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_第1页
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_第2页
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_第3页
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_第4页
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土地的供给第二节土地的需求第三节土地的供求平蘅第四节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第一节土地的供给

土地供给的概念:土地供给就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一、土地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一)土地自然供给的涵义(二)土地自然供给的影响因素(三)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四)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一)土地的自然供给的含义

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就叫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二)土地自然供给的影响因素

(1)具有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具有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其他资源;(5)具有最基本的交通条件。(三)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为3.61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70.8%;陆地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在陆地上,还有50%的面积是永久冰盖地、干旱沙漠地、岩石、沼泽、高寒地区等目前难以利用和无法利用的土地。适宜人类利用的土地只有7000万平方公里左右。(三)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据美国地理学家贝克(C.E.Baker)的研究,世界约有占陆地面积17.5%的土地可作为耕地,现有耕地面积已达到10.1%。(三)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皮尔逊与哈珀(FrankA.PearsonandFloydA.Harper)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好的耕地只占陆地面积的7%,现在看来这一部分土地早已被人类利用。人类再增加耕地,会因自然因素的限制,而不能跨入最好耕地的行列。(三)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远东和欧洲25%以上的地球表面积是可耕地,而大洋洲只有5.5%,拉丁美洲只有6.2%;同时大洋洲54.8%是草原和牧场,而北美只有14.7%,远东只有15.3%;拉丁美洲大约46.4%是森林,而大洋洲只有10.2%.(四)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从热量条件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热量条件优越。70%以上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的热量条件都较好.全年日平均气温≥10℃稳定期的累积气温,由北到南自2000℃~9500℃,无霜期自120天到全年无霜,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四)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从雨水条件看,中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其中,湿润区占32.3%,半湿润区占17.8%,年降水量在400毫米~2000毫米以上,干燥度不超过1.5,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内,有利于作物生长.中国西北部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分别占30.8%和19.2%,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干燥度在1.5以上.西北部地区大部分是牧业区.(四)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据中科院“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课题研究表明: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3.8%,但年生物产量仅占全国的9.5%,承载能力为全国的4.3%.(四)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据初步估计,全国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资源仅约3330多万公顷,其中40%~50%为天然草地,主要易于种植牧草;另外16%~20%分布在南方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粮油;其余1330多万公顷如全部开垦,仅可得净耕地800万公顷.不管这部分土地能否开垦出来作为耕地,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已处于“临界状态”,并将长期处于这一状态。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二)土地的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关系(三)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四)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一)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

所谓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二)土地的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联系与区别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三)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需求4.产品价格5.土地利用计划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四)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2.提高集约经营水平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4.调节消费结构5.利用新技术6.保护土地资源第二节土地的需求

一、土地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二、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土地需求的含义

所谓土地需求,就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需求。一、农业用地需求

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土地生产率、国民经济状况等。对林地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对木材的需求;二是林木的生态功能。影响草地需求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畜产品的需求及对草地所起的维护生态平衡功能的需求。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变化,前者将引起对土地总量的需求,后者则导致对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第三节土地的供求平蘅一、土地的供求平衡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从实践看,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普遍的,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的,正因为这样,地价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一)耕地供求关系

耕地的供求变化,主要受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影响。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1)要教育农民自觉珍惜耕地,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2)解决好粮林征地矛盾,今后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不要占用耕地,实行“退耕还林”政策,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3)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增加耕地面积。(4)搞好废弃土地的复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5)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首先是改造中、低产田。其次,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6)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消除“空心村”、“空心镇”,把村庄和城镇中因而未用、占而未用的土地利用起来,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量。(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二)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关系及其平衡1、一般状态下的供求关系(见P370)2、特殊的供求关系(见P370)。土地供求关系的另一特殊形式就是有价无市,即只有土地供给及价格,没有需求者:或只有对土地的需求及地价,但没有土地供给。3、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l)搞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土地合理功能分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效益。(2)实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3)抓紧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充分利用城区闲置土地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4)向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实行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一)科学对待地价变化近年来,城市地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1)房价上涨拉动地价上涨;(2)征地拆迁成本增加;(3)供地方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供地数量相对减少。

国家应认真研究房地产市场,把地价的上涨控制在理性的、合理的上涨范围之内。

二、利用地价杠杆调控土地供求二、利用地价杠杆调控土地供求(二)在地价上涨时,要分析地价上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确因生产和生活需要导致地价上涨2、因土地投机导致地价上涨二、利用地价杠杆调控土地供求(三)在地价下降时,则必须减少土地供应量(四)政府每年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土地供应量:一是当地对各类房屋的有效需求;二是可能吸引来的投资数量(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