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全国获奖_第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全国获奖_第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全国获奖_第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全国获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迁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P8-11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图片1-2-1、1-2-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知道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情况;2.读教材P12-13内容,结合图案例,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3.读教材P13-15内容,知道人口的迁移对地理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人口的迁移能给人或环境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又有哪些不利影响?1.同学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相关资料和地图册,分小组讨论?2.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3.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达标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新华社2023年1月14日讯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3亿。材料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从材料2看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经济地带),结合材料2,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拓展阅读】新中国的人口迁移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经历了由政府直接引导迁移到自发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到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的转变。人口迁移的这些变化,都与国家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方面,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的自由迁移流动基本停止;另一方面,由政府引导,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有:干部南下:1949年,中央从东北、华北、山东、陕西、河南等老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随队伍南下,顺利地完成了建国初期各地政权的组建任务。南下干部约有13万人,加上随迁的家属,约有40万人。支援新建工业基地和“三线”建设: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从东部沿海各省的工业城市,抽调工人、科技人员及随迁家属,支援新的工业基地建设。这一时期也是建国后最大的省级人口迁移时期,年迁移总人口数达5594.5万人。1964、1965年,国家从战略角度考虑,把沿海和内地密集的工业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转移,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迁移人员主要包括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及家属。移民垦荒,支援边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复员专业官兵和人口稠密地区的人民,移民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省区,开发边疆资源。如黑龙江省在1952~1958年由外省迁入的垦荒人口达37.98万人;1958年,解放军转业官兵10万人开进北大荒,开始大规模地开垦黑龙江三江平原;1954年新疆正式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7~1960年,苏、皖、鄂三省向新疆移民80多万人;1959~1962年,30万人迁往海南,建设我国的橡胶基地。精简下放,上山下乡: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并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到1963年6月,全国共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1968年12月,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人数达到1700万。接受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主要有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安徽、山西、陕西、宁夏、河南、贵州等省区。从1970年起,下放干部因工作需要陆续返城,知识青年因招工、高考、病退等也陆续回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大规模招工、招生,有相当一部分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陆续回城,城市人口开始回升。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迁移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由政府直接引导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转移而自发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有:民工潮: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谋求职业,引出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形成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基本格局。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在各大中城市打工的农民返乡,形成了所谓“民工潮”,人数约为5000万~6000万人。孔雀东南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在人才东流高峰期的20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共东迁流失科技人才27000余名,约占各年份西北地区所拥有科技人才的6%。移民扶贫,异地开发:1993~1999年,广西省将25万特困人口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山区迁移到有条件的地区定居。广东省清远市从1993年5月开始,至1999年底,累计迁移18万人,兴建了1100个移民新村。陕西省从1998年起实施移民扶贫异地开发,不到一年时间,全省共搬迁8.25万贫困人口。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了扶贫引黄灌溉工程,100万贫困农民搬迁到新灌区定居。这是我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