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温度控制监理细则_第1页
某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温度控制监理细则_第2页
某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温度控制监理细则_第3页
某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温度控制监理细则_第4页
某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温度控制监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混凝土工程温度控制监理实施细则1总则1.1本细则适用于****地面和地下主体建筑物有温控要求部位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各闸首闸室底板和边墙、挡水坝、上游引航道(靠船墩、上游取水口、辅导墙等)、下游引航道(下游导航墙、下游泄水箱涵等)及地下输水隧洞(含各阀门井和输水隧洞衬砌结构)等,其他部位可参照执行。1.2编制依据设计图纸、设计通知及施工技术要求等有关设计文件资料。《****二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国****工程标准(TGPS)《质量标准汇编(一)》(TGPS10-199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工程混凝土质量专家咨询意见(****建字[1999]第82号、总公司1999年第36期‘关于落实专家咨询意见的专题会议纪要’)。****建字[1999]第132号“转发****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关于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讨论会纪要的通知”。有关温控的四方会议纪要。1.3本细则主要对混凝土出拌和楼后运输、入仓、浇筑、养护、温度监测的要求及质量标准进行量化和细化。1.42基本资料汇编根据有关设计文件、技术要求及参考资料整理汇总,供现场控制查阅参考。2.1气温(1)三斗坪气象站1959年4月至1968年4月实测的多年平均气温为17.3℃,多年各月(旬)平均气温见表2.1-1。表2.1-1三斗坪多年各月、旬平均气温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上旬6.16.510.314.920.125.027.628.725.319.714.28.2中旬6.17.513.116.621.726.329.627.823.018.213.07.1下旬5.88.313.019.223.126.529.027.821.816.79.85.8月平均6.07.412.116.921.726.028.728.023.418.112.37.0(2)三斗坪气象站实测多年各月最高、最低日平均气温(1959~1968)见表2.1-2。表2.1-2三斗坪多年各月最高及最低日平均气温值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最高日平均最低日平均(3)三斗坪气象站实测气温骤降(日平均气温降低值)九年统计出现的最大次数及最大降温值见表2.1-3。表2.1-3三斗坪气温骤降资料单位:℃月份最大降温值123456789101112九年6数671416108379678101~535108827843467降温1次数03621010124424降温大于0次数11341000000010降温最大值((℃)一次降温最大值((℃)注:据三斗坪1960~1967年实测气温资料,极端最高41.1℃,极端最低-5.5℃;夏季5~9月,日最高气温大于35℃,平均每年34.1天;冬季12~2月,日平均气温低于5℃,平均每年26.4天,日平均气温低于-3℃,平均每年2天。2.2水温据1958~1987年实测水温资料,多年平均水温为17.9℃,多年各月(旬)平均水温见表2.2-1。表2.2-1多年各月、旬平均水温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上旬9.79.211.516.020.322.924.325.924.420.617.612.9中旬9.19.712.817.321.223.524.825.722.919.716.211.6下旬9.110.414.418.922.023.725.425.221.618.714.410.7月平均9.39.813.017.421.223.424.825.623.019.616.011.7注:本表所列水温资料为宜昌水文站1958~1987年实测水温资料,缺三斗坪实测水温资料。2.3地温见表2.3-1和表2.3-2。表2.3-1三斗坪年、月多年平均地温(1960~1967)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年距地面深(cm)06.38.513.018.624.529.833.032.226.320.013.47.319.456.68.813.017.923.628.631.831.326.220.213.87.919.2207.68.812.917.523.027.930.831.126.921.015.09.219.2表2.3-2宜昌年、月多年平均地温(1957~1982)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年距地面深(cm)05.37.612.718.924.129.032.732.126.219.413.17.419.156.07.212.318.123.027.631.030.920.719.913.98.118.7207.36.212.117.222.126.229.830.125.920.715.09.818.72.4施工期最低平均温度****的主体部位大都为散热厚度较薄的大体积混凝土,不存在稳定温度场,受外界气温或水温周期变化影响而存在施工期或运行期准稳定温度场,且以施工期最低温度为控制条件。施工期最低平均温度见表2.4-1(资料来源于长委招标设计文件)。表2.4-1****各部位施工期最低平均温度单位:℃部位厚度(m)温度(℃)闸首第1闸首边墙(上部)20.0016.0(下部)12.0015.0底板11.014.95.011.94.011.0第2、3、4、5闸首边墙12.015.0底板5.312.1第6闸首边墙14.015.4底板6.312.9闸室边墙2.08.6底板5.312.16.412.98.713.62.5混凝土标号及设计指标(1)闸首及挡水坝部位(见表2.5-1)。表2.5-1****闸首及上游挡水坝混凝土标号及设计指标部位设计标号级配限制最大水灰比极限拉伸(×100-4)抗冻抗渗备注28d90d闸首边墙外部R90250#三0.45≮0.80≮0.85D250S10①0.55≮0.80≮0.85D150S8②内部R90200#三0.60≮0.75≮0.80D150S6-8闸首底板R90250#三0.45≮0.80≮0.85D250S10①0.55≮0.80≮0.85D150S6②上游挡水水坝迎水面外部R90250#三0.45≮0.80≮0.85D250S10基础及内部R90200#三0.65≮0.75≮0.80D150S6注①适用于第一闸首检修门上游段;②适用于注①以外部位。(2)闸室部位(见表2.5-2)表2.5-2****闸室混凝土标号及设计指标部位设计标号级配限制最大水灰比极限拉伸(×100-4)抗冻抗渗28d90d衬砌墙R28250#三0.55≮0.85D150S8重力墙基础及外部R90200#三0.55≮0.75≮0.80D150S6-8内部R90150#三0.65≮0.70≮0.75D150S6底板R28250#三0.55≮0.85D150S8R28300#0.50≮0.85D150S8(3)地下输水系统(见表2.5-3)(4)表2.5-3地下输水系统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部位设计标号(28d)级配限制最大水灰比极限拉伸(×100-4)抗冻抗渗28d90d输水系统竖井段衬砌混凝土土400#/3500#二4≥0.90D150S8土300#二≥0.88D150S8竖井250#二≥0.85D150S8充、泄水箱涵250#二≥0.85D150S8施工支洞回填混凝凝土250#二≥085D150S8三注:R28400#用于阀门段输水隧洞及下部竖井段衬砌。2.6温控设计要求(1)闸首及挡水坝部位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见表2.6-1)表2.6-1闸首及挡水坝部位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单位:℃部位区域月份12~23、114、105、96~8闸首边墙厚度<13m0-0.2L24283030300.2-0.4LL2428313232>0.4L2428313434厚度≥13m0-0.2L24283131310.2-0.4LL2428313333>0.4L2428313435底板厚度<6m242829(31)29(32)29(32)厚度6-8m242830(31)30(32)30(32)厚度>8m0-0.2L24283131(33)31(33)>0.2L2428313434挡水坝衬砌墙厚度<13m0-0.2L24283030300.2-0.4LL2428313232>0.4L2428313434厚度≥13m0-0.2L24283131310.2-0.4LL2428313333>0.4L2428313435重力坝0-0.4L2327313434-36>0.4L2527313436-38注:①位于第一级闸首封堵门槽和事故检修门槽部位的底板,分块尺寸为15m左右,设计允许最高温度采用本表中括号内数值。②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③若设计增设结构缝,允许最高温度可适当放宽1℃~3℃。④闸首边墙顶部混凝土脱离岩面0.1L以上,在6~8月份的最高允许温度按36℃~38℃控制。(2)闸室部位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见表2.6-2)(3)建议基础上的填塘填槽、陡坡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较上两表相应部位控制标准宜适当加严1℃~2℃控制。(4)地下工程(按允许浇筑温度控制)1)输水隧洞衬砌混凝土4~10月浇筑时,浇筑温度控制在16℃~18℃(6-8月取低值)以内,后根据咨询专家建议,提高到18℃~20℃。11月至次年3月混凝土可自然入仓。2)竖井基岩以上外延段衬砌混凝土4~10月及基岩以下井身段衬砌混凝土6~8月浇筑温度控制在14℃,其余月份参照隧洞衬砌混凝土浇筑温度执行。3)冬季所有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表2.6-2闸室部位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单位:℃部位区域月份12~23、114、105、96~8衬砌墙0-0.2L2530323232>0.2L2530323434重力墙0-0.4L2428313434>0.4L2428313436底板厚度<6m2428292929厚度6-8m2428303030厚度>8m0-0.2L2428313131>0.2L2428313434注:①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②若设计增设结构缝,允许最高温度可适当放宽1℃~3℃。3层厚及层间间歇期3.1闸首、闸室底板及闸首边墙、挡水坝等大体积混凝土层厚原则上采用基础约束区1.5m,脱离约束区2m,闸室衬砌墙控制在3m,局部可根据具体结构布置适当微调。3.2为加快进度,在部分气温较低时段且经试验论证能满足设计温控要求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脱离约束区浇筑时可按层厚3m上升,同时须加强温度监测(尤其是5~9月),一旦不能满足要求须严格按2m控制。3.3层间间歇期从散热及施工工作面等方面综合考虑,大体积混凝土间歇期按下表3.3-1控制。表3.3-1合理层间间歇期(d)层厚(m)冬(12-2月)春秋(3-5、99-11月)夏(6-8月)1.54-75-76-102-35-96-107-10注:①当大体积混凝土层厚3m时适当取高值;②相同层厚条件下,温控要求更严部位(如闸首闸室底板、边墙强约束区)适当取高值。3.4除特定的结构等原因外,力求以合理的层厚、短间歇连续均匀上升,施工中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最大间歇期宜控制在15d内。3.5万一形成龄期超过28d的老混凝土,其上下层混凝土还应满足上下层温差的要求(新老混凝土在各自0.25L高度范围内的上下层温差为15℃~17℃)。3.6质量检查内容和规定见表3.6-1。表3.6-1质量检查内容和规定序号项目质量规定1层厚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设计要求2基础约束区一般不超过15dd,最大不超超过20d3脱离约束区符合表3.3-11要求的合格格率≥80%,最大大不超过28d3.7检查数量。每季度(或半年)一般按部位(南北线、闸首闸室等)分约束区和脱离约束区进行统计。4施工程序和允许高差4.1按招标文件要求,闸首闸室底板和边墙0.4L以下部位不宜在6~8月施工。若要施工,施工单位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温控措施满足设计允许最高温度的要求。4.2设计技术要求规定:上游挡水坝下部为衬砌墙或填槽、陡坡混凝土,上部为重力坝的坝段以及部分闸首边墙位于基岩陡坡或填塘混凝土上的部位(高差大于3m以上),应在浇平相邻基岩高程后进行通水冷却,使混凝土温度基本达到18℃~20℃后方可继续浇筑上部混凝土。根据1999年6月1日****四方协调会意见,在满足下述要求通过试验的前提下,陡坡部位可暂不受通水降温至18℃~20℃的限制,可连续上升:坍落度5cm-7cm的混凝土;层厚1.5m;间歇期不超过10d;控制浇筑温度不大于14℃;控制最高温升不超过设计要求并严格养护。4.3设计布置有键槽须进行后期接缝灌浆部位,各浇筑块施工程序安排应符合设计相邻坝块允许高差要求,即≤10m~12m,一般不宜出现反高差。4.4检查数量。每季度(或半年)对不同浇筑块的各浇筑层进行统计分析。5混凝土出机口温度5.1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指标(1)在高温或较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预冷措施拌制低温混凝土。可参照表5.1-1控制。表5.1-1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要求月份12-2月3、11月4-10月地面基础约束区自然拌和≤7℃≤7℃脱离约束区≤14℃≤12℃~14℃地下隧洞自然拌和≤12℃~14℃竖井≤7℃~14℃注:①上游靠船墩等墩、柱结构高温季节浇筑时可按不大于14℃控制。②地下输水系统的十字管、丁字管混凝土在高温季节出机口温度按≤7℃控制。(2)大体积脱离约束区部位在3、11月局部气温较低时段可考虑自然拌和。(3)出机口温度满足要求的频率应≥85%,且不超过2℃~3℃。5.2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测量采用经率定合格的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在拌和楼机口取样量测混凝土表面下3cm~5cm深处的温度,每1h~3h测量一次(白天为1h~2h,夜间为3h),不同级配混凝土应分别量测。5.3出机口温度控制措施(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总公司推荐的一级粉煤灰和最大粉煤灰掺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选择最佳石子级配和最佳砂率。高温季节减水剂(ZB-1A)掺量应达到0.7%,以降低混凝土用水量。(2)出机口温度由各施工单位根据浇筑时间、浇筑部位及设计温控要求提出并在配料单上注明,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审签后送往高程98.7m拌和楼监理审批后统一拌制供料。(3)98.7混凝土拌和系统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要是保证一、二次风冷力度和加冰量,使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满足要求。6混凝土入仓温度6.1混凝土入仓温度控制指标(1)运输途中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率宜控制不大于0.12。(2)出机口温度7℃时,入仓温度控制在10℃~12℃;出机口温度14℃时,入仓温度控制在不超过16℃。(3)高温季节(6~8月)局部最大入仓温度控制要求:当出机口7℃时控制在不超过13℃;出机口温度14℃时控制在不超过18℃。6.2混凝土入仓温度测量,采用经率定合格的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在仓面附近入仓前混凝土5cm-10cm深处量测,每1h~2h量测一次。6.3入仓温度控制措施(1)混凝土由高程98.7m拌和楼至仓面运输及入仓过程中要加快各环节的转运速度,控制温度回升。(2)4~10月浇筑时车辆顶面采用遮阳设施,必要时(如6~8月气温较高运距远时)侧面设隔热板。(3)船闸多为门、塔机吊运入仓,速度较慢,必要时还应对吊罐保温。7混凝土浇筑温度7.1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指标(1)控制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温度回升率不大于0.25。(2)原则上出机口7℃时浇筑温度控制在12℃~14℃;出机口温度14℃时,浇筑温度控制在16℃~18℃。(3)浇筑温度符合上述要求的频率应≥85%,气温较高时最大不超过2℃~3℃。7.2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经率定合格的酒精或水银温度计,量测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层混凝土前在本层5cm~10cm深处的温度。每100m2仓面面积应不少于一个测点,每个浇筑层不少于5个测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面上,测点布置应考虑不同级配混凝土部位。7.3浇筑温度控制措施(1)加大浇筑强度,较大仓面采用台阶法施工,控制层间覆盖时间在2h内。(2)混凝土浇筑后,在太阳直射情况下必须及时进行覆盖保温,防止气温倒灌,材料要求统一用两层编制袋中间加聚乙烯或具备相应保温能力的保温材料。(3)仓面喷雾,降低小环境气温。(4)混凝土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及早间气温较低时施工,避开午间高温时段。8混凝土浇筑层最高温度8.1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指标(1)各部位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见表2.6-1和表2.6-2。(2)混凝土浇筑层平均最高温度按不超过设计要求1℃~2℃控制。(3)混凝土浇筑层点最高温度可按高出平均最高温度2℃~3℃控制。8.2检查方法和数量(1)混凝土浇筑层最高温度量测可采用简易测温管量测。钢管布置在仓面中心附近,插入深度约为4/5层厚,管内布置3~4个电阻温度计,温度计间用隔热材料填充,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可回收管内温度计以重复利用。有永久或施工仪埋部位则可利用埋设仪器观测。量测温度变化过程中最高温度分布,取其平均值。如浇筑层中仅有个别温度计,则观测值为该点的温度。仪器埋设后24h内,每隔4h测1次,之后每天观测3次,直至混凝土达到最高水化热温升为止。以后每天观测1次,持续1旬,再以后每两天观测1次,持续1月。(2)混凝土浇筑层最高温度也可采用初期通水的水管闷温量测。一般闷温开始时间在最高温度过后1d左右,不同水管间距闷温时间及量测方法见表8.2-1。初期通水水管闷温值常较浇筑层平均最高温度略低,应通过典型测温管与仪埋观测分析该差值,以便修正闷温值,转化为浇筑层平均最高温度。闷温测温必须采用压缩空气将管内积水缓慢吹出,不能用江水或冷却水赶水测温。测温可在管口读数或以水桶盛水量测温度,取其平均值。表8.2-1闷温时间参照表水管间距(m)1.5×1.51.5×2.01.5×3.0闷温时间(d)3458.3最高温度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层厚、间歇时间、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浇筑温度等各项指标,使其满足规定要求。(2)防止倒灌、加快散热。混凝土浇筑过程及收仓后当外界气温高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及时按要求覆盖保温被;在12h~18h(初凝)后及时进行洒水或流水养护。(3)初期通水削峰按通水冷却要求执行,高温季节浇筑强约束区时,可适当加密水管间距至1.5m×1.5m或更小。(4)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能浇四级配的部位尽量浇四级配。9混凝土通水冷却9.1通水冷却部位(1)凡不能控制浇筑块最高温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的部位及填塘陡坡部位均须进行初期通水,以削减最高温度峰值及加快降温。闸室薄衬砌墙、地下输水系统十字管、丁字管段等结构单薄、散热条件较好部位,必要时亦可采用初期通水。(2)闸首边墙、闸室重力墙和挡水坝等大体积混凝土部位4~10月份浇筑时应埋设水管进行中期通水。(3)一、五、六闸首和上游挡水坝中要求进行接缝灌浆部位应埋设水管进行后期通水。9.2冷却水管布置(1)冷却水管及供水管的规格、类型、间距、长度等应满足通水降温及设计布置要求。在混凝土开浇前,施工单位须按混凝土分层分块图作详细布置设计方案报监理审批。在布置时,应考虑初、中、后期水管结合利用。(2)所埋设的蛇形冷却管一般采用1英寸(直径2.54cm)黑铁管。水管按1.5m(浇筑层厚)×2.0m(水管竖直间距)或2.0m(浇筑层厚)×1.5m(水管竖直间距)布置,层厚3m时,应布置2层水管,在某些特殊部位必要时可采用1.5m×1.5m或更小。埋设时要求水管距外表面2.0m~2.5m,距接缝面、孔洞周边1.0m~1.5m,单根水管长度不大于250m。各部位蛇形水管就近引入廊道,无廊道时引至墙后。引出水管应排列有序,作好标记记录。所有立管均应引至模板附近,应注意引出的立管布置不得过于集中,其间距不小于1.0m,以免混凝土局部超冷。引出管口应朝下弯,外露长度不小于15cm,并对管口妥善保护,防止堵塞。(3)在有帷幕、固结灌浆孔的仓面,应在弯管与直管段接头处加焊φ6mm短钢筋与仓面固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冷却水管被打断。冷却水管宜预先加工成弯管段和直管段两部分,在仓内拼接成蛇形管圈。埋设的冷却水管不能堵塞,并应清除表面的鳞锈、油漆和油渍等物。管道的连接可用丝扣、法兰、焊接等方法,并应确保接头连接牢固,不得漏水。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应对已安装好的冷却水管各进行一次通水检查,通水压力0.3MPa~0.4MPa,如发现漏水及堵塞现象,应立即处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水管受损或堵塞。(4)中期冷却通水前一个月应对埋设的冷却水管进行检查,对于不通或微通的水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5)供水管应按两套布置,设置进回水交换设施,要满足通水冷却的要求。制冷水可考虑回收或与养护水综合利用,回水管宜设专门管道处理。(6)承包者应分部位将冷却水管(含供、回水管)布置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7)通水时每2d~3d变换一次进出水口。9.3初期通水(1)原则上4~10月份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均须通水冷却,其它月份浇筑时是否通水视温度监测反馈资料具体确定(从现有资料看,有必要通水,可考虑通河水)。(2)初期通水应采用10℃~15℃(能达到6℃~8℃更好)的制冷水,并控制混凝土与冷却水温差<20℃~25℃,通水应连续进行,其流量不小于18L/min~25L/min,通水时间一般在15d左右,在混凝土收仓后12h内开始。对于较大仓面且浇筑时间较长(超过24h)应根据现场监理指示可提前至水管覆盖后进行,降温速度控制不超过1℃/d。(3)在气温骤降期应停止通水。(4)初期通水期间最高温度检查方法见第8.2条。9.4中期通水(1)每年9月初开始对当年5~8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10月初开始对当年4月及9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11月初开始对当年10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中期通水冷却,削减混凝土内外温差。中期通水可采用江水进行,单根水管通水流量应达到20L/min~25L/min,通水时间1.5~2.5个月,以混凝土块体温度达到20℃~22℃为准(±1℃)。(2)中期通水混凝土温度检查以永久和施工观测仪埋量测为主,一般开始通水前需观测混凝土初温,通水后每3d~5d全面观测一次,至设计要求温度(20℃~22℃)±2℃范围内,再加密至每天观测一次。在未布置仪埋部位,需对浇筑季节、通水时间和水管间距基本相同的4~5个部位选择一个部位作全面水管闷温观测。通水前通过首次闷温了解混凝土初温,在通水约1个月时进行一次中间闷温以了解中期闷温通水效果,再在混凝土温度接近设计要求温度时(一般为通水2个月左右),再最后全面闷温观测混凝土温度。首次和中间闷温可选择典型部位的各浇筑块中期通水范围内不同高程的若干水管进行抽样闷温,最后全面闷温则应对全部水管进行一次闷温。闷管(黑铁管)测量时间及方法见第8.2条。(3)通水前通畅水管的频率≥80%。开始通水时间符合第9.4条的频率应≥80%,且最迟不超过20d。9.5检查方法和数量(1)对每个浇筑层布设的水管应量测绘制水管平面布置图(标有间距、长度和进出口等),以便同设计要求复核,并可供帷幕或固结灌浆钻孔时备查。(2)通畅水管的频率:初期通水前应对每层水管进行压水和通水检查,中期通水前应全面检查水管通畅情况并按浇筑块分别统计通畅水管频率。以流量大于12L/min作为判断水管通畅的标准。(3)通水流量采用经率定合格的流量表量测。中期通水可选择1/2~1/4水管数交替量测,每天一次。(4)进进出口水温应应每天测一次次。10养护护与保温10.1施工工单位要根据据标书和施工工技术要求等等文件提出的的具体标准和和要求,对混混凝土的养护护和保温进行行专门设计,制制订相应的施施工工艺,操操作规程和管管理制度,并并要有专门人人员和专业队队伍进行施工工和管理。10.2地面面工程混凝土土养护及保温温(1)浇浇筑后仓面和和侧面养护。一一般情况下,在在混凝土浇筑筑完毕12h~118h(即初凝)后后对仓面和暴暴露的侧面都都要进行流水水养护,始终终保持混凝土土表面的湿润润状态,在炎炎热、干燥气气候条件下要要提前养护。对对仓面要求连连续养护到上上层覆盖时为为止,对侧面面要求连续养养护时间不少少于设计龄期期。严禁时干干时湿的间断断养护。高温温季节,在利利用混凝土后后期强度的重要部位,应应根据现场监监理指示适当当延长养护时时间。(2)低低温季节(如如拆模后混凝凝土表面温降降可能超过66℃~9℃)以及气温温骤降期间,应应推迟拆模时时间,否则须须在拆模后立立即采取其他他表面保护措措施。(3)当当气温降至00℃以下,龄期期短于7d的混凝土应应覆盖高发泡泡聚乙烯泡沫沫塑料或其他他保温材料作作为临时保护护层。(4)当当日平均气温温在2d~3d内连续下降≥6℃时,28d龄期内混凝凝土表面必须须进行表面保保温保护。(5)对对于永久暴露露面,10~4月份浇筑的的混凝土,浇浇完拆模后即即设永久保护护层,5~9月份浇筑的的混凝土,10月份设永久久保温层,保保温后混凝土土表面等效放放热系数:闸闸首的侧面、顶顶面及所有的的底板β≤2.0W//m2·℃,闸室的侧侧面β≤1.0W//m2·℃。其他建筑筑物:大体积积混凝土β≤2.0W//m2·℃,结构混凝凝土β≤1.0W//m2·℃。10.3地下工程程混凝土养护护及保温(1)每每年入冬前,应应将隧洞、竖竖井、廊道及及其它所有孔孔洞进出口进进行封堵或采采取其它有效效的隔热措施施,避免冷空空气使结构物物超冷。高温温季节对暂不不常作交通要要道的洞口进进行挂帘,防防止高温倒灌灌。(2)混混凝土浇筑收收仓初凝后,应应及时洒水或或流水养护以以保持混凝土土表面经常湿湿润,一般施施工缝面连续续养护至上一一层混凝土或或下一段混凝凝土浇筑前。(3)永永久暴露面拆拆模后宜覆盖盖保温材料,对对于难以采用用保温材料覆覆盖部位不断断洒水养护28d。(4)输输水系统衬砌砌混凝土及充充泄水箱涵混混凝土块体薄薄,受基础约约束较强,坝坝区气温骤降降频繁,须注注意加强表面面保护。遇日日平均气温在在2d~3d内降温大于于6℃~8℃时,衬砌混混凝土靠近洞洞口部位及洞洞外,新浇混混凝土龄期大大于3d者,必须进进行表面保护护,保温后混混凝土表面等等效放热系数数β≤2.0W//m2·℃。10.4设计计单位对混凝凝土永久或长长期暴露面的的保温期限的的补充规定(1)当当年浇筑的混混凝土在当年年的低温季节节(10月~次年4月)必须进进行保温。(2)已已进行接缝灌灌浆的部位,原原则上可不再再保温。但对对基础约束区区和重要结构构部位范围内内孔洞、棱角角,以及已发发生了裂缝的的部位,仍需需在进行接缝缝灌浆作业后后的下一个低低温季节进行行保温。(3)已已进行中期通通水但尚未进进行接缝灌浆浆的部位,除除上游面、基基础约束区混混凝土表面、高高流速水流过过流面及孔洞洞等重要部位位需继续保温温之外,其他他部位原则上上可不再进行行保温。(4)对对于未埋设冷冷却水管部位位的基础约束束区范围及迎迎水面除浇筑筑当年进行保保温外,次年年低温季节亦亦要进行保温温。(5)当当气候出现异异常,发生超超正常低温或或大幅度气温温骤降时,应应根据情况,适适当扩大保温温范围并延长长保温时间。10.5混凝土的的养护和保温温在混凝土质质量评定中要要作为一项重重要的验收评评定标准,凡凡没有达到设设计要求的工工程不得评为为优良。养护护按混凝土收收仓后进行检检查和统计,表表面保护的混混凝土表面等等效放热系数数可按表10.5--1举例所列关关系换算的保保护材料H/λ值检查。表10..5-1混凝土表面面等效放热系系数与保温材材料厚度的关关系混凝土表面等效放放热系数β(W/m2·℃)1.52.02.53.03.5H/λ(kcal/m2··h·℃)1.10.820.650.530.45举例材料厚度(cm)草袋λ=0.122(kcal//m2·h·℃)13.29.87.86.44.8EPEλ=0.002(kcal//m2·h·℃)2.121.71.31.10.9注:H为保温材料厚度(m),λ为保温材料料导热系数。11数据据整理分析及及信息传递11.1要求求对混凝土浇浇筑过程中各各种温控信息息进行详细认认真的记录,以以每仓为一个个单元进行汇汇总整理并按按要求及时上上报或上网,可可参照附表1、附表2格式填写。11.2施工工仪埋及观测测(1)各各项仪埋的施施工、观测及及资料整理除除符合招标文文件的要求外外,还应满足足《混凝土大大坝安全监测测技术规范》SDJ3336-89(试行)及及监理工程师师批准的各项项设计文件和和图纸的有关关规定或要求求。(2)仪仪器、设备、电电缆及其它附附件在运到现现场后14d内,应按制制造厂家提供供的说明书进进行全率定。率率定应在监理理工程师在场场时进行并将将率定报告提提交给监理工工程师审阅。(3)仪仪器安装于规规定位置后,经经检验合格,方方可埋入混凝凝土中,在浇浇筑混凝土时时,对仪器和和电缆应加保保护。埋设时时,应将仪器器周围的混凝凝土中粒径大大于6cm的骨料料剔除,并用用人工或小功功率振捣器仔仔细将周围的的混凝土捣实实。(4)观观测按第8.2条执行。(5)施工单位应至少少每周将经整整理后的监测测资料和其它它数据以报表表的形式书面面报监理一式式四份。遇有有测值较大或或突变情况时时应以电话或或口头及时通通报。12其它它措施和要求求12.1温控控工作的组织织与管理(1)施施工单位要成成立专职的混混凝土温控组组织机构(小小组),设置置专门的温控控工作岗位。明明确养护、通通水、保温等等工作的责任任人,并建立立岗位责任制制,按照有关关技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