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埃及_第1页
第三章 古代埃及_第2页
第三章 古代埃及_第3页
第三章 古代埃及_第4页
第三章 古代埃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古代埃及第一节概论

1、地理环境和居民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古代埃及的地理范围略小于现代埃及,主要包括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北至地中海沿岸的狭长河谷。在古代,它与外界交往较为困难,相对孤立。

在埃及历史上,尼罗河起过重要作用。它由南而北流贯埃及全境,在今天开罗附近分成许多支流,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因此埃及在地理上分为南部的上埃及(即河谷地区)和北方的下埃及(即三角洲地区)。埃及南部气候非常干燥,几乎常年不雨,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尼罗河一年一度(7-11月)的泛滥不仅给埃及带来水,也带来适宜于谷物栽培的淤泥。尼罗河对古代埃及人民的生存如此重要,以至于公元前5世纪游历过埃及的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主要的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尼罗河及其三角洲支流的两岸盛产纸草。东部沙漠和南部的努比亚地区富有金矿和铜矿。

埃及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其居民成份复杂,他们是由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的居民融合而成,其语言属哈姆-塞姆语。埃及居民的体形外貌既不同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也不同于古代西亚的塞姆语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2、史料

研究古埃及历史的资料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希腊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如希罗多德的《历史》、戴奥多拉的《历史集成》、斯特拉波的《地理学》、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等。这些著作的作者多半亲身访问过埃及,听埃及人讲述过埃及历史,因此他们提供的资料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19世纪以前,西方人主要就是根据这些著作来了解古代埃及史的。这类资料的缺点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离事件发生的时代太远;他们都不懂古埃及语言和文字,全凭他人介绍,偏见和以讹传讹难免;记载的事情不连贯,零乱不堪,形不成一个基本的、更不用说完整的概念。希罗多德二是古埃及的文字资料,它们或者写在纸草上、皮革上,或者刻于石头上。这是研究古埃及史的最主要、也是最真实的资料。考古学提供了大量的古埃及文字资料,为恢复古埃及历史原貌提供了主要依据。这其中最具有史料价值的是《巴勒莫石碑》和《都灵纸草》。前者是埃及最古的纪年石刻,现藏于意大利西西里的巴勒莫博物馆,但石碑仅存部分断片;后者19世纪发现时完整无缺,但在运输中因处理不善而破损。它记载有自传说中的埃及神王朝开始,直到有史以来公元前1200年的全部国王名单,以及按年代排列的各个国王的统治时间,年月日俱全。现藏于意大利都灵博物馆。巴勒莫石碑三是古代遗留的各类遗迹和遗物(城市、建筑物、艺术作品、纺织品、各种器皿、武器、工具等)。虽然有这些资料,但总的来说,研究古埃及史的资料仍然不足,而且各个时期拥有的资料也极不平均。古埃及的文物和文献历经几千年沧桑,被毁灭的极多,再也无法挽回。现代埃及学家或将古埃及象形文字汇编成册,或译成现代文字出版,这些文献大都是通过考古发掘和发现得来的。从上个世纪以来,在埃及常有考古新发现(2001年6月在亚历山大城附近海面又有重大发现)。但在19世纪末叶以前,发掘极不科学,带有很大的掠夺性。因此,不仅大量埃及文物流落于西方各国的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而且每个地方的发掘都缺少科学的方法和记录,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3、史学史埃及学是研究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历史、考古、文化艺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所研究的范围从埃及前王朝时期开始到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为止。虽然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古老的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对埃及历史的研究也可以说自古代即已开始(如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时写成的《上古埃及年代记》,即著名的《巴勒莫石刻》上的铭文;以及托勒密时代的曼涅托写的《埃及史》等),但科学的埃及学却是肇始于近代法国学者商波良。他释读成功了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为埃及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解开古埃及历史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商波良1790年生于法国南部洛特省。其父是书商。他本人自幼即表现出了很高的语言天赋,无师自学了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在此基础上,他利用古埃及留下的双语言和三语言铭文(如《罗塞达石碑》上的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字三语言铭文)释读成功了埃及的象形文字。1822年9月22日,他在法国科学院宣读了他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报告(该报告以《致达西尔先生的信》的形式发表),宣告了埃及学的诞生。

商波良19世纪50年代,商波良的成就获得公认。于是西方各国掀起了埃及学热。他们登记和发掘埃及古代遗址,探求古埃及文物和文献,扩大商波良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果,编写象形文字的文法和字典。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彼特里等人使埃及的考古发掘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与此同时,西方学者还开始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纳入古埃及史的研究之中。20世纪以来,埃及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埃及学人才辈出、古文字得到进一步研究、古代遗址得到更进一步的科学的发掘(图坦哈蒙墓的发掘是其成果之一)、考古发掘报告成批出版、古埃及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研究,一部部专著陆续出版、论文的发表更是不可胜数,还有专门的杂志(如英国的《埃及考古学杂志》)。古埃及历史的基本轮廓和线索,乃至一些细节都逐渐明朗化。埃及学已成为世界历史,特别是古代世界史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节前王朝和早王朝时期的埃及

1、埃及国家的出现大约2万年前,埃及出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约公元前4500年,埃及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根据考古材料,埃及铜石并用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I和涅伽达文化II,习惯上把这三种文化称为前王朝文化。巴达里文化时期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居民经营农业、畜牧业,渔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公元前4000年,涅伽达文化I代替了巴达里文化,父系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涅伽达文化I末期已处于阶级社会和国家产生的前夕,因为此时不仅出现了城市的萌芽,而且居民中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进入涅伽达文化II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此时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墓葬情况及其它资料可以看出,这时阶级差别已十分明显,形成了平民和贵族,并出现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图画文字,这是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埃及出现了最初的国家,这种国家领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希拉康波里是此时最重要的国家,但面积仅50800平方米,人口4700-10000之间)埃及人称这种国家为“斯帕特”,希腊人称为“诺姆”,中文译作“州”。最初埃及大约有42个州(上埃及22个,下埃及20个)。当时,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奴隶和财富而战争不断。2、埃及国家的统一和君主专制的形成约从公元前3100年起,上下埃及各州在频繁的军事活动和长期争霸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埃及进入早王朝时期。据曼涅托和希罗多德记载,美尼斯(或米恩)是埃及国家的统一者和第一王朝的建立者。但埃及早期王表和考古发掘都未发现与美尼斯有关的任何物证,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美尼斯不是历史人物,有的将他和纳尔迈视为一人。美尼斯和王后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国王,从出土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看,他曾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其规模很大,但并未完成统一。此后纳尔迈诸王继续向南、向北扩张,将埃及的势力逐渐扩大到努比亚和三角洲一带。到第二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哈谢海姆威的时候才最终统一全国。在国家统一的同时,国家机器也日益复杂化,埃及出现了君主专制,这从以王权为中心的国家机关的设置、王位世袭制的采用、王权神化倾向的加强、王室经济的逐步形成、王墓的规模及殉葬品的丰富和大量的人殉等可以看出。《巴勒莫石碑》上的铭文记载说,国家经常对土地、人口、牲畜和黄金进行清查,说明对人民的控制加强了。纳尔迈调色板第三节古王国时期的埃及

1、社会经济状况古王国时代定都孟斐斯。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这时,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于此时,因此古王国时代又称金字塔时代。它包括第3-6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2686-2181年。经济的发展

古王国时期是埃及社会经济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交流越出小国范围而在全埃及范围内进行、水利灌溉系统的扩大等,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已出现两头牲口牵引的重犁,生产的粮食已经可以供养庞大的统治阶级和广大的手工业者。畜牧业在此时的社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捕鱼业就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手工业也有相当规模,特别是石材、金属、皮革和纸草加工等。商业和对外贸易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国内集市是主要的交易场所。商业基本上还是物物交换,如一头牛可换五匹布。对外贸易则控制在国家手中,主要由大臣率领商队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南方的努比亚进行交易活动。由于造船业的发展,当时埃及的商船来往于地中海各地,从事繁盛的国际贸易。但此时的商业远征活动带有军事掠夺性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和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在他们的经济中既包括农业、也包括手工业、畜牧业、园艺业和捕鱼业,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整体,很少与市场发生关系。这不利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土地关系

古王国时期的土地占有和使用情况大致有三个层次:国家(包括地方政权)占有的土地,奴隶主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是神庙所有的土地)和私人占有的土地(包括王室土地、官僚贵族的土地和农民占有土地)。王室占有的土地数量极大,遍布全国各地。官僚贵族占有的土地一方面来自于国王的赏赐和祖产的继承,同时也来自购买兼并,这类土地数量不少。农民占有的土地可以买卖,他们或是小私有者、或是农村公社成员、或是国王的依附民。劳动者

若干资料表明,古王国时期,王室、神庙和官僚贵族土地上的主要劳动者是“麦尔特”,他们可能起源于战俘、罪犯和债奴,也可能是失去土地的公社成员。除麦尔特外,还有一类非奴隶的自由民,即勒麦特,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可随土地一起转让,且同大小牲畜、物品一起被提到。2、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古王国时期,埃及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全国的行政、司法、经济、军事和宗教大权集于他一人之手。国王之下设有各种官吏,最高职位是宰相,由国王直接任命,辅佐国王处理全国政务。宰相在古埃及语里称“塔提”,近代称“维西尔”。维西尔总管王室农庄、司法、国家档案,监督公共工程的兴建,并具有最高法官的头衔。宰相之下设有一批官吏,分别管理财政、水利建设和各州的事务。官僚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书吏。书吏最初出自氏族、父子相传、形成一个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阶层。古王国时期,大臣和各州官员大都是书吏出身,这使书吏出身的人在国家政权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州州长都是由国王直接任命,掌管全州的赋税、水利和司法等,是国王在各州的代理人。官吏们所作的一切均奉王命行事,也向国王负责。军权直属国王,宰相无军权。战时国王常亲征;有时派人统帅军队出征。国王也控制司法权。古代埃及没有法典之类传世,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国王颁布的敕令也具法律效力。宰相是最高法官,但国王可越过他直接派人审理案件。国王不仅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劳动力,组成庞大的王室经济,而且控制了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灌溉系统和对外贸易也控制在他手中。地方行政受其控制,上、下埃及官邸的设立,其用意显然是为了加强对日益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控制。王权神化更加明显。初时只是说王权受神的保护,王权来自于神,鹰神荷鲁斯被视为王权的保护神;第五王朝时,太阳神拉神被抬高成为王权的主要保护神。第五王朝前三个国王更是自称是拉神之子,自然也都成了神,因而更有权统治这个国家了。3、金字塔的建造古王国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还表现在金字塔的修建这件事上。它说明,国王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将全国的人力、物力用于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据统计金字塔现存97座,它是古王国时期起的埃及国王的一种坟墓的形式,因其形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译为“金字塔”。古埃及人可能将其称做“麦尔”,因为他们把角锥体形状叫做“麦尔”。古埃及人认为人的肉体和灵魂是不可分离的,两者不仅生前合一,死后也必须结合。这种信仰使古埃及人对墓葬尤其重视,把死后生活的安排高于现世。国王作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死后幻想做阴间的主宰,必须保存完整的尸体――木乃伊,并且要有“永久的宫殿”。金字塔是由早王朝时期的马斯塔巴墓(一种长方形的平顶斜坡墓)发展而来的,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是第三王朝第一个国王乔赛尔的“阶梯金字塔”。第四王朝的斯涅弗鲁时期是从阶梯金字塔向角锥体金字塔过渡的时期,他先后建造了三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希腊人称之为齐奥普斯)所建,地点在今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基泽。塔高146.5米,四边各长230米,因经数千年风雨侵蚀,外表光滑的石灰石几乎全部剥落,如今高度为137米,底边各长227米。整个塔身由230万块石块筑成,每块石料平均重2吨半,有的甚至重达15吨。据学者们估计,如果用现代化的火车装运这些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工程规模上,而且还在于它的内部构造上。金字塔的入口是用四块大石灰石板排成的双层人字形的拱门,以分散减少入口上面一百多米的塔身压力。通过入口可以走向三个墓室,只有通过大回廊进去的最上面的墓室才是真正的国王墓室。在墓室的南北墙上设有通风口道,传说是为国王的灵魂出入用的。整个建筑物没有使用类似水泥的任何粘着物,但是塔身却砌得如此严密,以致连一张薄纸都塞不进去,这不能不令人惊奇和钦佩。据希罗多德记载,胡夫金字塔从动工到建成,用了30年,其中头10年用于建筑运输道路和修建地下室,后20年则用于建造金字塔本身。国王向全国征调劳力,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的伟大奇迹还不仅仅限于这些。现代科学越发展,就越使人们对金字塔的建筑者所表现出来的天文学、数学、物理等科学上的成就钦佩和不解,以至形成了所谓“金字塔之谜”。这些年来,人们常常猜想,国外甚至有人提出,大金字塔是“天外来客”、“宇宙人”建筑的。他们不仅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而且有激光测距仪。也有人认为,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在地球上留下的一个“里程碑”等等。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它是“天外来客”建造的,相反,人们在金字塔内的一个小石屋的墙壁上曾发现有一行埃及象形文字,它是埃及石工们在建筑金字塔时用红笔在石头上写下的胡夫的名字。这是建筑者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证据。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古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模拟古代的方法,在1978年3月15日于胡夫金字塔前建成一座新的金字塔。其高为11米,由5445块重约二吨的石块砌成,为原来大金字塔的1/14。通过这次模拟实验解决了有关金字塔建筑的某些技术问题,揭开了金字塔建造之谜。世纪之交的1999年3月3日,美国著名的福克斯电视台向全世界现场直播了由埃及首席考古学家哈瓦斯主持的对卡蒙若内悌二世金字塔的发掘全过程,令久盛不衰的“金字塔热”进一步升温。哈夫拉金字塔仅次于胡夫金字塔,但它的附属建筑却是最著名的。在它的东边有“上庙”,向南伸展又有“下庙”。在下庙西北,还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这座用一整块巨石雕刻成的哈夫拉雕像,高20多米,长约57米,它的耳朵有一人之高。长期以来,人们对它产生了许多神秘的猜想。在14世纪末它曾遭到破坏,18世纪末法国侵略埃及时,拿破仑又下令用炮轰击。结果弄得雕像面部损伤,丑陋不堪,显得十分颓丧。哈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的修建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人民的痛恨和反抗,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耗费了国家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严重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到第二中间期,金字塔的建造被停止。新王国时期的王墓则建在底比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的山谷里(帝王谷)。4、古王国的衰落与第一中间期第四王朝是古王国的最盛时期,此后,中央王权开始削弱,地方贵族势力越来越强。从第5王朝起,国家的重要职务,特别是维西尔一职,不再为王室成员所垄断,而由地方贵族担任,州长的职位逐渐世袭化,并自行管理地方财政、司法、军事和神庙,不再接受国王的命令,也不再向中央交纳贡税。国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取得地方贵族和神庙祭司的支持,经常把土地和财物赠给他们,甚至豁免神庙赋税,从而导致地方贵族和神庙势力的膨胀。这种情况到第6王朝国王培比二世当政时达到了顶点。培比二世死后,古王国的统一局面终于为贵族的分裂割居局面所取代,君主专制终于崩溃。第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是古代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动乱时期,史称“第一中间期”。据曼涅托记载,第7王朝的70个国王仅统治了70天,而定都孟斐斯的第8王朝27个国王也仅统治146年。此时的埃及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古埃及文献中,有几部作品,如《聂菲尔列胡预言》、《祭司安虎对自己心灵的谈话》、《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古王国衰落后,埃及已陷入分裂混乱局面。亚洲的游牧民族乘机入侵,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国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奴隶、贫民起义。由于史料缺乏,关于起义的详情尚不得而知;无疑,起义后来被统治者镇压了。小国林立,政局混乱的局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位于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第9、10王朝。但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也未能重新统一埃及。在它的南方,底比斯建立了第11王朝,并最终统一埃及。第四节中王国时期的埃及1、阶级关系的变化中王国时期是埃及奴隶制极盛时期的开始,阶级关系有两点明显变化。第一,从平民中产生了一个中小奴隶主阶层――“强有力的涅杰斯”,它在政治上的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息息相关,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主要社会支柱。涅杰斯的兴起并走上政治舞台是中王国时期的重要特征。涅杰斯原意为“小人”,他们最初是与氏族贵族相对立的平民阶层,包括自由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和小祭司等,后来逐渐分化。在第11王朝统一埃及的斗争中,一部分涅杰斯加入军队,立战功当上了军官,其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爬上了奴隶主阶层的地位,成为王权同地方贵族势力进行斗争的重要支柱。涅杰斯中的上层被称为“强有力的涅杰斯”,多数涅杰斯是中小官吏、中小商人和富有的手工业作坊主;但也有的涅杰斯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成为了贫穷的涅杰斯。第二,奴隶数量的增加和奴隶地位的进一步恶化。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债务奴隶。随着奴隶制的发展,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农民的处境变得极为恶劣。2、中王国时期的内政与外交自古王国瓦解以来,随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衰落,地方贵族势力发展起来,并且形成了地方各州的分立局面。第11王朝统一埃及之初,各州的割据势力有所收敛,但州长仍然保有相当多的特权,州长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2王朝建立者阿美涅姆赫特一世统治之初。他曾巡行全国各州,重立各州界石,整理赋税,并提拔忠于他的官员担任州长,取消不经国王任命自行世袭州长职位者的特权。阿美涅姆赫特一世以后诸王继续同地方势力进行斗争,封疆划土,整顿秩序,整理赋税,从而使地方贵族的势力受到打击,国内统治秩序得到恢复,地方贵族再也不敢截留国家和王室的收入,从而使国家和王室的收入得到保证。政治上的统一为埃及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上主要表现为兴建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手工业方面比较重要的进步则是发明了青铜治炼;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第12王朝继续进行传统的对外侵略战争。阿美涅姆赫特一世曾南征努比亚,并对亚洲的叙利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以便掠夺更多的黄金和奴隶。中王国时期最大的征服者是辛努塞尔特三世,他曾四次用兵努比亚,是中王国时期埃及南方边界的最后确定者。对外战争的目的除了掠夺土地、人口及其它财富外,一个重要目的是掠夺西奈的铜矿和努比亚的金矿,这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阿美涅姆赫特一世3、第二中间期与喜克索斯人的统治第12王朝末期,埃及中央政权再度削弱,又出现了分裂局面。从第13王朝起,埃及进入了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第13王朝在南方的底比斯,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西北部,这两个王朝同时并存。第15、16王朝是外来的喜克索斯人在三角洲东北部建立的王朝,第13王朝之后在底比斯又建立了第17王朝。此时,政局混乱,国家分裂,阶级矛盾激化,导致了遍及埃及全境的贫民奴隶大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情况,可从《伊浦味陈辞》(或译《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得到印证。《陈辞》是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写成,发现于孟斐斯的萨卡拉墓地,现存荷兰莱登博物馆,也称《莱登纸草》。它所反映的年代,在学术界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在第二中间期。作者伊浦味是一个奴隶主贵族,他对起义者横加诬蔑,但其中也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当埃及国内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时,喜克索斯人侵入了埃及。喜克索斯人是阿拉伯或西亚一带的游牧部落。他们可能主要是属于塞姆语人种,也可能有胡里特人成分。曼涅托的《埃及史》将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叙述成埃及人的一场灾难,但考古发掘和其它材料并没有喜克索斯人突然入侵埃及的证据。最近几十年,随着对埃及古代史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喜克索斯人在第一中间期就开始大量进入埃及,他们进入埃及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中王国衰落时,他们已大量定居在三角洲的东北部,乘混乱之机,脱离了埃及人的统治,并以阿瓦里斯为都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占领了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并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中部埃及地区。此时埃及的13、14王朝和南部王朝无力与喜克索斯人抗衡。喜克索斯人企图统治整个埃及,他们曾要求底比斯的埃及国王阻止池塘里的河马鸣叫,因为叫声使得喜克索斯国王在700公里外的阿瓦里斯王宫中不得安寝。这显然是对埃及人的极大蔑视,必然引起埃及人的抵制和反抗。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从南方底比斯掀起了驱逐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统治期间,学习埃及人的文字,他们的国王承袭埃及王衔,建筑神庙,竖立雕像,向埃及人征收很重的贡赋。同时,他们从亚洲为埃及人带来了一些新事物,主要有马拉战车、鳞片铠甲、复合式的弓和新兴的匕首、剑、弯刀等。这些新式武器在后来埃及人反对喜克索斯人的战争中和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对外征服战争中,都为埃及人所采用。喜克索斯人的玩偶第五节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1、埃及帝国的形成和统治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期间,底比斯成为埃及反喜克索斯人斗争的中心。第17王朝国王卡美斯及其兄弟雅赫摩斯一世领导了这场反抗喜克索斯人的战争,从而结束了喜克索斯人在埃及一百多年的统治。雅赫摩斯定都底比斯,建立了第18王朝,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这是古代埃及在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埃及帝国”时代。为了获取更多的奴隶和财富,埃及第18王朝的统治者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对外征服从雅赫摩斯一世驱逐喜克索斯人以后就开始了,此后的诸法老相继对外用兵,开疆拓土。阿蒙霍特普一世在努比亚用兵,将疆界向南推进到尼罗河第二瀑布。雅赫摩斯一世和阿蒙霍特普一世阿蒙霍特普一世的继承人图特摩斯一世是埃及帝国的奠基人,他把埃及南部的国界推展到尼罗河第三瀑布。他通过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远征,将埃及军队开进西亚腹地,前锋达幼发拉底河畔。据说,埃及士兵第一次见到幼发拉底河由北向南流动,与尼罗河的流向恰恰相反,因而感到十分奇怪,所以他们把幼发拉底河称为“逆流的河”。图特摩斯一世埃及帝国的最后建立者是图特摩斯三世,他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埃及史上最大的程度,他在美吉多战役中打败了米丹尼王国支持的叙利亚联军,震撼了整个西亚,使赫梯、亚述、巴比伦统治者不得不向埃及法老称臣,承认埃及的霸权。他还将南部边界推进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形成了埃及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帝国。西方学者因此说他是“古埃及的拿破仑”。图特摩斯三世新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地方各州完全失去了独立性。从第18王朝起,国王被正式尊称为“法老”。法老原为“大房子”之意,古王国时有“宫廷”之意,并不专指国王,中王国末期开始用于对国王的颂词之中,新王国后“法老”专指国王,成为国王的神圣称号。国王之下有两个维西尔,分管上、下埃及,前者权力较大,国王不在时可代理朝政,维西尔之下有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专门机构或官吏;地方仍以州为单位;对被征服地区,一方面派总督治理;另一方面则利用当地土著王公贵族进行统治。军队除本国士兵外,还增加了外国雇佣军。此时埃及军队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军种――战车兵。2、新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新王国时期,埃及已普遍使用青铜器,生产技术有了不少革新,发明了梯形犁和金属镰刀等农具。农业采用轮作制,并且普遍利用沙杜夫汲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金属治炼用脚踏风箱代替了吹风管。玻璃制造业发明了着色技术。纺织工具发明了悬式纺绽和立式织布机。铁器已经出现。国内市场兴旺,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与小亚、两河流域、希腊、爱琴海岛屿都有贸易往来。但此时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仍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物物交换还很普遍。新王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埃及奴隶制的繁荣,奴隶数量扩大,使用奴隶的情况更为普遍。当时占有奴隶最多的仍是王室、神庙和少数官僚贵族奴隶主。此时奴隶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居民的中下层中较广泛地占有奴隶。奴隶劳动不仅用于家务,而且用之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动。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农民也发生了分化,少数富裕农民上升为中小奴隶主,多数则贫穷破产,社会地位日趋下降。新王国时期的土地关系同古王国时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即国家、国王、神庙和官僚贵族仍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但也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居民占有土地的情况增多了。第18王朝以来,埃及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有了新的变化,神庙祭司集团和新兴军事贵族成为国家统治集团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埃及人信奉的阿蒙神

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从第18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得势,阿蒙神被奉为埃及最高神,阿蒙神庙祭司地位高于其它神庙祭司。随着对外战争的扩大,法老对阿蒙神庙的赠赐不断增加,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成为新王国时期最富有的大奴隶主阶层。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集团,而且政治势力也日益上升。他们常常假借阿蒙神的旨意干预政事,并且享有担任国家重要官职和豁免赋税的特权,甚至维西尔职务也往往由阿蒙神庙最高祭司担任。他们有时还与地方世袭贵族相互勾结,左右政局,逐渐形成威胁法老专制王权的严重局面。新兴的军事贵族。他们许多出身于“涅木虎”阶层(意为孤儿、贫民),原是平民阶层的代表,在新王国前期,因参加法老发动的对外战争立有战功,得到财富、奴隶和土地的奖赏,并享有许多特权,上升为中小奴隶主。涅木虎阶层中有的中小军官因战功显著,被法老提拔为高级军官,甚至担任国家大臣,成为法老的亲信。中小军官从国家领取份地作为服兵役的报酬,这部分人在涅木虎阶层中人数众多,成为支持法老政权的主要力量。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是埃及社会中一股巨大的保守势力,他们垄断政权,左右国家政事,大有与法老分庭抗礼之势。因此代表中小奴隶主利益的新兴军事贵族,为了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支持法老削弱、打击祭司集团。3、埃赫那吞改革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1379-1362年)统治时期,法老和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阿蒙霍特普四世采取独特的宗教改革形式,与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展开了斗争。他先是恢复了对传统太阳神拉的崇拜,以与阿蒙神对抗。在遭到阿蒙神庙祭司的激烈反对后,阿蒙霍特普四世决定同神庙势力决裂。死者朝见太阳神拉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的第6年,他采取了如下断然措施:取消对阿蒙神和其它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阿吞神的形象被描绘为光芒普照的太阳圆盘),没收阿蒙神庙和其它一切神庙的财产,将其转交给阿吞神庙;铲除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往埃及中部的阿玛尔那(取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界),以摆脱阿蒙祭司集团的影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从涅木虎阶层中提拔一些中小军官担任高级官吏,以实施和推进改革。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实行宗教改革的同时,埃赫那吞还注重文学艺术方面的改革。他提倡描写现实,反对传统的模式。阿玛尔那新城景色迷人,高官显贵住在有树木,池塘和花园的别墅里,室内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上,都绘有生动的自然主义风格的图画,每座宅第都有一座神殿和刻有埃赫那吞家庭生活情景的石雕。埃赫那吞鼓励文学艺术家大力创作颂扬阿吞神和赞美他本人的作品。当时流行的《阿吞颂歌》将阿吞神歌颂为整个宇宙的创造者。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往往被称为“阿玛尔那文学”,其创作风格被称为“阿玛尔那风格”,对后来埃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改革遭到阿蒙神庙祭司贵族的激烈反对和抵抗,他们密谋暗杀埃赫那吞未遂,又散布谣言说新教触动神怒,灾难将降于埃及,因此国内发生了骚乱。同时西亚兴起的军事强国赫梯严重威胁着埃及在叙利亚等地的利益,这又引进了军政贵族的不满,并导致王室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死后,他的女婿、王位继承人图坦哈吞与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妥协,将国都迁回底比斯,并改名为图坦哈蒙。图坦哈蒙继位时9岁,死时19岁,这位本无作为的年轻法老,因为他的保存完整的陵墓1922年被发现,墓内有金棺、他本人的木乃伊和大批艺术珍品,使他成为今日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埃及法老之一。此后,改革被废止,埃赫塔吞成为一片废墟。直到1877年在这里偶然发现了300多块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泥板文书,人们才开始对它的发掘。改革才重新为世人所知。埃赫那吞改革之所以失败,一是因为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们联合其他旧神庙祭司和对王权不满的地方世袭贵族,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二是改革所依靠的新兴军事贵族只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力量相对薄弱;三是王室内部分裂,太后与王后在关键时刻背离改革。此外,改革的目的只是为了加强中央王权,不仅没有及时改善下层埃及人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由于兴建新都,连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从崇拜新神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他们宁愿崇拜旧神。改革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因此必然失败。改革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打击了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保守势力,加强了王权,提高了中小奴隶主阶层的地位,促进了当时社会(特别是文学艺术)的发展。所以,这次改革实质上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以法老为代表的新兴进步势力与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代表的地方世袭贵族保守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应充分肯定它的进步意义。4、新王国的衰落埃赫那吞改革失败以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埃及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公元前1320年,拉美西斯一世即位,建立第19王朝。此后,埃及多次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用兵,与赫梯人展开激烈的斗争,但未能最后战胜赫梯人。拉美西斯一世木乃伊公元前1300年,拉美西斯二世率领3万大军在叙利亚奥伦特河畔的卡叠什城与赫梯军队会战,赫梯国王设伏,并以优势的战车兵向埃及军队突击,拉美西斯二世由于援军及时赶到,才免遭被俘。双方损失惨重,此后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83年,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国王缔结和约,和约共一个序言和9个条文,保存至今。和约规定将叙利亚的主要部分划归赫梯,规定互不侵犯,共同防御入侵之敌,互相引渡政治亡命者及逃亡奴隶等内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为了争夺彼此国境外的一个重要地区的霸权和划分势力范围而长期进行的战争与交涉。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更趋衰落。利比亚人从三角洲西部入侵。“海上民族”(包括吕底亚人、昔兰尼人、西西里人、撒丁尼亚人和部分希腊人)两次侵入埃及。国内王权与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再度激化,并发生了著名的伊尔苏奴隶起义。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了王位,建立第21王朝,新王国时期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时期。第六节后期埃及与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1、后王朝时期公元前1085年,埃及进入后王朝时期。利比亚舍易斯王朝是后王朝历史的第一个阶段,包括第21-26王朝。此时,埃及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社会生产力则进一步发展,埃及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一定重量的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等价物,贸易方面与希腊各城邦、腓尼基和小亚细亚都有商业往来,法老尼科(公元前610-595年)时期,开始凿通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时完工),并派水手完成了第一次环绕非洲的航行。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从此时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是后王朝历史的第二个阶段,包括第27-31王朝。波斯帝国将埃及划归为一个行省,每年纳税银达700塔兰特(一塔兰特合30.3千克)。此外,还要交鱼产税和大量谷物,供应波斯驻军。埃及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公元前404年终于重获独立,建立第28-30王朝。公元前341年,波斯第二次征服埃及,直到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才结束波斯人的统治。2、希腊人统治时期埃及被占领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分裂,托勒密统治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23-30年)。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王朝势力最强盛的时期,除统治埃及外,还占有巴勒斯坦、南叙利亚、小亚沿岸和地中海的一些岛屿。托勒密王朝实行专制统治,国王以神自居,掌握着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中央设财政大臣,各级官吏由马其顿人、希腊人和埃及人担任。因此,托勒密王朝的统治是以马其顿、希腊为主的外族统治者与埃及奴隶主上层合流的统治。此时,奴隶制仍在继续发展,经济发达,埃及成为了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粮食市场。亚历山大建立的亚历山大城繁荣起来,成为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内有宽阔笔直的街道、花园、广场、喷水池和其它华丽的建筑。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就位于城外的法罗斯岛上。亚里山大里亚博物馆是当时最有名的学术中心。它包括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院等,图书馆藏书70万卷,几乎囊括了古希腊的全部著作和部分东方经典。亚里斯多德等著名学者数百人曾在此研习。公元前3世纪起,埃及境内不断爆发人民起义,王室内部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王位的斗争,末代女王克娄巴特拉先后投靠罗马统帅凯撒和安东尼,最后埃及于公元前30年被罗马灭亡。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3、罗马人统治时期罗马人沿袭托勒密王朝的制度,实行专制统治。从罗马骑士中选拔的埃及行政长官是罗马皇帝的代表,掌管埃及的军政、财政、法律大权。此时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粮仓,每年运往意大利的粮食达175万升,并要缴纳50种实物税和450种以上的货币税。罗马人对埃及的剥削远较其它行省重得多。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埃及人民的不断反抗,公元172年,北部三角洲爆发了布柯里(意为牧童)起义,274年在亚历山大里亚发生了费尔姆领导的工商业者大起义。人民起义的打击,使东罗马帝国在埃及的统治日趋崩溃。公元642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征服,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从此,埃及历史进入中世纪时代。第七节古代埃及文化1、文字与文学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埃及人发明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文字已日臻完善,形成具有完整文字体系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有24个字母符号,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它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700个。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向一般是从右向左、从上往下,但也有从左往右写的,确定其书写方向的方法是看象形文字中的人和动物面向那一方。在使用过程中,象形文字也几经变化,演变为祭司体(第一中间期)、世俗体(公元前700年左右)和科普特体(公元前后)。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有很大影响。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后产生了希腊字母,后来又从希腊字母产生了拉丁字母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