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从社会思想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汉文学史纲要》以及计划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的有关章目,对中古文学风尚作了深入的阐释和准确的概括。他用“药、酒、女、佛”四个字来概括魏晋六朝文学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山水田园文学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1)文学的士族化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2)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3)文学的宫廷化
晋宋以后,文学的士族化,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观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1、建安、正始文学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正始之音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2、两晋文学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3、南朝文学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作(七言歌行、边塞诗)齐梁时期:“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眺、王融等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4、北朝文学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一章建安文学
第一节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一、“建安风骨”(汉魏风骨)的概念
“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上述特征。二、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例如,锺嵘曾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就是“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第二节三曹
一、曹操(一)生平、思想1、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曹操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曹操也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曹操生平著述颇丰,据清代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后代流传的著作有十九种之多。而影响最大的,是开一代文风,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②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如《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古人山水之作,莫如康乐、宣城;盛唐王、孟、李、杜诸公,搜抉灵奥,可谓至矣。然总不如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语,此老殆不易及。”(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一)
诗歌选讲:《短歌行》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
全诗熔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自然。
吴琪《六朝选诗定论》中评此诗:“从来真英雄,虽极刻薄,亦定有几分凶吉与民同患意,思其与天下贤才交游,一定有一段缱绻体恤情怀。”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评此诗:“跌宕悠扬,极悲凉之感。”二、曹丕1、曹丕简介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继曹操为魏王,随即废汉自立,世称魏文帝。
曹丕在文学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他的文学组织工作二是他的文学批评工作
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三是他的文学创作
邺下时期保存下来的作品颇多,诗、赋和各体文章均有佳作,与曹植各有所长。2、曹丕诗的题材内容
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3、曹丕诗的风格
曹丕诗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沈得潜《古诗源》(卷五):“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丕诗歌选讲《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属于乐府诗题。
此诗是曹丕的代表诗作,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诗以细腻的感情、缠绵委婉的语调表现了旷妇闺思的幽怨哀婉之意。
艺术特色:
此诗情景交融,语言清新华美,音节谐美流畅,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曹丕此诗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这种代言体的诗歌表现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南朝以及唐代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而将其发扬光大。如李白的《长干行》、金昌绪《春怨》等都是典型的代言体诗歌。
三、曹植
(一)、曹植生平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陈思王传》)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1、前期创作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2、后期创作A、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如:《赠白马王彪》、《三良诗》、《远游篇》、《朔风歌》、《野田黄雀行》
B、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寄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杂诗》等。C.游仙诗如:《五游》、《升天》、《仙人篇》、《苦思行》(三)、曹植的文学成就
1、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钟嵘《诗品》评价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余首中,就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钟嵘《诗品》将其诗列为“上品”,并称赞说:“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fǔfú)。”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引)张戒《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曹植诗歌选讲
《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着力描写并强烈歌颂的是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青春气息浓厚。诗通过描述“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憧憬,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此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赠白马王彪》
本篇是曹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他全部诗歌中的佳篇。从序言可知,这是诗人在处境险恶、心情悲痛的情况下,于兄弟被迫分手时所写的一首长篇赠别诗。题材较大,内涵丰富,思想深沉,强烈的悲痛震撼人心。通过抒情和写景,形象而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愤与哀伤,真实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骨肉相残。写作特点:1、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重在抒情。2、在章法(句法)上,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继承并发展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手法。(1)采用首尾相衔的承接法(顶针格),使感情的表达曲折而深入。(2)多次采用问答的句式来推进诗思,表达深情。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一、建安七子概说
“七子”之称,始出曹丕《典论·论文》。计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杀,实际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文学活动。二、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1、王粲
七子之中,王粲(177-217),字仲宣,成就最高,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七子之冠冕”。存诗23首。王粲之诗,四、五言诗兼善,其依荆州刘表时所作四言《赠蔡子笃》、五言《七哀诗》三首等,体兼《诗》、《骚》,颇得《十九首》韵致,是建安诗人的上乘之作。
王粲《七哀诗》
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诗从揭露军阀战争的罪恶写起,按照事态发生的经过和自己的深切感受进行布局,汇成一幅乱离中的流亡图,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本诗意境苍凉,抒情真挚,感慨深沉,文约意广。2、刘桢
刘桢,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刘桢当时甚有诗名。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上)刘桢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
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
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钟嵘《诗品》说:“陈思以下,桢称独步。”三、蔡琰1、蔡琰的身世、生平汉代末年著名学者、诗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活了十二年,生二子。后来汉朝与南匈奴矛盾缓和,曹操遣使用金璧赎回,重嫁陈留董祀,整理父亲遗文。2、蔡琰作品的真伪问题
其诗今存三首,五言体《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体《悲愤诗》比较可信。
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不合之处,许多学者认为非蔡琰所作。《胡笳十八拍》亦被怀疑是后人伪托。
3、五言《悲愤诗》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长108句,540字。它通过叙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和惨痛经历,真实再现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具备诗史的规模和悲剧气氛,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
《悲愤诗》既“真情极切,自然成文”,深得汉乐府叙事诗风致,又笔调深曲,善摹情景,结构浑成,具有文人诗歌的特点。
《悲愤诗》叙事而兼抒情,是对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后来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了它的影响。
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文姬《悲愤》篇,苦处在胡儿抱颈数语,与同时相送相慕者一番牵别,令人欲泣。”(《诗筏》)
第二章正始文学
第一节正始文学的背景
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1、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名教: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在正始时期的血腥杀戮和政治高压之下,文人朝不保夕,动辄罹祸。饮酒服药,放浪形骸,乃成为他们寄托愤懑、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惟一选择,魏晋风度由是而起。
2、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清谈(不谈时事、政治而专谈老庄哲学即玄学)、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深远。3、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的诗歌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再加上玄风的影响,诗歌又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始之音”。
二、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子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在思想倾向、人生态度、文化修养等方面,“竹林七贤”有极为相似的地方。任情放达、脱略礼法,饮酒服药、发言玄远,是七贤的共同之点。但随着司马氏的政治恐怖日益严重,“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事风格逐渐有所分化。“七贤”之中,以阮藉、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第二节阮籍的《咏怀诗》一、阮籍的生平与思想1、生平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嗜酒能啸,善鼓琴,尤好老庄,“当其得意,忘其形骸”。2、阮籍的思想性格阮籍“少有济世志”,自幼受到儒学的熏陶,在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价值十分看重。但“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残酷现实,与他的理想形成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在阮籍内心深处郁结为失望和痛苦,他由此转而在老庄思想中寻求慰藉。儒家信仰与老庄思想在阮籍身上的统一,形成了他“外坦荡而内淳至”的性格特点。二、阮籍的《咏怀诗》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内容非常广泛,其主题不止咏怀,举凡咏史、游仙、招隐、玄言等这一时期常见的体裁都能在《咏怀诗》中见到。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咏怀诗》的艺术特征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
阮籍咏怀诗风格:隐晦曲折钟嵘《诗品》:“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2、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严羽《沧浪诗话》)3、阮籍《咏怀诗》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陶潜的《饮酒》、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等受其影响。第三节嵇康一、生平简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人。《三国志·王粲传》注引《嵇康传》:“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嵇康对司马氏的行事极为厌恶,坚决拒绝与之合作。司马氏及其党羽罗织罪名,将其杀害。时在景元三年(262),年仅39岁。
二、嵇康的文学创作嵇康诗现存53首,而以四言成就最高,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批成功之作。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幽愤诗》作于狱中,其诗自述平生遭遇与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风格爽利、清峻。《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内容是想像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十四章),情调洒脱,语言自然天成。第三章两晋文学
第一节两晋文学总体特征
一、晋人之文,趋向雅化尊儒崇文,乃成为西晋立国的基本国策。晋世文人务为博闻多识,其于为文或清谈,炫博学识,务求典雅。南渡以后,玄言诗、赋畅谈玄理,虽不同于西晋文人的博奥典雅,但作者炫耀学问、追求雅化的心态,与西晋文人亦非常相似。二、晋人之文,益尚华美
两晋时期,尚美近乎病态。文学也逐渐弃却建安的刚健、正始的壮丽,而渐次流入绮靡。《文心雕龙·明诗》: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三、晋人之文,更尚真情
当代美学家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哀乐过人,不同流俗”(《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1、西晋士族崇信玄释,礼教的束缚,愈益松弛,文人更加注重个人的世俗生活与情感体验。2、晋世文学是一个富于情感、敢于任情的时代。
第二节太康诗坛一、太康文学概述
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公元280--289年)。太康作家,傅玄而外,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钟嵘《诗品序》)为其代表。其中,陆机、潘岳最负盛名,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二十四友”:晋惠帝时,贾谧专权,当时文人多投其门下,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诸人皆在其中,有“二十四友”之称。二、陆机与潘岳(一)陆机1、陆机的家世生平
陆机(261-303),吴郡吴县华亭(上海市松江县)人,出身世族。太康十年,与弟陆云入洛,颇为张华推重,名动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太安二年,为成都王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讨长沙王,兵败,为成都王所杀。年仅四十三。2、陆机的诗文创作陆机诗今存约100首,多为模仿乐府、古诗之作,内容形式皆少创新,数量约40余首。因时风所染,陆机诗好炫博学识,堆砌辞藻,以至于情繁而辞隐。
张华:“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也。”(《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文章传》)
“至如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文心雕龙·熔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文心雕龙·体性》)“士衡才思有余,但胸中书太多,所拟能痛割舍,乃佳耳。”(陈绎曾《诗谱》)陆机的代表作《赴道洛中作》写入洛时留恋家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忧虑,如其二: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二)潘岳1、生平个性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县东)人,少以才颖知名,举秀才,十年不得官。后出任河阳、怀令,郁郁不得志。又依附权贵杨骏,杨骏被诛,除名。潘岳性情轻躁,趋势利,元康中,与石崇等谄事贾谧,为“文章二十四友”之首。后被孙秀诬陷,夷灭三族。2、诗文创作
潘岳长于哀诔,《晋书·潘岳传》云:“岳美姿仪,犹善为哀诔之文。”《金鹿哀辞》、《泽兰哀辞》、《马汧督诔》情文并茂,皆是传世之作。
潘岳的诗今存十余首,大都绮密浮浅,“如剪彩为花,绝少生韵”(《古诗源》)但写亲情、哀情一类较佳。《悼亡诗》三首,素为论者所赏。如其一(略):亡妻逝世周年,潘岳万感交集,乃有此作。感情真挚,明净疏畅,深婉动人。后人《悼亡》之作,实由此而兴。这一类诗以“凄怆”为基调,是潘岳诗歌的主要成就。清人陈祚名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于乐府古诗含蓄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三、左思(一)生平: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左思少学琴书,皆不成,乃勤与学,貌寝口讷,辞藻壮丽。泰始八年其妹左棻入宫拜修仪,乃移家京师,官秘书郎。尝追随贾谧,预“二十四友”之列。泰始十年,左棻为贵嫔。永康元年,贾谧诛,左棻病逝,乃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居冀州,病卒。(二)文学创作1、《三都赋》左思作《三都赋》,尝为陆机所讥,及《三都赋》成,又须名公宿儒推举,方能显称于世,此可见世族垄断文化的现实。而《三都赋》出,洛阳纸贵,又可见世族好炫博文采才学的风尚,已习染整个社会。2、《咏史诗》八首
左思的代表诗作是《咏史》八首,其主要内容是抒发寒士的不平之鸣。风格豪放、浑成,独立于当时士族文化氛围之外。《咏史》(其二)全诗通过比兴和典故的运用,借古讽今,使感情抒发既含蓄深沉又尖锐有力。钟嵘《诗品》评其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沈德潜《古诗源》卷七说:“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张玉谷《古诗赏析》:“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第三节东晋玄言诗一、玄言诗的兴盛二、玄言诗的特点
钟嵘《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三、玄言诗的评价问题第四章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一、生平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1、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复杂,儒、道、玄、佛思想在他身上及诗文中均有体现。但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刘大杰:“在陶渊明的思想里,有儒、道、佛三家的精华而去其恶劣的习气。…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里,时时发现各家思想的精义,而又不为某家所独占。”(《中国文学史》)2、个性特征
由于陶渊明受多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形成他复杂而独特的个性特征。其性格具有名士风度,被誉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一、陶的田园诗1、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
2、歌咏劳动生活、表达躬耕的生活体念。如《归园田居》之三3、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等二、陶渊明的咏怀诗1、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2、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如《咏荆轲》、《拟古》等。三、陶诗的艺术特色1、陶诗的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所谓平淡:是兼指词藻与境界韵味而言的。在词藻言,是不加雕饰,质朴无华,而极尽词采的纯净之美;在境界韵味言,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境界的宁静平淡的美。苏轼《评韩、柳诗》:“(诗)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与苏辙书》:“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徐公持著《中国文学史》:“陶渊明诗的艺术风格为自然”,“陶渊明为自然之人,遂有自然之诗。”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建安创造了风骨,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悲慨苍凉的美,西晋诗人如潘、陆辈,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的美。而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2、陶诗风格的另一说:静穆朱光潜最早提出这一论断:
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以说他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戴建业《静穆:超越生与死的结晶——论陶渊明诗歌的主导风格》(出自其《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他的遭遇无论是穷还是达,是成还是败,陶渊明都没有显露出相应的大喜与大悲,见不到他剧烈的心灵骚动。从诗人应世观物的情感态度、内在的心境到诗歌的语言、音调、节奏,无一不烙下他相同的体验方式的印记:恬静、冲和、节制。这种情感体验及表现这种体验的特点就是人们所常言的静穆。
3、刚健豪放
朱熹:“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黎靖得编《朱子语类》)第三节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之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陶渊明第一个把田园生活题材带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三、陶渊明的诗歌,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种冲淡自然之美。沈德潜《说诗啐语》:“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
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作品讲解1、《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大致写于作者辞去彭泽令归田的第二年(406)。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对他的志趣及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去官归田以后的愉悦心情。在饱受十三年的奔波之苦,一旦归来,获得了自由解放,诗人的心灵深处无比激动,但却以极平淡的“田家语”道出,风格朴素自然。黄文焕《陶诗析义》:
“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雅。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2、《饮酒》(其五)
这是诗人《饮酒》组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抒写诗人归隐后悠闲恬静的心情。全诗语言平淡自然,却极富蕴涵,耐人寻味,实现了景、情、理的水乳交融,是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风格的典范之作。3、《读山海经》
此诗歌颂了《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和刑天舞戚的顽强斗争精神,用以寄托诗人慷慨不平的情怀。这首诗与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总体风格不同,表现的是一种慷慨豪放之风。
鲁迅先生评论此诗说:“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第五章刘宋诗歌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南朝刘宋诗歌的演革作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第一节山水文学的兴起及原因
一、山水诗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晋室的南渡,南方的名山胜水令南下士人耳目一新,秀美的山水很自然的反映到了诗歌中。
三、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一定的联系。
四、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勃兴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第二节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一、生平简介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刘裕以宋代晋,谢灵运被降爵为侯(由公爵降为侯爵),政治上也不得重用,因而心怀愤恨,常称疾不朝。元嘉五年,免官还乡,乃纵游山水,又强索公湖,以广田宅,后为官吏弹劾,遂兴兵反宋,事败流放广州,元嘉十年被杀,年四十九。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及其艺术风格
“山水之奇,不能自发,而灵运发之”——无名氏《静居绪言》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其山水诗的最大特点是善于经营画境,“极貌以写物”,尽可能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之美,并不遗余力的将山姿水态勾勒描绘出来。谢诗摹景状物,炼字用句,都刻意追求,风格鲜丽清新。谢诗的不足:谢诗中,受玄言诗的影响,其山水往往“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但其哲理往往游离于景物之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模式。作品讲解谢灵运《登池上楼》
这首诗作于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初春,作者时任永嘉太守,久病初起登楼远眺,触景生情,抒发了政治上的失意和向往隐遁的情怀。艺术特点:
(1)托物起兴,寄慨抒情
(2)写景清新如画,自然天成(3)章法严谨,层次清晰第三节颜延之与鲍照
一、颜延之
颜延之在当时诗坛上有很高的声望,其诗与谢灵运齐名,并称为“颜谢”,但其实际成就远不如谢灵运。颜存诗29首,多应诏之作。其诗“铺锦列绣,雕缋(同“绘”)满眼”(《南史·颜延之传》),尤其好用典故。时人汤惠休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钟嵘《诗品》卷中)二、鲍照1、生平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一生备受压抑。曾为国侍郎、海虞令、永嘉令等官职。临海王刘子项守荆州,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元年,晋安王反,临海王起兵响应。翌年兵败,鲍照死于乱军。2、诗歌创作
鲍照今存诗200余首,诗歌内容较丰富,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1)抒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以边塞征戍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3)描写游子、思妇的诗(4)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的诗3、鲍照诗的风格特色及贡献(1)鲍照诗俊逸豪迈,华而不弱,声情气势,贯注全篇。杜甫《春日怀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鲍照又是七言歌行(乐府歌行)的创制者,对唐人影响甚大。
作品讲解《拟行路难》(其六)这首诗写作者孤直难容、有志难展、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艺术特色:(1)全诗感情时而奔放,时而郁闷,起伏跌宕,富于变化。(2)在韵律上句句押韵,一韵到底。(3)句式上以七言为主,长短句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声律理论的兴起和永明体的产生一、永明体的概念
随着声律理论的兴起,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一种过渡。“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沈约、谢眺和王融等。二、“永明体”的产生原因“永明体”的出现,与声律理论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周颙
《四声切韵》
沈约《四声谱》
第二节谢眺一、生平
谢眺(464—499),字玄晖,东晋谢氏家族后裔,与谢灵运并以山水诗见长,世称“小谢”,又因曾任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眺与沈约、王融等依附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文章八友”之一。明帝时任中书郎,明帝死,东昏侯立,为始安王所诬,下狱致死。
二、谢眺的诗歌创作1、对山水诗的发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谢眺的山水诗,较谢灵运有很大的进步。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眺则通过深入地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地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情与景往往是割裂开来的;谢眺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王夫之:
“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古诗评选》)2、对新体诗(“永明体”)的实践探索谢眺尝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歌创作就达到了这一审美要求。谢眺是“永明体”的积极参与者,他将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对于隶事、对偶、声律、辞藻的运用,不独趋于圆熟,有的甚至渐入化境。3、对后世的影响
谢眺作为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对于古代诗歌的律化以及后来唐诗的繁荣,有重要的影响。其清新流丽的诗风也为后世诗人所称赞和学习,因而获得了后世诗人的广泛赞誉。作品讲解《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是一首刻画春江日暮旖旎风光、体现清新秀美风格的著名写景抒情诗。写诗人晚登三山,回望京都看到美好山水、触发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是“小谢”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永明体”的成功之作。艺术特色:(1)全诗层次分明,首尾照应。(2)语言清丽自然,情景交融。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第三节梁陈诗坛一、文学集团的出现(文学宫廷化、贵族化倾向)1、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2、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3、萧纲文学集团二、宫体诗1、“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比较柔靡缓弱。宫体诗的艺术特点:
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
2、
宫体诗虽然在内容和思想情调上无甚可取,但就艺术形式而言,则有一定贡献,那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而且,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第三节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一、庾信生平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早年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使西魏,时值魏军南侵,江陵失陷,乃屈仕西魏。公元557年,陈朝代梁,北周灭魏,庾信无家可归,又改仕北周。后陈、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许还旧国,唯于庾信、王褒,惜而不遣。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二、文学创作1、庾信的文学创作以其42岁出使西魏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
后期作品(诗歌)则多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国之作,感情深挚,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如《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2、成就与贡献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体现了南北文风合流的趋势,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称赞庾信北迁以后的作品:“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3、作品讲解
《拟咏怀》(其七)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本诗写于诗人长期羁留北国,到老不得南归的痛苦和思念故国的幽怨情思。它是假借一位流落在北国的汉族女子思念故国的幽怨表现出来的。全诗形象鲜明,声调和谐,意境高远,语简情真,感人肺腑。是庾信合南北诗风的成功之作。第七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情况简介
南朝乐府,大部分存录于南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按其产生的地域又分为“吴声”(326首)和“西曲”(142首)两大类。
吴声产生在以建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西曲”则主要出自“荆、郢、樊、邓之间”(《古今乐录》),即以江陵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二、题材内容1、南朝乐府歌辞绝大部分是情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引《宋书·乐志》:
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艳曲生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返,以至夷陵。原其所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言废矣。
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首先,现存南朝民歌也是由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其次,南朝民歌中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3、吴声歌中,以《子夜歌》(42首)、《子夜吴歌》(75首)等为主,多为女性的吟唱。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真实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曲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因此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气息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开阔明快。如:布帆百馀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那呵滩》)三、风格特点南朝民歌的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形式特点:体制短小,情韵悠远。语言特色:1、清新自然2、大量运用谐音双关以隐喻、暗示。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作品讲解:《西州曲》
这首乐府民歌是一首具有叙事性的抒情诗。从其精致和成熟的程度来看,当经过文人的加工修饰。全诗写一位青年女子的相思,结构上为四季相思体。2、艺术特色:(1)高超的抒情技巧。
诗以景物的变换点明季节,在景物与气候之中写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之情化为一连串动作,通篇不见一个情字而处处写情,因而显得悱恻缠绵、婉曲多姿。(2)连环式的章法结构。
全诗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首尾呼应,全篇浑然一体(3)语言清丽自然,韵律宛转和畅。
全诗一百六十字,四句或两句一换韵,音节摇曳轻飏,韵随意转,声逐情移。第二节北朝乐府
一、北朝乐府简介北朝乐府绝大部分保存在“梁鼓角横吹辞”中,约70首左右。大多产生于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作者为鲜卑、匈奴、羌、汉等各族人民。其内容与风格,与南朝民歌迥然不同。其表现内容远较南朝民歌丰富,广泛反映了北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北朝民歌内容
1、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如: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辞》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佖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2、反映战争
北朝时代长期处于兵荒马乱、各族混战之中,因而反映战争的民歌也比较多。如《企喻歌辞》、《陇上歌》等3、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如《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肠。4、爱情与婚姻题材这类歌曲写得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大不相同。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地驱乐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折杨柳歌辞》三、风格特色:
刚健豪放、朴素直率四、作品讲解:1、《木兰辞》2、《敕勒歌》1、《木兰诗》
这是北朝唯一的长篇叙事诗,与《西州曲》并称为南北民歌的双璧。诗篇“事奇语奇”,颇有传奇色彩。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歌颂木兰只求保卫祖国而不计功名富贵的情操,塑造了一位普通北方女性纯朴高尚的形象,从中又展示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此诗的艺术特色:(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2)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3)全诗用了不少重复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4)全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正如明人胡应麟所说:“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
2、《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北歌中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全诗短短二十七字,语言浑朴自然,气象苍茫辽阔。
后代的评论家都指出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自然”或“天然”。
宋·王灼认为:“能发挥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碧鸡漫志》)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明·胡应麟说:“此诗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苍茫暗合前古。”(《诗薮》内编卷三)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散文、
辞赋与小说第一节魏晋的文与赋一、魏晋散文1、“三曹”之文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典论·自叙》《又与吴质书》曹植:《与扬德祖书》、《与吴季重书》2、阮籍、嵇康之文阮籍:《大人先生传》、《通易论》、《乐论》嵇康:《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3、王羲之的《兰亭序》
4、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二、魏晋辞赋1、王粲《登楼赋》
2、曹植《洛神赋》
另:向秀的《思旧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也是魏晋辞赋中的佳篇。第二节南朝的文与赋一、南朝骈文1、(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2、(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3、(梁)吴均的《与宋元思书》4、(梁)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二、南朝辞赋1、鲍照:《芜城赋》
2、江淹:《恨赋》和《别赋》第三节北朝散文一、郦道元的《水经注》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小说的起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答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的是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先秦诸子对小说的菲薄,对后世小说的发展很有影响。二、志怪与志人1、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搜神记》大抵以人物为中心,故事完整,结体颇似纪传。其中有一类故事,对古往今来的暴虐政治,有很深刻的揭露。如《东海孝妇》、《范寻》等;《搜神记》中,还有不少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董永》、《嫦娥奔月》等,大都情节曲折、描写细致,已是较成熟的小说短篇。对唐传奇、元戏曲和宋以后的志怪小说都有一定的影响。2、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一节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关于唐诗的繁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显现:一、作家、作品的数量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等,共收录诗作近五万二千首,远远超过了自《诗经》至唐以前诗歌数量的总和;有姓名的作家达二千三百多人,数量之大,作者面之广,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一批众星拱月的名家。二、题材内容上从诗歌题材看,唐诗几乎深入到唐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争胜负、宫廷歌舞、民间渔樵耕织、山河景物、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各种素材无不入题。诗歌几乎成为唐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唐人则把诗歌的各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从风格(流派)看诸如飘逸、沉郁、清雅、精致、真率、俊爽、悲壮、超凡、平易、奇峭、精深、婉丽等等,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四、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第二节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一、唐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1、政治上以科举取士替代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使文学从豪门士族的垄断中,从六朝宫廷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2、经济上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1)文人心态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3)读书山林的风气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1、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并蓄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虽各有所宗,却大都带有出入儒道释三教的特点。对唐代文人的人生哲学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2、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
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唐人恢弘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绘画(题材、诗画技艺的互渗)、雕塑、音乐(与词的产生)、书法、舞蹈(对诗歌题材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1)内容上: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的抒发。(2)形式上: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永明体),为唐代近体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3)表现题材领域(内容)的扩大:魏晋六朝时期,诗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发展空间。2、南北文风的合流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文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3、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四、君主统治者的喜爱、提倡,广大民众的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等因素,也为唐代诗歌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唐代历朝皇帝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创作也时加倡导、褒奖。唐太宗为秦王时,就开设文学馆,置文学学士。后又开设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高宗武后时期,诗坛上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以上官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代宗皇帝也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他曾关心王维的诗集编纂工作。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另外,唐代皇帝,为了吸引人才,以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尤其重视进士科,这对于吸引士子研习诗文,促进诗歌创作繁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胡震亨《唐音癸签》:“唐试初重策,兼重经,后乃觭重诗赋。中叶后,人主至亲为披阅,翘足吟咏所撰,叹惜移时。或复微行谘访名誉,袖纳行卷,予阶缘,士益竞趋扬名,殚工韵律。诗之日盛,尤其大关键”。第三节唐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唐代诗歌唐诗的发展,大致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但关于这几个阶段的断限则历来不尽相同,所谓断限只能是相对的、大致的。1、初唐前期: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代表诗人: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后期:“初唐四杰”、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2、盛唐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其标志有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2)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盛唐之音)(3)李、杜
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顿挫。3、中唐(中兴期)
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代表诗人有:“大历十才子”、山水诗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人: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
元白诗派:诗风平易浅近,
韩孟诗派:诗风奇崛险怪。独具个性的诗人: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刘柳”)4、晚唐诗歌发展总体趋于衰落,但仍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二、唐代散文
初盛唐: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
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
晚唐: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三、唐代小说(唐传奇)唐代小说相对魏晋六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已是文人有意识的小说创作,“标志着小说发展的一大变迁”(鲁迅),对后世影响极大。初盛唐:初始期,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中唐:繁荣期,佳作竟出。(量多质高)晚唐:衰落期,数量虽不少,但质量不高。四、唐五代词
初盛唐:处于民间词阶段中唐:文人词出现,词开始自民间步入文坛。晚唐:依声填词已形成风气,并出现了一位以词名世的大家:温庭筠五代时期:词体呈现片面的繁荣。出现了两大词坛:西蜀词坛:以“花间派”为主,代表词人:韦庄南唐词坛:代表词人:李璟、李煜、冯延巳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
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1、宫廷诗人与宫体诗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2、王绩
王绩在初唐诗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1、“四杰”简介《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生活在高宗、武后朝,才俊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点。闻一多说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2、“四杰”的创作情况
“初唐四杰”有着相近的审美追求。首先,他们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矛头直指风靡当时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其次,他们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而他们的创作实践,却更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作用,追求壮美的境界。“四杰”的诗歌题材大致有四个方面:(1)边塞诗其悲壮苍凉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2)羁旅赠别诗这类事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3)感怀述志诗(4)咏史、咏物诗3、“四杰”的贡献(1)对诗歌题材的开拓闻一多:“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中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唐诗杂论·四杰》)
(2)转变了初唐诗风明·王世贞称四杰的诗歌“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意象翩翩,老境超然胜之”(《艺苑卮言》卷四)(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四杰”作品讲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一反传统赠别之作的低沉情调,表现出一种爽朗的气概和豪迈的情怀。艺术特色:(1)意境开阔,音调爽朗(2)章法结构上,形成了律诗起承转合的格局,显得层次波澜起伏,与文情顿挫跌宕相应。(3)格律上的合律与创新。
卢照邻《从军行》这首诗借乐府旧题描写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慷慨从军、安定边防、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艺术特色:1、高度的概括力2、跳跃性的结构这种跳跃式的结构,有力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3、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锵,节奏感强,是初唐诗坛较为成熟的五律之作。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杜审言与“沈宋”1、杜审言
胡应麟《诗薮》:“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2、沈、宋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
《新唐书·宋之问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沈佺期《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一、陈子昂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
第三节陈子昂及其诗歌创作
陈子昂的一生经历曲折多变,思想也是错综复杂的,按照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立志磨炼时期(684年进士及第以前)。(2)尽心从政时期(684—691)。(3)归蜀守丧时期(6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团队协作制度
- 《焦作梦想企业文化》课件
- 2025年2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英语-Module-6-Festivals-Unit-12-第1课时课件
- 本科《健康评估》好作品课程习题和答案
- 山西电力系统调度操作规程讲座
- 2023年度海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糖果店的秘密》课件
- 组织史培训课件
- 阀门培训课件
- 2023年鞍山市海城市教育局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
- 北京202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招聘140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抚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3-2024人教版上学期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冬季施工阶段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对策
- (完整版)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 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包括哪些?
- 资格审查表范本
- 加工工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