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9600字(论文)》_第1页
《山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9600字(论文)》_第2页
《山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96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目录TOC\o"1-2"\h\u30698一、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 416765(一)产业结构 45387(二)产业结构调整 423298(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44847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510911(一)农业基础地位依然薄弱 520054(二)第二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626447(三)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7701三、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825942(一)山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9998(二)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1519660四、调整和优化山西产业结构的对策 1825743(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825922(二)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198804(三)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1910172(四)以城市群建设为核心,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 2012845结论 20一、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一)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引入了三种产业分类:三大经济部门将所有部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其产品是天然的,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自然产品的加工,包括采矿、生产、电力、天然气和水的供应和建设;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它起源于有形财产的生产[1]。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和经济联系。产业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量”的角度动态地反映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苏东水.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80-291委员会认为,重要的是,社会伙伴应提及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包括工业组成、工业发展以及技术和经济关系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8-10(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指产业之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协调与平衡过程。产业结构体系由低向高转变的过程,产业结构的现代化通常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到高。(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从过去对单一资源和需求的限制转变为对双重资源和需求的限制。农产品结构与质量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矛盾。繁荣社会的城乡人口发展显著改变了消费结构,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也反映了农业多样化需要的特殊性;农业生产必须以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础,并适应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消费需要,其中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研究。还有定量和定性因素,优化农业结构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2]。一方面,农业资源相对有限,而且过度开发。人力资源不足,利用率低,浪费率高,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其潜力,精简资源分配,增加资源利用的规模和深度,可以将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以及改善工业等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一)农业基础地位依然薄弱农产品种植结构仍需发展,附加值低,品种单一,高附加值的新型植物产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水果、花卉等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2000-2006年,传统谷类、豆类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我国农产品由单一粮食向主粮转变,积极发展多种优质经济文化。特别是2003年以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油料种子等经济作物比重下降。农产品深加工刚刚起步,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价值与农业生产价值之比超过2:1,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只有0.43:1。国内市场上的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占80%,而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尤其是深加工出口。农产品多样性和质量没有得到优化。我国牛、羊、猪等肉制品,苹果、梨等水果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品种和质量差的问题[3]。(二)第二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当前,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代表着我国内部结构改善的特点。存在创新能力和克服资源环境瓶颈的难度,从第二产业科技利用率来看,目前我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还不到30%。中国工业目前在全球增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中国的生产总值税率为26.2%,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为49.2%、48%、2%和38.2%。不合理的产业内部结构,意味着技术密集型的资本品产业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其中纺织印染行业比重较高,印刷和塑料工业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行业占很大比重,“三废”排放主要集中在高耗能行业,目前我国八大耗能行业单位能耗为47%,高于世界市场水平,中国工业部门每年用标煤约2.3亿吨,高于国际峰值水平。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以及利益驱动的资源严重浪费成为必然。导致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对外核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重视。因此,经济增长投资的物质和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仍然十分薄弱,中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60%,工业创新能力可能继续减弱,第二产业总体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合理,结构现代化缓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最重要的成就是:中国制造业总规模占世界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对国外核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度高。企业无法在质量、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依靠低成本获取利润,这是中国企业在彩电、空调、手机等诸多领域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因此,第二产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三)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在国民收入和缓解就业问题的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餐饮、住房、旅游、贸易等传统服务业占很大比重,其中大部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且呈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较大,山西省第三产业总量不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而山西省乃至中国仍依赖传统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交通仓储业、邮电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新兴产业。基金会也是但受原有经济体制的制约,山西省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城市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业发展明显偏低,商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正在下降;由于缺乏工业活动,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关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总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滞后等问题。发展仍然不足。三、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山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第一产业严重落后山西省第一产业一直是山西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生产水平低,生产不稳定,粮食短缺是山西工业的特点,表3-1显示山西省第一产业投资很低这是造成山西省第一产业严重落后的主要原因。据调查,人均粮食产量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12年,山西人均粮食258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70公斤少120公斤,2015年,山西人均粮食284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98公斤少114公斤。如果按我国人均综合需要标准375公斤计算,2015年全省共缺粮5.08亿吨。表3-1山西人均粮油棉产量(公斤/人)年份粮食油料棉花20082795.43.1200931016.82.8201033713.73.920113007.33.020122588.01.4201326513.91.420142125.52.6201528411.72.3201629011.02.820173198.53.620182926.43.1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9年资料整理和计算而得从表3-1河知,山西人均粮油棉产量都出现上下起伏过大,总体增加不多的特点。2008年山西人均粮食产量为279公斤/人,到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顶峰,为337公斤/人,随后人均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到2014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为212公斤/人,之后有所提高,到2018年,人均粮食产量为292公斤/人,比2008年仅仅增加了13公斤/人。人均油料产量和人均棉花产量同样也是如此,都出现先增后降,再升再降的过程,与2008年相比,2018年人均油料产量增加1公斤/人,而人均棉花产量没有增加,都为3.1公斤/人。总体来看,25年来,山西第一产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2.重工业地位过分突出山西省重工业地位非常突出,比例严重失衡。从山西省轻重工业单位数来看,在1978年前,山西轻工业单位数略多于重工业单位数,但到了1978年以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95年,达到最大,重工业单位数达到8006个,比轻工业4080个单位数多出3925个,这些企业数主要增加在煤炭、焦炭和冶炼等工业上。到2005年,重工业单位数有所下降,达到4108个,轻工业数为905个,相差3203个之多。从轻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较大,1952年,重工业的比重为64.76%外,从1957年到2005年的近50年的时间内,2005年尽管略有下降,但仍达到82.20%。这些资料充分说明,山西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重型结构特征。传统产业的增长已经到了极限,目前山西四大主导产业(煤炭、焦化、电力、冶金)在过去25年平均增长了5-10倍,山西电力2005年的产量是1312亿度,按照实现工业化最低人均年用电标准7000度计算,山西电力工业仍有翻番的潜力,但由于山西资源环境的限制,导致煤焦产量的限制,冶金工业很难再有以前的辉煌。从上述分析看,山西传统的煤、焦、冶金、电力4大主导产业已经没有大的潜力了,不大可能由它们继续带领山西经济实现现代化。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山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落后,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2018年,山西第三产业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7.4%,而北京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58.6%,比山西高出21.2%,天津市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54.7%,比山西高出17.4%。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绝对值来看,山西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绝对数非常少,2018年只有472.6万人,而广东、江苏和浙江的从业人员绝对数明显高出山西,分别为1711.6万人、1306.8万人、1072.7万人。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值来看,山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值基本和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值相等,为31.5%,其他经济大省,如广东、江苏和浙江则高出山西。表3-22018年全国部分省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地区全部从业人员(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万人)第三产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值(%)全国7582523809.131.4山西1500.2472.631.5广东4702.11711.636.4江苏3877.71306.833.7浙江3202.91072.733.5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9年资料整理和计算而得4.高新技术产业落后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与开发费用过少。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3-3山西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比重(%)年份20142015201620172018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比重0.530.620.550.650.63全国位次1918211920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06年资料整理和计算而得从表3-3的资料可知,2014年到2018年,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比重始终在0.60%左右徘徊,在全国的位次也是在20位左右。说明山西省用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全国并不是很高。(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低2018年,山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2.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的陕西、河南、河北等省份,与最高的陕西省相比较,相差4.15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19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数为1.49%,位于全国的第23位,高技术产业化综合评价排在全国的第21位。(3)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带来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从表3-4知道,从GDP总量来看,2018年太原市GDP总量为8931620万元,而忻州市GDP总量仅为1671700万元,相差7259920万元,从人均GDP来看,太原市人均GDP为26107元/人,而忻州市人均GDP仅为5519元/人,相差20588元/人。从人均收入来看,20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91元,太原市为4402元,大同市为2394元,阳泉市为3748元,长治市为3573元,晋城市为3593元,朔州市为3081元,晋中市为3315元,运城为2806元,忻州市为1925元,隋汾市为3326元,吕梁市为1991元,太原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吕梁市多出2511元。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4元,太原市为10476元,大同市为8526元,阳泉市为8992元,长治市为9126元,晋城市为8911元,朔州市为8787元,晋中市为8980元,运城为8632元,忻州市为7480元,高汾市为9270元,吕梁市为8130元,太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忻州市多出2986元。从财政收入来看,2018年全省总财政收入为7579000万元,太原市为569525万元,大同市为204173万元,阳泉市为129255万元,长治市为238747万元,晋城市为200454万元,朔州市为113127万元,晋中市为192131万元,运城为184076万元,忻州市为117734万元,汾市为292650万元,吕梁市为186500万元,太原市财政收入比朔州市多出456398万元。表3-4山西各她反二次产朴产信及人均GDP地区GDP总量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人均GDP太原89316202019034185348454436926107大同37025072190731994315148911911913阳泉200251135371115406581307515811长治39874612890322306302139212712363晋城3159994147427202731198525614356朔州1816505185160106149956984612094晋中33101713693291734458120638410772运城4708299536129265363415185369473忻州16717002280006547007890005519临汾52316283046053373365155365812741吕梁309517319591120133198859438840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9年资料整理和计算而得(4)综合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必然影响到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山山西省内生产总值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其发展速度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山西GDP由2009年的108.7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179.52亿元,增长了38倍,但是排位次序却由2009年的16位下降到2000年的20位,直到2018年才又位于16位。山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低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山西人均GDP为442元/人,排位次序为11位,而全国人均GDP为463元/人,超出山西5%,2018年,山西人均GDP为12495元/人,排位次序下降到15位,而全国人均GDP为14040元/人,超出山西12%。(5)人的观念保守山西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素质低、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地位特殊的内陆省份,计划经济思想在山西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成为许多人的保守思想计划经济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根除,市场经济的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很多人还在计划经济的道路上搞经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总是习惯于传统的资源生产,从生产到市场: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人们不能摆脱依赖粮食资源的观念。一个典型的成果是,煤炭、焦炭等原材料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个别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并非无关紧要。表3-5山西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的比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份山西GDP位次山西人均GDP位次全国人均GDP2009108.7616442114632010218.9915838128582011429.2718152816164420121076.0320351517504620131845.7220572217785820142029.5320622617862220152324.819708217939820162855.23168642151054220173571.371610742151233620184179.5216124951514040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9年资料整理和计算而得(二)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1.山西产业结构的演进第二产业一直是山西经济的主导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占三大产业的比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山西第一产业基础薄弱,2008到2012年,山西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9%、6.49%、6.03%、5.71%,5.77%在中部省份中排名最后一位,也低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57.99%进一步上升到2012年的59.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占比最高。第三产业受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挤压,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37.72%进一步下降到2012年的35.25%,下降幅度达到2.47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工业所占GDP的比重过大,而能够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并且比重近年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资料来源:本图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图3.1山西三大产业演进图2.山西产业结构的特征(1)山西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飞速的提高,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山西的GDP总量在2011年为4230亿元人民币,到2018年已经达到12112亿元人民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2647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33628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8914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20412元人民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比重为5.8%,55.6%,38.7%,第一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占比低,而市场经济水平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山西省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说明山西省经济结构相对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增加,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第二产业占比过大。可以说目前山西产业结构水平仍然较低,函需改善现实状况,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表3.6地区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指标201120162018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第一产业6.26.05.8第二产业55.756.955.6第三产业38.137.138.7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比例第一产业2.74.44.2第二产业60.841.445.2第三产业36.554.250.6资料来源:本表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2)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大并且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慢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较快水平,经济总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三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一产业的占比由2007年的8.41%下降到2018年的5.8;第三产业比重则由2007的46.46%下降到2018年的38.7%,下降幅度超过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第一产业的降幅。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过大,从2007年的41.7%增长到2018年的55.5%,增长了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过快增长消耗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挤压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来源:本图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图3.2山西2018年各个行业占比(3)环境污染严重山西传统的经济结构导致资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工业废弃物污染方面,山西受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严重污染。201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118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比全国第一的河北省少509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量604.7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比重庆市多420万吨,居第二位,这与山西省是重工业大省有关。山西省河流污染严重,固体废物、废气、废水排放远超标准,特别是固体废物和废气处理达到全国前列,虽然全省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影响,但污染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历史债务是巨大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四、调整和优化山西产业结构的对策(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国农业标准和产值保持稳定增长,但农业的技术含量和生态水平仍然较低,农业生产分散,用水量高,这就是为什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种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群体的形成,严格保护种植面积,特别是基本概念。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快有机农业、传统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开发,促进知识密集型农业快速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加强名优特产,新农产品和副产品不断向优质、精细、无排放方向发展,使高效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逐年增长;通过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节水农业、有机农业和创汇农业,为提高畜牧业比重,因地制宜,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林、草、海;建设结构合理、资源全面优化高效利用、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农业品种优化、质量结构优化的新型工农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和养殖,发展不同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二)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推进信息技术,探索低碳产业化新途径,积极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建立淘汰高能耗、技术落后工艺和产品的约束制度,实施价格、融资、税收等促进节能战略,加快节能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节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发展节能产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当推行健康、文明、节能的消费方式。从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来看,山西的主业仍然是第二产业,并呈现出不断超越高能耗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上升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办法,以计算机化促进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生产水平,大力振兴制造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现代化。(三)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山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球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旅游业是增长最快、实力最强的朝阳产业,它不仅可以扩大区域开放,还可以促进交通、服务、就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发展。因此,要充分尊重山西省和旅游开发区旅游资源的效益以及进一步扩展。发展山西的旅游业应该突出重点,体现山西的特色。精心培育“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游”、“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游”和“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三大旅游品牌;打造建设“五大景区”,即以晋北大同云冈石窟、恒山为一大景区;以五台山为一大景区;以晋中地区的平遥古城、绵山及晋商四大院为一大景区;以临汾的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为一大景区;以运城关帝庙、历山为一大景区。并且要加大这些旅游景观的宣传力度,以及这些旅游景点的交通、住宿等硬件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同时,重点发展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产业,引导和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另外要加快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特别是省内民间资本参与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壮大山西省的旅游产业。建议山西省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通过降低公路收费、景区收费等手段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旅游人群,并且通过旅游消费可以带来更多的物流和资金流,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刺激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四)以城市群建设为核心,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农村城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它促进了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的相对集中,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它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素质,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是山西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探讨,但从三大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山西产业结构还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也不够。基于此,本文以三大产业为切入点来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对它进行系统研究还比较困难,本文从三大产业的角度来研究山西省产业结构仅仅是一个开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以及研究水平所限,本文的研究仍有许多地方未能完全尽意,比如如何从能源消费的量化指标来评价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做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