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_第1页
2023年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_第2页
2023年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_第3页
2023年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_第4页
2023年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专科)的限选课程,4学分,72学时。凡参与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与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二)考核方式及记分方法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l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70%。总成绩60分为及格。(三)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孟繁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第一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四)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规定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可以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的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形成性考核的总成绩为30分。考核内容涉及:1.依据学习目的和教师的规定,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并形成读书笔记。2.独立完毕教师布置的2~3次综合练习。3.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在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的大作业中(第三单元),每人选择一题,写出自己的分析论证作业,(不低于800字)这一项考核的目的重要是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及理论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个人发言、小组或班级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建议记分标准为:读书笔记5分、综合练习l5分、大作业10分。(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规定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70分。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63分。1.考试规定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规定考生可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外教育改革的进程与特点,并通过对国外教育改革新思绪、新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建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考试按照学习目的的规定,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了解:人家如何做?使学生了解我国、发达国家和与我国相近国家教育改革所针对的重要问题和做法;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结识人家这样做的因素和理论支撑是什么;掌握:自己如何做?使学生建立改革和创新意识,结识自己应如何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并能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进行解释、论述和分析。2.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定的范围之内。(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l~7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3)每份试器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4)试卷要含反映学习目的各个层次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占30%;理解占40%;掌握占30%。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限度,所占比例大体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试题中的学习目的层次和难易限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每个学习目的层次中,都可以具有难易限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两者兼顾,统筹安排的。各试题彼此独立,即某试题不可替其它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线索。3.试题类型及结构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规定,本课程侧重于理解和应用的主观性考核。考试题型分为以下四种:(1)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的了解限度。该题规定学生在已给的知识条件下求未知,有关文字及句型一般来源于教材。(2)简答题,4题40分。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的了解或理解限度,简答题一般不需要展开论述,但应根据规定,将此题的基本要点用自己理解的语言陈述,或在答出要点基础上,有自己的语言说明。(3)论述题,2题30分。着重考核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该题型规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结识与理解,并进行分析论证。(4)案例分析题,20分。重点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及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型规定学生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沦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结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300字。4.考核形式及时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闭卷考试时限为90分钟。二课程考核内容和规定第一章中外基础教育改革概论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原理;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的学习情况。重要知识点1.基础教育的含3L与特点,基础教育改革的含义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环境因素以及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2.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所经历的五个阶段;3.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原则;4.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及发展趋势。5.我国基础教-9改革的重要特点及发展趋势。考核规定了解:基础教育的含义与特点;基础教育改革的含义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环境因素以及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原则。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掌握: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并能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醒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对当前中外基础教育改革要有一个宏观的结识;在此基础上,注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形成相应的改革意识,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二章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化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目的的发展和变化的了解限度。重要知识点1.培养目的及其拟定的理论依据;2.现代教育目的内涵的演进;3.近2023美国基础教育目的的变革;4.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化;5.面向21世纪的El本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革;6.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演进;7.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构想。考核规定了解:“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等四个“学会”的内涵及互相关系;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重要内容。理解:培养目的的概念及其拟定的理论依据。掌握:基础教育培养目的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培养目的。提醒本章着重介绍了教育目的的发展和变化。教育目的在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方向。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培养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比国内外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异同,抓住共同的趋势,并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目的的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第三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习情况。重要知识点1.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3.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面向21t0:纪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的共同趋势;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成果及存在的重要问题;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创新。考核规定了解:课程含义的基本变化趋势、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解:美国、英国、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重要变化,重点关注他们在课程改革的目的和重要内容方面的变化。掌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变化和革新的重要内容。提醒本章介绍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提出了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本章的学习重点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内容,使学习者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有所结识。同时要特别明确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和创新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比较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自特点,尝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做法。第四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国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学习情况。重要知识点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2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和发展性教学理论;3瓦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理论:4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5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影响;6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7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设计的变化;8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10新世纪教学改革的趋势。考核规定了解: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著名流派关于教学改革的重要观点和内容;我国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个典型。理解:布鲁纳和赞可夫各自提出的教学原则。掌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提醒本章重要介绍了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著名教学理论流派;阐明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本章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布鲁纳和赞可夫各自提出的教学原则。理解马芯兰、魏书生和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特色。学生在学习应注意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故意识的吸取借鉴国内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树立教改的意识,并逐步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尝试教学革新,提高教学质量。第五章基础教育德育改革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国外基础教育德育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的学习情况。重要知识点1.学校德育的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英国、美国、日本德育政策的特点;3.有关道德教育的理论;.4.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本土化;5.公民教育;6.国际理解教育;.7.个性培养;8.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9.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10.我国德育目的表述的变化;11.我国德育内容的拓展与争论;12.我国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的变化。考核规定了解:世界学校德育改革的背景;我国的德育目的的基本表述。理解:英、美、日德育政策的特点;有关的道德教育理论;国外学校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掌握: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及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提醒本章重要介绍了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国外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国内外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的特点,进一步结识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讨德育改革,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第六章基础教育中的评价改革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国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学习情况。重要知识点1.教育评价的含义;2.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13.教育评fir的功能;4.教育评价的几种模式;5.教育评fir的领域与内容;6.教育评价的原则;7.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8.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9.评价实行的过程;10.世界教育评价观的变化;11.基础教育考试评价;12.国外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变化;13.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实践的改革。考核规定了解:教育评价模式;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的领域与内容;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理解:发展性评价的含义及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教师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掌握:教育评价的概念及特点;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教育评价观的变化;国外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变化。提醒本章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外中小学考试评价的改革和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学生在学习中应准确地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及特点、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掌握我国教育评价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发达国家教育评价观的变化以及国外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并可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来进行学习与理解,以现代教育改革的视角来理解有关评价的问题。第七章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考核目的本章重要考核学生对国外学校管理理念、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学习情况。重要知识点1.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2.国外学校管理理念(校本管理理论、学习性组织、学校效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4.国外中小学教师管理的现状与改革;5.社会参与学校管理6.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趋势7.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成就;8.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考核规定了解: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宏观背景;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相关问题;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理解:校本管理、学习型组织、学校效能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理念。掌握:在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管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可以辩证地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和把握未来我国深化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提醒本章重要介绍了国外学校管理改革中一些有影响的管理理论和理念,以及国内外学校管理改革的现装和发展趋势。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校本管理的产生背景和核心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操作模式——美国的特许学校;学习型组织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如何克服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发明学习型组织的环境平台;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特性;学校效能的概念和有效学校效能的重要标志等。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把握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力求可以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来观测和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管理改革中碰到的诸多问题。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_、_。2,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_提出r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二、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2.简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的含义和互相关系。三、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基本观点?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基本内容。四、案例分析女儿读到一年级下半学期,老师布置他们天天写一句话,内容是身边的事,规定写的真实。一次她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上,我们排好队参与升旗典礼,红旗升起来,我的手伸在兜里,把山楂上的绒毛揉下来。”第二天,女儿放学回来,情绪低落,这段话得了“丙”,还打了个大杠杠,这在他们班上是破天荒的。我对孩子解释:你的行为违反了纪律,所以得了“丙”。可孩子说:“我写的是真的啊!”过了几天,孩子又快乐地说:“爸爸,我想好了一段话:星期天,我把红领巾洗得千干净净,又鲜艳又美丽。”我说:“可这个星期天你没有洗,还是洗了再写吧。”可她说:“写了再洗。”而这次她得了“甲”。分析以上案例,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对待这件事?说明你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不少于300字。)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全面性、普及性2.美国2061计划二、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答题要点: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Yc-nl-4+计划准备阶、动员阶、实验、实行和巩固反思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要点要有说明,参见教材第一章的第二节。2.简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的含义和互相关系。答题要点: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的规定。培养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目的和规定,它受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学校的级别而变化。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的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培养目的必须研究自己学校的学生。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三、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基本观点?答题要点:(1)个人本位的重要观点: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本能的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公民”。(2)社会本位的重要观点: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只有社会目的,没有个人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以社会功能加以衡量。(3)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结识和理解,分析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观点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悲观的因素。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基本走向。答题要点:(1)充足结识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动素质教育。(2)对的理解和解决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3)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5)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6)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要有自己的结识和理解。四、实例分析评分的基本规定:1.考生分析、论述所引用的理论应是课程中所学理论。2.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分析。3.字数要符合答题规定,一般不少于300字。本题答题要点:1.诚实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2.在Yt-旗典礼中注重纪律,强调严厉性无可非议,但教师的做法过于简朴。3.德育工作是复杂、细致的,教师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避免简朴化的解决。一切做法要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发展。4.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期末复习指导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牢牢把握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对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对国外(重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教育、教学改革的思绪、经验和做法有一定的了解和结识,建立改革和创新意识,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问题,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换一种说法,就是学习完本课程后应了解人家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因素和理论支撑是什么?我们自己应当如何做?二是明确本课程的考核规定。为了使大家真正学有所获,本课程在考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重要有两点:一方面在整体考核中加大了学习过程的反馈和考核,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70%。第二,期末考试加重了主观性试题的分数比,其目的是鼓励大家将本课程的知识和理论融会贯通,真正升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干在实际中运用。考核说明中对各项考核的形式、规定、命题原则、试题类型、结构都做了清楚的说明和描述,本复习提纲中不再反复这些内容,请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考核说明等有关文献,明确考核的各项规定和复习的思绪,并按形成性考核的规定认真完毕形成性作业。说明:在考核说明中对各章的考核目的、重要知识点、考核规定都做了说明和描述,对各章内容也有简要的提醒,为避免反复,本复习提纲只描述重点内容,并对部分重难点进行分析和提醒,同学在复习时根据知识点和重点提醒的指导,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第一章中外基础教育改革概论(一)重要知识点1.基础教育的含义与特点,基础教育改革的含义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环境因素以及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2.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所经历的五个阶段;3.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原则;4.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及发展趋势;5.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及发展趋势。(二)重点提醒1.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指提高国民素质而实行的普通文化教育,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改革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规定、故意识地改善基础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祛除原教育活动中不合理的部分。2.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实行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值得提出的是对于实验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它对反映改革实践中的问题、评估实验结果、全面推动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3.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是突出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追求公平和效率,实现发展目的;构建灵活的办学体制;课程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道德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是以政府主导为动力;以重点突破、分步实行为战略;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4.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教育全民化(涉及推动教育民主和教育普及);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个性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规定的师资队伍;依法治教,完善督导评估制度。第二章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化(一)重要知识点1.培养目的及其拟定的理论依据;2.现代教育目的内涵的演进;3.近2023美国基础教育目的的变革;4.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化;5.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革;6.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演进;7.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构想。(二)重点提醒1.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的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的必须研究自己的学生。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如何确立培养目的的基点,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观点,历史上-一直在争论,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拟定培养目的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出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社会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必须同社会发展一致,由此人自身才干得到发展。拟定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理论依据重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才观与人才素质的结构理论、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2.80年代后美国基础教育围绕“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家应知道三个文献及其基本内容,一是《美国2061计划》,这重要是为提高美国中小学生科学技术素养,对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所提出的改革构想,它不是全面的教育目的;二是老布什政府的《2023年的美国——种教育战略》提出6个教育目的;三是克林顿政腻2023年目的——美国教育法》对教育目的又补充了两项,共8项,即:(1)重视初期教育,美国所有儿童作好学习准备。(2)减少中学生的辍学率,高中生的毕业率至少达成90%。(3)在4年级、8年级和2023级结束时,所有学生必须对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英语、科学等8门必修课程显示出驾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就业作准备。(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和专业水平。(5)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水平达成世界一流。(6)重视成人文化教育和终身学习。(7)在学校消灭毒品、暴力、酗酒,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有序的学习环境。(8)提倡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改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促进学生在社会、情感和学术方面的发展。3.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变化重要体现在课程目的的改革上。请注意理解以下四点:(1)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2)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3)注重发展学生的技能;(4)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4.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基本点是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变化终身从事学习的能力。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要涉及三方面的能力:(1)自己发现课题、自主学习和思考、自己作出判断、自主解决问题;(2)不断律己、与别人协调合作、富有同情心;(3)有健康的身体和体力。5.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构想,一方面应充足结识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下目的:对的理解和解决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把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第三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重要知识点1.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3.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的共同趋势;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成果及存在的重要问题;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创新。(二)重点提醒1.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们可将50年代后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针对美国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导致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滑坡的现象,美国在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定为学校必修的核心课程。(2)20世纪70年代,针对社会上“非人性化教育”的谴责,提倡人本主义,中小学增长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好的课程。(3)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加强学术教育,开发新基础课程,提高中学毕业生的学术标准的课程方案,由此美国中档教育阶段的课程再次发生变化,确立了基础性学科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4)面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重要标志是《美国2061计划》、l991年((2023年的美国——一种教育战略》、1994匀E:((2023年目的——美国教育法》明确了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目的和任务,在课程设立方面国家界定的核心课程共有8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公民和政府、经济、艺术。其特点:学校体系的重点由“英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对中低年级的教学采用统一的课程计划,高年纪强化必修课程;国家标准不仅规定了大纲的内容和毕业时间,同时规定了每门课程必需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对必学的知识领域有足够的活动和实际经验。2.英国自2023年YF始实行新的国家课程。本次课程改革英国政府特别强调课程的精神价值,着眼于21世纪的挑战,其重要特点是:(1)更加明确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价值、目的和目的。国家课程的四大目的是:赋予权利;建立标准;促进连续性和一致性;推动公共理解。(2)更强调课程的包容性,为所有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确立三个原则即:制定合适的学习规定;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作出反映i克服学生个体或群体在学习和评价7b-面也许存在的障碍。(3)确立更明确更灵活的国家课程科目,使学校和教师拥有更多的课程灵活性。课程改革呈现五个发展趋势:重视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加强社会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基础学力为核心改善教育质量;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的技术和能力。3.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是:(1)由培养学生“产业社会型学力”,转向“多文化共生共存的社会型学力”,即培养学生关心和理解多文化中所有公民面l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2)课程改革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新教育观;(3)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观;(4)课程结构、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体现了现代课程的整体观,在课程结构上增长了“综合学习时间”。(5)在课程的组织、编制和实行上强调课程的弹性化;(6)课程标准融合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教育目的。4.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趋势重要有:(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2)始终抓基础、及时更新内容;(3)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重视信息技术;(5)重视个人知识。5.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23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的,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1)课程功能的转变,强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2)课程结构改革,注意综合课程的设立。(3)课程内容的改革,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4)课程实行的改革,提倡参与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5)课程评估的改革,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第四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重要知识点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2.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和发展性教学理论;3.瓦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理论;4.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5.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影响;6.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7.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设计的变化;8.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10.新世纪教学改革的趋势。(二)重点提醒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如何教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重要内容是:(1)论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每个学科都存在其基本结构,学生必须理解它,这是此后运用知识的最低规定。并提出了为实现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应在表现方式上实行适应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原则。(2)论学生的认知发展。布鲁纳认为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的基础,“一个教学理论事实上就是关于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他构想出表演式再现表象.映像式再现表象和象征式再现表象三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3)论发现学习。布鲁纳对:“教师应如何教”的回答就是“凭发现学习”。他认为发现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发明性思维为目的,以学习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环节的学习方法。(4)论教学原则。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强化的教学原则。2.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有:(1)动机原则。强调教师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促进儿童的好奇心、胜任力等内在动机。(2)结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3)程序原则。教学活动的程序会影响儿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和选择最佳教学程序,其涉及的重要因素有:学生以往的学习、发展的阶段、学习材料的性质和个性差异。(4)强化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使儿童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3.赞可夫l975年发表《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即“以最佳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说的一般发展指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智力发展,并且还指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并提出新的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围绕和贯彻上述教学思想,他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涉及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4.“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当代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这一教学理论注重学生以往的经验,把教学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和生长,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教学基本原则是:(1)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内容;(2)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带到”课堂中来;(3)让学生单独地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形成学习计划;(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5)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结果;(6)学生学习的目的由他们自己拟定;(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作出,而不能只是教师的“专利”;(8)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且更广泛地渗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比较庞杂,大家要理解它的基本主张和重要内容。(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中包含4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自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3)学习活动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样才干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毕故意义的“建构过程”。总之,建构主义数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知识的建构决不是随意的,必须与别人切磋,以及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6.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结识的集中体现。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大体经历了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7.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式教学。第五章基础教育德育改革(一)重要知识点1.学校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英国、美国、日本德育政策的特点;3.有关道德教育的理论;4.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本土化;5.公民教育;6.国际理解教育;7.个性培养;8.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9.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10.我国德育目的表述的变化;11.我国德育内容的拓展与争论;12.我国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的变化。(二)重点提醒1.中小学德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2.英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传统深厚、较为保守;(2)改革转向世俗化,反对压抑人性的宗教教育;(3)德育目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涉及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美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注重现实生活;(2)美国没有统一的道德教育目的,但把学生培养成N-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是美国学校共同的培养目的和价值基础;(3)强调美国精神。美国德育的内容重要有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日本学校的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重视传统;(2)学习西方;(3)关注现实。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全面而具体,1997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德育内容作了16项规定。3.有关的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要内容是:(1)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通过观测和模仿别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2)儿童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道德行为。所谓替代强化就是儿童通过别人的行为强化(涉及正强化和负强化)而进行模仿,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拉斯的价值澄清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的和变化的,学校德育要帮助儿童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不是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学习、分析、评价、反思,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体系。价值澄清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启发思考、培养能力。4.国外学校德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公民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个性培养;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对以上发展趋势中的重要点要理解。5.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表现出如-F特点:(1)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全面;(2)内容具有层次性和多元性;(3)关注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4)重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6.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重要体现在:(1)从封闭转向开放;(2)从受体转向主体;(3)从平面转向立体;(4)从工具价值转向目的价值。第六章基础教育中的评价改革(一)重要知识点1.教育评价的含义;2.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3.教育评价的功能;4.教育评价的几种模式;5.教育评价的领域与内容;6。教育评价的原则;7.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8.评fir指标体系的设计;9.评价实行的过程;10.世界教育i5Fffr观的变化;11.基础教育考试评4们r:12.国外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变化;13.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实践的改革。(=)重点提醒1.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重要特性是具有:评价的客观性、评价对象的广泛性、评价过程的组织性以及评价的判断性。2.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1)重视教育{'-Fffr的反馈与改善功能;(2)重视扩大教育评价的范围;(3)重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4)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3.发达国家教育评价观的变化重要是由单一的认知评价转向全面评价,将评价的判断、证明功能转向“改善”功能,注熏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评价。4.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教师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发展。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二体现其综合性;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其层次性,即根据被评价者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制定其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标准。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体现多样性,注意评价的操作性。,在评价主体方面主张被评价者参与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同时发展性评价关注发展过程,使评价同个体的发展紧密结合,起到激励和改善的作用。第七章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一)重要知识点1.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2.国外学校管理理念(校本管理理论、学习性组织、学校效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4.国外中小学教师管理的现状与改革;5.社会参与学校管理;6.国外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趋势;7.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成就;8.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二)重点提醒1.校本管理是指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学校层面,由相关人员参与的法人团队来负责实行,从而使学校可以合理、有效地运用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达成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1)校本管理是以权责相等为核心的分权管理。校本管理的核心是将学校的决策权由教育行政部门下放到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堡行决策。学校在拥有自主管理权的同时承担相应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负责。(2)校本管理是参与式管理。由学校董事会或学校理事会管理学校资源。董事会的成员一般涉及:校长、教师、社区成员、学生家长以及学生。(3)校本管理是自组织管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机制重要来自于学校内部,来自于本组织成员间的互相作用。(4)校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涉及满足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2.学习型组织是适应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指营造组织内的学习氛围,可以使组织进行有效的集体学习、个人学习,不断提高个体素质,从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种组织理念。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合,教学(组织学习)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建立学习型组织,使教师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对影响学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的限度,是对学校一种宏观水平的评价。目前在许多国家已成为用于评价学校综合质量的一种指标或方法。通过学者研究,增长学校效能的因素重要有:有力的行政领导、有序的氛围、教学目的明确、对教师与学生有高的盼望、经常性评估等。4.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成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范围全程化;质量管理全员化;管理方法具有全面性。其核心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质量连续提高”。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产生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其基本思想是:(1)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视学生为“消费者”;(2)连续地提高教育质量;(3)坚持教育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5.国外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特点是:(1)重视学校管理的独立自主性;(2)重视学校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3)重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4)重视学校管理法制化;(5)重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6.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1)确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2)深化学校领导体制改革;(3)完善教职工聘任制;(4)加大学校管理相关配套改革的力度。综合练习及答案综合练习一(1—4章)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亦称_,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行的_2.全民教育的内涵重要涉及_和_。3.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_;培养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_4.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_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5.当前日本在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上增长了_,将原有的三板块变为四板块。6.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和_等方面的基本规定。7.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原则、_原则和_原则8.赞可夫在1975年发表《_》一书,提出了著名的_教学理论。二、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2.简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的含义和互相关系。3.简述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美国基础教育的八项培养目的。,4.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培养目的的特点。5.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目的的重要内容。6.简述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7.简述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课程改革特点。8.简述英国课程改革的趋势。9.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10.简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四项教学原则。11.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12.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重要观点。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结识和理解。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点的理解。3.结合实际,分析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创新点。4.分析、论述布鲁纳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5.53-析、论述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教学原则。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结识和理解。四、实例分析美国初一学生的一节数学课。教师的教学环节是:1.写出三组例题:3×3=(9)2×4=(8)8×8=(64)7×9=(63)11×11=(121)10×12=(120)(以上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假如25×2=625那么24×26=?(624)3.你发现了什么,举例说明。4.用语言表述你的发现。5.用数字符号表达。n^2一(n一1)×(n十1)+1n^2-16.学生自己证明。用有关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说明本案例中教师教学的特点,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自己的教学你有何想法?综合练习二(5—7章)一、填空题1.道德实践能力涉及_能力、_能力和道德行动能力。2.公民教育是以培养_为其基本目的。3.社会学习心理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_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理论是_。4.价值澄清理论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关注生活、接受现实、_和_。5.泰勒通过八年研究,在其著作中初次提出了_的概念。6.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_的论断。7.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促进_与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_。8.发展性评价在内容上应体现_,在标准上应体现_。9.校本管理的实行重要是通过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_10.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三全”是指坚持质量管理的_二、简答题1.简述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2.简述英国德育政策的重要特点。3.简述美国德育政策的重要特点。4.简述日本德育政策的重要特点。5.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及内容。6.简述价值澄清理论的重要观点及内容。7.简述教育评价的概念及特性。8.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9.简述教育评价的原则。10.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11.如何理解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三、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特点的结识和理解。2.分析论述国外学校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3.结合实际谈谈发展性评价的含义以及它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校本管理理论的结识和理解。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在学校建立学习性组织的结识和理解。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思想结识和理解。四、实例分析一次教师在课堂上规定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写的是“齐心合力”,老师判错,由于答案是“同心合力”。尚有一条是“刻画描摹的非常逼真”,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由于答案是“惟妙惟肖”。你是如何结识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根据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你对学生评价的理解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