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三首》学案【学习目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学习点与难】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学习法】诵读和讨论。第一学【知识接】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
现实主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艺精湛被奉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忧国忧
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1
杰作。2、背景介绍:《秋·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泊西南天地”《咏怀古·一》),“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3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体分类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律诗是近体(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2
..................................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且一韵到底。2.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3.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所谓“失粘”,应该是指邻句不相粘——“粘”的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上句和上一联的下句。与“失粘”类似的规则,还有“失对”,也就是同一联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学习过程】一.基知识积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万壑()渚清()青冢()朔漠()省识()环珮()暮砧()夔州()荆门()繁霜鬓()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去紫台连朔漠)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江间波浪兼天涌()画图省识春风面()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停浊酒杯()寒衣处处催刀尺()无边落木萧萧下()二.鉴赏歌《秋兴首其一)3
补充背:
杜甫(公元)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1、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试分析颔联情景交融的意境。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4、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5、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4
三、小。这首诗通过对山巫峡秋色秋的形描绘,托出阴萧森、荡不安的环境氛,令感到秋秋景扑惊心抒发了人忧国情和孤抑郁之感。第一学答案:一.基知识积1.hèzhǔzhǒngshuòxǐngpèizhēnkuíjīng2.砧:捣衣石朔漠:北方的沙漠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兼天涌:波浪天
省:曾经
回:回旋
潦倒:衰颓,失意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二.鉴赏歌1.“凋伤”描绘了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寄寓了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落”的情感意味则远不及此。2.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萧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情景交融,情寓景中。3.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4.尾联在瑟瑟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氛围中,烘托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暗扣题目,绾结全诗。5
5.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兼天涌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藉托“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的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故园心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第二学一、知积累:《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古迹》共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二、诗鉴赏《咏怀迹其三)1、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2、这首诗第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6
3、从炼字角度赏析“赴”字之妙。4、试解析中间两联所运用的对比手法。5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6、诗人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7、诗人本人的命运与王昭君有何相同之处?三、小。诗歌的旨虽写君的“恨,但一开始并直接写而是从江山之绝引出咏人之奇,入题接着写君的剧及其源,为明“怨”做铺垫,最才明确出昭君“怨,感情推高潮。四、作: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第二学答案7
1.诗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点明主旨的词语是“怨恨”。2.描写了气象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以江山灵秀烘托昭君的英伟。3.“赴”字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写出了景之雄奇生动,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4.“一去”与“独留”对比,生不能归来,死后永葬荒漠,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写出昭君远嫁荒漠的孤寂与冷落,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5.空,徒然。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奈何只能身留异乡,空余长恨。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6.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7.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8
沉怨恨。第三学一、介写作背: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二、鉴诗歌《登高1、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2、鉴赏颔联情景交融的意境。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这里删去了五层,你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把它补充出来吗?9
4、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尾联中的“艰难”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三、小。“百年多独登台,深感己老病独,孤伶仃,单影只无所依。其中的“独字多么痛啊心有余力不足由于年老多而不能国家出了。这是一忧愤的情,心如焚的况,甫的伟就在此第三学答案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诗人寓情于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凄清、萧条,奠定了诗歌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2.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两句诗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深远,情景交融,落叶的“萧萧”之态,长江的“滚滚”之势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而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3.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55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含解析新人教版
- 外墙保温营造做法
- 《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 初三八班践行弟子规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论交际性操练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 钙钛矿电池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4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泉州华光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防城港市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文化苦旅》读书分享 PPT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
-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 2023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与答案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资料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
- 2021年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
- 钢筋厂建设施工方案
- 剥皮芝煤矿消防安全自检方案及自查报告
- GB/T 22740-2008地理标志产品灵宝苹果
- GB/T 12706.1-2020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 管理模板:某跨境电商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