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班会_第1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班会_第2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班会_第3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班会_第4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班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追寻红色印记弘扬革命精神斑羚十七班主题班会历史上的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五次反围剿分析反围剿次数时间国军兵力红军兵力红军歼敌数第一次1930.11-1931.110万4万1.2万第二次1931.3-520万3万3万第三次1931.7-930万3万3万第四次1933.2-340-50万7万3个师,俘虏1万余人第五次1933.5-1934.1050万10万以上不详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长征的开始红军长征的原因左”倾冒险主义断送了中央苏区创建的有利局面。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一味命令红军和地方武装“以革命的进攻来粉碎反革命的进攻”,竭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8.6万人,从瑞金等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强渡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会师腊子口战役懋功张国焘分裂红军长征的开始---血战湘江时间:1934年10月概况: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损失惨重,由8.6万人减至3万余人。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摘自陈靖《湘江黔山》。博古、李德并没有重视这次战略大转移为生死攸关的突围,而是当做异地重建的“搬家”,因此部队行动缓慢。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概况: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于虎口投食。在这危机的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红军强度乌江占领遵义城。意义:避免了红军走向全军覆没的危险,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的一次战役,消灭了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遵义会议背景:战略转移初期,由于实行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中国共产党、红军极度削弱,濒临绝境。时间:1935年1月内容:

1.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

意义: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央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大渡河以南红军的企图。懋功张国焘分裂红军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这本应是红军在万分艰难之时的一次力量组合,是长征走向胜利的一次转折。然而张国焘权欲膨胀、利欲熏心,置党的利益于不顾,仗着枪多人多,争权夺势搞内耗,私心得不到满足便阴谋分裂中央。给本就在国民党军的穷追猛堵下,业已伤痕累累的党和红军的创口上又撒上了一把盐,险些铸成历史大错。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沉着应对,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路卫兵认为在这次斗争中,七位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开国元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功绩居功至伟,不可忽视。他们是朱德、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和徐向前。爬雪山过草地五坐雪山名称: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雪山、昌德山、打古山。草地是松潘大草地,是黄河上游的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没有人烟,没有树林,没有飞鸟,一个死寂的世界。人人都说,草地是绝地。放眼望去,纵横数百里,苍苍茫茫,渺无际涯。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战士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相互体温御寒。没有了粮食,开始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红军战士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红军右路军各部队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大都经过了5—7天的行军,奇迹般地走出了沼泽草地,分别到达川甘边境的班佑、巴西地区。红军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腊子口战役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和邓秀廷部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此役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陕北吴起镇,三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分别与甘肃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但红军也遭受了大的损失,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从中央苏区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1年,行程2万5千里,经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省。出发时人数为8万6千人,到达陕北只剩约7千人,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开国十大元帅有九人参加了长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开国十大将有八人参加过长征: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对长征的评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种精神: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长征的历史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4.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5、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弘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弘扬长征精神纪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