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诗风的融合_第1页
南北诗风的融合_第2页
南北诗风的融合_第3页
南北诗风的融合_第4页
南北诗风的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北诗风的融合一、民族冲突与融合下的文化繁荣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冲突最剧烈的时代之一,也是各民族融合及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吕振羽先生指出:“由於这时期民族大同化和各民族关系交错的结果,在汉族,从人种上的体质、面貌、生产技术、生活习惯,以至哲学、科学、文艺、宗教等方面,都加入了其他民族一些成分,有着不少的改变;同时,其他各民族在人种和文化内容上,也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汉民族的一些成分。”汉化与胡化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入汉族农业区,必然为先进的社会所同化,这就是所谓汉化。匈奴刘渊建汉国后赵国石勒下令胡人不得凌辱衣冠华族,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所谓汉人胡化,是在长期的交流中,汉人在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习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胡人发明的高足座椅,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

1胡床2方凳3筌蹄4漆曲凭几5高几6床榻7斗帐小榻8床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家具

各民族的冲突与融合及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是促成这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重大因素。

魏晋文学自觉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绘画、音乐以及中国特有的书法皆进入了一个全面勃兴的崭新阶段。鲁迅认为,魏晋文学“确有点异彩”。对核心文化(儒学)的批判与解构,对异端思想的汲纳以及对异族文化(印度佛教及少数民族文化)的接受和改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人的觉醒和文的转型。竹林七贤唱响了个性解放的最强音文学也开始由伦理的向审美的转变

二、南北方文学的对抗与融合(一)差异与对抗。由於南方汉族与北方鲜卑等各民族的长期对峙,因而南北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学特色。南北乐府民歌北方乐府多表现战争、人民疾苦以及游牧生活、北国风光和尚武精神;而南方乐府多为情歌艳曲。北方质朴,南方绮丽;北方刚健,南方娇柔;北方雄浑,南方清秀。宋人郭茂倩:“艳曲生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

北朝民歌有反映北方游牧生活的,描绘了草原的辽阔壮美: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方民族以畜牧为业,善于骑射,他们锻炼出了强悍的体魄、豪迈的个性和尚武的精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琅琊王歌辞》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民歌中自然便有了此类题材: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另一方面,南北方文学发展也不平衡。南方优越,北方滞后

因素:社会的发展必然、自然环境的影响、特殊人群的引领。南方文人的自负《隋唐嘉话》有这么一则记载:“梁常侍徐陵聘於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沉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朝野佥载》说:“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於後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如何?’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其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北方文人的不满西魏的统治者宇文泰为了与东魏、梁朝抗衡,推行政治、经济和文风的改革。《北史·苏绰传》说:“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以成俗。周文(宇文泰)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自是之後,文笔皆依此体。”南方作家激赏的诗句,北方作家却不以为然。《颜氏家训·文章篇》记载:“王藉(南朝作家)《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於籍传。范阳卢询祖(北朝作家),邺下(安阳)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於能?魏收亦然其论。”(二)影响与融合。北朝乐府除二三曲沿用汉魏晋的旧歌外,都是‘五胡乱华’以後的新词。大约从东晋到梁武帝时陆续传到南方。南朝乐府在“魏孝文帝时‘吴歌’、‘西曲’都流入北朝,北朝上层统治阶级都十分爱好,间或模仿其歌词。文人作家间的影响、学习和模仿《北齐书·魏收传》曾记载了北朝大作家邢邵和魏收对南朝作家的模仿:“收(魏收)每议,陋邢邵文。邵又云:‘江南任昉,文体本疏,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窃。’收闻,乃曰:‘伊常於沈约集中作贼,何意道我偷任昉!’任、沈俱有重名,邢、魏各有所好。”

《北史·文苑传》说:“梁使张皋写(温)子升文笔传於江外,梁武称之曰:‘曹植、陆机复生於北土。”三、南北融合的第一步——模仿之作整个十六国时期一百数十年中,北方文学极为寂寥。《魏书·文苑传》记载:“永嘉之后,天下分崩,夷狄交驰,文章殄灭。”北朝文坛的复兴,实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之后。《隋书•文学传》说:“暨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盛。”

北地三才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其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温子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菏泽古县)人,北魏著名文学家。北魏孝明帝初,在8000名选拔御史的应考人中名列榜首,一举成名。诗文出众,南朝梁武帝也大加称赞说:“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捣衣诗》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少年多好事,揽辔向西都。相逢狭斜路,驻马诣当垆。——《白鼻騧》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但事弦歌乐,谁道山川远。——《凉州乐歌二首》之二邢邵(496─561?),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官至中书监(为事实上的宰相)。十岁能属文,雅有才思,日诵万言。邢邵的文词宏远典丽,独步当时,与温子升并称为“温邢”。主张尽可能少用典故尤其是少用僻典,诗文语言应尽可能平易自然。认为诗文的风格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他在《萧仁祖集序》中说:“昔潘陆齐轨,不袭建安之风;颜谢同声,遂革太元之气。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江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思公子》:“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谢眺《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冬日伤志篇》昔日堕游士,任性少矜裁。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折花步淇水,抚瑟望丛台。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天高日色浅,林劲鸟声哀。终风激檐宇,余雪满条枚。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魏收(507~572)北齐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官至尚书右仆射。用三年多的时间,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挟琴歌》: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箸下成行。四、南北融合的硕果——移民的贡献一些因战乱而漂泊到北方的南方作家如庾信、王褒、颜之推等是“移民”。南北诗风的融合在“土著”诗人那儿表现为对南朝诗歌的倾心模仿,在北朝“移民”诗人那里表现为南北文风的长短相济。代表人物是庾信和王褒。庾信——臣宠两朝,诗名南北1、经历唐人崔涂在《读庾信集》诗中说:“四朝十帝尽风流,建业长安两醉游。”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人。历仕四朝,诗名南北。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入侍南朝奔逃江陵出使西晋羁留北朝

2、诗歌创作

他的文学创作以42岁出使西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作:绮艳之风。后期诗作:乡关之思。1、前期诗作:绮艳之风前期作品现存不多,诗歌题材不出宫体诗范围,以琢句之工和藻绘之艳见长。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只疑落花漫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约作于梁)—《舞媚娘》转变待遭受了国破家亡的巨痛,经历了关塞流离的孤哀,忍受了身事敌国的屈辱,他的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文学创作较之前期有了质的突破。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2、后期诗作:乡关之思。“乡关之思”的主要内容是亡国之恨与羁旅之愁。内容浑厚饱满,风格苍凉雄健。《拟咏怀》27首是其代表作。

一是思乡之情

《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和侃法师三绝》(选一):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几人应落泪。看君马向南。《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二是亡国之痛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拟咏怀》之十一三是悲惭之情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霸陵园。——《拟咏怀》之六屈仕北朝的羞耻感“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拟咏怀》之五)“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其面虽可热,其心犹自寒”(《拟咏怀》之二十)“木皮三寸厚,泥泾五斗浊”(《和张侍中述怀》)“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拟咏怀》之一)情意复杂拟咏怀诗中既有对故国的相思,也有对梁亡的追悼和沉思,还纠结着对梁朝王室的知遇感念和身仕敌国的惭愧心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庾信与阮籍相似:用曲折的艺术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身世有关不同:阮籍诗多用比兴,“秋风吹飞霍,凝霜被野草”;“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庾信诗多用典故和史事,“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用典的不同:阮籍在抒情的基础上增添典故,庾信则是运用多种技巧(明典、暗典、直用、翻用)。《拟咏怀》所拟者阮籍《咏怀》诗,而阮作全无“雕虫之功”(钟嵘《诗品》),尚存建安诗风遗绪,庾诗则颇见“琢句”之力,格调声韵已开唐代律诗先河。历史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