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宋元_第1页
中国法制史-宋元_第2页
中国法制史-宋元_第3页
中国法制史-宋元_第4页
中国法制史-宋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晓萍教师制作中国法制史

第九章

宋元的法律制度第九章五代十国与宋元法律制度

(907年-1279年)学习要求:了解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政治在宋代立法、司法方面的表现;封建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唐朝以后法律的变革。第一节五代十国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二、法律内容的演变三、司法制度第二节宋朝的法律制度一、立法指导思想二、立法概况三、法学成就及法制的历史地位四、法律内容的变化五、司法制度的变化五代十国形势图第一节五代十国法律制度

(907-960)一、立法概况

1、后唐《同光刑律统类》,对《宋刑统》有较大影响。

2、《大周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法律内容的演变

1、刑罚空前酷烈:

①杖刑演变为“合欢杖”、“随年杖”

②流刑演变为刺配;

③出现凌迟;

2、增设罪名,加重量刑

3、民事法规渐趋完备:以后周影响最大。三、司法制度(请自己阅读)第二节宋代法律制度

(960-1127)一、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一)强干弱枝: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二)通商惠工:发展经济,丰富民商法律制度北宋形势图南宋形势图二、宋朝的立法概况1、《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由工部尚书窦仪等人奏请修订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所谓“刑统”,是按照新的体例编纂的刑书,一般以刑律为主,而将其他刑事性质的赦、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2、编敕以敕代律,进行“编敕”。敕是皇帝发布的一种形式,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起初并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性的法律。编敕是对于散敕的汇编,是使赦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从而使编敕在宋代成为重要的法律形式。3.编例宋朝的例是在秦朝的廷行事、汉朝的决事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指由中央司法机关或者皇帝审断的典型案例作为后来定罪量刑的依据。编例是将原本临时的具体案例进行编修,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法律形式。4.条法事类南宋时将赦、令、格、

式等多种法律形式依据“事”来分门别类,加以重新组合编纂,形成“条法事类”这一新的法典编纂体例。三、法律形式1、赦,凡有关罪与罚的规定。2、令,关于约束禁止的规定。3、格,有关吏民等级及论等行赏的规定。4、

式,有关体制楷模的规定。5、

断例,即判案的成例。6、指挥,指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的同类事件有约束力。7、申明,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8、看详,中央主管官署根据过去赦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四、宋朝法律的变化

(一)刑事立法方面:A.惩治“盗贼”的重法

1、实行“重法地”法,即凡在所谓的“重法地”犯罪,加重处罚。开始以开封府诸县为重法地,以强化首都的治安。以后逐渐扩展,河北、淮南、福建等地皆用重法。为严酷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颐宁四年,创立了“盗贼”重法,将重法地范围扩大。2、实行“盗贼重法”,即在“重法地”实施盗贼犯罪的,加重处罚。B.对贪墨之罪的惩治“由重变轻”1.宋初:“凡罪罚悉从轻减,独于治赃吏最严”2.南宋高宗:“其于用法,每从宽厚,罪有过贷,而未尝过杀”有重变轻的结果:败坏了吏治,削弱了法律的权威C.折杖法、刺配、凌迟入律1、推行“折杖法”,就是用脊杖和臀杖代替流刑、徒刑、杖刑、笞刑的办法。2、施用“刺配之法”,就是一种以流刑为主,兼施刺面、决杖等附加刑的刑罚。刺配刑的实施,实际上是古代墨刑的复活。3、采取“凌迟”处罚“口语狂悖致罪者”。凌迟入律体现恢复肉刑,刑罚更滥酷。(二)民事立法方面A.主体范围扩大唐代的“贱民”在宋代成为国家的编户农民(城乡客户、雇工、男仆、女使)唐代的部曲(地主的私属)在宋代成为客户,女使代替了奴婢成为国家编户齐民。B.租佃关系和田宅典卖确认封建的租佃关系和田宅典卖制度,保护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宋朝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红契。遇到土地争讼以红契为据。典卖不仅成为普遍现象,并且被制度化。C.契约制度:

契约制度:宋代所有权已有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之分,所有权转移都要订立书面契约,建立债权债务关系,否则,法律不予保护。关于“债”的具体规定(1)因买卖契约所生之债

①活卖:让渡使用权,保留所有权,获取物的部分值价的契约方式,称为活卖方式。

②绝卖:出卖物的所有权,获取全部价值的契约方式,称为绝卖方式。(2)因租赁契约所生之债合议双方达成对车、马、房屋等的租赁关系,形成债权与债务的权利义务,进而形成双方的租赁契约。(3)因租佃契约所生之债佃农与地主就租佃土地所达成的契约称为租佃契约。即佃农使用租地生产粮食,向国家纳税,向地主交租,剩余部分归为自己的制度。(4)因典卖契约所生之债指出让物的使用权,保留其回赎的权利,从而获取部分价值的契约形式,称为典卖契约制度。D.婚姻与继承法律的变化

(1)允许姑舅与两姨兄弟姐妹为婚。(2)允许女子享有部分财产继承权。①宋朝继承法律表现出灵活性,绝户之家在室女享有四分之三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四分之一的继承权。②绝户之家只有出嫁女的,享有三分之一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三分之一的继承权,另外三分之一收为官府所有。③宋朝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三)行政立法

A.国家机构的调整

(1)中央国家机构的调整。首先,宋朝为解决君相之间的矛盾,削弱相权;其次,削弱枢密院的军事权;再次,将财权一分为三,分别由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分掌。(2)地方机构的调整。在州、县二级行政机构之上,又设路一级行政机构,成为地方最高行政级别。B.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宋朝沿袭唐朝,仍然通过科举考试制度选任官吏,实行官员任满,一年一考。C.监察制度:宋代沿袭唐制,仍分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察院的监察御史职责尤为重要。四、司法制度

A.中央司法机关:北宋初期,在大理寺、刑部等中央司法机关之上,设置审刑院。而审刑院设于皇宫,便于皇帝对中央司法审判的监督控制。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刑院。

B.鞫谳分司制:就是将“审”与“判”分开,以免作弊,成为宋朝司法制度上的一个进步表现。

C.“翻异别推”制度:宋朝在发生犯人推翻原有口供时,将该案改交另外法官或另一司法机构重新审理,这是宋朝司法制度上的又一进步体现。D.务限法:即在农务繁忙季节中停止民事诉讼审判的制度。E.《洗冤集录》《明公书判清明集》(1)《洗冤集录》是宋慈撰写的世界第一部法医学名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是世界法医史上的瑰宝。(2)《明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文人整理汇编当时著名的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而形成的一部珍贵的史料集。F.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

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确立了集权中央与提高镇压效能的司法审判制度。宋太祖把司法权收归中央,集中到皇帝的手里。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送审刑院详议,再奏请皇帝批准。皇帝越来越广泛、直接地行使审判权。G.地方司法机关在地方州县之上设立提刑司宋朝为加强对地方州县司法审判的控制,由中央派出提点刑狱司,作为驻路一级的监督机关,对地方州县司法审判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宋朝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表现

宋朝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确立了集权中央与提高镇压效能的司法审判制。审刑院是宋代特设的复核刑事案件的机构。全国奏报的重大案件,先送审刑院收,交大理寺审判,刑部复核后,再由审刑院评议,上中书省送请皇帝决定。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审刑院归刑部,不复独立存在。五、宋朝的法学成就及法制地位总结(一)宋朝的法学成就1、关于“刑法”研究2、关于案例研究3、关于法医学研究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医学著作。(二)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日本有学者认为中国法制至宋朝才达到顶峰元朝的疆域第三节元朝法律制度背景:元朝从1271年建立,到1368年灭亡,前后共九十七年。元朝结束了自唐灭亡以来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使中国再次实现了大统一。这为之后明清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得到更大发展,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异常辽阔,这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雏形。

一、元朝立法指导思想

(1271-1368)“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的立法思想。

1、循旧制,重纲常之教

2、行汉法,借鉴汉族的法律制度

3、保存蒙古旧制,实行民族分治政策二、元朝的主要立法1《至元新格》——元朝统一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典。2《风宪宏纲》——关于钢纪、吏治方面的法典。3《大元通制》——元朝统一以来法例的汇纂。4《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即《元典章》5《至正条格》——系增删《大元通制》而成。介绍两部重要法典

1.《大元通制》

《大元通制》是元朝代表性的法典,是元英宗时期编纂成的一部法律集成。《大元通制》是在前边一些法典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如元世祖时期编纂的《至元新格》和元仁宗时期的《风宪宏纲》都是《大元通制》的参考对象。在体制上没有唐宋法律那样统一的编纂形式,所以《大元通制》严格来说还不是一部法典,只是一部具有法典特性的法律集成。

2.《元典章》《元典章》的全称是《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它不是元朝中央政府颁布的法典,而是当时地方政府所纂集的自元初至英宗至治二年五十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的汇编。《元典章》共六十卷,包括诏令、圣教等十类,保存了丰富的元朝法制史料。三、元律的主要特点1、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残暴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3、维护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4、确认蓄养奴婢的合法性。5、参照唐宋之制,保留了蒙古族的习惯法。6、司法制度倒退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具体表现:1.用法律确认民族间的不平等。蒙古族统治者以欧亚大陆的征服者自居,怀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狭隘的民族偏见,推行野蛮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元律公开宣布各族人民法律上的不平等,并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分为高下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人)、汉人(原来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契丹、女真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2.维护僧侣的特权地位。(蒙传佛教)维护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确认蓄养奴婢的合法性1.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将佃户身份规定如同奴隶。元朝法律规定,农民除必须向地主交纳高额地租外,地主还可以按亩征收实物。地主任意撤佃,甚至将佃户连同土地一起出卖、赠人。2.确认蓄养奴婢的合法性。地主不仅有权役使佃户,而且可以及于其妻和子女。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司法制度倒退的具体表现:

1.中央司法体制混乱,“各领其事,不相统摄”。除宗正府、刑部之外,其他一些国家机关也握有一定的审判权,如宣政院等。2.地方上的司法权,掌握在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手中。司法参考唐宋之制,还保留了蒙古族的习惯法。四、元朝的具体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元朝的司法机关设置繁杂,职掌混乱,互不统摄。元初,中央审判机关是宗正府。(二)诉讼制度:大体采用唐、宋制。(三)监察机关:中央为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本章重要名词:1.《宋刑统》2.编敕3.条法事类4.重法地5.刺配6.凌迟7.审刑院8.《元典章》相关案例1.杜镐比附断罪案

据史料《折狱龟鉴》中记载:杜镐初任南唐,后入宋,受诏预修《册府元龟》,曾官至礼部侍郎。年幼时,其兄在南唐作官,曾遇一案:一个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被近亲告到官府,因法律没有规定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该如何处治,令杜镐之兄大费脑筋,始终不知该如何断案,案子一直悬而未决。杜镐偶然得知此事,问清案情,认为以僧尼、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之法比附就可裁断。(据《折狱龟鉴》)杜镐比附断罪案评析

中国古代允许以律文或案例比附判罪,但通常所比附的事情必须是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不能风马牛不相及的。此案中的子毁父像与僧毁天尊佛像在道义上是一样的,所以可比附断案。2.典主迁延入务案

史料《明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南宋年间,阿龙将田四顷作价九十八贯,典给赵端,八年后阿龙备齐赎钱,经县陈清赎田,知县孙某于十二月间令阿龙于开务之日,收赎典与赵端之田,而赵端以施工耕种为辞,一再拖延。宋代有务限之法,每年二月初一开始入务,即进入农忙季节,直到九月三十日为止,属于务限期间。为了不违农时,不废农事,限内州县官府停止受理有关田宅、婚姻、债务、地租等争讼案件。到十月一日开务,直至次年一月三十日为止,才受理这类词诉。史料《明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豪民地主为了图谋农民田产,以各种借口百端推托,及至民户诉于官府,又想方设法通过幕僚属吏拖延审断,展转数月,已入务限,遂使典田之家终无赎回之日。受理此案的胡石壁认为赵端正是以此为计,候秋成而退业,使阿龙于半年之后,一旦钱为他用,欲赎而无钱。阿龙是于务限之前诉官取赎,又经知县判凭的,依宋法:“诸典卖田产,年限已满,业主于务限前收赎,而典主故作迁延占据者,杖一百”。赵端本当依法勘断,因年老免。并免其伪写税领,欺罔官司之罪,将两项批领当厅毁抹,勒令日下交钱退业。(据《明公书判清明集》卷九)典主迁延入务案评析

中国古代土地的买卖始于西周末年。但有关土地的典卖,直到唐中叶时才零星出现,个别皇帝的诏令中偶然有"贴典货卖"的字样;到了宋朝,典卖不仅成为普遍的现象,并且被制度化。

3.户绝财产处理案

北宋年间,邢州,有绝盗入户行抢,遭主人抵御,强盗将一家人尽杀,当时夫妻二人先亡,次日唯一的儿子也身亡。宋代户中人死绝而无男子即为户绝,户绝者的家财,营葬功德之外,三分之一是给出嫁女,其余财产入官。州司按照户绝法的规定将这家的财产断给了已经出嫁的女儿。此案报到刑部后被驳回,理由是这家父母死时,他们的儿子还活着,财产应当全归儿子所有,所谓出嫁女儿是儿子的出嫁姐妹,无权分得兄弟的财产。户绝财产处理案评析

在古代,女子的法律地位是非常低的。汉朝之前,女儿没有继承权;到了汉朝,通过遗嘱形式女儿可以获取继承权。到了宋代,继承问题的法律规范更加丰富详细,但是,女儿和儿子的继承地位仍然是不平等的。4.兵士决杖乞剑案

北宋真宗时,有一兵士犯罪,依法当处死刑,真宗特予宽免,命令在横门打他二十脊杖,然后发配。兵士不服决杖,叫唤着要乞剑。官吏制止不住,便上奏听取处分。真宗旨意,必须打完二十脊杖以后,再另外听取处分。杖刑以后,官吏又来听取旨意,真宗说既然脊杖已完,就送他去配所,不用再加处罚。(据《丁晋公谈录》)兵士决杖乞剑案评析

宋太祖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流刑、徒刑、笞杖刑的"折杖法"。与此同时,宋太祖以宥恕死罪为借口,推行"刺配之法",即赦免死罪犯者的死刑,而处以"决杖、流配、刺面"三种合用的代用刑。课余素材:人物介绍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内政:(一)杯酒释兵权: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二)强干弱枝: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强本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贫积弱的种子外交

(一)雪夜定策:赵匡胤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亲征北汉:无功而返,元气大伤

忽必烈忽必烈(KublaiKhan)

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