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_第1页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_第2页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_第3页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_第4页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Paul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_____教(罗马为中心)__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_____教____教_____教①______教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____世纪第二次分裂1116天主东正天主新东正路德卡尔文英国国公元4世纪末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概念阐释】中世纪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火刑柱插图画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原罪救赎原罪——(Original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思想控制)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主教的俱乐部油画19世纪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愚人船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想一想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

15、16世纪英、法、西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民族国家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政治、经济、思想)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⒈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⑴占有大量土地财富;⑵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德国尤其严重⒉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⒊英国宗教改革4、尼德兰宗教改革5、天主教会的改革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情况下,《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燎原大火。出乎路德的意料,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⑶内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____________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___________③“信徒皆为祭司”意义:______④建立廉俭教会意义:_______________⑤建立民族教会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追求地位平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⑶内容“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教义教会组织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路德烧毁教皇令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⑶内容“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

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⑷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教义教会组织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⑴原因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⑶内容“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⑷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教义教会组织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先定论”⑴内容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廉俭教会核心内容——“先定论”主张:影响:

⒈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⒉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⒈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⒉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请思考: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①强调《圣经》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二、过程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信奉“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先定论”⑴内容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廉俭教会

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⑵特点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3、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英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1)特点: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2)影响:①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②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信徒比例天主教:50%新教:40%东正教:10%4、尼德兰宗教改革;

1)原因:①经济上:②政治上: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6C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2)性质:

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尼德兰宗教改革是把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3)过程:4)结果:5、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①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②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纷纷倡议实行改革。

2)内容:

①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②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③是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

3)效果:暂时摆脱了危机。三、改革冲击波—改革的影响

1、性质:

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消极影响: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3、积极作用: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②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③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化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思想武器。1)政治上: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

1)时间:16世纪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3)领域:宗教和政治。

4)对象: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

5)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6)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7)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