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背景:春秋战国历史的终结(1)一些诸侯纷纷称王,扩大自身权力,为统一的君主权力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取得实效,国家实力大增。(3)秦王嬴政剪灭六国,统一天下,赢得建章立制的历史机遇。-3-知识笔记疑难阐释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

-4-知识笔记疑难阐释3.影响:历史性变革(1)在当时,有效地维护了秦王朝的国家统一局面。秦朝经济文化措施的推行得益于政治上的集权专制。(2)对后世,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5-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二、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中枢机构:从丞相专权到削弱相权(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时期重用侍从、秘书等,使其参与朝政,以削弱相权。2.地方体制:从郡国并行到单一的郡县制(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县数量少,封国势力大、发展快,终于酿成“七国之乱”。(2)汉景帝的初步整治:汉景帝平定叛乱,收回王国的一些权力,开始解决王国问题。(3)汉武帝时期实行单一的郡县制:先是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后来削去大批王侯爵位,彻底剪除王国势力。-6-知识笔记疑难阐释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1)含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影响:选举人才的标准由秦朝的军功转向品德,选举的程序开始走向制度化,标志古代官僚选举制度的重大进步。-7-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这时候地方权力常常较大,国家的统一或稳定受到影响。-8-考点一考点二

考点一皇帝制度

史料

(二十六年)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9-考点一考点二论从史出:1.由史料可知,“皇帝”一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其含义如何?背景:秦王嬴政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之后,需要新的称号。含义:比三皇五帝的功绩更大。2.秦始皇称“皇帝”是否合适?为什么?合适。秦国统一天下,是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秦始皇居功至伟,理应称之。(或答:不合适。秦国一统天下是历史的必然。)3.由史料可知,秦始皇为“皇帝”规定了哪些特殊制度?其目的如何?制度: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除谥法,实行世袭制,以数字计世系。目的: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10-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对皇帝制度的认识(1)皇帝制度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为:一是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掌握整个国家各方面的最高权力,二是中央机构旨在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各方面事务,三是地方行政机构是代表皇帝来管理地方。(2)帝制度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皇权不可转移,二是皇位不可僭越,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3)皇权至高无上必然产生专制。因此中国的皇帝制度就是专制制度。近代时期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就直接表现为废除皇帝制度。-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郡县制

史料

(二十六年)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12-考点一考点二论从史出:1.这段史料中,有哪些建议和反建议?各自理由如何?建议是实行分封制;理由是边远地区需要封王镇守。反建议是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周代分封最终造成天下割据混战,今天不宜再行分封。2.秦始皇是如何定夺和实施的?其理由又如何?定夺与实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内设县。理由: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混战;皇族功臣可以用钱物重赏。3.你如何看待秦始皇君臣之间的讨论?看待:君臣之间讨论问题是政治清明的表现,说明大臣在秦始皇面前有一定的地位;所讨论的问题由秦始皇做出决断,说明皇权至高无上。-13-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历史转变(1)含义: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建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2)过程:秦朝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制度,以至于出现了封国的叛乱(即“七国之乱”)。此后,郡县制大行于天下,而分封制则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历史过程,说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3)影响:郡县制的实施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任命、考核和监察郡县官吏,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这就基本上解除了以封国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14-考点一考点二(4)实质:郡县制的全面推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战胜贵族分封体制的表现,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汉朝皇帝制度

【例1】

(2015课标全国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命题品鉴:本题依托“汉家之制”这一历史现象,要求分析其形成的相关背景,在思维上属于“由果溯因”,需要从“汉家之制”的内涵出发,分析其形成的条件。-16-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②审设问,找关联:“背景”应在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出现,包含特定的“原因”“条件”“因果联系”等因素。③审选项,找答案: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年幼的皇帝往往封外戚(即舅舅、外祖父)为列侯,用他们来辅政,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这正说明了皇帝的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说明重用外戚是为了抑制相权,故A项可排除;B项“家天下”思想反对外戚干政,故排除;外戚不一定是刘氏同姓诸侯,故D项错误。答案:C-17-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1

(2015天津文综)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君主专制),宰相仅仅将群臣议定结果领衔上奏于皇帝,故A、B、C三项均错误。从材料中“‘下其议’于群臣”可知,皇帝重视朝臣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故选D项。答案解析关闭D-1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二汉代官僚政治

【例2】

(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命题品鉴:认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历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题旨在考查能否正确认识题干所述的历史现象——“良二千石”“与朕共治天下”。-19-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良二千石”“与朕共治天下”。②审设问,找关联:“体现”意味着对题干的分析、认识。题干中“共治”“良”“重申”等说法是取舍选项的依据。③审选项,找答案: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与我共同治理天下的,就是那些称职的郡守啊!”,这实际指出了地方基层官员对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因此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官员贤明有助于维护统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宣帝的治国观念受到后代统治者的重视,没有体现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延续性,故C项错误;“历代帝王”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0-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2

(2012课标全国)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材料信息看,汉武帝采取措施抑制豪强地主的势力,不能说明豪强地主是西汉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豪强地主最终依附于中央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可知,汉武帝采取措施抑制豪强可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答案解析关闭C-21-秦朝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制度建设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

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的确,它是在本世纪以前中国唯一的真正革命。——[美]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22-阅读提示(1)费正清(1907—1991)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著有《美国与中国》《中国:传统与变迁》等,他所主持编写的多卷本《剑桥中国史》反映了国际汉学界的主要成就。(2)这段材料高度肯定了秦朝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费正清认识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为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带有“革命”意义。-23-1234561.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察举制尚在形成之中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D.儒生的地位大幅提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蔺相如任官的情节可知,因功任官很明显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旧制度,但把功绩作为任官的唯一标准则不符合史实。答案解析关闭A-24-1234562.(2015湖北荆州模拟)“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以及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唯一的君主。”材料中由“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的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由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的世卿世禄制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25-1234563.《史记》中记载:“始皇帝巡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这主要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君相矛盾,极为突出C.严刑峻法,手段残忍D.皇权至上,皇位独尊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所述的问题情境有“始皇帝不满丞相行事”“处置泄露其行踪的人”两处情节,要求正确选项必须与二者相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解析关闭D-26-1234564.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化国为家,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