量变化速率:dx/dt=-kx0=-k
t1/2k0=0.5C0/k0
A型题:一级动力学转运特点描述中错误的是答案:BﻫA.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B.血药浓度与时间作图为一直线C.半衰期恒定D.一次给药的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E.一次给药经5个t1/2药物基本消除完全ﻫ五、表观分布容积(Vd)ﻫ指药物在体内达成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ﻫﻫX:体内药物总量ﻫC:平衡时血药浓度
可推测体内分布的广泛限度或药物与组织的结合情况。
六、清除率(clearance,Cl)
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容积体液中的药物清除,其单位为L/h或L/(kg·h)表达。是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一个重要参数。ﻫ计算公式为:Cl=k·Vd(k:消除速率常数)ﻫ七、生物运用度(Bioavailability,F)
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取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限度的一种量度,是用来评价制剂吸取限度的重要指标。ﻫ八、稳态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ﻫ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所包含的面积(通常采用梯形法计算)。是评价药物吸取限度的重要指标。
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Css)
以半衰期相近似的间隔时间多次给药时,通过5个半衰期(4~6),给药速度和药物消除速度两者达成平衡,可使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状态,此时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ﻫ1.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定期定量反复多次给药,经5个t1/2后可达成稳态血药浓度(Css)。ﻫ2.停止给药通过5个t1/2体内药物基本所有消除(95%)。ﻫ3.当口服给药时间间隔为一个t1/2时,初次剂量加倍可立即达成Css。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大纲规定:ﻫ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药物的不良反映(副作用、毒性反映、后遗效应、停药反映、变态反映、继发反映、特异质反映)。ﻫ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ﻫ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映、质反映、最小有效量、效价、效能、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等在药物应用中的意义。ﻫ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ﻫ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类型。ﻫ第四节受体学说
受体的特性、受体的类型、激动药及拮抗药、受体的调节、信号转导。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ﻫ一、药物的作用品有双重性:(p25)ﻫ治疗作用:与用药目的相符、有助于患病机体的作用。
不良反映: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映统称为不良反映。ﻫ二、治疗作用ﻫ1.对因治疗: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治本)ﻫ2.对症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治标)
三、不良反映*:ﻫ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映,具有相对性。ﻫ2.毒性反映: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映。ﻫ急性毒性致癌作用ﻫ慢性毒性致畸作用ﻫ致突变作用ﻫ3.变态反映指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映,又称过敏反映,与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ﻫ4.后遗效应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5.继发反映指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ﻫ6.停药反映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忽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反跳反映。
7.特异反映指某些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映,反映性质与常人不同。
A型题:药物副作用是指答案:B
A.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反映B.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映ﻫC.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产生的不适反映D.很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产生的反映
E.过量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
B型题ﻫA.副作用B.后遗效应C.停药反映D.毒性反映E.变态反映
1.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反映ﻫ2.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映
3.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ﻫ4.很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产生的反映ﻫ答案:DABEﻫA.副作用B.后遗效应C.停药反映D.特异质反映E.变态反映ﻫ1.长期应用可乐定后忽然停药引起的血压升高
2.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少可导致
3.应用巴比妥类药醒后出现的眩晕、困倦等属于
4.应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答案:CDBDﻫX型题ﻫ符合药物副作用的描述是答案:CE
A.由于药物的毒性过大所引起B.由于药物的选择性过高所引起
C.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不高所引起D.由于药物的剂量过大所引起E.在治疗量即可发生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ﻫ一、计量的概念ﻫ1)半数中毒量TD502)半数致死量LD50
二、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ﻫ1.量效关系(剂量—效应关系)
描述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之间的关系。ﻫ2.量效曲线
以药物效应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做图所得到的曲线。p27图3-1
3.量反映ﻫ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变量,可用品体数量或最大反映的百分数表达(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ﻫ4.质反映ﻫ药理效应表现为反映性质的变化,而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又称全或无反映,以阳性反映或阴性反映来表达药理效应。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ﻫ量反映的量效曲线
效能(最大效应)ﻫ药物能达成最大效应的能力----内在活性ﻫ效价(效应强度、等效剂量)
能引起等效反映(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亲和力
半数有效量ED50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ﻫA型题
以下阐述中说法不对的的是答案:C
A.最大效能反映药物内在活性B.效价强度是引起等效反映的相对剂量
C.效价强度与最大效能含义完全相同D.效价强度与最大效能含义完全不同
E.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质反映的频数分布曲线和累加量效曲线
质反映:研究对象为一群体。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效应的初始反映及其中间环节。
即研究药效是在何处产生的?ﻫ如何产生的?
见应试指南28-29页的小标题
A型题:药物作用机制不涉及答案:C
A.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B.改变细胞周边环境的理化性质ﻫC.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D.补充机体所缺少的物质E.作用于特定的靶点第四节受体学说
一、受体ﻫ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辨认周边环境中的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一方面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号转导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整合,触发后续的药理效应或生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外源性)。通过改变受体的构型而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ﻫ二、受体的特性
1.饱和性2.特异性3.可逆性4.高灵敏度5.多样性ﻫ三、受体的类型ﻫ1.作用受体的药物(配体)
(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KD解离常数:引起50%最大效应时的药物浓度或剂量,反比ﻫpD2亲和力指数,KD的负对数。正比
(2)内在活性: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α)
2.受体激动药:ﻫ既能与受体结合又能激动受体产生生物效应的药物ﻫ完全激动药α=1ﻫ部分激动药α<1ﻫ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内在活性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A型题:部分激动剂的特点k96、98答案:D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有内在活性
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长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D.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低剂量单用时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时可拮抗激动剂的效应。
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ﻫ3.受体拮抗药:ﻫ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几无内在活性、不能产生生物效应的药物α=0
竞争性拮抗药ﻫ非竞争性拮抗药ﻫ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竞争性拮抗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ﻫ非竞争性拮抗药:增长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强度达成本来水平。ﻫB型题ﻫA.pD2B.pA2C.CmaxD.αE.tmax
1.反映竞争性拮抗药对其受体激动药的拮抗强度ﻫ2.反映激动药与受体的亲和力大小ﻫ3.反映药物内在活性大小ﻫ答案:BAD
受体的调节ﻫ受体脱敏ﻫ受体增敏ﻫ第二信使P34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大纲规定:ﻫ第一节药物方面的因素ﻫ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二节机体方面的因素
年龄、性别、病理状况、精神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第一节药物方面的因素ﻫ一、给药次数对药物作用的影响ﻫ1.耐受性ﻫ连续多次应用某些药物后,机体反映性逐渐减少,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才干维持疗效的现象。ﻫ产生机制:①肝药酶诱导②受体下调③机体调节机制产生适应性变化ﻫ2.耐药性(抗药性)ﻫ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ﻫ3.依赖性
连续用药后,可使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或心理的或兼而有之的一种依赖或需求。涉及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二、给药途径对吸取速度的影响
1.给药途径对吸取速度的影响:
静脉>吸入>舌下>肌肉>皮下>口服>直肠>皮肤ﻫ2.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ﻫ硫酸镁
利多卡因ﻫ3.联合用药ﻫ(1)配伍禁忌
青霉素——普鲁卡因、异丙嗪、氯丙嗪ﻫ四环素类——青霉素ﻫ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ﻫ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头孢曲松钠——含钙溶液
红霉素——盐水
青霉素——葡萄糖溶液
第二节机体方面的因素(略)
A型题:ﻫ1.对消除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何者不对的答案:D
A.是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D.其长短与原血药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2.某弱酸性药pKa为4.4,在pH1.4的胃液中其解离度约为答案:DﻫA.0.5B.0.1C.0.01D.0.001E.0.0001
3.静脉注射给药5mg,达平衡后血药浓度为0.35mg/L,其Vd为答案:B
A.1.4LB.14LC.28LD.5LE.100L
4.关于“表观分布容积”,错误的描述是答案:B
A.指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ﻫB.代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真正容积
C.只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限度或药物与组织结合的限度
D.其单位为L或L/kgﻫ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小ﻫ5.部分激动剂的特点答案:D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有内在活性
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长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D.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低剂量单用时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时可拮抗激动剂的效应。ﻫ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ﻫ6.药物作用机制不涉及答案:C
A.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B.改变细胞周边环境的理化性质ﻫC.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D.补充机体所缺少的物质E.作用于特定的靶点第五章抗菌药物概论第一节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大纲规定:ﻫ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及其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ﻫ一、抗菌药物概述P44~45ﻫ1.化学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化学治疗。
2.抗菌药物对细菌具有克制或杀灭作用。
3.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ﻫ4.抗菌谱(窄谱、广谱)每种药物克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ﻫ5.抗菌活性每种药物克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ﻫ6.抑菌药仅有克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ﻫ7.杀菌药不仅能克制并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ﻫ8.化疗指数LD50/ED50安全系数LD5/ED95安全界线LD1/ED99ﻫ9.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段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减少,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所有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克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第二节抗菌药物的重要作用机制ﻫ大纲规定:ﻫ●克制细胞壁合成●克制细胞膜功能●克制或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克制核酸合成ﻫ病原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ﻫ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ﻫ●真核细胞型微生物ﻫ真菌ﻫ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糖体ﻫ●细胞壁ﻫﻫ●细胞膜脂质双层,镶嵌多种蛋白质和少量多糖
●细胞质ﻫ核糖体(核蛋白体):蛋白质合成场合
ﻫ抗菌药的作用机制P46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
大纲规定:
耐药性的产生、分类及产生机制ﻫ一、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耐药性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ﻫ获得性耐药性多由质粒介导,也可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避免被药物克制或杀灭。ﻫ二、耐药性产生机制P48
1.产生灭活酶产生多种多样灭火酶,改变药物的结构,使药物失去抗菌作用。ﻫ2.改变靶部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原始作用靶点,称为靶部位。若此部位发生结构或位置改变,则药物不能与靶部位结合,细菌可产生耐药性。
3.增长代谢拮抗物
4.改变通透性细菌通过各种途径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细胞外膜,而对青霉素等有天然屏障作用。ﻫ5.加强积极外排系统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空肠弯曲杆菌等均有积极外排系统。经其外排引起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和β-内酰胺类。
6.其他
(1)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肠杆菌、假单胞菌等是由于拓扑异构酶Ⅱ的结构改变所致。ﻫ(2)对利福霉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肠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假单胞菌等的耐药是由于减少了RNA聚合酶的亲和力。
(3)耐红霉素的大肠杆菌中都存在红霉素酯酶,其能酯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结构。第四节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大纲规定:ﻫ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联合用药的目的、指征、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ﻫ抗菌药物的滥用
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ﻫ1.明确病因,针对性选药:
根据感染部位、菌种,选择敏感的抗菌药ﻫ2.药动学特性ﻫ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患者生理病理情况ﻫ新生儿因肝药酶系统发育不全,肾脏排泄能力差,一些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均应尽量避免。ﻫ妊娠期是人体的特殊生理时期,选择抗菌药物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ﻫ老年人因肝、肾等器官功能减退,用药后血药浓度偏高,半衰期延长,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均需因个体情况调整。
肾功能减退不宜或尽量避免使用的药物:四环素类、磺胺类、头孢噻啶等;ﻫ必须酌情减量的药物:氨基糖苷类、羧苄西林、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等
需适当调整剂量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肝功能减退仍可应用或减量给药的药物: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ﻫ应避免使用的药物:红霉素酯化物、利福平、四环素类、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异烟肼、两性霉素B、磺胺类、酮康唑、咪康唑等ﻫ4.抗菌药物的防止应用ﻫ防止性应用抗菌药的重要适应证:(p51)①严重创伤、开放性骨折、火器伤、腹内空腔脏器破裂、有严重污染和软组织破坏的创伤等。②大面积烧伤。③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④营养不良、全身情况差或接受激素、抗癌药物等的病人需做手术治疗时。⑤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⑥有心脏瓣膜病或已植有人工心脏瓣膜者,因病需做手术时。第五节抗菌药的联合用药
目的:
1.协同作用2.延缓耐药性的产生3.扩大抗菌范围4.减少用量
一、联合用药指征(举例)
1.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3.减缓耐药的产生。ﻫ4.减少毒副作用。5.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ﻫ二、抗菌药物作用性质
练习题B型题ﻫA.克制细菌蛋白质合成B.克制细菌细胞壁合成C.与PABA相竞争D.克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克制DNA回旋酶ﻫ1.头孢菌素类(B)ﻫ2.氨基苷类(A)
3.磺胺类(C)ﻫ4.甲氧苄胺嘧啶(D)ﻫ5.喹诺酮类(E)
B型题
A.LD50/ED50B.ED50/LD50C.LD5/ED95D.ED95/LD5E.LD1/ED99
6.化疗指数(A)ﻫ7.安全系数(C)ﻫ8.安全界线(E)
B型题
A.MICB.MBCC.PAED.PBPSE.MRSA(耐甲氧的金葡菌)ﻫ9.抗菌后效应(C)
10.最低抑菌浓度(A)ﻫ11.(X型题)肾功能减退时,必须酌情减量的药物有答案:ABCD
A.庆大霉素B.万古霉素C.四环素D.磺胺嘧啶红霉素对肾脏没有影响?。。。。
12.(X型题)防止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有答案:ABCDﻫA.大面积烧伤B.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C.严重创伤D.婴幼儿秋冬季腹泻E.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节青霉素类抗生素
【大纲规定】:ﻫ青霉素的体内过程、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映及防治ﻫ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ﻫ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1.青霉素类2.头孢菌素类3.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ﻫ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P55)
(1)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2)抗菌机制:1.克制转肽酶(细胞壁黏肽合成酶)
2.增长自溶酶活性
三、青霉素类ﻫ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分类药物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半合成耐酸(口服)青霉素V、非奈西林耐酶(抗金葡菌)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奈夫西林氨苄西林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抗铜绿假单孢菌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磺苄西林抗革兰阴性菌美西林、替莫西林ﻫ(一)天然青霉素(PenicillinG,青霉素G)
青霉素是一种有机弱酸,常用钾盐或钠盐,易溶于水。内酰胺键易被水、酸、碱、重金属离子及青霉素酶等分解而失效。其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下抗菌活性迅速下降,甚至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但是干粉在室温下稳定,可保存2年。故青霉素应临用前配置。ﻫ青霉素G的产量高,性质稳定,作用强,毒性低,仍是目前治疗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ﻫ【体内过程(药动学)】ﻫ1.不耐酸不耐酶,需肌注给药2.体内分布较广3.t1/2:0.5-1hr,维持4-6hrﻫ4.99%以原型经尿排泄5.丙磺舒可竞争肾小管分泌6.具有明显的PAEﻫ【抗菌作用】球菌、螺旋体感染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菌等)
1.G+球菌杀菌作用,首选!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球菌3.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ﻫ【临床应用】ﻫ1.链球菌2.脑膜炎双球菌等引起的脑膜炎3.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等ﻫ4.革兰阳性杆菌:破伤风、白喉、炭疽病,同时加用相应的抗毒素,因其对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无效。ﻫ【不良反映】ﻫ局部刺激、过敏反映
过敏反映:常见过敏反映、过敏性休克
1.因素: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ﻫ2.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肤过敏实验
3.急救办法:肾上腺素
4.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
必要时可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ﻫ(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V、非奈西林ﻫ特点:(1)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2)耐酸、可口服(3)不耐酶(β-内酰胺酶)ﻫ(4)抗菌活性比青霉素弱ﻫ2.耐酶青霉素(抗金葡菌青霉素)(合成青霉素)ﻫ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奈夫西林(乙氧奈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特点:(1)耐酸、可口服(甲氧西林例外)(2)耐酶,用于耐药金葡菌引起的感染甲氧西林不能耐酸,不用作口服
3.氨苄西林类(广谱青霉素)ﻫ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ﻫ特点:(1)抗菌谱广ﻫ对G+菌的抗菌作用<青霉素
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强ﻫ(2)耐酸、可口服
(3)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氨氯西林)
阿莫西林口服吸取迅速完全,生物运用度大。
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
特点:
(1)*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2)对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活性(3)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ﻫ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a.低毒、广谱、强效ﻫb.与他唑巴坦组成制剂他唑西林ﻫ阿帕西林抗铜绿假单孢菌作用强ﻫ5.重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ﻫ美西林、匹美西林特点:(1)对G-杆菌作用好(2)对G+球菌效差(3)对流感杆菌作用一般(3)对沙雷菌和铜绿假单孢菌耐药
替莫西林*ﻫ特点:(1)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2)对产酶或耐庆大霉素的肠杆菌效强ﻫ(3)对G+菌、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效差(4)组织分布广第二节头孢菌素
【大纲规定】:
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各代抗菌作用的特点及临床应用ﻫ各代头孢菌素的常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
一、头孢菌素类
1.头孢类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ﻫ2.作用特点:
广谱、对厌氧菌有效、过敏反映少、耐酸、耐酶
3.作用机制:(P61)ﻫ转肽酶克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4.头孢类四代之间的比较
(1)对G+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2)对G-菌作用: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ﻫ(3)酶稳定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4)肾毒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5)第三代、第四代对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有效ﻫ(6)药动学特点改善:t1/2变长、血药浓度高、分布广
5.四代头孢菌素中常用的可口服的药物ﻫ第一代:头孢氨苄(先锋Ⅳ)ﻫ头孢羟氨苄ﻫ头孢拉定(先锋Ⅵ)
第二代:头孢克洛(头孢克罗、头孢氯氨苄)
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的药物ﻫ第三代:头孢克肟
第四代头孢类ﻫ【体内过程】胆汁浓度以头孢哌酮为最高,头孢曲松次之。头孢菌素重要是经肾排泄,而头孢曲松重要经肝脏代谢。头孢菌素的半衰期较短,约为0.5~2小时,头孢曲松较长,约为4~7小时。
【临床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重要用于G+细菌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重要用于G-细菌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重症耐药甚至威胁生命的严重G-细菌感染。(第三代头孢)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为首选药;新生儿脑膜炎和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成人脑膜炎须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用于第三代头孢耐药的G-引起的重症感染。第三节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ﻫ【大纲规定】:ﻫ亚胺培南、氨曲南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β-内酰胺酶克制剂及其复方制剂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ﻫ一、单环β-内酰胺类ﻫ(一)、氨曲南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范围类似氨基苷类ﻫ特点:1.对铜绿假单孢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效佳2.耐酶3.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ﻫ4.常作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的作用。ﻫ二、β-内酰胺酶克制剂ﻫ(一)克拉维酸(棒酸)ﻫ1.天然、广谱β-内酰胺酶不可逆的竞争型克制剂ﻫ2.奥格门汀——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
3.替门汀——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
(二)舒巴坦(青霉烷砜)ﻫ1.半合成,β-内酰胺酶不可逆的竞争型克制剂ﻫ2.舒他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1:2)
3.舒普深(舒巴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1:1)
(三)他唑巴坦
他唑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1:8)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具有良好的药动学同步性ﻫ三、碳青霉烯抗生素类
亚胺培南ﻫ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特点:1.抗菌谱最广2.抗菌作用最强3.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一)亚胺培南(p64)
特点:1.抗菌谱广(大多数G+、G-、厌氧)2.耐酶3.无交叉耐药性ﻫ4.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肾脱氢肽酶Ⅰ克制剂),肾脱氢肽酶Ⅰ也叫作二肽酶。
第六章练习题ﻫ1.(A型题)与丙磺舒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的药物是答案:C
A.四环素B.氯霉素C.青霉素D.红霉素E.罗红霉素
2.(X型题)青霉素的抗菌谱为答案:ABCﻫA.敏感的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B.革兰阳性杆菌C.螺旋体D.支原体、立克次体E.革兰阴性杆菌
3.(A型题)一般情况下,青霉素每日二次肌注能达成治ﻫ疗规定,由于:答案:B
A.t1/2为10~12小时B.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伤后,增殖力恢复一般需要6-12小时
C.体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6~12小时D.相对脂溶性高,易进入宿主细胞ﻫE.在感染病灶停留时间为8-12h
4.(X型题)青霉素的特点是:答案:ABCD
A.高效、低毒B.对螺旋体感染也有效C.不耐酸,不能口服D.不耐酸,不耐酶E.耐酸,不易水解
5.(A型题)对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首选药物是:答案:D
A.链霉素B.两性霉素BC.红霉素D.青霉素E.氯霉素
6.(X型题)青霉素可用于:答案:ABEﻫA.治疗草绿色球菌、肠球菌所致的心内膜炎B.治疗钩端螺旋体病C.治疗真菌感染ﻫD.治疗G-杆菌感染E.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所致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
7.(X型题)下列哪些青霉素类药物能耐青霉素酶答案:BDE
A.氨苄青霉素B.苯唑青霉素C.苄星青霉素GD.乙氧萘青霉素E.氯唑西林ﻫ(B型)A.青霉素VB.苯唑西林C.替卡西林D.哌拉西林E.舒巴坦ﻫ8.重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的半合成青霉素:(B)苯唑西林ﻫ9.口服不吸取,临床重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治疗:(C)替卡西林ﻫ10.与他唑巴坦配伍,两者有良好的药动学同步性的:(D)
11.与氨苄西林(1:2)配伍,可防止耐药的是:(E)
12.(A型题)与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答案:B
A.对G+性菌抗菌作用强B.对G-性菌抗菌作用强C.对β-内酰胺酶稳定ﻫD.对耐药金谱菌有效E.对绿脓杆菌有效ﻫ13.(A型题)临床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选用的抗生素是:答案:CﻫA.氨苄西林B.阿莫西林C.替卡西林D.苯唑西林E.青霉素Vﻫ14.(X型题)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其第二代、第一代相比其重要特点有:答案:ACDE
A.抗菌谱扩大,对绿脓杆菌及厌氧菌有不同限度抗菌作用B.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抗菌作用均强
C.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D.几无肾毒性ﻫE.宜选用于重症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感染
15(A型题)西司他丁与亚胺培南配伍的重要目的是:答案:CﻫA.提高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B.减少亚胺培南的不良反映ﻫC.防止亚胺培南在肾中破坏,肾脱氢肽酶克制剂,减少亚胺培南的水解D.延缓亚胺培南耐药性的产生E.防止亚胺培南在肝脏代谢第七章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菌药物第一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ﻫ【大纲规定】: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泰利霉素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ﻫ一、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新品种(P65)(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ﻫ特点:1.活性增强2.抗菌谱扩大3.对酸稳定性好,半衰期延长4.不良反映轻5.PAE好ﻫ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红霉素不耐酸,可被胃酸分解,口服吸取差,故临床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者酯化物;第二代新大环内酯类经结构修饰后,不易被胃酸破坏,可口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中。
【抗菌作用】抑菌剂,高浓度时为杀菌剂
1.对大多G+菌作用强大2.对部分G-菌较敏感(奈瑟菌、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
3.对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等较强4.对产内酰胺酶的金葡菌、MRSA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ﻫ【抗菌机制】结合部位:细菌核糖体50S亚基
克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1.军团菌病2.链球菌感染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4.棒状杆菌感染
【不良反映】1.胃肠道:红霉素2.肝损害:肝功能不良者禁用ﻫ3.耳毒性:剂量高于每日4克,易发生。4.心脏毒性: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易发生。ﻫ(一)红霉素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不耐酸
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支原体肺炎——首选
(二)罗红霉素:14元环,生物运用度高,分布较广。
(三)克拉霉素:14元环,细胞内的浓度高,体内分布广。ﻫ(四)阿齐霉素:15元环ﻫ1.对G-菌的抗菌活性有明显改善。2.抗嗜肺军团菌、嗜血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活性强
3.体内t1/2长、分布广,肺、扁桃体、前列腺
(五)泰利霉素:14元环ﻫ1.抗肺炎链球菌作用最强,对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有强抗菌活性ﻫ2.治疗耐大环内酯类的肺炎链球菌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第二节其他抗菌药物ﻫ【大纲规定】:ﻫ克林霉素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映ﻫ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抗菌作用及不良反映ﻫ一、克林霉素(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ﻫ【抗菌作用】ﻫ1.对G+球菌,与红霉素类似2.对厌氧菌有广谱、强大的杀菌作用ﻫ3.对肠球菌、G-菌无效4.与红霉素、氯霉素呈药理的拮抗
【临床应用】1.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2.需氧G+球菌感染(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ﻫ【不良反映】1.腹泻:5%-10%患者引起腹泻,停药即可消失。2.伪膜性肠炎: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ﻫ二、万古霉素(糖肽类抗生素)
肠道不吸取、静脉注射ﻫ【抗菌作用】窄谱、快速杀菌剂ﻫ1.仅对G+菌,特别是G+球菌有强大杀菌作用2.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和肠球菌很有效
【临床应用】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及对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者的严重感染、败血症、肺炎或者心内膜炎,特别是克林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ﻫ【不良反映】1.静脉炎2.恶心、药热、皮疹、皮肤瘙痒症等3.耳毒性4.肾毒性5.“红人综合征”ﻫ6.和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的风险增长。
三、替考拉宁
糖肽类抗生素、与万古霉素相似ﻫ四、利奈唑胺(人工合成抗菌药)ﻫ【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
1.对G+球菌,部分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2.对耐药菌株具抗菌活性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ﻫ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ﻫ3.对大多数G-需氧菌或厌氧菌几乎无作用4.无交叉耐药性第八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大纲规定】: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谱、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ﻫ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及不良反映第一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ﻫ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氨基糖分子与氨基环醇以苷键结合
共同特点:ﻫ1.有机碱化合物。2.药动学:解离度大、口服难吸取,肌注给药,肾脏排出ﻫ3.抗菌谱较广,对各种需养G-菌有强效。ﻫ杀菌特点:(p72)①杀菌速率和杀菌时程呈浓度依赖性。②仅对需氧菌有效,对需氧G-杆菌的作用强。③具有较长时间的PAE,且呈浓度依赖。④有初次接触效应(FEE),即初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时,细菌能迅速被杀死,再次或多次接触同种抗生素时,其杀菌作用明显减少。⑤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4.抗菌机制: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静止期杀菌。
5.临床应用:①重要用于敏感需养G-杆菌所致全身感染。ﻫ②对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G-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需联合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6.不良反映:①耳毒性(前庭损害、耳蜗神经损害)②肾毒性③神经肌肉阻断作用④过敏反映
二、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ﻫ(一)庆大霉素
【抗菌作用】1.敏感G-杆菌感染2.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3.对G+:金葡菌作用较强
【临床应用】1.严重G-杆菌引起感染2.铜绿假单孢菌感染
铜绿假单孢心内膜炎——庆大霉素+羧苄西林ﻫ3.混合感染:与羟苄西林、头孢菌素联合应用4.口服:肠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
【不良反映】迟发性耳聋、肾毒性
(二)链霉素ﻫ【作用特点】1.对多种G-杆菌有强效2.易产生耐药性:持久不变,依赖性菌株ﻫ【临床应用】1.鼠疫、兔热病治疗2.布氏杆菌病:链霉素+四环素
3.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链霉素+青霉素4.细菌性心内膜炎:链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ﻫ5.结核杆菌: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
【不良反映】毒性:过敏性休克反映
(三)其他药特点ﻫ1.阿米卡星:抗菌谱最广ﻫ对金葡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产生的钝化酶稳定,重要用于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2.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孢菌作用强3.奈替米星:对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毒性小
4.大观霉素(壮观霉素):淋球菌5.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的药物:
妥布霉素(最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ﻫ6.耐酶: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第二节多黏菌素*ﻫ【抗菌作用】1.只对G-杆菌有效(肠道杆菌、铜绿假单孢菌)2.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ﻫ【不良反映】注射给药——急性肾小管坏死ﻫ第七、八章练习题ﻫ(B型题)
A.红霉素B.罗红霉素C.克拉霉素D.克林霉素E.泰利霉素
1.临床可取代林可霉素应用()答案:D
2.抗肺炎链球菌作用为大环内酯类最强()答案:Eﻫ3.不耐酸,食物或碱性药物可减少其吸取()答案:Aﻫ4.与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答案:Cﻫ5.(A型题)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有效的人工合成抗菌药为:()答案:EﻫA.氨苄西林B.万古霉素C.替考拉宁D.青霉素E.利奈唑胺
6.(A型题)合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药物是:()答案:BﻫA.红霉素B.庆大霉素C.氯霉素D.林可霉素E.利福平ﻫ7.(A型题)临床用于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感染的抗生素为()答案:E
A.庆大霉素B.妥布霉素C.阿米卡星D.卡那霉素E.链霉素
8.(A型题)氨基苷类抗生素重要不良反映:()答案:DﻫA.胃肠道反映B.肝脏损害C.肌痉挛D.第八对脑神经损害E.灰婴综合征第九章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大纲规定】:
1.四环素类抗菌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
2.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氯霉素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第一节四环素类抗菌素ﻫ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ﻫG+、G-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某些原虫ﻫ一、四环素类的共性
【体内过程】特点:与钙、镁、铝、铁等多价阳离子起络合作用ﻫ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米诺环素除外)ﻫ【抗菌作用】广谱抗生素ﻫ【临床应用】口服给药
1.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恙虫病——首选2.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作为首选ﻫ3.支原体感染4.螺旋体感染:慢性游走性红斑、回归热——最有效药物ﻫ5.细菌性感染: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布鲁菌病、鼠疫、Hp——首选ﻫ【不良反映】
1.胃肠道反映:局部刺激性大2.二重感染(较严重):真菌病;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ﻫ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4.肝损害:大剂量使用5.维生素缺少6.肾毒性
二、常用四环素的特点与临床作用
1.天然四环素
重要用于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所致疾病ﻫ2.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ﻫ(1)速效、强效、长效;(2)对耐四环素菌株有效;(3)副作用轻第二节氯霉素类抗生素ﻫ氯霉素ﻫ【体内过程】易通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和胎盘屏障
【抗菌作用】广谱ﻫ伤寒、副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立克次体、厌氧杆菌、梅毒螺旋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伤寒、副伤寒首选药物ﻫ【临床应用】危及生命的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立克次体感染ﻫ【不良反映】1.骨髓毒性:可逆性
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灰婴综合征3.治疗性休克4.其他反映:二重感染第十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大纲规定:
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ﻫ2.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一代萘啶酸G-
第二代吡哌酸G-、部分G+菌ﻫ第三代氟喹诺酮类G-、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ﻫ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G-、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厌氧菌ﻫ●氟喹诺酮类共同特点ﻫ【药动学特点】ﻫ1.口服吸取好,但易受阳离子影响。ﻫ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体内分布广ﻫa.肺、肾、肝等内脏b.骨、关节c.脑脊液ﻫ3.大多以原形经肾排泄:(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
少数经肝脏代谢: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抗菌作用】特点(p82)ﻫ1.革兰阴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孢菌2.革兰阳性球菌
3.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ﻫ【抗菌机制】1.克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合成→G-2.克制拓扑异构酶IV→G+ﻫ【临床应用】ﻫ1.泌尿生殖道感染——氧氟、洛美、依诺2.肠道感染——可替代氯霉素作治疗伤寒的首选药
3.呼吸道感染——可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军团菌、分枝杆菌感染
4.骨骼系统感染: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首选5.皮肤软组织的感染ﻫ6.其他: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腹腔炎等严重感染ﻫ【耐药性】本类药物中有完全交叉耐药性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ﻫ【不良反映】消化道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反映;光敏性皮炎等过敏反映;关节痛、肌肉痛、关节炎ﻫ幼年动物轻度软骨组织损害
喹诺酮类各药物的特点药物特点感染部位诺氟沙星
(氟哌酸)G-、G+球菌尿路、肠道、软组织、眼睛环丙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最强
各种耐药菌
肺炎军团菌、弯曲杆菌全身ﻫ化脓性胸膜炎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左氟氟沙星类似氧氟沙星ﻫ极好的生物运用度ﻫ作用强、不良反映低各种急性
慢性
难治性感染司帕沙星长效品种
强组织穿透力ﻫ对葡萄球菌、链球菌作用强全身感染
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ﻫ结核病患者克林沙星对G-、G+球菌、厌氧菌作用最强
对耐环丙沙星的葡萄球菌有作用光敏反映率高第二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ﻫ大纲规定:
1.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映。
2.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银、磺胺醋酰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机制及特点
一、磺胺类药物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特点(p86)
1.革兰阳性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2.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ﻫ3.对立克次体不仅无效,反而能刺激其生长ﻫ磺胺类药物ﻫ【作用机制】抑菌药(p86)ﻫ结构与PABA相似,二氢蝶酸合酶【临床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D2.呼吸道感染——SMZ+TMP3.泌尿道感染——SIZﻫ4.伤寒——SMZ+TMP5.鼠疫——SD+链霉素6.肠道感染ﻫ7.局部软组织和创面感染:磺胺嘧啶银——铜绿假单孢菌ﻫ【不良反映】ﻫ1.泌尿系统的损害ﻫ防止:①加服碳酸氢钠;②多饮水;③定期查尿常规
2.过敏反映3.造血系统反映:骨髓克制、溶血性贫血4.其他:新生儿黄疸ﻫ二、常用磺胺类药ﻫ1.磺胺嘧啶(SD)
【作用特点】1.口服易吸取,易通过血脑屏障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曾经首选
3.尿路感染:+碳酸氢钠4.鼠疫:+链霉素
2.磺胺甲噁唑(SMZ)ﻫ【作用特点】1.口服易吸取,脑脊液<SD2.乙酰化物尿中浓度高,尿路感染
3.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4.伤寒:+TMP
3.磺胺嘧啶银外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4.磺胺醋酰眼部感染
三、甲氧苄啶(TMP)ﻫ磺胺增效剂,合用可a.增效、b.防耐药
复方新诺明——TMP+SMZ(1:5)
双嘧啶片———TMP+SD(1:10)ﻫ【临床应用】呼吸道、尿路、肠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伤寒、副伤寒;恶性疟的防治考点:SMZ和TMP合用的因素第十一章抗真菌药大纲规定:
1.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ﻫ2.特比奈芬、咪康唑、克霉唑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ﻫ●重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有: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
●重要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有:ﻫ特比奈芬、咪康唑、克霉唑、灰黄霉素ﻫ●可用于深部、也可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有:ﻫ酮康唑、伊曲康唑第一节抗深部真菌感染药ﻫ1.两性霉素Bﻫ【抗菌作用】广谱抗真菌药,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在膜上形成微孔,从而增长膜的通透性,引起菌体细胞的内容物外漏,导致真菌死亡。对细胞浆膜内不含固醇类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无效。ﻫ【临床应用】重要用于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首选。ﻫ2.氟胞嘧啶:抗深部真菌药,前体药ﻫ3.唑类抗真菌药ﻫ(1)酮康唑:光谱抗真菌药。口服治疗多种浅部真菌病,也用于全身性的真菌感染。肝毒性严重可致死,妊娠哺乳的妇女禁用。
(2)氟康唑:体外的抗真菌作用不如酮康唑,体内抗真菌作用比酮康唑强10~20倍。重要用于深部真菌病,如隐球菌脑膜炎、心内膜炎、肺及尿路感染,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和尿路感染较为抱负的药物。ﻫ(3)伊曲康唑:既可用于深部也可用于浅表第二节抗浅表真菌感染药ﻫ特比萘芬:抗浅部真菌ﻫ咪康唑:重要用于局部治疗皮肤粘膜和指(趾)甲真菌感染ﻫ克霉唑:对头癣无效ﻫ灰黄霉素:典型抗浅表真菌药。对头癣疗效显著。第十二章抗病毒药大纲规定:
1.利巴韦林、干扰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齐多夫定、金刚烷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ﻫ3.阿昔洛韦、阿糖腺苷、拉米夫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广谱抗病毒药(抗DNA和RNA病毒药)ﻫ利巴韦林:丙肝、流感、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并发肺炎、疱疹病、流行性结膜炎、鼻炎、咽炎ﻫﻫ★抗RNA病毒药
齐多夫定:竞争HIV反转录酶,克制HIV,艾滋病感染首选药。ﻫ金刚烷胺:克制甲型流感病毒,①甲型流感的防治;②震颤麻痹
★抗DNA病毒药ﻫ阿昔洛韦:广谱抗疱疹病毒,治疗各种疱疹病毒感染。ﻫ阿糖腺苷:克制单纯疱疹病毒ﻫ拉米夫定:克制HIV及乙肝病毒(HBV)
第九章~第十二章练习题
1(X型题)下列关于四环素的对的叙述有(06真题)()【答案】:ACDEﻫA.是克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广谱抗生素B.对绿脓杆菌和真菌有效ﻫC.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D.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不如链霉素和氯霉素
E.妊娠5个月以上的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ﻫA.青霉素B.链霉素C.磺胺嘧啶D.四环素E.氯霉素
2.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答案】:Aﻫ3.有明显耳毒性的药物是()【答案】:B
4.易引起严重二重感染的药物是()【答案】:Dﻫ5.严重损害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答案】:Eﻫ6.X型ﻫ四环素的不良反映涉及:()【答案】:ABCDﻫA.局部刺激B.二重感染C.影响牙、骨生长D.肝毒性E.再障ﻫB型题
A.氯霉素B.青霉素C.哌拉西林D.四环素E.利福平
7.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答案】:Eﻫ8.用于治疗梅毒的药物()【答案】:Bﻫ9.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答案】:Dﻫ10.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答案】:A
11.用于治疗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药物()【答案】:Cﻫ12.A型ﻫ?下列有关环丙沙星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为()【答案】:CﻫA.体外抗菌活性在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强B.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有效ﻫC.对绿脓杆菌、厌氧菌有效D.对产青霉素酶淋球菌有效ﻫE.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化脓性胸膜炎
13.A型ﻫ可替代氯霉素用于治疗伤寒的药物是()【答案】:D
A.四环素类B.氨基糖苷类C.青霉素类D.氟喹诺酮类E.大环内酯类ﻫ14.A型
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选的药物是()【答案】:BﻫA.灰黄霉素B.两性霉素BC.咪康唑(抗浅表真菌药物)D.特比萘芬E.伊曲康唑第十三章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大纲规定:
1.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映。
2.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吡嗪酰胺的药理作用特点。
3.合理应用原则。
4.氨苯砜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
抗结核药ﻫ一线药:ﻫ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二线药:ﻫ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肼、卡那霉素
异烟肼(INH)ﻫ【体内过程】口服吸取好、分布广泛、穿透力强
肝中乙酰化(快代谢、慢代谢型)ﻫ【作用及应用】1.窄谱:结核分枝杆菌2.细胞内外杀菌3.单用易产生耐药性、无交叉耐药性ﻫ4.作用机制:克制分枝菌酸合成5.防止、治疗各型结核病——首选药ﻫ【不良反映】1.神经系统毒性(维生素B6)2.肝毒性
利福平(RFP)砖红色
【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食物、药物减少吸取,分布广泛、穿透力强
肝药酶诱导剂ﻫ【抗菌作用】高效、广谱ﻫ1.结核杆菌2.球菌3.麻风杆菌4.高浓度时天花病毒、沙眼衣原体ﻫ【作用机制】克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不良反映】胃肠道刺激;少数肝损害、过敏;致畸,乙胺丁醇右旋体ﻫ【药动学特点】肾功不全可引起蓄积中毒
【作用及应用】1.繁殖期、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2.单用产生耐药性,较慢ﻫ3.抗菌机制:与Mg2+结合,干扰RNA合成。
4.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和重症患者ﻫ【不良反映】一般:胃肠道、肝功损害、过敏、致畸
大量:视神经炎ﻫ链霉素:各型活动型结核病
对氨水杨酸(PAS)
二线用药,水溶性低、不稳定ﻫ【药动学特点】不易透入细胞,在肝内乙酰化灭活
【作用及应用】1.各种结核病:PAS+异烟肼2.甲状腺功能亢进、降血脂
【不良反映】ﻫ肾毒性——碱化尿液,肾功不良者慎用ﻫ抗凝血酶原生成ﻫ吡嗪酰胺
单用均易产生耐药性,但乙胺丁醇较慢
总结:ﻫ脑膜炎症时,不能进入脑脊液者:链霉素、卡那霉素ﻫ只能杀灭细胞外结核菌者:
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
能杀灭细胞内外结核菌者:ﻫ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ﻫ有致畸作用:利福平、乙胺丁醇
肾功不全者慎用: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
肾功不全可用:利福平第十四章抗寄生虫病药物第一节抗疟药
大纲规定:
1.氯喹、青蒿素、奎宁的抗疟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ﻫ2.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伯氨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ﻫ抗疟药ﻫ疟原虫(紫色)ﻫ圆盘状的是红细胞
雌性按蚊正在用它的口器叮咬人的皮肤抗疟药分类作用阶段药物控制症状红内期氯喹、奎宁、青蒿素病因性防止红外期
有性生殖乙胺嘧啶控制ﻫ复发、传播红外期
配子体形成期伯胺喹控制症状的药物ﻫ氯喹
强效、速效、长效红内期裂殖体杀虫剂ﻫ【临床应用】1.治疗疟疾:控制临床症状——首选药2.肠外阿米巴病3.自身免疫性疾病ﻫ【不良反映】蓄积中毒:可见眼毒性、偶见心肌损害致畸
奎宁最古老的抗疟药:耐药恶性疟,严重脑型疟
青蒿素脑型疟、对耐氯喹虫株有效,单用易复发ﻫ病因性防治的药物
乙胺嘧啶——病因性防止的首选药
【抗疟作用】1.对原发性红外期疟原虫有克制作用2.对红内期未成熟裂殖体也有克制作用
3.进入蚊体可克制疟原虫的有性增殖ﻫ【临床应用】病因性防止ﻫ【不良反映】常用剂量基本无毒副作用
长期大剂量:造血功能障碍(甲酰四氢叶酸)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ﻫ伯氨喹ﻫ【抗疟作用】1.对红外期各型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ﻫ杀灭间日疟休眠子——根治
2.杀灭疟原虫配子体
3.对红内期无效,不能控制症状
【临床应用】控制复发和阻断疟疾传播
【不良反映】治疗量:疲倦、头昏、恶心、呕吐、腹泻ﻫ严重反映:溶血性贫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药P106
大纲规定:ﻫ1.甲硝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2.替硝唑的临床应用。ﻫ甲硝唑(灭敌灵)
【作用及用途】p107
1.抗阿米巴作用:治疗阿米巴病首选2.抗滴虫。治疗滴虫病的首选ﻫ3.抗贾第鞭毛虫最有效的药物4.抗厌氧菌作用ﻫ替硝唑ﻫ抗菌作用与甲硝唑类似,特点:半衰期长第三节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P108
大纲规定:
1.吡喹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
吡喹酮p109
高效、低毒、口服的广谱抗血吸虫病药物
【作用及用途】
1.抗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治疗的首选2.抗蠕虫作用:治疗绦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第四节抗其他寄生虫药P110ﻫ大纲规定:
1.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的药理作用、不良反映。
2.左旋咪唑、噻嘧啶、哌嗪、恩波维铵驱虫作用特点
★广谱驱肠虫药
甲苯咪唑:对多种肠道寄生虫都有显效,但作用缓慢。
有致畸和胚胎毒作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阿苯哒唑:作用及不良反映类似甲苯咪唑,但血药浓度高。
左旋咪唑:可使虫体肌肉痉挛性麻痹,发挥驱虫作用
也有免疫调节作用。
噻嘧啶:可使虫体肌肉痉挛性麻痹,广谱驱虫作用
★其他抗肠虫药ﻫ哌嗪:抗蛔虫和蛲虫药,在麻痹蛔虫前无兴奋作用,较安全。
恩波维铵:蛲虫单独感染的首选药ﻫ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练习题
1.X型题:下列关于异烟肼的对的叙述有()【答案】:ABDEﻫA.对结核分枝杆菌选择性高,作用强B.对繁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馆环境卫生承诺书
- 2024年研发设计与技术咨询协议3篇
- 证券公司投资资产管理
- SP馆租赁合同模板
- 铁路轨道施工安全合同
- 设计工作室隔断租赁协议
- 跨境支付项目澄清函参考模板
-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培训费管理办法
- 能源利用评审员管理办法
- 机场化粪池改造工程合同
- 脊柱区1教学讲解课件
- KK5-冷切锯操作手册-20151124
- 教你炒红炉火版00缠论大概
- 消防管道施工合同
- 大学生计算与信息化素养-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年国开大学期末考复习题-3987《Web开发基础》
- 《骆驼祥子》1-24章每章练习题及答案
-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吴志明第五版)第1-9章
- 《基于杜邦分析法周大福珠宝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6400字)》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全真模拟试题二-2023修改整理
- 02R112 拱顶油罐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