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届高考
古诗文复习专题16高考语文(江苏卷)考试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2.理解B(13分)(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3.分析综合C(6分)(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4.鉴赏评价D(10分)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14年及前为“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04-16年江苏高考文言文一览表年份文题或出处类型04宋史徐绩传人物传记05新唐书阳城传人物传记06宋史董槐传人物传记07高进之《三十国春秋》人物传记08后汉书吴汉传人物传记09书沈通明事汪琬书信10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墓志铭11陈公弼传苏轼人物传记12伯父墓表苏辙墓志铭13《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人物传记14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书信15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墓志铭16家传张岱人物传记04-16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一览表年份诗题或出处类型04征人怨柳中庸唐边塞诗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唐即景抒情诗06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思想念亲诗07鹧鸪天•送人辛弃疾送别诗0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怀古09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景抒情诗10送魏二王昌龄送别诗11春日忆李白杜甫怀人12梦江南温庭筠闺怨怀人13醉
眠唐庚北宋抒怀14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刘禹锡山水田园15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韦应物写景16八声甘州辛弃疾借古抒怀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高考18分)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欧阳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长子。他为人纯良诚实不欺骗,内外如一,淡薄没有不好嗜好,并且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已经显贵,欧阳发十五岁,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非常谨慎,并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欧阳发成年之后,更加钻研学问,但不研究科举方面的文词,只探究远古立论议,自从有契约等书面凭证书契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其他到天文地理,没有不学习的。他的学问不致力于抄掠来应付目前,一定刨根究底发现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论定编次分门别类,研究一定有所得,有所得一定可以致用。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唉!他的志向也够伟大的了。然而他不随意迎合别人,谈论事情的是是非非,遇到权贵也不会稍微屈服,重大的一定表明他的心意,因此也不肯轻意表现出他所有方面,人们也很少能够真正了解欧阳发。欧阳发死的时候,现在眉山苏轼为他悲哭,认为欧阳发学到了欧阳修的学问,是汉伯喈、晋茂先的学生。欧阳发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下诏确定皇曾孙的服制。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要前往,召唤欧阳发询问他服制的问题,欧阳发从容应答,陈襄随即奏请皇上重用欧阳发。这时,正到任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很久没有完成,陈襄刚好担任总监事,于是推荐欧阳发修订。欧阳发便追究考查是非曲直,取舍排列次序,书稿完成,皇上下诏藏在太史局。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的著述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那些没有完成的还有几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夫人姓吴,是原来丞相正宪公充的女儿,被封为寿安县君。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生了七个女孩。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将欧阳发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欧阳修的墓地旁,欧阳宪前来请求我写篇墓志铭。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C(申:表明。)不是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而是“而宪来求铭”。
D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点拨】“掌”“号”“检束”“徒”个1分。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点拨】“治”“苟简”“更”及所字结构个1分。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16年)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年幼的时候喜欢古文,博览群书。年少的时候不肯临池学书,字写得丑陋笨拙,每当参加主管部门举行的考试,就不能成功。于是捐纳财货于官府进入太学学习,滞留科场二十年。曾祖父去世,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梯,用轴辕传送食物,有多年没有下楼了。江西的邓文洁到越地来,凭吊文恭。文恭坟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粗了,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悲泣哽咽地离开。祖父把他送到邮亭,文洁对着祖父闷闷不乐,大概是因为文洁心中有逝者的言语,说祖父违背父母的意愿开设酒肆,不从事学习很久了,所以在祖父来拜见或者歇息的时候曾经干预过。这一天将要离别的时候,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泣着说:“侄子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只是没有收获罢了,即使这样也不敢不勤奋。”文洁说:“有这回事吗?我姑且当面考一考你。”于是姑且以“六十而耳顺”为题,祖父马上动笔,很快就写完了,连一点删改都没有。文洁又惊又喜,放下符节说:“你的文章当会闻名于世的,何止获取科场的名声?阳和子大概可以永生了。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甲午年正月十五,祖父就到南都去,在鹤鸣山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止,眼睛生病,放下帷帐静坐了几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试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写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试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文牍送到一老教谕房内。要经由他拿取文牍,往上送到大主考九我李公那里去,骂写得不好,让再呈上,呈上以后又说不好,又呈上,到了四遍五遍,房中的文牍将要没有了。教谕忿恨哭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李公寻找文牍发现少了七卷,就问教谕,教谕说:“有七卷非常不通畅,留着作为笑料吧。”李公说:“赶快把你的笑料拿来!”李公看了之后,拍掌说是非常好,整理书卷更换准备了朱砂和铅粉。《易经》把大父作为拟元,龚三益是次一等,其余的都置于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调任广昌,幕僚当中有许多名士。贞父黄先生善于戏弄人,看不起祖父,认为祖父是纨绔子弟。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把有疑问的案件下发,命令五县共同审讯,贞父对同僚说:“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交给我来写,我不接受,你们也不要接受,我将要以此使张广昌陷入困境。”祖父知道他的意思,没有坚持推辞,执笔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都是引经据典,断案如同老练的文吏,贞父张大嘴巴,连呼“奇才!奇才!”于是和祖父成为朋友,成为莫逆之交。六年期满,考定非常优异,名列第一。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
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解析】据原文“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可见目久生疾,所以“病”,即是“患……病”之义;“病目眚”即是“患了目眚病”。“目眚”,是指眼珠上长了斑翳。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解析】据文中黄贞父所言:“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注:张汝霖时调广昌,古人善以地名代称人名,这也是借代)看来,黄贞父并未接理此案,而是交给张汝霖断案,想以此让张广昌难堪。【答案】D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⑴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译文:你就算了(或你就不要学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来期望不让你先人的事业丢失了(或来希望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1句1分,句顺1分)⑵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译文:友人用经书中的题目相互商量,(题目)一传入(祖父)的耳中文章就立刻写成了,后来有再说到此题目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1句1分)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①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据第一段“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②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据第一段“输粟入太学”,“输粟”即指捐纳财物)③考题出自经书;(据“友人以经书题相商……”)④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据老教谕留下张汝霖七卷牍当作笑资,李九我坚持让他拿来,才发现张汝霖文章大妙)古诗词鉴赏(2016江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3分)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1分)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1分)【解析】叙写李广的多个事件,是为铺陈;铺陈的目的,一是表面营造李广这位英雄当时的境遇,二是实际写自我与李广相似的境遇。(这是用典的妙处)答题时要注意层次性,不可遗漏。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2分)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2分)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2分)【解析】下阙一半化用杜甫的诗,回应朋友的邀约,其中的“桑麻”“杜曲”“短衣”“匹马”“南山”意象大有隐居的象征,这在古人眼里是值得赞赏的态度与风度;接着又用典对比,李广当年功名万里却难封,而今天却甚过当时,李广虽是难封,但不被闲置,今天的我虽是“健者”,却白白地被闲置不用,所以心中有强烈的愤懑与不满;最后写景,悲景,甚是凄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思路点拨】根据标题“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概括出朋友新居落成;根据“长爱街西风景闲”可概括出自己心情闲适;根据颔联可概括出周围景色优美;根据颈联可概括出主人品位高雅;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概括出宾主志同道合(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思路点拨】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思路点拨】根据“诗人在此间”(原来诗人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根据“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闲适,可以表现出他们志趣相同。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四、名句名篇默写(16江苏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四、(15江苏)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杜甫《登高》)(3)
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4)中通外直,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6)
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论语·泰伯》)(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不思其反。(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3)
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中通外直,_________。(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6)
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7)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信誓旦旦
渚清沙白鸟飞回
惑而不从师
不蔓不枝
衡阳雁去无留意
月出于东山之上
成于乐
化作春泥更护花(2014江苏)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7)▲,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8)水至清则无鱼,
▲。(《汉书·东方朔传》)
(1)▲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4)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定乎内外之分
春与秋其代序
不霁何虹气吞万里如虎
(5)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7)▲,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8)水至清则无鱼,
▲。
(《汉书·东方朔传》)白露为霜无案牍之劳形往者不可谏
人至察则无徒古诗词鉴赏(14江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韦诗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李诗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答案】B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A、C、D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答案】B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解析】⑴中“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⑵中“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⑴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劝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作《师说》以贻之
解释词语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7、少聪敏好学,善属文8、正襟危坐
9、到则披草而坐10、阿有罪,废国法,不可。1、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4、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翻译句子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劝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作《师说》以贻之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7、少聪敏好学,善属文8、正襟危坐
9、到则披草而坐10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横渡勉励解释词语省察、反省糊涂赠送普遍撰写端正用手分开偏袒1、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4、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翻译句子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1.请概括徐庶进曹营的经过及结果。(6分)徐庶帮刘备多次打败曹军。(1分)曹操采纳程昱的计谋,将徐庶老母亲接来,仿照她的笔迹写信给徐庶,骗其离开刘备。(2分)徐庶来曹营见母亲,其母亲骂他弃明投暗,自缢身死。(1分)徐庶虽身在曹营,却终生不曾为曹操献一计。(2分)2.概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分)07032.概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分)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面对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的轮番发难,他晓以利害,谕以情义,一一将他们驳得哑口无言,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起因、经过、结果,写出一处得2分,全部写出得5分。)3.《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5分)
一是后悔自己没听从刘备的话,刘备以前和他说过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能委以重任,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话,让他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二是痛惜街亭的失守使他的北伐计划失败。三是惋惜马谡是个人才,他和马谡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4.三国中,有些人不该杀,曹操竟痛下杀手;有些人该杀、能杀,曹操却没杀。结合实例,说说体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5)(1)不该杀而杀:曹操因怀疑而错杀吕伯奢一家和华佗,梦中杀害侍卫,中周瑜反间计而误杀蔡瑁、张允,说明他奸诈多疑、冷酷残暴的性格;因杨修屡屡言中其心思而杀之,体现曹操嫉贤妒能;因吕布反复无常而杀之,体现其政治远见。(2)该杀而不杀:关羽、张辽、庞德等,曹操完全有机会杀之,却没有杀,说明他惜才爱才,知人善用。5.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6.简述曹操在濮阳大败后遇险的情况,及反映出的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5)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因此得以脱险。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必修一基础知识梳理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默写有:1、(97年)(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2、(0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5、《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6(06北京卷)①《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7(08全国II)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8(08山东)(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
。9(08广东)⑴吾尝终日而思________
;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
。10(07全国1)(1)木直中绳,_____
;其曲中规。_____
,不复挺者,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
,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07安徽(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
;。12、
07四川(1)“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09年全国卷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14(09年江苏)⑵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5(09年天津卷)5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6(09年福建卷)(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17(09年安徽卷)(5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18(09年四川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9(09年山东)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
20(09年重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1(10江苏)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22(10陕西)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23(10福建)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
24(10江西)积善成德________,圣心备焉。25(11山东)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26(12江苏)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7(12全国大纲)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28(12北京)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______,则_________。29(12山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30(12安徽)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1(13新课标2)⑴蚓无爪之利,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用心一也。32(13天津
)
⑵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3(13山东)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34(14全国大纲)(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35(14辽宁)(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36(14浙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7(14福建)(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2015上海)
(2)_________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015湖北)(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16年高考1新课标2.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2天津卷.______________,则知名而行无过矣。3山东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劝学》一、重点实词1、学不可以已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劝学(停止)(停止)(快,引申为响亮)(横渡)(勉励)二、一词多义1、而致千里
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致意
致食客三千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2、金就砺则利
草创未就
诸侯各就国
侯嬴乃谢客就车
就极刑而无愠色
3、用心一也
用之所趋异也
(达到)(送到)(表达)
招引,引来(牵连)(靠近,接近)(完成)(回到封地)(登上)(遭受)(因为)(因为)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每日)(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四、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
(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修饰/转折)
顺风而呼
(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因果)蟹六跪而二螯(并列)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之
青,取之于蓝
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兼词,“于之“)(语气词)(代词)(代词)(助词,定中之间,无义)(定语后置标志)(的)(15山东)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分)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您了。现在某个国家造反,希望将军您率领军队前去平定他。(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士兵并不是喜欢死乐意受伤,只是因为他的将领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寒暑饥饱,明白地见到士兵的劳苦。(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分)解析:得分点:“社稷”“一”
“不臣”“帅”
“应”。
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有国家不遵守大臣的职分,希望将军率军前去讨伐他。(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
得分点:“好、乐”“为”“审”“明”。士卒们并不是喜欢送死、乐意负伤,而是因为他们的将领能够了解他们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五、文言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强健的筋骨(14新课标II)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韩)文力争乃止。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刘)瑾等大惧。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13新课标卷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简答题(10分)7“我只有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这段京剧唱词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请作简述。(6分)空城计(1分)诸葛亮因错用马谡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乘势扑来。(1分)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1分)他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派人到城门口洒扫。(1分)自己带着两个童子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1分)司马懿见此,心生疑窦,怕有埋伏,不敢冒进,下令退兵。07048刘备在小沛兵败依附曹操之时,能审时度势,韬光养晦。请简述他韬光养晦的主要做法及其效果。(4)主要做法:①在后园开了一个菜园,浇水种菜,显示自己胸无大志。(1分)②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故意装聋作哑,表明愚钝且缺乏战略眼光。(1分)③当曹操指出天下英雄是曹刘时,以闻雷失箸来掩护惊恐的窘境,以示缺乏英雄气魄。(1分)效果:刘备这些言行,弱化了曹操的戒备心理,最终得以逃脱樊笼(1分)。9激将法是用刺激性的话使将领出战的一种方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爱用此法.请举出他对部下、盟友、敌方使用激将法之例各一个。(6分)对部下:对盟友:对敌方:
对部下如:①赤壁之战前,派关羽埋伏华容道时以关羽可能容情激之;②长沙之战时,以黄忠神勇中苎羽;⑧葭萌关战马超之前,以马超神勇,要请关云长出马激张飞;④张郃进犯葭萌关,以除张飞无人能敌张郃激黄忠。对盟友如:①赤壁之战前,以曹操此次南征意在得到大小乔智激周瑜;②赤壁之战前,以刘备不降智激孙权决意抗曹。对敌方如:孔明屯军五丈原,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遣人送至魏寨,讥讽司马懿胆怯避战以激之。10《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①桃园三结义;②为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开释;③为关羽雪恨,以致兵败彝陵④把赵云救护的阿斗掷之于地;⑤新野带领百姓撤退。(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大意对即可给分)11杨修是曹操的行军主簿,为人恃才放旷,曾多次触犯曹操忌讳,最终被曹操杀害。请简述杨修触犯的曹操忌讳。(5分)①看出曹操书“活”字于门上是嫌门太阔;②分吃曹操的一盒酥;③看出曹操梦中杀侍卫是假装的;④参与曹植、曹丕的皇位之争并触怒曹操;⑤最后,杨修在曹操兵驻斜谷时由“鸡肋”号令预知曹操退兵之意,因而让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杀害。(每点1分)12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哪场战役?并简述经过。(5分)赤壁之战(1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讨伐孙权(2分)。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1分),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分)。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争。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默写有:《师说》1、(96年)(4)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2、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3(08全国I)爱其子,
_____
,于其身也,_____
,惑矣!4、(06广东)①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5、(06江西)(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8福建)(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8、08上海(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
,如是而已。9、
07四川(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
。”
10(09年安徽)(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11(10上海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13(12江苏)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14(12广东)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5(13北京
)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16(14全国大纲)(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2015江苏)(3)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015福建)(2)师者,__________。(2015安徽)2、_____________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而不从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2016年高考1北京卷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津卷.______________,则知名而行无过矣。3山东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师说》
一、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①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①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②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③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①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②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③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④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①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②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③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④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①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②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同步检测一、重点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作《师说》以贻之
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2、是故无贵无贱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如是而已
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
2.句读之不知
3.小学而大遗
(岂,难道)(糊涂)(赠送)(用来…的)(…的原因)(所以,因此)(不一定)(罢了)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四、虚词1、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则群聚而笑之
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
(承接)
(转折)(承接)(并列)(并列)
(的)
(主谓取独)(主谓取独)(主谓取独)(宾前标志)
(类,这一类)(音节助词)(代词)修饰
3、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吾其还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孰能讥之乎
4、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代词)
(代词)(推测,大概)(那)(祈使,还是)
(祈使,一定)(反问,难道)(比)(向)(对于)(从)(被)
5、乎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6、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在)(比)(语气词)(语气词)(竟然)(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不拘于时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宾语前置)译:不通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被动句)译:不受时俗的拘束。(判断句)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理解句中的词: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竟然研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诗》《书》《易》《仪礼》《礼记》《周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九-《论语》《尔雅》《孝经》-《孟子》赞赏赠送0713止(2015湖南卷)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
洁:形作动,清扫;“堙”:堵塞;“疏”:疏通。“所以”:……的原因
污秽的要使它清洁,堵塞的要疏通它,缺少的要补足它。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
“率”:大都;“然”:这样;“所以……者……也”是判断句式的固定句式
做官的人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皆是因为家里人喜好奢侈才导致这样的。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使”:如果;“之”:代这些事“使”“之”“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假使为了子孙而这样做(贪污受贿),那么子孙不能救我。
古代文化典籍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代称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下室乳胶漆合同范本
- 《煤炭产业迎来重磅新政策-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范文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炎症指标变化特点》
- 《龙血素B及其衍生物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 2024年度地坪工程保险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市场推广合同with推广目标、推广方式、效果评估等关键条款
- 《价值链在湖南建工集团的应用研究》
- 2024年度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条款详解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测试细致合同
- 2024年度农业企业上市辅导与法律服务合同
- 第五单元学雷锋在行动(教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服装店人员不稳定分析报告
- GB 37219-2023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 NB-T 47013.7-2012(JB-T 4730.7) 473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 《梯形的认识》(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肝吸虫护理查房课件
- 北京开放大学《现代管理专题》终结性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小腿抽筋的原因以及缓解和自救方法定稿
- 2023年度高级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南开大学答辩通用模板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20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