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1页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2页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3页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4页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查提问1、简答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2、皇帝制度的特点?3、秦朝三公的各自权力?4、郡县制与分封制官吏产生的方式有何不同?古代政治

制度的成熟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进程第三单元第3课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一、中央行政体制1、秦至隋唐前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1)秦:丞相(三公)(2)西汉:中朝(中外朝)(3)东汉:尚书台(4)魏晋南北朝:三省名称出现

请阅读第10页的第一段小字,概括秦至隋唐前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1.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历史重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礼部B.户部C.工部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发展执行诏令封驳审议起草诏令土木工程审判刑罚军事警备祭祀教育户籍征税选拔官员(1)确立:①职权:②作用:1、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2、完整的相劝被分割,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

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宋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二府三司制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中书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元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一省制

1)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三省六部制在宋、元发生了怎样的演变?这种变化呈现了中央官制怎样的走向?(2)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元朝的中书一省制

走向:一是体现了通过分割或分散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二是体现了中央行政体制逐渐走向成熟的趋势。(但个别朝代【元朝】相权出现了反弹的现象)

探究一二、选官制度从西周到明清我国的选官制度先后出现过哪几种?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探究二:1.西周:“世卿世禄”制2.战国:军功爵制依据出身依据战功3.汉武帝时:察举制、征辟制依据品行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适应战争形势,对武将的需要和奖励;社会转型,新兴地主确立统治的需要。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人的德行和才能控制在“中正”(士族地主)的手中,选官日益任人唯亲。后成为门阀士族垄断高官厚禄的捷径.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初期重德才,后期重门第..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5.隋唐时期:科举制依据才能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6.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八股文标准:出身→才学途径:举荐→考试选官权力:地方→中央考试范围集中在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束缚了思想的发展。小补充:1.科举制实行的原因:(1)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发展(2)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主的选官方式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隋文帝:分科考试(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并以“试策”取士(3)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扩充国学、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4)武则天:开始殿试和设立武(5)唐玄宗:定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6)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后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以经义、论、策取士--王安石变法(7)元代:基本沿袭宋代制度,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8)明代: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高度重视,方法严密超过了以往历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范围《四书》、《五经》。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9)清代: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科举考场贡院内的号舍会试的朱卷皇榜材料1: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2:“老死于文场而无恨。”——胡适

材料3: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论:

对中国:一方面,为贫寒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华帝国的长期繁荣。另一方面,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之一对世界: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探究三:科举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知道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吗?三、监察与谏议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正常运转,提高素质)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材料二: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结论:

积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问题切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原因(即共性特征)有哪些?总结升华:一是加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