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对《雨巷》主题的分析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发挥教学主导作用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答案】C2、古代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鉴赏诗词作品,并列举了运用拟人修辞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答案】C3、阅读以下有关高中语文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心得,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B.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C.课外的阅读欣赏课,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D.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答案】C4、教师教授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之后,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增强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体悟,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A.胡适《我的母亲》B.冰心《荷叶母亲》C.莫怀戚《散步》D.孟郊《游子吟》【答案】C5、阅读《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整个过程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B.该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C.充分运用启发法、读书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D.强调多种方式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感知、理解、积累、吸收、运用语言的能力【答案】C6、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D7、阅读《孔雀东南飞》的教学思路,按要求答题。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读完诗歌后立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孔雀东南飞》,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处弊端【答案】D8、某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选文包括《窦娥冤》《哈姆莱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戏剧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老舍《茶馆》B.汤显祖《牡丹亭》C.李汝珍《镜花缘》D.孔尚任《桃花扇》【答案】C9、教学《狼》一文时,教师指出《狼》出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聊斋志异》,教师又向学生推荐了其中的几篇作品,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A.《范进中举》B.《促织》C.《山市》D.《义犬》【答案】A10、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B.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C.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D.设计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答案】C11、以下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规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B.学会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C.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D.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写评论性文章【答案】A12、在学习《胡同文化》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味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A.引导学生体会“京味儿”,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C.真实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没有帮助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答案】C13、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D14、学习完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后,学生对科幻小说产生了兴趣,教师借机向学生推荐其他科幻小说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凡尔纳《海底两万里》B.威尔斯《时间机器》C.克拉克《太空序曲》D.霍金《时间简史》【答案】D15、阅读某教师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教学时,许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认知不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总有一些点顾及不到。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形式,第一,它要求学生要有主人公意识,要有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指导作用。第二,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协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索,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第四,综合性学习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充分开发并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上述教学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综合性学习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助指导B.综合性学习是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C.无论是跨领域学习还是跨学科学习,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D.网络资源丰富多元,网络教学方便快捷,学生和教师都可直接从中获益【答案】D16、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B.教师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混淆了C.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D.教师认为。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答案】B17、教学《听听那冷雨》时,教师把《荷塘月色》和本课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对于文章的主题、结构、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等项中的若干点进行比较,指出异同,进行鉴赏或分析。对于这一活动,评价不正确的是()A.两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和艺术风格,对比评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文风特点等B.引导学生对比评析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学习怎样写抒情散文C.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于学生领悟两篇文章特有的感情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D.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方面积极思考,体会课文意蕴【答案】D18、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为学生推荐阅渎鲁迅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下列作品适合用于推荐的是()。A.《祝福》B.《藤野先生》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故乡》【答案】B19、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要求答题。A.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B.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一教学资源C.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有利于学生关注并重视传统节日D.“七夕节”不适合作为高中考试题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答案】D20、阅读《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过多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利于教学B.教师的有意引导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C.教师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详细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通感是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不需要完全掌握,了解即可【答案】B21、某教师选择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设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A.小说与戏剧B.文化论著研读C.新闻与传记D.诗歌与散文【答案】C22、学生自主研读外国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对其中“硬汉”桑提亚哥与自然进行抗争的情节记忆深刻,希望教师能为其推荐其他以“人与自然不懈斗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教师推荐的是()。A.《热爱生命》B.《奥德修纪》C.《百年孤独》D.《巴黎圣母院》【答案】D23、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对《雨巷》主题的分析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发挥教学主导作用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答案】C24、在教学《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的意思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答案】B25、在“经‘典’广告语”学习活动中,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运用典故的广告语。下列学生搜集的广告语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A.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B.世外桃源怡园寻,安居乐业好家园C.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D.美味引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答案】D26、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豪放词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属于豪放词的一项是()A.《声声慢》(寻寻觅觅)B.《踏莎行》(候馆梅残)C.《雨霖铃》(寒蝉凄切)D.《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答案】D27、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顺水推舟,幽默化解突发事件B.善于利用资源,激发学生兴趣C.巩固知识,增强学习能力D.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答案】C28、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修辞手法。下列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呜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D.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答案】B29、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看到学生为诗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动容,于是趁机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主题研究,并给出了一些示例。下列诗句中不符合爱情主题要求的是()。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答案】B30、(2018年真题)某男,65岁,阴虚火旺,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宜选用的成药是()A.玉泉丸B.金锁固精丸C.大补阴丸D.河车大造丸E.五子衍宗丸【答案】C31、阅读~高中语文教师讲授必修(3)《老人与海》的课后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朗读训练阶段体现了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C.多媒体使用恰当,方便学生在找答案时随时回顾问题D.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自己确定朗读方式【答案】D32、某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包含《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对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篇这样的文章,以下不满足推荐要求的一项是()。A.《高老头》B.《茶馆》C.《伪君子》D.《赵氏孤儿》【答案】A33、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B.茅盾“农村”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C.巴尔扎克“喜剧”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D.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美丽的夫人》《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答案】A34、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A35、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儿化具有区分词义和词性的作用,下列可以作为举例说明的是()。A.头儿盖儿B.鱼儿叶儿C.人儿棍儿D.歌儿馅儿【答案】A36、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教学建议在教学实施策略上的突破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B.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强调语文课程应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D.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融为一体【答案】A37、学习《兰亭集序》,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导入形式新颖,有助于展示教师的特长B.课堂上撰写作品,时间略长,导入稍显拖沓C.导入比较好地引入了教学内容D.丰富了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A38、教师讲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时,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举出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诗句。以下学生所举的例子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B.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答案】B39、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①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韧不拔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自强自立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40、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儿童、少年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列举了相关主题的作品供学生参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A.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冰心《小桔灯》C.阿城《溜索》D.林海音《窃读记》【答案】C41、阅读《蜀道难》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课文B.语文教学内容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小而深”C.诗歌教学强调反复诵读,朗读是培养语文语感的重要方式D.语文教学需善于利用注释及其他助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答案】A42、阅读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A.环节一以朗读格言导入,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积累,又为本次课堂做了铺垫,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B.环节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C.环节三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解学生的心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D.环节四的调查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是点睛之笔【答案】D43、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1提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准备工作需要由教师独立完成B.教师2提出的建议体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关照C.教师3设计的“学习单”增加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学业负担D.教师4倡导的自主反思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答案】D44、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C45、高三下学期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并系统梳理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学生发现其中大多数作品均出自小说集《呐喊》,以下小说人物不是出自《呐喊》的是()。A.孔乙己B.祥林嫂C.阿QD.闰土【答案】B46、阅读以下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B.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D.在具体教学时,教学方式需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答案】D47、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春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A48、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中的课文《再别康桥》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A.设置的教学目标远远低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B.两个教学目标落脚点均在对这首诗歌形式的品味与鉴赏C.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阅读这首诗时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感受D.教学目标忽略了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比较在传递情感方面与其他文体语言的不同点【答案】A49、某教师在教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时,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进行教学,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所有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了解有关媒介对人4J"J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B.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C.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D.通过实例分析,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加以总结,形成结论【答案】A50、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答案】D51、学习完《雨巷》一诗,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归纳鉴赏本诗的收获,并写成《(雨巷)鉴赏小记》;以‘邂逅雨巷’为题,把这首诗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散文或记叙文。任选其中一题认真完成。”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诗能养人。该作业就是让学生汲取诗歌营养的过程B.这两项作业是在初读感知、细品赏读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化的过程C.充分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D.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答案】B52、文学阅读课上,老师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向学生出示了这么一段话: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段描写是作家——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的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以下哪位学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A.学生甲:海明威,《老人与海》,渔夫B.学生乙: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C.学生丙: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D.学生丁:司汤达,《红与黑》,于连【答案】C53、教师在讲授“渔人甚异之”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这个词的用法,特意找出和其用法相同的例句让学生分析。下列选项中适合被用来举例的一项是()A.父异焉。(王安石《伤仲永》)B.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C.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陆贾《新语》)D.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答案】A5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55、阅读某教师《浅谈“留白”艺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在具体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切勿将课堂“排满”,应注重合理“留白”。其中,合理“留白”的主要原因如下:学生会基于过大的“留白”进行大范围的思考,且通常不知如何将自身想法充分表达出来,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倘若“留白”过小,学生无需过多思考便可以获取答案,时间一长,会放大学生的“惰性”。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重视合理调配问题的梯度,促使学生可以在“努力”以后,获取答案。例如,教师在讲解《陈情表》一课时,可以优先基于题目设计问题,学生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文本进行认真、详细的阅读,进而在理解文章大概含义以后,思考并解决问题。A.教师注重“留白”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B.“留白”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C.“留白”不合理,会导致学生产生惰性D.对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经过认真、详细阅读就可以解决【答案】B56、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语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A57、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答案】C58、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王安石《元日》D.李清照《醉花阴》【答案】A59、教学《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理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B.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C.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答案】D60、阅读某教师设计的杜甫《登高》的导语,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抓住了《登高》一诗沉郁顿挫的特点,导语设计与诗歌风格一致,烘托了气氛B.这个设计没有回顾已有的知识,不符合导语设计的原则,不利于本节课对新知识的讲解C.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D.这个设计画面感强,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也正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答案】B大题(共10题)一、阅读材料,完成题。苏轼《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课文介绍《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答案】一、导入(PPT.1演示课题、作者)()二、整体把握1.学生合作完成课文初读。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精美的语句或有难度的字词。2.正音,指导诵读。3.结合同学们的圈点,发现大家在这几句话上有共识,下面一起逐句分析,共同学习。(学生按顺序朗读一句,解释一句)(PPT.2演示例句)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②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③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⑤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学生补充质疑。(除了这些字词句之外,请同学提出对于字词句还有哪些疑问,大家讨论)5.全班分小组完成一遍诵读,同时思考:立在赤壁之下的苏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PPT.3演示问题)学生回答后小结:看到了自然之景,想到了历史之变,悟出了人生之理。二、阅读材料。完成题。自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入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同单元课文还有李白《蜀道难》、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本课文位于杜甫和李商隐诗之间。单元介绍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积累词句,并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①根据新课程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因此本诗歌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学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文中作者在表现音乐形象上极强的艺术技巧历来为人称颂,而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反复的诵读,因此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③《琵琶行》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在自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靡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④学情。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在巩固和提高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的基础上,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研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领作者的语言魅力,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无奈与痛苦.以及诗歌彰显的社会意义。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①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而你微微低头,看见的野花朵朵,嗅到的芬芳阵阵不也是风景吗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川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不也很美吗②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熟悉的地方也处处充满风景,所缺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提每一屡惊鸿之美的眼睛。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一代金主马踏中原、游目江南之志的柳永可谓是没落失意,空有一不留神便溢得满纸词句灵动生辉的才华,却只落个柳屯田的“大”名。当他无意功名、寄情诗词之时,他募然发现,风景其实一直跟随自己,“才子词人”在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是白衣卿相”。他的才华得到无数人的认可,够了够了,能获得后世一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赞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这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美风景——百姓的认同。所谓“浮名”,哪比得上“浅斟低唱”有了这最美的风景,柳永在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登基称王。④“大师绝代风华,天才卓尔不群”,人们以为出书千万,稿费万千,便是一个作家所追求的最美的风景,可是,真正的作家却知道,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一本好书,一领草席,在破庐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文革”之中,他便是靠着书籍怡然自得,哪管世间几多烦恼,大师自在风景之中。⑤“迷,则乐境为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许多人苦苦追求风景,却不知道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身于其中,反而看不见风景。⑥身边处处有风景,只不过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用心捕捉,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是美妙无比的风景,你所追求的风景其实近在咫尺。⑦当你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你认为那才是最美的风景,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最美的风景。⑧当你在人生路上匆匆奔跑,追寻风景,请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问题:请从第②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查看材料【答案】第②段“每一屡”中的“屡”应改为“缕”,第③段“募然”中的“募”应改为“蓦”。第④段中的病句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成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四、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爱的丝雨悄悄来了①风,伴着花谢了又开;雨,随着风飘向大海。现在的我,才明白,爱,是在什么时候悄悄走来。——题记②车窗外飘起了微微细雨,我回首,雨中,母亲那不舍的双眼流下了清澈的泪,夹杂着这无边的丝雨.在地下激起跳跃的水花。她的手在空中划出了一条最美的,充满爱的雨中的弧线。③这雨竞是如此熟悉!还记得,上小学的一个雨天,您冒着雨前来接我回去。调皮的我时不时想跳出伞外,与雨亲密接触,但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您的大伞。我分明发现,那伞完完全全歪到我这边,而您却沐浴在雨中。④还记得,那个雨夜,您焦急忧虑的双眸紧紧地盯着病床上的我,您把我捧在您温暖的臂湾中,喂我吃药,替我擦汗盖被子。半夜醒来,我依旧看见您布满血丝的充满慈爱而又掩饰不了心痛的双眼。在您的温暖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那个病痛折磨的夜晚,我安详入眠。⑤还记得,乘车回乡的那个雨天,夜幕中,雨幕下,您驻立在桥头,花伞下,透露出您焦急而又耐心的身影。我奔到您的身旁。您嘘寒问暖,替我背书包,帮我打雨伞,那一天,我哭了,背着您.在雨中流淌着忍不住的感动的泪水。⑥还记得,那个雨夜,您和父亲千里迢迢到我的宿舍,为我送吃的送穿的,看到了我,您心满意足。当晚,你们冒着风雨回去。我站在门前,看着你们骑车远去的身影,默默祈祷,让你们一路平安。⑦爱的丝雨悄悄来了,它竟是如此悄然无息,以至于这十几个春秋,我竟不知它在我心里汇起了爱的海洋。您一直都在包容着我的任性与无知,无时无刻不在用爱的丝雨滋润我的心房。⑧车上,我又回首,远远的,母亲还在雨幕下。心里爱的丝雨已经悄悄来了,窗外爱的丝雨依旧落下……问题:【答案】本文的主题内容是表达母爱,在文章中,作者选择亲身经历的、内心感受极深的四个雨幕片段,来抒写母亲对“我”的爱。文章虽然富有真实情感,但难免显得空洞一些。建议作者可以从中摘取一个片段进行详细的描写,同时加入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作者揣测的母亲的心理感受,加入母亲的神情、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另外摘取一两个片段写。将母亲的爱刻画得更加生活化、细节化、生动化,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三、教学设计题五、案例:多彩的旅行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多彩的旅行。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篷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看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习作的评价与分析。评价学生习作,可以从主题、结构、内容、语言、情感等角度着手。六、阅读两则《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教学反思,完成第16题。反思一: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教师应当深入研读作品,并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对作品有初步的认识。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只是对《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熟悉,对散文集整体特点和其他作品则较为陌生。课上,我开展了三方面的教学活动。首先是题目品析,讨论《朝花夕拾》这一题目较之《旧事重提》好在哪里。其次是整体把握,思考《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可以分为几类,并阐述依据。最后讨论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研讨话题如下:①有人说《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鲁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②有人说《朝花夕拾》的主题是“救救孩子”,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点拨追问,力求和学生一起走进《朝花夕拾》,实现对作品的精细研读。反思二:这学期带领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我希望引领他们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温情童趣,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理性批判。整个阅读活动分四周进行,考虑到鲁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品反映的社会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鲁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了解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学生初步了解作品之后,我在课堂中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方法分享。学生收集了很多鲁迅的生活趣事,在对话中激发阅读兴趣,通过研讨对《朝花夕拾》有了深入理解。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初中名著导读教学难度较大,原因在于学生名著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不强,相关知识积累不够。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展开。问题:(1)根据两位教师的反思,总结名著导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10分)(2)根据两位教师的反思,提出《朝花夕拾》阅读过程的评价建议。(10分)【答案】(1)①名著导读教学要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比如在两则反思中,教师都实施了讨论交流的环节,这是落实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的初读,能建立阅读信心,也是自己获得初步认知与思考,更好进行研读的基础。②名著导读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适时建立问题框架,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使学生有章可循,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比如“反思一”教师建立研讨话题、“反思二”教师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都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体现。③名著导读教学,要给予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获得认识的提升和发展。两位老师所使用的讨论交流就是很好的引领学生自我展示和发展的方式,学生在讨论中不仅能升华对本文的认识,更是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④名著导读教学,不仅要关注阅读量,还要关注阅读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如“反思一”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朝花夕拾》的整体特点和主题,“反思二”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等,都是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作品,并全方位进行文本阅读的体现。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也非常重要。(2)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因此,在《朝花夕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②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名著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更要重视学生个人的体会。③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于第四学段的学生来说,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名著中的形象、情感、语言等都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鉴赏角度。④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学生对《朝花夕拾》有所认识后,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兴趣等,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考查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是拓宽学习领域,丰富语文学习的体现。⑤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关注人文性,更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关注学生资料的获得方法,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丰富他们学习的方式。七、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景的古代散文。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其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这些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课文导语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在唐代就已声名远扬,更因宋代范仲淹的这篇名文而熠熠生辉。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课后练习【答案】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书写四个方面: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2.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3.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4.表现程度:质量效果。第三: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学科课标,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目标要求;2.教材文本,即该篇《岳阳楼记》在这册教材中或这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3.学生情况,即所学习对象的主体——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等。八、阅读材料,完成第题。班固《苏武传》原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g-_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日:“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日:“副有罪,当相坐。”武日:“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刽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轩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轩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槭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迭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课文介绍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第二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单元介绍【答案】1.一起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谈谈对苏武的认识。讨论明确:(这是开放性的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王对臣下的刻薄寡恩。反映出自己的心得即可。)2.说到“忠义”,我们还会想起谁(同学们讨论并发言,要求用心组织语言,精炼流畅,注重口语的表达)引导: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总结一下苏武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下历史第三课的教育课件
-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02期末素养综合测试
- 不定时工作制实施方案范本(四篇)
-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古韵悠长 第一课《雕梁画栋》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统考版)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碳、硅及其化合物
- 工艺品交易桥梁
- 互联网数据中心运输协议
- 塑料原料购销运输合同范本
- 办公室改造追加协议模板
- 【月考】数学六年级(上)全优好卷第二次月考卷b-北师大版(含答案)
- 第12课植物的养分(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
- 《建设工程估价》课件
- 2021中国Castleman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 《抗生素的滥用》课件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秘密》课件
- 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 大学体育理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泰山学院
- 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档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