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_第1页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_第2页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_第3页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_第4页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西方管理学的发展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趣味阅读求道有一个年轻人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来到森林中的寺院,请求寺院里德高望重的主持收他为徒。主持郑重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拜我为师追求真道,你必须履行一些义务跟责任。”“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呢?”年轻人急切地问。“你必须每天从事扫地、煮饭、劈柴、打水、扛东西、洗菜……的工作。”“我拜你为师是为了习艺正道,而不是来做琐碎的杂工、无聊的粗活的。”年轻人一脸不悦地丢下这句话,就悻悻然离开了寺院。管理启示正道不是高不可攀或莫测高深的理论,它隐藏在日常的工作琐事及生活细节中;同样的,管理的道理,随处可得,只要认真去从事,用心去体验,工作过程中自可深刻体悟管理的奥妙及意义。第一节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P49、罗P27(一)古代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古代的生产管理实践和思想埃及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一般认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它相当于一座五十多层的大楼。据说有十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下劳动,用了十年的时间修筑石道和地下墓穴,又用了二十年时间才砌成塔身,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多年。罗马水道:古代罗马帝国城市供水系统的输水槽。古罗马城在公元1世纪已有较好的供水系统,历代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证了罗马城的用水,对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巴比伦“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15世纪、16世纪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该船厂占有60英亩水陆面积,雇佣1000至2000名工人,其任务有三个方面:制造军舰、武器和装备;储存这些产品;装配和修理。工厂内部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有工头负责,一切依计划进行。装配战船是以流水作业形式完成的,一条战船从海道一端进来,走到尽头,从武器、用具到食物、人员都配备完善,效率极高。(早期的企业雏形)古希腊的生产管理思想:公元前370年学者色诺芬对劳动分工进行了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缝鞋底、一个人剪裁、一个人制造鞋帮,再一个把各种部件组装起来),其思想与后来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思想接近。时代相差2200多年。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内容涉及贸易、人的行为、工资、惩罚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甚至对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的处理都作了规定。古代埃及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把神权和世俗权力区分开来。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旧约全书》记载,其中一个有名的宰相就是约瑟。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大臣查纳卡雅.考底里耶著《政事论》,论述了如何维护经济、社会和政治秩序,阐明了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选人用人的方法等。《政事论》是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古代教会管理思想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管理,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最有效的正式组织。实行的既分级又分领地而且分部门的一套管理体制,控制全球几亿教徒的全部生活,中央机构——罗马教廷是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古代管理思想的评价:古代管理思想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在人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局限性: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二)近代西方管理思想P50、罗P27主要是指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后,适应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而提出的管理思想。

(经济管理思想)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的工厂制度。工厂制度采用机器动力代替人力,比在家里生产更具有经济性。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约翰.凯“飞梭”,1769年理查德.阿克赖特水力纺纱机等,1763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1789年蒸汽机应用于棉纺织业,后来又运用于交通运输业。工业革命不但在交通运输方面,在通讯联络方面也引起了革命。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无线电技术的诞生。大型工厂需要某个人来预测需求、确保足够材料制造产品,分配工作、领导日常活动等,这个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需要正规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他们如何经营管理这些大型组织。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特点:(1)在管理实践上,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工人也是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2)在管理理论上,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查理·巴贝奇1.亚当·斯密及其劳动分工理论P50、罗P27阐述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揭示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实质。P50阐述劳动分工理论,提出“劳动分工将使组织和社会获益”的观点。他以生产大头针为例。10个工人,每人从事一项专门化的制针作业(如拔丝、矫直、切断、磨针尖、钻孔做针眼),一天能生产大约48000根针,而如果每个人单独完成全部制针作业,一天大约只能制10根大头针。为什么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分工之后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呢?(1)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减少了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提出“经济人”观点(利己即利他)P51:人们在经济行为中都在追求私人的利益,但是要受到他人利益所限制,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他人利益,由此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产生了社会利益。2.另两位早期管理思想家(1)查理.巴贝奇(1792-1871)(英)P51-52

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提出了“固定工资+利润分享”的报酬制度。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并对有益的建议给予不同的奖励。(2)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P52(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认为重视人的因素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提高生产率,使工厂获取更多的利润;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二、古典管理理论P52、罗P27-29古典管理理论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对管理开始正式研究。重点强调理性以及使组织和工人尽可能有效率。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新要求(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市场规模扩大、竞争对手增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形成(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等)(2)传统管理方式的困惑(经验式+棍棒式管理)罢工磨洋工破坏机器、厂房等(3)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职能由资本家委托给以经理为首的专门管理机构,出现了专门的管理阶层)(一)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P53(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简历1856年:出身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年:进入费城一家机械厂学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当技工;1884年升任总工程师;1898—1901年:受雇于宾夕法尼亚的伯利恒钢铁公司。1901年后: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的演讲上1906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职务。泰罗后半生的生活非常丰裕:100多项专利+顾问的高薪;他无需为工资而工作,45岁退休。在他去世前的14年间,他成为一个无偿的顾问和演讲者;由于他的贡献,后人将之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刻在了他的墓碑上。泰罗的代表著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1)主观上从小就很喜欢科研和实验,对任何事情都想找出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学徒、工头、中层管理人员、总工程师)(2)客观上罗P28对工人的低效率问题感到惊讶;工人从事同样工作采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工人们“懒散地”工作,实际产出只达到可能产量的1/3;没有工作标准;工人工作岗位与能力和天赋不匹配。2、主要实验秒表测时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高速钢实验秒表测时秒表测时的原因资本家不知道工人能干多少工人偷懒秒表测时的方法(P54)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把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动作,在其最紧张劳动时,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后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分析研究,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不合理的进行改进或省掉,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规定完成每一个标准动作的标准时间。搬运生铁实验P55、罗P281898年,在伯利恒工厂进行了有名的搬运铁块实验。该公司有75名工人负责把92磅重的生铁搬运30米的距离装到铁路货车上,他们平均每天搬运12.5吨,日工资1.15美元。泰罗找了一名矮小工人进行试验,试验搬运的姿势,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对搬运的影响,以及多长的休息时间为好。经过分析确定装运生铁的最佳方法和57%的时间用于休息,使每个工人的日搬运量达到47至48吨,同时使工人的工资提高到1.85美元。实验取得了成功。铁锹实验实验前:工人用同样的铁铲装卸矿石和炉灰,矿石每一铁铲大约有30磅,炉灰每一铁铲不足4磅。泰罗认为可以通过设计和使用不同的铁铲装卸矿石和炉灰,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经过试验,泰罗得出结论,认为每一铁铲最佳承重应为21磅,公司为不同岗位上的员工换上了大小不同的铁铲,用小铁铲装卸矿石,用大铁铲装卸炉灰。结果生产效率成倍增长。高速钢试验(金属切削实验)P55历时26年,耗用80万吨钢材。泰罗研究了根据金属的成分、工件的直径、切削深度等12个变量确定金属切削中的切削速度、角度等问题,提高了金属切削的效率。在他人的帮助下,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泰罗同时发明了高速钢并取得专利。3、主要观点P53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科学管理的方法是什么?P54、罗P28工作定额(标准化)原理科学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提高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规定一天完成的定额为20件,一件按1元付酬,若一天低于20件,按工资率的80%付酬;若完成任务,按工资率的100%付酬;若超额完成任务,按工资率的120%付酬。工作定额。以提高效率为中心,制订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劳动定额原理)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标准化原理)挑选头等工人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使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成为第一流工人泰罗主张:把过去由工人挑选工作,改变成由工作挑选工人。每项工作应挑选第一流工人。这项工作由专门的机构(劳动科或雇佣科)去实施。第一流工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是通过严格挑选,二是通过科学培训。培训是厂方的事,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师傅带徒弟是不可取的制定科学工艺流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于推广。分工—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者与工人不同角色对管理工作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管理原则计划工长执行工长质量工长工艺工长每人都有指挥权例外原则:上级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避免处理工作中的细小问题,只有“例外”情况和问题才由自己处理。泰罗主张企业成立计划部门,负责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负责拟订计划并发布命令和指示。工人和工头只负责执行,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化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经典小故事汉代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宰相外出巡视,遇到一宗杀人案和一头牛在路旁气喘吁吁。他不理会前者而去过问“牛喘气”。随从困惑不解,这位宰相解释说,杀人案自有地方官吏去管,而牛喘气异常,可能关涉到牛瘟和其它民生疾苦,这方面地方官吏往往不大注意,因此必须查问清楚。这就是管理学上有名的“例外管理”。

心理革命“思想革命”或“心理革命”——两个意思,一是劳资双方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盈余增加了,如何分配的争议也就不必要了;二是如何增加盈余的问题,劳资双方都必须承认,对厂内的一切事情(方法和时间),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的个人经验和判断。科学管理理论形成过程饼小劳资冲突大饼劳资共利科学管理工时动作研究头等工人效率提高差别工资率标准化定额分饼出路合作造饼心理革命化解冲突4、泰罗的主要贡献与缺陷P58主要贡献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局限性: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了员工感情、态度等因素。侧重于低层的管理,“泰罗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泰罗及其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P56(英)亨利﹒甘特——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它基本上是一种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要安排的活动,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甘特图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美)福特——生产标准化、流水生产线(美)杰布蕾斯和他的妻子,心理学者莉莲·杰布蕾斯——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砌砖实验)

P57(三)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1.法约尔的贡献——“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简历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不久被提升为该公司一个矿井的经理。1888年出任该公司总经理。1916年法国矿业协会的年报公开发表了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本著作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除工商企业外,可用于任何其他组织。法约尔是公认的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也被人们称为是“管理过程之父”,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管理职能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1)一般管理理论要点P60、罗P29企业经营的六大职能活动管理的五项职能管理的14项原则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示意图企业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企业经营的六大职能活动P60设计制造采购、销售、交换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

管理的五大职能P60

计划:预测将来和制订行动计划。组织:确立企业在机器、物资和人员的结构。指挥: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协调:协调企业各部门及各个人员的活动,指导他们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控制:确保实际工作与规定的计划、标准相符合。“管理五职能论”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核心,它明确地从功能的角度对管理的普遍本质进行剖析,对管理过程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能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使管理理论更易操作,他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十四项管理原则。只有按照这些原则组织成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够充分地履行管理的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活动的十四条原则P60、罗P30(1)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这种分工不仅限于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2)权力与责任。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管理人员的权力分为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强调权责统一。(3)纪律。雇员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4)统一命令。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都应接受而且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双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稳定性都是一种威胁。(5)统一领导(统一方向)。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都仅应有一个领导人和一套计划。统一领导与统一命令不同,统一命令是针对下属而言的(对人),统一领导则是针对组织或者活动而言的(对事)。(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任何个人的利益都不能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7)员工的报酬要公平。尽可能使职工和公司双方满意。(8)集权(集中)。提高下属重要性的做法就是分权,降低这种重要性的做法就是集权。就集权制度本身来说,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适当。(9)等级链(权力线)。从最高层管理到最低层的管理的直线职权是一个等级链,是一条权力线,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特殊情况下,允许横向或越级联系。(“法约尔桥”或“法约尔跳板”)补充:法约尔跳板(法约尔桥)“法约尔跳板”原理:意指在层级划分严格的组织中,为提高办事效率,两个分属不同系统的部门遇到只有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先自行商量、自行解决,只有协商不成时才报请上级部门解决。如果工头F想同工头P联系,他可以直接进行联系,而不用向上级报告(F通过E到A)以及按顺序A向下传递给P。但是这种联系只有等级中所有各方都同意而且上级人员随时都了解情况的时候才能进行,E与O同意各自的下属F和P直接联系,就“捍卫了等级原则”;F与P分别向各自的上级汇报了情况,“整个情况就完全合乎规则”。因此,“跳板”原则使得横向联系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而且既不使路线负担过重,又维护了统一指挥原则、捍卫了等级原则。法约尔的等级制度倾向于所有的员工安排均有明确的等级机构,但他也意识到上下级之间存在沟通问题,因此,他也提倡适当的横向联系。A代表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按照组织系统,F与P之间发生了必须两者协议才能解决的问题,F必须将问题向E报告,E在报告D,如此层层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到达P,然后P将研讨意见向O报告,层层上报到A,再经过B、C……最后回到F。这样往返一趟,既费时又误事,所以法约尔提出作一“跳板”,使F与P之间可以直接商议解决问题,再分头上报。(10)秩序。人和物必须各尽其能。法约尔认为这一原则既适用于物质资源,也适用于人力资源。每一工作岗位有称职的职工,每个职工都有适合的岗位。(11)平等。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12)人员保持稳定。鼓励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长期为公司服务,避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13)主动性。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发明。当然员工主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等级链和纪律的限制。(14)集体精神(团队精神)。鼓励团队精神会在组织中建立起和谐与团结,这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思想交流尤其是口头交流有助于提高人员团结。(2)法约尔的主要贡献与局限性主要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管理,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根据他的管理五职能论这种框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课堂。局限性过于追求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至于缺乏可操作性。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如:统一指挥原则——一个下属只能接受唯一一个上级命令,这与劳动分工原则可能发生矛盾。2、韦伯的贡献----“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简历(1864-1920)德国人,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等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不是指最合乎要求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与泰罗、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1)产生背景针对当时德国社会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家族式的企业提出来的。★大多数职务或职位由与企业所有者具有血缘关系或某种个人情感关系的人担任,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担任该职务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与所有者的关系。★他们不是按照理性、制度和规范来进行管理,而是凭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和爱好,从而造成企业的效率十分低下。(2)韦伯对社会组织的认识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将这种组织类型称为“官僚行政组织”: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罗P29(3)韦伯对权威的分类世袭的权威: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酋长、长老、世袭制下的君主的权力。神授的权威: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等为基础形成的权威。合理-合法的权威: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形成的权威。前两种体现的是人治社会的特质,后一种体现的是法治社会的特质。(4)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罗P30劳动分工:工作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的任务。权力等级:即各种职务和职位按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不中断的指挥链。正式的规章制度:行政命令、各种条例和决定都以书面形式形成正式文件,存档保管,有利于组织的正式化和制度化。正式的甄选: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任用,且不能随意免职。职业导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专家,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人员,而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非个人性: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关系。(5)评价主要贡献官僚制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即一套有连续性的规章制度网)进行,使个人主观因素对整个组织的运转降到最低程度,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主观、偏见的影响,这种组织适合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并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缺陷过分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抑制创造力、革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忽视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强调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决策时只考虑规章和程序,而忽视了成员的情感方面的需求,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思考并讨论:泰罗、法约尔与韦伯及理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泰罗、法约尔和韦伯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管理进行了考察。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一线管理者和科学方法);法约尔更多是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的(所有管理者的行为);韦伯集中研究了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官僚行政组织)。 强调用事实、理性、思考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是管理的古典理论所具有的共同的精神实质。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P64二战以后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劳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扩大国际化、科学技术发展、职工队伍结构文化程度变化)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决策正确、经营方向正确)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现代化)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生产过程专业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人对单调、简单的操作心生厌恶,单靠古典组织理论的等级原则、命令统一原则、奖罚原则难以保持工人的积极性)1、行为科学的由来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参加的跨学科的科学会议,讨论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会议给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一)“行为科学”学派2、行为科学早期理论—人群关系理论(梅奥)梅奥简介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原澳大利亚人,1899年在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大学获逻辑和哲学硕士学位,曾在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和哲学,以后到苏格兰爱丁堡学习医学,曾专门研究精神病理学。192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移居美国,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财政商业学院任教。1926年进入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管理问题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做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试验原因: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当时人们看来,霍桑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工厂的生产率应该较高,但事实上,工人们仍然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致使生产率很低。为了探究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多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开始进行试验。试验参与及领导:梅奥(美国心理学和管理学家)。试验起初目的: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1)霍桑试验P66、罗P31试验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1924-1927)目的: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12名工人分二组,每组6人,实验组照明度变化,控制组不变,结果二个组的产量都增加。结果:照明度与工作效率没有单纯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和人们预期的相反。肯定另有未掌握的因素,决定继续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1927-1928)目的: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过程:1.集体刺激工资制个人计件工资制

2.上午和下午均给出5分钟休息时间

3.缩短工作日和工作周

4.在休息时间提供茶点结果:产量都有所提高。第三阶段:访谈试验(1928-1931)访问和调查达2万多人次。结果发现: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和高低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情况,还与其所在小组中的同事有关,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都要受他的同事们的影响。第四阶段: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14名男工,集体刺激工资,强调相互协作。发现: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怕标准再度提高,怕失业,保护速度慢的同伴)成员中存在小派系。结果表明激励计划对工人产出的影响弱于群体压力。通过四个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2)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P67梅奥《工业文明人的问题》1933年总结出了人群关系理论,主要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认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P68)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导向。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于工人之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士气”高低取决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程度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措施是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即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什么叫经济人?“经济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泰罗认为“工人”还是“雇主”都是经济人。企业投资者作为“经济人”追求最大利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追求最大的工资收入。科学管理旨在寻找一种方法,使工人追求最大工资收入的同时实现企业投资者最大利润的要求。什么叫社会人?“社会人”,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社会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要,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在工作生活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因此,要调动积极性,还须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努力。(3)对人群关系理论的评价主要贡献激起了对人的因素的兴趣改变了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为管理方法的变革指明了方向局限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过分强调感情的作用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的影响没有找到人的行为规律,即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4)科学管理理论与人群关系学说的比较

经济人—心理革命—注重个体、物质环境、技术技能社会人—人群协作—注重群体、社会环境、社会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劳资冲突缓解劳资冲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主要著作:《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70(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70(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即已经得到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2)马斯洛的五级需要层次论:(3)缺陷:只说明了需要与激励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到人与人的差异。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等安全的需要工作、财产、安全等感情和归属的需要

爱戴、友谊、归属、爱情等受人尊重的需要

地位、受人尊敬、威望等(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作出力所能及的最大成就内部尊重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的需求,外部尊重包括地位、认可或被关注的需要。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1923年-2000)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模式理论P72(1)代表作:《工作与激励》(1959)(2)实验:1950年代后期,在匹兹堡对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的工作动机进行了调查。(3)双因素理论论点:①影响工作的两个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当它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它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工作的外部环境,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以工作为中心)②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是激励因素,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保健因素。研究发现,当职工受到很大的激励时,对外部环境的不利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不可能有这种耐性。③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1906~1964)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X-Y理论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是人际关系学派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生评价他说:“麦格雷戈有一种天赋,他能理解那些真正打动实际工作者的东西”。代表作《企业的人的方面》。(3)X、Y理论P73(3)X、Y理论P73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员工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X理论Y理论严格控制,强制劳动满足需要,发挥潜能超Y理论P74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对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进行了试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并据此提出了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威廉·大内(WilliamOuchi)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在芝加哥大学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从1973年开始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于1981年在美国爱迪生维斯利出版公司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ZTheory)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Z理论,并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4)威廉.大内的Z理论P75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经济恐慌及经营不佳时,节衣缩食共渡难关)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基层管理人员创造性地执行上级命令)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工作轮换)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长期全面考察)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但检测手段要正规(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4)威廉.大内的Z理论(二)其他现代管理理论孔茨《管理学会杂志》将之称为“管理理论丛林”1961.12管理过程学派以哈罗德·孔茨(美国)为代表。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的过程。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哈罗德·孔茨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1908-1984)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美国加利福尼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他从1941年始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主要代表著作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等。管理科学学派P77(1)又称为数学学派或运筹学派,以丘奇曼、伯法、里奇蒙(美国)等为代表。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实际上属于同一思想体系。(2)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运筹学)(3)主要观点: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经验经营和管理。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概率论。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系统管理学派P79、罗P35(1)以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美国)为代表,该学派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研究企业的管理问题。(2)主要观点: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构成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系统管理思想是在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管理思想之一。决策理论学派P81以赫伯特·西蒙(美国)为代表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赫伯特·西蒙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1916-2001),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说,其科学成就远超过他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他的研究成果涉及科学理论、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所有的这些领域中西蒙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完全可以以他的思想为框架来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但西蒙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因终生从事经济组织的管理行为和决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行管理行为》、《组织》、《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经验主义学派以德鲁克(美国)(被称为管理大师)为代表理论分析、概括、总结成功大企业的做法成功管理者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管理实践指导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在奥地利及英国完成教育。1929年起,担任报社的海外通讯记者。同时也为伦敦一家国际银行做经济评论工作。1939年起,到美国担任一家英国银行及保险集团企业的经济分析员,不久就成为美国几家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最知名的管理顾问。此后在纽约大学管理研究所教书二十余年。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提出“目标管理”概念;认为经济学、计量方法和行为科学是管理人员的工具;认为管理要解决的问题90%是相同的;认为培养经理人很重要。著作有《管理实践》195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管理的前沿》1986,《德鲁克论管理》1998,《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006

权变理论学派罗P36

以伯恩斯、伍德沃德(英国)、劳伦斯、洛希、菲德勒(美国)等为代表。权变:就是随机应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内外环境情况权衡变通。主要观点: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管理办法,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方法。

权变理论强调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环境而变,因任务性质而变,因发展阶段而变,因组织规模和特点而变……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够对变化适时做出反映的企业。权变管理思想也是在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管理思想之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美国企业受到了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美国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汽车业也不例外。美国一向认为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发生了危机,由此而进行的反思。认为:P84成功管理的最重要的两条基本原则是对组织的自豪感和其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三)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P811.A型管理模式、J型管理模式和Z型管理模式P831981年威廉.大内《Z理论》这本著作的发表轰动了美国管理学界。威廉.大内系统地比较了美国企业管理同日本企业管理的差别,指出了从采用美国式管理的组织——A型组织向采用日本式管理的组织——Z型组织转变的许多措施,其核心就是要信任和关心职工。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短期雇佣制迅速地评价和升级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相互间的了解仅限于工作范围。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终身雇佣制缓慢地评价与晋升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P752.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P831981年,美国斯坦福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和哈佛大学教授托尼·阿索思在总结美国和日本的管理经验后,出版了《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详尽地描述了日本企业如何重视“软性”的管理技能(共同的意识形态),而美国企业则过分依赖“硬性”的管理技能(组织机构和正式体制)。3.彼得斯和华特曼的8条原则:P831982年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和华特曼合著《成功之路》,将现代管理的再思考运动推向高潮,从八个方面勾画出了美国成功公司的8条原则。乐于采取行动。少说多干,“干起来,修正,再干”紧靠顾客。“服务至上,顾客至上”自主和企业家精神。将公司分成很多小公司,鼓励独立自主,互相竞争,创新、冒险和探索。以人促产。核心是发挥人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尊重每一个人”领导身体力行,以价值准则为动力。建立本组织的价值观念和体系,自己的风格、习惯、传统、信念规范、标准和战略目标等发挥优势。认识个人和企业的优势并利用。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精兵简政。组织精干和管理人员精简,机构庞杂会导致官僚组织,美国优秀大公司营业额在几十亿美元以上,公司总部管理人员都不超过100人。有紧有松。高度统一又充分自主。4.20世纪80年后期的再思考P84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然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达到持续的繁荣,但对现代管理思考仍在继续。基本方向是:在完善企业及一切公共部门的管理技术的同时,应当更加信任、重视、依靠组织的职工和自己的顾客。1985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国际汽车计划”是现代管理革命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进军,最后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推出了以日本丰田汽车为原型的“精益生产方式”

——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最低能减至1/2;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l/2或2/3;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下的1/2;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平均库存水平的1/4。(1)资源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传统经济:农业经济----主要资源:土地工业经济----主要资源:资金(边际收益递减)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知识(Knowledge)

Know---what(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how(知道怎样做的知识)

Know---who(知道谁和谁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知识资源的使用--边际收益递增(四)21世纪的管理(P85-91)1.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2)技术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高科技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渠道技术的竞争、管理的竞争成为制高点标准化的生产-→非标准化的柔性生产信息技术的使用(3)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消费的多样化、高层次化、服务的完善化产品的更新换代竞争的激烈和白热化市场的一体化(1)管理的信息化(2)企业界限的模糊化企业人员的虚拟化:“借脑”—借助外部人力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功能的虚拟化:“集智”—借用外部力量改善自身较弱部门的功能虚拟企业(3)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工业经济时代:以任务管理为中心知识经济时代:以人员管理为中心2.只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的特点(4)重视知识管理构建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促进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经营过程的紧密结合管理知识资产(5)建立学习型组织(1990年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6)企业流程再造(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合作的《再造公司》)(传统分工理论的缺陷)目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容: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审视对象,重新设计,达到质的飞跃信念: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个人作业在四周以内,每周至少阅读某份大众商业期刊上的一篇商业文章。讲述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一篇文章与本章讨论的管理理论中的某一种(或全部)具有什么联系。第二节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P36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了管理。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大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秦朝就形成了与现代中国国土相近的统一国家。行政组织:商周时代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大规模战争——《孙子兵法》。阐述的“为将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以及在各种极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取胜所采用的各种战略、策略。对于我们今天的管理工作有着极其现实的参考价值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中国的儒家思想实际上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至少在唐朝就已越出国界,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成为世界东方文化的渊源之一。如:——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团队精神”正是儒家家族伦理观念在企业中的运用。——新加坡:在企业中强化诸如勤劳、节俭、和谐、忠诚等儒家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韩国:《孙子兵法》的销量创韩国出版史上的最高记录,企业家称之为“企业的经营指针”。孙子提出的“智信仁勇严”军人五德,在韩国被视为企业家的道德信条。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而一定的社会文化又都割不断与历史传统的联系,并且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二、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活动中国的万里长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为了防御战争,在形势险要的地方开始修筑长城,后来经过秦朝、明朝历代修缮,于明朝万历年间终于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厂约6700多公里,连为一体的万里长城,动用数百万人,历时两千多年,完成如此好大的工程,其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中国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中国北宋时期的丁渭修皇宫:距今1000年前,开封一场大火,北宋皇城毁于一旦,宋真宗任命大臣丁渭,主持重建全部宫室殿宇。当时,皇城都是砖木结构的,建筑材料必须通过汴水运进。因此就有三难:取土之难,运输之难,清场之难。丁渭深思熟虑,规划并实施了一个至今令人拍案叫绝的施工方案:将宫前大街开挖成河,取土烧砖,引汴水入宫,水运建材。宫修复,以废砖烂瓦填平河沟,修复宫前大街。这样,挖河一举解决取土之难,运输之难,清场之难,可谓“一石三鸟”,使重建皇城事半功倍。中国田忌赛马的故事: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春秋时期《墨子.尚贤》中提出用人的原则是“察其所能而慎与官”,倡导“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汉高祖刘邦的话体现出管理中用人之长的原则。“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君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中国古代用人存在两种根本的对立思想。一是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提出“君子不器”。一是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他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观点出发,提出一整套供君主来控制臣民为其服务的“用人权术”。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战国时期,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思想。管仲把以农为本的思想发展到由国家控制商品、货币及对社会实行军事化管理,以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管仲治齐,将庶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种,前三者住城内,农住农村。四民世守本业,不许转行或迁徙。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以孔子的富民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上下俱富”的经济管理思想,把富国与富民统一起来,把富民作为富国的基础。西汉司马迁进一步提出“上下俱富”的方略——就是国家在合理适当的干预下对国民经济实行放任政策。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P40-47(一)顺“道”:管理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二)重人:重视人心向背和重人才归离。得民心是治国之本。求贤若渴表明对人才的重视等。(三)人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天时、地利、人和。和为贵。(四)守信:诚信。强调取信于民。(五)利器:好的工具和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凡事量力而行。(七)对策:预测和运筹。“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八)节俭:开源节流,勤俭建国和持家。(九)法治: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自学)(一)背景P92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2.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3.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4.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5.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P1061.从国内管理向国际管理转化2.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3.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4.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5.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思考题1、简述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2、论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观点及客观评价泰罗制。3、试评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4、比较泰罗的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