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2 配套同步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 配套同步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 配套同步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 配套同步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4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 配套同步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课前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一节创新演练·大冲关知识点三1.知道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2.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成因和环境

问题、人口问题及资源问题与发展

的相互关系。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

活动产生的后果。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特点人地关系特点采集渔猎时代采集、狩猎为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

,与环境保持着一种

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开始迅速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

等资源人类与环境的

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依赖原始的平衡增长土地水对抗性历史阶段人类活动特点人地关系特点工业革命以来

突飞猛进,人类攫取

的能力空前提高人类试图成为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迅速激化科学和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的主宰人地矛盾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

物质和能量废弃物响应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索取资源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

等短缺

、土地荒漠化、

减少等

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

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

地区、发达国家严重能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大气乡村城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

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公平性共同性一、教材P90图6.1和图6.2探究1.图6.1中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状况?人地关系如何?提示:采集渔猎时代。人们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2.图6.2中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状况?人地关系如何?提示: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但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二、教材P95图6.11探究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差异。提示:发达国家多为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多为生态破坏问题。4.通过图中案例,分析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提示: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地区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三、教材P96图6.12探究5.由图分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提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管理调控。6.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7.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提示:人处于核心地位。四、热点探究8.2012年3月2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出现了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

提示:生态破坏。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人口激增膨胀环境问题不严重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威胁人类生存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图示法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例1]下图是“人口再生产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来看,①时期人地关系是(

)A.谋求人地协调 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 D.崇拜自然(2)②时期社会处在 (

)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3)环境问题最尖锐的阶段是 (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第(1)题,读图可知,①时期人口再生产类型是原始型,生产力水平低,人地关系是崇拜自然。第(2)题,读图可知,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社会处在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时期。第(3)题,第③阶段处于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最尖锐。[答案]

(1)D

(2)C

(3)C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痔土之民向义”(《管子》)。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命决定一切 B.人类主宰自然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答案:(1)A

(2)C环境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其实质是发展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箭头①②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3)箭头⑤⑦表示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箭头⑥⑧表示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2.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从产生的机理看,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更新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示: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因此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表解如下:(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城市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例2]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考生挖掘图中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涉及城市水源地保护的措施、山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等内容。第(1)题,已知B城市的唯一水源是A处的水库,因此保护B城市的水源就是保护A处的水库。注入水库的河流发源于森林茂密的山区,若森林遭到破坏,则水土流失势必严重,使水库淤积变浅,因此保护森林是一项重要措施;水库周围的耕地和居民地较多,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源;农田应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民应禁止向河流、水库排污,以避免污染水库。第(2)题,C处山地森林茂密,也是河流的源地,若在此开山取石,必定造成森林破坏、环境恶化,同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等问题。[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2.读“印度洋及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洋中许多低平岛屿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非洲北部沙漠化土地扩大的最主要趋势是向_____(方向)发展。(3)澳大利亚墨累河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使得土壤退化。下列关于该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为严重的季节是当地夏季②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引水灌溉③自然原因是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④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造成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海面上升,淹没一些低平岛屿。第(2)题,非洲北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发展趋势应为向南扩展。第(3)题,墨累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答案:(1)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南(3)A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原则含义具体做法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例3]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持续发展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该地社会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2)上图反映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 (

)A.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B.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C.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D.既把环境保护作为它极力追求的基本目标,又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1995年之间,该地经济发展指数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指数不断降低,但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却基本维持在0.6的较高水平;而1995~2000年期间,该地的环境污染指数略有提高,但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显著下降,经济发展指数也有较大提高,因此该时期是该地社会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第(2)题,可持续发展要强调经济的发展,但健康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生态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并且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