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培训讲义_第1页
新版GMP培训讲义_第2页
新版GMP培训讲义_第3页
新版GMP培训讲义_第4页
新版GMP培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MP培训讲义质量管理部第六章物料与产品涉及GMP条款共计36条(第102条—第137条)

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原则102、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药品上直接印字所用油墨应当符合食用标准要求。

进口原辅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进口管理规定。生产用原辅料+直接接触的包材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相应的质量标准是指药品注册申报的物料质量标准)直接印字用油墨符合食用标准进口原辅料符合相关进口规定103、应当建立物料和产品的操作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发运,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

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或工艺规程执行,并有记录。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发运,一个都不能少防止(交叉)污染+混淆+差错按SOP/工艺规程处理,有记录对物料管理关键环节提出文件化要求;关键环节操作还应该建立记录,便于质量追溯。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原则104、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当进行质量评估,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采购。(上游管理)供应商确定+变更应进行质量评估由质管部批准后方可采购明确质量管理部门是确定供应商的主要责任部门,同时增加对供应商质量审计或评估的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审计)。105、物料和产品的运输应当能够满足其保证质量的要求,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其运输条件应当予以确认。

保质保量特殊要求,确认条件,特殊对待(如低温要求);可在供应商质量协议签订时予以明确。储运条件的控制,控制范围包括厂外。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原则106、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接收应当有操作规程,所有到货物料均应当检查,以确保与订单一致,并确认供应商已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物料的外包装应当有标签,并注明规定的信息。必要时,还应当进行清洁,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应当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

每次接收均应当有记录,内容包括:

(一)交货单和包装容器上所注物料的名称;

(二)企业内部所用物料名称和(或)代码;

(三)接收日期;

(四)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的名称;

(五)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标识的批号;

(六)接收总量和包装容器数量;

(七)接收后企业指定的批号或流水号;

(八)有关说明(如包装状况)。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原则按SOP接收【原辅料、直接接触包材、印刷包材】检查所有到货,订单一致?供应商经质管部批准?外包装有标签,并注明规定的信息必要时清洁,损坏/其他问题,向质管部报告+调查记录接收记录物料名称+内部用名称/代码+接受日期供应商/生产商名称+批号+接收总量+包装容器总量企业指定的批号/流水号+其他说明(包装状况)明确物料接收管理要求,具体规定物料接收记录的内容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原则107、物料接收和成品生产后应当及时按照待验管理,直至放行。

物料接收后、成品生产后以保证从物料接收和成品生产到放行的整个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有助于防止差错的发生。108、物料和产品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贮存周转:有序分批发放发运:先进先出,近效先出按批管理物料和产品按待验管理放行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原则109、使用计算机化仓储管理的,应当有相应的操作规程,防止因系统故障、停机等特殊情况而造成物料和产品的混淆和差错。

使用完全计算机化仓储管理系统进行识别的,物料、产品等相关信息可不必以书面可读的方式标出。有SOP防止意外——系统故障、停机等造成物料产品的混淆和差错完全计算机化识别的,相关信息可不必以书面形式标出考虑到有些企业采用计算机化系统来实施物料信息化管理,基于风险控制的原则,增设紧急情况下,物料计算机信息化的应急处理措施管理要求,有助于企业回避风险的发生。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二节原辅料110、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采取核对或检验等适当措施,确认每一包装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

制定SOP,采取核对/检验等措施;细致入微,确认无误确保物料原包装的内容与标示一致性,是物料入库接受时重要控制的目标,基于生产实际控制需要,企业可根据风险控制的原则,采取一种或多种手段以保证物料的正确性;核对是前提,检验是手段。111、一次接收数个批次的物料,应当按批取样、检验、放行。强调一次接收多个批号的物料需按生产批号分别取样、检验放行(同一批号多次接收的物料也应分别取样、检验)。按批取样检验放行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二节原辅料112、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

(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

(二)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

(三)物料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四)有效期或复验期。物料名称+企业内部代码接收设定批号物料的质量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有效期/复验期要求对原辅料入库接收时应及时进行标识;明确了对物料标识的基本内容。复验期:原辅料、包装材料贮存一定时间后,为确保其仍适用于预定用途,由企业确定的需要重新检验的日期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二节原辅料113、只有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放行并在有效期或复验期内的原辅料方可使用。(物料使用必要条件)经质管部批准放行有效期/复验期内这是根据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出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放行控制的条款,有助于强化并明确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的管理责任;质量管理部门依据物料的购进情况及检验结果确定物料是否放行。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二节原辅料114、原辅料应当按照有效期或复验期贮存。贮存期内,如发现对质量有不良影响的特殊情况,应当进行复验。根据有效期/复验期贮存贮存期内,出现异常,及时复验复验的控制对象是原辅料;取消98版规范“无规定使用期限的物料不超过三年,期满后应复验”缺乏依据的规定。115、应当由指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料,核对物料后,精确称量或计量,并作好标识。专人按SOP配料核对物料—精确称量/计量——做好标识称量操作是药品生产的一个关键控制环节,其风险主要是污染、交叉污染和差错,增设对称量操作的规范要求,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称量操作程序;提出了对称量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二节原辅料116、配制的每一物料及其重量或体积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并有复核记录。物料+重量/体积,均需第二人独立复核有复核记录他人是指称量操作人员以外,具有称量操作资格的其他人员。独立复核以避免差错。复核一定要做好记录。117、用于同一批药品生产的所有配料应当集中存放,并作好标识。(配好的物料)物料贮存和发放环节容易出现差错,配好的物料集中存放有助于防止或减少差错;每件的已称量物料的标识应当标明物料名称、物料代码、物料批号、物料数量以及用于药品的产品名称、批号等信息。

------------注意标识要牢靠!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三节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118、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贮存。增加对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贮存条件的要求,确保企业对产品保护和控制;贮存条件不得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应与产品的工艺要求保持一致。119、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

(一)产品名称和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

(二)产品批号;

(三)数量或重量(如毛重、净重等);

(四)生产工序(必要时);

(五)产品质量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为防止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同时存放,基于有些包装容器相同或相似,设定合理的标识,并对标示的内容进行具体规定,有助于防止差错的发生;一般常使用标签方式进行标识。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四节包装材料120、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明确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原则,强化企业对这方面的控制意识。印刷包装材料:指具有特定式样和印刷内容的包装材料,如印字铝箔、标签、说明书、纸盒等。121、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发放,并采取措施避免混淆和差错,确保用于药品生产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按照SOP发放采取措施、杜绝差错、避免混淆确保药品生产用包材无误规定了包装材料发放的控制目的和基本要求。包装标签说明书,要给力呀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四节包装材料122、应当建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印制的内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一致,并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原版实样。SOP(设计+审核+批准)专门建档,内容经药监部门核准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原版实样进一步明确了印刷包装材料在印刷前的管理要求;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印刷包装材料印刷前的设计、审批管理规程;要求要建立相关档案,保存印刷包装材料的原版实样,便于质量追溯。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四节包装材料123、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误。宜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

采取措施,确保版本无误由于印刷包装材料的印刷样(模)板是印刷的文字内容,实样正确性是最关键的控制要素;若有变更,需对已作废的印刷模板进行销毁,以防止印刷出现差错发生。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四节包装材料124、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

专门区域,妥善保存,非准勿入强调印刷包装材料贮存的管理要求,由原版条款“设置专柜或专库存放”的要求,修订为“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的要求,这也有利于企业因地制宜的选择贮存方法;对于散装等易于在转运时散落的印刷包装材料,应采取密闭包装方式进行转运,并在包装容器外做好标识。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四节包装材料125、印刷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

专人保管,按SOP+需求量发放本条款对印刷包装材料的发放进行重新描述,由原规定“凭批包装指令发放,按实际需要量领取”的方式,修订为“按照规程和需求量发放”,避免出现企业对包装材料的领用发放方法的误解。126、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当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

为防止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同时包装,设置标识区别,以防止差错的发生;标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应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127、过期或废弃的印刷包装材料应当予以销毁并记录。

销毁+记录进一步明确了需要销毁的印刷包装材料的种类,并强调销毁一定要有记录。太浪费了吧错,有一种浪费是节约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五节成品128、成品放行前应当待验贮存。

增加对产品放行前的控制,对其质量状态、标识、贮存位置按待验质量状态进行管理,防止差错的发生。129、成品的贮存条件应当符合药品注册批准的要求。

根据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符合注册批准的要求强化企业应依照产品注册标准要求进行成品贮存管理。待验贮存取样检验批准放行合格原以为成品会占大篇幅谁曾想到竟然寥寥两条GMP重视前期+过程控制生产合格品好比水到渠成甚至终产品检验也显多余!!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六节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130、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包括药材)、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和其他危险品的验收、贮存、管理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包括药材)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其他危险品验收+贮存+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七节其他131、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在隔离区内妥善保存。

各类物料/产品的包装容器标志醒目清晰妥善保存在隔离区规定了不合格物品的范围,强调不合格控制对象由原条款规定的仅限于物料扩展到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及成品;对不合格物品由原来规定的专区存放修订为要存放在足够的隔离区内,便于企业有效控制不合格物品。132、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处理应当经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并有记录。

明确了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不合格物品的处理职责,并规定处理应有记录。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七节其他133、产品回收需经预先批准,并对相关的质量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决定是否回收。回收应当按照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并有相应记录。回收处理后的产品应当按照回收处理中最早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确定有效期。预先批准---质量风险评估---决定---是/否按SOP回收,有记录回收后的产品按最早批次的生产日期确定效期要求企业在执行回收操作时,需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并建立相关的程序和生产记录规定回收产品的生产日期确定方法,防止变相延长有效期。重新加工将某一生产工序生产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批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返工将某一生产工序生产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批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成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到之前的工序,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七节其他134、制剂产品不得进行重新加工。不合格的制剂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只有不影响产品质量、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且根据预定、经批准的操作规程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才允许返工处理。返工应当有相应记录。

制剂产品不得进行重新加工不合格制剂中间品、待包装产品、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返工处理条件:不影响质量+符合标准+根据SOP+风险评估+记录明确对于需要返工生产时的操作进行了原则性的要求,并要求建立返工处理的记录。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七节其他135、对返工或重新加工或回收合并后生产的成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考虑需要进行额外相关项目的检验和稳定性考察。

返工/重新加工/回收质管部应考虑增项检验+增加稳定性考察明确对返工、重新加工或回收生产的成品应根据实际生产产品需要增加额外的质量检验项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稳定性考察,最大程度控制产品质量风险的发生。136、企业应当建立药品退货的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记录,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产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单位及地址、退货原因及日期、最终处理意见。同一产品同一批号不同渠道的退货应当分别记录、存放和处理。

SOP+记录;记录内容:品名+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单位/地址+原因+日期+最终处理意见同品同批渠道不同的退货应分别记录+存放+处理要求企业建立退货的程序并做好记录,同时提出对同一产品同一批号不同渠道退货的管理要求。有风险须谨慎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第七节其他137、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评价考虑的因素至少应当包括药品的性质、所需的贮存条件、药品的现状、历史,以及发运与退货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因素。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应当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予以销毁。对退货质量存有怀疑时,不得重新发运。

对退货进行回收处理的,回收后的产品应当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第一百三十三条(回收应预先批准、经评估、有记录等)的要求。

退货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记录。提出了对退货产品重新包装、销售的要求以及评价考虑的因素和管理程序;强调对于退货产品如需进行回收处理的管理要求强调整个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应有记录。《物料与产品》小结1、物料的管理归纳起来可以要求为:规范购入;合理储存;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可追溯。《物料与产品》小结2、产品管理的理念和程序与物料管理基本相同,对产品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中间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合理储存;控制放行;可追溯。《物料与产品》小结——产品质量基于物料质量

——物料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规范购入物料是前提

——保证生产合法是关键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是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对物料的管理高度重视!!第七章确认与验证涉及GMP条款共计12条(第138条—第149条)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38、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提出确认与验证的概念增加验证的目的阐述确定确认/验证范围和程度的方法。(风险评估)139、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确认: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验证:生产工艺+SOP+检验方法验证状态保持的主要手段有:预防性维护保养(设备)校验(设备)变更控制(质量保证)生产过程控制(物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检验)产品年度回顾(质量保证)再验证管理(质量保证、验证管理)保持状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40、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一)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

(二)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三)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四)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

(五)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确认/验证:(三有)有文件、有记录、有目标DQ:设计符合预定用途+GMP要求IQ:建造安装符合设计标准OQ:运行符合设计标准PQ:正常操作方法+工艺条件下能持续符合标准PV:工艺按规定参数能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注册要求的产品突出验证生命周期的概念与要求。

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41、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强调前验证的发起的时机(新处方/新工艺)并提出工艺验证的目标:生产的适用性。规定的原辅料+设备条件下,始终如一生产合格药品142、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影响因素:原辅料+直接接触包材+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厂房)+工艺+检验方法(发生变更时,需要验证)依据维护验证状态的管理原则,完善当发生变更时需要进行确认或验证的要求;提出必要时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要求。

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43、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方法验证:证实有效,防止(交叉)污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清洁剂+消毒剂、取样方法+位置+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对清洁程序提出明确的验证要求;详细规定了清洁验证的要点和技术要求。144、再认证(确认/验证)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认证非一次性行为,进一步强调定期进行再验证。结合验证状态维护的理念,强调通过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作为工艺再验证的发起时机。对于产品有风险的生产设备、工艺应定期进行再验证。首次认证质量回顾分析再认证关键工艺/SOP定期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45、企业应当制定验证总计划,以文件形式说明确认与验证工作的关键信息。提出验证总计划的概念。总计划是验证主计划为公司的整个验证工作的实施提供政策、导向以及公司生产、设施、系统和质量计划的总体情况。其目的包括:保证验证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界定工艺、设备,使其处于受控状态。是制定验证程序、草案及报告的基础。为验证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作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具。146、验证总计划或其他相关文件中应当作出规定,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等能够保持持续稳定。

规定出验证总计划或其他相关文件的主要内容。验证总计划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与生产有关的公共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实验室设备、清洁方法和检验方法的验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47、应当根据确认或验证的对象制定确认或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职责。因对象而异,需审核批准,应当明确职责强调规定各部门在验证工作中具体的职责。148、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要求验证应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完成后,写报告,需审核,经批准结果结论(含评价建议)应有记录并存档149、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强调工艺验证报告与工艺规程和相关操作规程一致性,确保工艺验证的状态的有效控制。《确认与验证》小结确认与验证是GMP的基本组成部分。新版GMP要求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要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企业应建立和维护验证主计划,明确验证职责,确定技术要求,以保证验证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验证和确认的范围扩大:由98版GMP规定的“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关键设施、设备”扩大为“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新版GMP提出了验证状态保持的概念。通过产品/系统回顾、生产过程控制、变更控制、验证管理等方式界定工艺和设备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第八章文件管理涉及GMP条款共计34条(第150条—第183条)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

150、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企业必须有内容正确的书面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以及记录等文件。

强调文件是QA系统的基本要素文件的种类:书面的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记录等(包括公司一阶文件质量~环境管理手册)151、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管理的操作规程,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应当经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建立SOP: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发放与GMP有关的文件经质管部审核明确增加质量管理部门对GMP相关文件进行审核的管理要求。152、文件的内容应当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等相关要求一致,并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文件的法规符合性:与药品生产、注册等相关要求一致文件的作用: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是文件的作用之一

手册管理规程操作规程记录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153、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操作规程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记录。进一步明确补充文件受控发放与撤销,销毁的记录要求。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文件的起草,制定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发放,保管和销毁等应按操作规程管理。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等都应有记录

154、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均应当由适当的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进一步明确专门规定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与批准的管理要求。责任到人: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均由相关部门的适当的人员负责,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等负责文件的批准可以追溯: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有签名,有日期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

155、文件应当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文字应当确切、清晰、易懂,不能模棱两可。进一步明确文件版本号的要求。

文件格式:标明:题目+种类+目的+编号+版本号文字要求:

:确切+清晰+易懂-模棱两可(实际怎么做就怎么写,不能照抄条款。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描述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一些譬如“定期”、“及时”、“必要”的词汇写出来后,操作者很难把握。可以采用图例、图表、照片、流程图等使文件更加清晰、更容易达到目的。)156、文件应当分类存放、条理分明,便于查阅。分类存放、条理分明、方便查阅157、原版文件复制时,不得产生任何差错;复制的文件应当清晰可辨。

与原件对比,绝对无误,清晰可辨原版文件铅印时容易出错,如空格、字体等。复印文件时关注复印效果,确保文件清晰可辨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158、文件应当定期审核、修订;文件修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管理,防止旧版文件的误用。分发、使用的文件应当为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的或旧版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定期审核、修订新旧交替期间,防止旧版重现分发+使用,宜为现行文本,旧版不得现形,留档备查除外159、与本规范有关的每项活动均应当有记录,以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活动可以追溯。记录应当留有填写数据的足够空格。记录应当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除。有活动就有记录,有记录就可追溯活动:产品生产+QC+QA等空格留足,填写数据,应及时书写,非回忆录,内容要真,字迹要清,易读,不易擦除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

160、应当尽可能采用生产和检验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并标明产品或样品的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

优先采用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和曲线图标明信息:品名+批号+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签名+日期161、记录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记录如需重新誊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应当作为重新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保持清洁、不得撕毁/任意涂改记录更改的规定:更改须签注姓名+日期,原信息仍可辨,如有必要说明理由(一些笔误可不写理由,如品名写成批号。但是,如合格写成不合格、30℃写成34℃等必须写出理由。)记录重新誊写的规定:原有记录不得销毁,应当作为新记录的附件保存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

162、每批药品应当有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批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放行审核记录等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批记录的管理:归质管部,保存期>药品效期+1年长期保存文件:质量标准+工艺规程+SOP+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新版GMP增加内容,列出了长期保存文件的清单)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一节原则163、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用系统的操作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当经过核对。

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当有记录;应当使用密码或其他方式来控制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后,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

用电子方法保存的批记录,应当采用磁带、缩微胶卷、纸质副本或其他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且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便于查阅。

强调对电子记录的管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其他应当有所用系统的SOP,明确电子记录的录入与核对的控制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输入/更改数据,记录更改/删除应当有记录登录控制:密码/其他方式关键数据输入后需第二人独立复核用电子方法保存批记录的要求:电子批记录备份(磁带+缩微胶卷+纸质副本+其他)确保安全,查阅方便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164、物料和成品应当有经批准的现行质量标准;必要时,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也应当有质量标准

提出物料和成品质量标准的管理要求:物料+成品:经批准的现行质量标准(常为国标)关于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必要性:过程控制是GMP的精髓,生产过程需要控制的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标准类别: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质量标准为企业内控标准制定的原则: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不低于法定标准;依据产品质量年度回顾分析的统计数据;生产工艺控制的要求以及实际生产的水平制定。确保成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法定标准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165、物料质量标准物料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当包括:

(一)物料的基本信息:

1.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

2.质量标准的依据;

3.经批准的供应商;

4.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

(二)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

(三)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

(四)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五)有效期或复验期。基本信息物料名称+物质代码/标准依据/供应商/印包的实样/样稿这里的供应商指生产商,如经销商负责供货,还应注明经销商。

取样、检验方法/SOP编号定性+定量限度贮存条件+注意事项有效期/复验期有内涵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166、外购或外销的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有质量标准;如果中间产品的检验结果用于成品的质量评价,则应当制定与成品质量标准相对应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对于有外购或外销的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需制定质量标准中间产品的检验结果用于成品质量评价的前提条件:当中间产品的质量状态不会再发生变化时如片剂的中间检查项目/如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测项目在灌装(灭菌后)取样

而且中间产品的质量指标与成品质量标准相对应,中间产品质量指标的检验结果可用于成品质量评价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167、成品的质量标准应当包括:

(一)产品名称以及产品代码;

(二)对应的产品处方编号(如有);

(三)产品规格和包装形式;

(四)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

(五)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

(六)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七)有效期。品名+代码处方编号(如有)规格+包装形式取样+检验+相关SOP编码定性+定量限度贮存条件+注意事项有效期提出成品质量标准的编写内容。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三节工艺规程168、每种药品的每个生产批量均应当有经企业批准的工艺规程,不同药品规格的每种包装形式均应当有各自的包装操作要求。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当以注册批准的工艺为依据。每种药品的各个批量,都应有对应的工艺规程投料量变化,相应的关键参数就有变化,如最终产品的混合时间。。。。不同规格的每种包装形式,应有各自的包装操作要求制定依据:注册批准的工艺169、工艺规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应当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修订、审核、批准。工艺规程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不得任意更改更改工艺规程:应按相关的变更控制操作规程修订,审核,批准.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三节工艺规程170、制剂工艺规程制剂的工艺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生产处方:

1.产品名称和产品代码;

2.产品剂型、规格和批量;

3.所用原辅料清单(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但不在成品中出现的物料),阐明每一物料的指定名称、代码和用量;如原辅料的用量需要折算时,还应当说明计算方法。

(二)生产操作要求:

1.对生产场所和所用设备的说明(如操作间的位置和编号、洁净度级别、必要的温湿度要求、设备型号和编号等);

2.关键设备的准备(如清洗、组装、校准、灭菌等)所采用的方法或相应操作规程编号;

3.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如物料的核对、预处理、加入物料的顺序、混合时间、温度等);

4.所有中间控制方法及标准;

5.预期的最终产量限度,必要时,还应当说明中间产品的产量限度,以及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和限度;

6.待包装产品的贮存要求,包括容器、标签及特殊贮存条件;

7.需要说明的注意事项。

(三)包装操作要求:

1.以最终包装容器中产品的数量、重量或体积表示的包装形式;

2.所需全部包装材料的完整清单,包括包装材料的名称、数量、规格、类型以及与质量标准有关的每一包装材料的代码;

3.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复制品,并标明产品批号、有效期打印位置;

4.需要说明的注意事项,包括对生产区和设备进行的检查,在包装操作开始前,确认包装生产线的清场已经完成等;

5.包装操作步骤的说明,包括重要的辅助性操作和所用设备的注意事项、包装材料使用前的核对;

6.中间控制的详细操作,包括取样方法及标准;

7.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计算方法和限度。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三节工艺规程生产处方品名+代码剂型+规格+批量原辅料清单(应有尽有,名称代码,用量折算,计算方法)生产操作要求场所+设备说明(操作间位置编号、洁净度、温湿度、型号编号)关键设备的准备【清洗、组装、核准、灭菌】方法/SOP编号生产步骤+工艺参数(核对、预处理、加料顺序、混合时间、温度)中间控制方法+标准预期的最终产量限度,如有必要,中产品产量限度+物料平衡算法/限度待包装品贮存(容器+标签+特殊贮存条件)注意事项包装操作要求最终包装形式:以产品数量、重量/体积表示包装材料清单:名称+数量+规格+类型+有关代码印包实样/复制品+产品批号/效期打印位置注意事项:生产区+设备检查,操作前清场确认操作步骤:关键辅助性操作注意+设备注意+包材核对中控操作:取样方法及标准待包装产品+印包的物料平衡算法/限度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四节批生产记录171、每批产品均应当有相应的批生产记录,可追溯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提出批生产记录控制的要求批批有记录,历史可追溯严把质量口,生产创一流172、批生产记录应当依据现行批准的工艺规程的相关内容制定。记录的设计应当避免填写差错。批生产记录的每一页应当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和批号。

依据:现行批准的工艺规程制定设计原则:应避免出错格式要求:每一页标注品名+规格+批号工艺规程、批记录中收率范围标准不能只写下限不写上限,否则检查员无法接受。批记录审核批准发放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四节批生产记录173、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应当经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和批准。批生产记录的复制和发放均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并有记录,每批产品的生产只能发放一份原版空白批生产记录的复制件。明确空白批记录的审核、批准、复制与分发控制要求。审核批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负责人复制发放:按SOP进行+记录(目前是不是完全做到位了?)限制:每批产品仅限发放1份复制件174、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及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生产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提出生产批记录的填写要求:有操作、有记录、有签名、有日期操作结束后,应由生产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注:确认:是进一步明确和认可。这里是指操作人员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自查,并认可。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五节批生产记录175、批生产记录内容批生产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产品名称、规格、批号;

(二)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

(三)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

(四)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还应当有操作(如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

(五)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包括投入的回收或返工处理产品的批号及数量);

(六)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

(七)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

(八)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九)对特殊问题或异常事件的记录,包括对偏离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五节批生产记录品名+规格+批号生产/中间工序起止日期+时间生产工序负责人签名生产步骤操作人签名,称量操作需复核者签名原辅料批号+实际称量量(含回收返工产品的批号/数量)生产操作/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主要设备编号中控结果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必要的物料平衡计算特殊问题/异常事件记录【偏差说明调查报告+经签字批准】在98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如物料的信息,生产关键操作,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设备编号,偏差处理等记录内容批生产记录的内容还应包括:生产前的准备除清场(包括清洁)确认,核对物料和中间产品外,还应包括:确认生产场所:如操作间的位置和编号,洁净度级别必要的温湿度要求,压差等;确认设备:型号和编号以及关键设备的准备(如清洗,组装,校准,灭菌等)所采用的方法或相应操作规程编号等;确认计量器具:称量范围与物料称量相符,计量器具完好,“计量合格证”应在校验有效期内,并进行校正

生产后的清场(包括清洁)的记录等内容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五节批包装记录176、每批产品或每批中部分产品的包装,都应当有批包装记录,以便追溯该批产品包装操作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批包装记录的基本要求:每批产品或每批中部分产品的包装,都应有批包装记录批包装记录的作用:以便追溯该批产品包装操作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177、批包装记录应当依据工艺规程中与包装相关的内容制定。记录的设计应当注意避免填写差错。批包装记录的每一页均应当标注所包装产品的名称、规格、包装形式和批号。

依据——工艺规程中有关包装的规定记录的设计注意避免填写差错每一页:品名+规格+包装形式+批号(增加包装产品的基础信息的内容,便于生产操作人员对记录文件的识别,防止人为差错的发生。

)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五节批包装记录178、批包装记录应当有待包装产品的批号、数量以及成品的批号和计划数量。原版空白的批包装记录的审核、批准、复制和发放的要求与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相同。强调对批包装记录内容的控制要求批包装记录应当有待包装产品的批号+数量VS成品批号+计划数量目前我们单位待包装产品的批号和成品的批号是一致的原版空白批包装记录审核、批准、复制同批生产记录179、在包装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及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当由包装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提出包装操作记录的填写管理要求

每项包装操作,及时记录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签注姓名+日期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五节批包装记录180、批包装记录的内容包括:

(一)产品名称、规格、包装形式、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二)包装操作日期和时间;

(三)包装操作负责人签名;

(四)包装工序的操作人员签名;

(五)每一包装材料的名称、批号和实际使用的数量;

(六)根据工艺规程所进行的检查记录,包括中间控制结果;

(七)包装操作的详细情况,包括所用设备及包装生产线的编号;

(八)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并印有批号、有效期及其他打印内容;不易随批包装记录归档的印刷包装材料可采用印有上述内容的复制品;

(九)对特殊问题或异常事件的记录,包括对偏离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

(十)所有印刷包装材料和待包装产品的名称、代码,以及发放、使用、销毁或退库的数量、实际产量以及物料平衡检查。在98版基础上,根据包装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追溯需要,批包装记录设计提出包装产品的基本信息,包装过程控制的信息,带有打印内容的印刷包装材料实样保存,偏差情况的处理等记录内容。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六节操作规程和记录181、操作规程的内容应当包括:题目、编号、版本号、颁发部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以及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的签名并注明日期,标题、正文及变更历史。

在98版基础上,便于企业文件的区分和历史追溯管理的需要,在操作规程的内容上提出“文件版本号”和“变更历史”的管理要求。182、厂房、设备、物料、文件和记录应当有编号(或代码),并制定编制编号(或代码)的操作规程,确保编号(或代码)的唯一性。厂房+设备+物料+文件+记录均有编号/代码编码SOP确保你是我的唯一建立编码手册或编码一览表SOP要深入人心第八章文件管理

第六节操作规程和记录183、下述活动也应当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有记录:

(一)确认和验证;

(二)设备的装配和校准;

(三)厂房和设备的维护、清洁和消毒;

(四)培训、更衣及卫生等与人员相关的事宜;

(五)环境监测;

(六)虫害控制;

(七)变更控制;

(八)偏差处理;

(九)投诉;

(十)药品召回;

(十一)退货。在98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需建立环境监测,变更控制,偏差处理,投诉等操作规程的管理要求。投诉+召回+退货都不是好消息《文件管理》小结通过建立书面化的文件,规定了企业的管理系统,明确各自的管理和工作职责,减少语言传递可能发生的差错,保证所有执行人员均能获得有关活动的详细指令并遵照执行、而且能够对有缺陷或疑有缺陷产品的历史进行追踪。(一句话经过多人传递后会改变最初的意愿,甚至一个方的东西经过传递的人多了会变成圆的。)

文件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案可查。文件使我们的管理和操作标准化、程序化。文件使企业管理由人制过渡到法制,由经验管理过渡到标准化管理。第九章生产管理涉及GMP条款共计33条(第184条—第216条)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84、所有药品的生产和包装均应当按照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有相关记录,以确保药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符合药品生产许可和注册批准的要求。对药品生产管理提出总的管理要求,强调药品生产工艺的法规符合性要求。操作:按批准的工艺规程+SOP有记录,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符合要求:生产许可+注册标准185、应当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划分应当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建立文件:有SOP产品范围:中间体、成品批量确定:需要验证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86、应当建立编制药品批号和确定生产日期的操作规程。每批药品均应当编制唯一的批号。除另有法定要求外,生产日期不得迟于产品成型或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操作开始日期,不得以产品包装日期作为生产日期。增加确定每批药品生产日期的要求,并明确生产日期确定的原则,从而能合理确定有效期,防止变相延长有效期的行为,确保产品在效期内的质量。批号和生产日期确定:有SOP每批产品:批号唯一生产日期:不晚于成型/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操作开始日不得以产品包装日期作为生产日期产品范围:中间体(返工、重新加工、回收)、成品(返工、重新加工、回收)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87、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如有差异,必须查明原因,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可按照正常产品处理。批批检查:产量+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在设定的限度内有差异:查原因,排风险后按照正常产品处理树立正确观念:物料平衡是质量指标!物料平衡的设置,其目的是防止混淆或差错风险,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收率也称成品率,其目的是反映批生产的经济指标188、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不同品种和规格药品的生产操作,除非没有发生混淆或交叉污染的可能。除非万不得已,确保不会发生混淆+交叉污染方可同时进行不同品种规格的药品生产质量源于设计:合理工序流程设计/有效隔离措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89、在生产的每一阶段,应当保护产品和物料免受微生物和其他污染。增加对生产过程中控制微生物污染或其它污染的原则,强调控制污染的理念。控制生产中污染的手段有:环境控制、采用封闭设备生产、规范人员操作等。人员管理:培训、药品生产常识、岗位定员、操作规范、……卫生管理:设备设施、容器、器具、环境、……定置管理:物料(固、液、气、合格、不合格)、卫生器具、……状态标识:清洁、设备、清场、……流程设计:可验证、合理性、……190、在干燥物料或产品,尤其是高活性、高毒性或高致敏性物料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特殊措施,防止粉尘的产生和扩散。根据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需重点控制的工序,并提出了控制的要求,防止交叉污染。生产干燥物品如三高(高活性/高毒性/高致敏性)采取措施,减少粉尘,防止扩散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91、生产期间使用的所有物料、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的容器及主要设备、必要的操作室应当贴签标识或以其他方式标明生产中的产品或物料名称、规格和批号,如有必要,还应当标明生产工序。在98版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标识方法和标识信息的内容。采用贴签标识的好处:防止标识脱落。192、容器、设备或设施所用标识应当清晰明了,标识的格式应当经企业相关部门批准。除在标识上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被标识物的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或已清洁等)。在98版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增加了对标识用颜色区分的方法,并提出标识应参照文件管理的要求控制,标识管理规范化。建立文件:《状态标志管理规程》产品范围:操作间、主要设备、物料、器具标识举例:设备状态标识:完好(绿牌)、运行(绿牌)、待检(黄牌)、停用(红牌)、设备卡(表明自身情况,如型号、产地、使用人、维修人等)清洁状态标识:待清洁(黄牌)、清洁合格证(绿牌)质量状态标识:待检验(黄牌)、合格(绿牌)、不合格(红牌)工序/岗位状态标识:房间待清场标志牌(黄牌)、房间清场标志牌(绿牌)、清场合格证、工序(岗位)生产标志牌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93、应当检查产品从一个区域输送至另一个区域的管道和其他设备连接,确保连接正确无误。(防差错)新增条款,增加防止人为差错的控制要求。跨区域的产品输送和设备连接仔细检查,确保无误194、每次生产结束后应当进行清场,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当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认。增加了生产开始阶段再次检查清场情况的要求,防止发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生产结束后清场(清场是否彻底?值得思考!有待加强。)确保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相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下次生产前,确认上次清场情况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原则195、应当尽可能避免出现任何偏离工艺规程或操作规程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应当按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执行。强调企业首先应采取措施避免偏差的发生明确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应按偏差处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处理。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有没有?及时报告没有?走没走偏差处理程序?存在偏差不可怕,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偏差管理机制,并进行实施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196、生产厂房应当仅限于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对98版有关洁净室(区)人员限制进入的条款进行了补充,将限制区域从“洁净室(区)”扩大到“生产厂房”强调从生产管理程序上建立相应的人员限制进入的管理要求。常规做法:建立文件或专人控制先进做法:指纹识别如:一分厂105车间进入洁净区人员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有效控制了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二节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197、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如:

(一)在分隔的区域内生产不同品种的药品;

(二)采用阶段性生产方式;

(三)设置必要的气锁间和排风;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的区域应当有压差控制;

(四)应当降低未经处理或未经充分处理的空气再次进入生产区导致污染的风险;

(五)在易产生交叉污染的生产区内,操作人员应当穿戴该区域专用的防护服;

(六)采用经过验证或已知有效的清洁和去污染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清洁;必要时,应当对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的残留物进行检测;

(七)采用密闭系统生产;

(八)干燥设备的进风应当有空气过滤器,排风应当有防止空气倒流装置;

(九)生产和清洁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易碎、易脱屑、易发霉器具;使用筛网时,应当有防止因筛网断裂而造成污染的措施;

(十)液体制剂的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等工序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十一)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等半固体制剂以及栓剂的中间产品应当规定贮存期和贮存条件。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二节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汇总了98规范及相关附录中有关防止生产过中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增加了新的措施,要求企业务必从生产的各个方面考虑污染和交污染的风险,尽可能加以预防。车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条款采用数种或其它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198、应当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增加了对污染和交叉污染控制效果的评估要求,促使企业不断自我完善。评估的对象可以是:

—监控程序;

—清洁程序的风险评估;

—清洁验证结果;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偏差处理的回顾分析等。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三节生产操作199、生产开始前应当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上批遗留的产品、文件或与本批产品生产无关的物料,设备处于已清洁及待用状态。检查结果应当有记录。

生产操作前,还应当核对物料或中间产品的名称、代码、批号和标识,确保生产所用物料或中间产品正确且符合要求。对98版有关生产前检查要求的条款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检查的项目、对物料或中间产品检查的要求,并增加了检查结果的记录。检查目的是为了保证物料或中间产品的正确性,防止不正确的物料用于生产。200、应当进行中间控制和必要的环境监测,并予以记录。增加生产过程中控制的要求。建立相应文件:中间控制的SOP、环境监测的SOP第九章生产管理

第三节生产操作201、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操作间编号、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工序、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核人签名。清场记录应当纳入批生产记录。每一生产阶段结束,必须清场由操作者负责并填写记录内容:操作间编号+品名+批号+工学+日期+检查项目/结果+负责人+复核人清场记录纳入批生产记录对98版GMP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