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_第1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_第2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_第3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_第4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邓小平:“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1985年8月)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1、首先,我们党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最初曾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建成”,“我们的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1957年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但由于我国当时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很清楚的认识,思想上逐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思想没有能够坚持和得到进一步发展,头脑不冷静、不清醒,对国情作了脱离实际的判断,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

2、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我们党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的重要的观点。这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后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同当时形成的以强化阶级斗争为主要特征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联系起来,强调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直到毛泽东无可挽回地错误地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7年的十三大以前,有三次重要的探索成果:

第一次(拨乱反正,强调不能因社会主义开始的不完善而否定社会主义)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中使用的概念是“初级的阶段”,强调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这一制度还不完善,在发展中经历过一些曲折,遭受到一些挫折而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次是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报告则是在“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部分中提到初级阶段的,使用的概念是“初级发展阶段”。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同十一届六中全会相比,十二大报告把初级阶段同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相联系,这就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上展开分析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是1986年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以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是因为有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作了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正如党的十五大指出的,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4、1997年,中共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正是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正确的意识,正念、正思维)和正确把握(正确的行动,正精进),才使我们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偏离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初级阶段理论表明了我国的

1、社会性质是什么?

2、发展程度怎么样?1、只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性质,才能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才可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只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发展程度,才能更好地掌握现实情况,实事求是,才能确保使政策方针路线不超越阶段、也不落后阶段。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的整个历史阶段,至少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对初九条的基本认识第一条和第九条是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江泽民在十五大还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是因为:第一,从生产力的状况看,一方面,我国已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很落后。第二,从生产关系的状况看,一方面,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已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其必然具有内在的不完善性。第三,从上层建筑的状况看,一方面,我国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已得到法律上确认,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长期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举一反三:从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认识到南宁学院办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高校的长期性,认识到个人成功成才的长期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而是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我国在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指不同社会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等显示了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突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但发展面临重大结构性问题,存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利益格局问题等等,如何破解这些难题?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问题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尽管我们快速发展,但要赶上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时期会显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的具体阶段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产品名称单位中国美国印度产量产量为中国倍数产量为中国倍数原煤亿吨0.324.3613.630.321原油万吨12.00248922074.33252.08发电量亿度43.00345180.26491.14钢万吨15.87074447.721378.67生铁万吨25.04982199.281646.56水泥万吨66.0359454.451862.82硫酸万吨4.01037259.25102.5纯碱万吨8.835540.341.80.20烧碱万吨1.5202134.670.60.40纱万吨32.7171.55.2461.51.88布亿米18.976.84.0534.61.83原盐万吨299.014134.732020.68糖万吨20.01999.951185.9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美、印比较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GDP排名(摘自《世界年鉴2007》)名次国别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1美国139800462802日本52900414803德国32800397104中国3010022805英国25700424306法国2520041200注:中国人均GDP排名大约在世界第100位左右。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说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认清中国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二节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工作,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主要工作中的主要方面,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主要矛盾1、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强调“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与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本一致的。

2、1957年之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后来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从1957年—1976年长达20年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的“左”的错误,特别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从根本上说,是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错误的结果,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不仅包括我国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我国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继续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党在各时期的基本路线(1)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两条总路线,理论上是正确的,实践上也是成功的。(3)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人们把它称为“八大路线”。这一路线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上未能坚持下去。1、党在各时期的基本路线(4)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但它所引发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了严重损失。从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开始,到1969年经过党的九大完整表述,“以阶级斗争为纲”被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一路线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加入“和谐”一词。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经济战线要进行全面的重大改革,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此后,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又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2、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样,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3、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后,结合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步构想。1984年,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落后的状态下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两极分化,要坚持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邓小平对党在现阶段的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的动力、所需要的条件和保证,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等,都有了明确的思想,它们构成了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要素。(4)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进一步把这条“路子”上升到“基本路线”的高度,他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6)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前,我们党经过了10年探索实践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六大以后,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且明确把和谐作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通过党章又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人了基本路线。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