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TOC\o"1-3"\h\u27202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自1972年中日建交开始,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中日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基本持平,体现了两国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中日两国积极参加了多轮谈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历史没有其他贸易活动那么悠久,但是现在也成为了经济贸易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关系不断加强。1980年,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约2100亿美元,2016年增至2.4万亿美元以上,发展速度非常快。据世界旅游理事会2016年统计,世界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到3亿左右,占世界服务贸易的50%以上,占GDP的10%以上。因为旅游发展的快速,各国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发展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又一次提升了旅游服务贸易的地位。虽然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它是以在强大的国内消费能力、改革的延续和开放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如2015年的“贸易加速发展”)为基础的。在中国,旅游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直到2016年初,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710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顺应了我国现阶段产业变革的趋势,更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国旅游服务业出现了贸易逆差,这反映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这需要我国通过提升旅游服务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力。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日本发展服务贸易乃至旅游服务贸易非常稳定。此外,因为中国和日本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因此,本文将选择日本作为旅游贸易调查的基准。通过对两国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和完善了我国的不足。利用原有的有利条件,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优质发展。1.1.2研究意义在各国贸易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各种跨国经济活动促进了中国的贸易发展水平,同时也对我国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晚,为了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尽快缩小中国和旅游服务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本文比较和分析了中国和日本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使用它作为基础,力求找出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分为一下两方面:理论意义:旅游服务贸易在现阶段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具体到某两个国家之间的文献资料还是占少数。本文把归纳分析法和演绎分析法相结合、归纳分析法和演绎分析法相结合对中日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做了对比。弥补了中日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的缺少,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实际意义:现在国际之间的竞争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竞争慢慢的转移到第三产业竞争上面来,而服务贸易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并进一步探析出制约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主要因素,为改善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现状提供了参考意见。1.3文献综述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的文献很多,但是专门研究关于中国和日本旅游服务贸易的文献比较少,没有一个专家或学者从旅游服务贸易的角度来研究中日贸易问题。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国际服务贸易。旅游服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1980年是发展周期的一部分,研究的重点是服务业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随着服务贸易的引入,服务贸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完善和成熟。Font,X.,Tapper,R.Cochrane,J.(2006)认为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他认为旅游会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影响经济的发展。ZongbinZ.(2017)认为,旅游发展必须由住宿、餐饮、旅游景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同方面来保障。Sharma和Dyer(2009)列出了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可以产生增加就业、投资和税收等积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道路和公共建筑的建设。发展旅游服务也可以促进当地居民文化活动的发展。Chen,Y.G.(2009)等人认为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资源和竞争力的整合,如交通和住宿。K.Jakosuoa(2011)认为,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1.2.2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有部分国内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贸易并开始着手研究。但是也只是对外国学者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评述,没有很大的发展。定量描述和实证分析的重点是开放市场对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的经济影响、旅游服务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梁琦(1997)首次提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更新阶段;张翰林、范英(1997)提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公约》;-LiangQ(1999)讨论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旅游服务国际贸易的影响;林美英(2000)认为中国的国际旅游贸易有很多优势;林刚(2003)从旅游者、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旅游产业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旅游服务国际贸易壁垒。史金海('4)(2005)提到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苏秦(2006)认为中国的旅游贸易和全国的竞争已经变得更加困难。李洪军(2008)分析了日韩旅游市场、旅游特点及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就文学的内容而言,外国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较为活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国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多以国家或地区为主,也多针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探讨,但对两国旅游研究较少。1.3研究内容和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和明白,旅游服务贸易从中国和日本在地理接近,方便运输、多元化和文化界密切相关,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日元对美元的升值等有利的条件。其次进一步探析限制了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因素,主要包括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法治建设的不足、文化差异的限制,两国之间缺乏协调。力求通过结合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有利条件针对性地为促进中日两国旅游服务贸易提出建议。1.3.2研究方法①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相结合笔者把需要了解的有关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主要对中日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做出分析,并分析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②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本文分析了中、日、美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并通过对比分析中、日、美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其竞争力,发现其差异性。结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对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第二章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现状2.1中日旅游发展现状2.1.1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在之后遭遇了经济危机,迅速摆脱抑郁。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相对稳定,而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率一直在20%左右,从而使中国旅游贸易市场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在入境和出境旅游方面,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与外国游客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与台湾和世界旅游资源的不断交换。就出境旅游而言,2017年中国外籍游客数量超过1.2亿。入境大约有1.4亿,其中2815万是外国人,同比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同比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增长4.2%。然而,从表面上看,旅游业的发展似乎已经饱和,尽管旅行社的数量仍在缓慢增长,但总资产价值正在下降。就旅游大学和大学而言,虽然课程或大学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学校的学生总数却在下降,这反映了旅游专业人员就业的持续下降。2.1.2日本旅游服务贸易现状从国际旅客数量中可以看出,,除了因为经济危机导致2009年的游客数量的下降外,近年来国际旅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在过去的五年增长率超过10%。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际客运量排名世界第四,日本排名第十六。考虑到日本是一个岛国,所有的国际旅客都是乘飞机或轮船进入日本的。除了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其他交通方式吸引的国际游客外,它只计算了通过航运和航空旅行的国际游客的数量。它跃升至第9名,中国排在第8名。从旅游服务贸易的表现来看,日本旅游服务贸易收入排名第13位,超过300亿美元。2.2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2.2.1两国在地理上邻近,交通便利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日同属东亚,地处太平洋边缘,两国联系紧密,交通便利。影响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地理位置和两国的距离,而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东亚,两国隔海相望。在区域经济的角度条件下的中国和日本,由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尤其是航运条件,特别适合发展海运,因为中国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有很多港口城市,例如秦皇岛、上海、烟台等等。其中上海被称为“国际港口”。而日本作为海岛国家,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地理条件和海运条件为中日旅游服务贸易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日同属东亚,同处太平洋边缘。中日两国交通便利,联系紧密。地理位置和距离作为影响国家和地区之间促进经济发和贸易的重要因素。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似,而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息息相关。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日两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运输条件特别适合发展海上运输。作为国际港口的上海距离日本长崎只有850公里(460海里)。中国首都北京和日本首都东京之间的距离只有2103公里。海空运输距离短、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2.2.2多元而联系紧密的文化圈中日两国虽然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但文化联系十分密切。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历史上的汉文化圈。中国和日本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并在日本广泛传播。传统的共同文化是中日旅游建设的桥梁,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这促进了区域内统一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了区域内旅游合作的各个方面。2.2.3中日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亚太旅游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崛起后,开始迅速发展,均进入经济繁荣期。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中的经济在取得的令世界各国惊讶的成就。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和受到了资本主义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其增长速度还是遥遥领先。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旅游市场的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中日在许多地区合作组织中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2.4中日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最近几年,日元和人民币的升值拉动了中国和日本游客出国旅游人数的增长。便利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信用卡服务,当游客在国外消费,汇率则会有一定的上升,对中日贸易配额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大,东亚也就成为亚太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第三章中日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3.1中日经济水平差异大在经济体制方面,日本的市场经济相对成熟,而中国现处于市场经济转型。虽然经济水平的差异不是中日旅游合作的决定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模式,两国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就不会有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呈现多元发展,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中国和日本的旅游业存在着巨大差异。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90年,日本人均收入超过3万美元,而中国的GDP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3.2中日旅游法制建设不匹配中日两国在旅游法律制度建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日本具有完善的、针对性强的、全面的旅游法律制度,这是日本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日本相比,中国仍然属于缺乏旅游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国家。中日旅游法律制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两国立法阶段的不同,导致两国旅游法规的成熟度不同。日本的旅游立法比中国早了许多年。可以说,日本在旅游领域的专项法律法规基本上是60年前制定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缺乏旅游立法的经验,没有专门针对旅游的法律法规。改革开放后,虽然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但该体系尚不成熟、不完善,与日本相差甚远。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旅游业的立法工作起步较晚,旅游法律法规中仍有许多“暂行规定”。例如,中国1985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直到11年后才将“暂行”一词删除。这是立法工作的不成熟表现,说明我国旅游行业立法人员缺乏立法经验,难以把握旅游发展的长期趋势,缺乏必要的自信。相反,在日本目前颁布的所有旅游法规中,“暂行条例”或“暂行条例”字样的文件基本不可见,说明日本旅游法规总体上比较成熟,可以保证旅游发展的长期稳定。当然,长期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从哲学上讲,一切都在变化,只有“变化”才是“不变”。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日本的一些旅游法律法规也进行了整合和修改,以确保适应旅游业的新发展。例如,日本的《旅行社法》自1952年颁布以来一直在增加或修订了十多次。②日本以《基本旅游法》作为旅游法体系的支撑,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分散、专业化的立法模式。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模式都是以《旅游法》为基础的。主要表现在《旅游发展法》、《基本旅游法》等基本旅游法的颁布。这些法律在原则上规定了旅游市场的地位、旅游者权益的保护、旅游政策的支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利用其他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法律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当然,日本也不例外。对于旅游法律法规制度而言,日本也认为“旅游的基本定律”为基础的三个组成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旅游符合国际标准。与我国的旅游立法模式相比,我国的旅游立法一直未能形成明确的立法体系。它不存在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基本法”起着支持其他法律的作用。事实上,中国一直采取分散立法和专门化立法的模式,在实践中制定了大量的地方旅游法规和部门规章。③。中日两国立法层次不同,立法的健全程度不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所规定的法律制度框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律层次,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第二层次是行政法规层次,包括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和地方性法规(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第三层是监管层,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以部令形式发布)和地方政府规章(由政府令发布)。我国现行旅游法律法规均处于第二层(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第三层(部门法规),大部分由国家旅游局、地方政府等部门制定。换句话说,可以说,中国的旅游立法制度只有规定,没有法律,权威性不高。与此相反,日本的《基本旅游法》一直是日本独立的法律,在法律层面解决了国内旅游部门的各种问题,对促进日本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夯实了旅游业发展基础,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与日本相比,中国缺乏顶层的立法,在支持其他旅游法规方面起着辅助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缺乏全面的旅游法律体系。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甚至各方面的投资热情也势不可挡:中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数十万人,新增旅游企业单位10多个。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旅游立法的步伐却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3.3文化差异制约服务贸易在文化方面,尽管中国和日本的民族文化相对密切,两国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巨大的差异在两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仅阻碍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但也限制了两国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与合作。①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中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不同的王朝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地理上看,中国东临辽阔的海洋,南接雄伟的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西北为沙漠。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中国人更加内向,和平、谦卑和独立成为中国的国民性格。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走过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秦、汉时期;经历过包容多元文化、文化大融合的唐朝盛世,也经历过禁锢思想封建保守的元明朝代。在近代,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求光明、求自救,走过了艰难困苦的道路,走过复兴之路、自强之路、改革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特征。日本是一个环海岛国,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使日本人产生了很深的隔离感。在历史上,在现代化之前,日本主要处于东亚文明中心的边缘,当然这与日本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某种“焦虑”,常常担心“我的国家”比“其他国家”处于劣势。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其一千多年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说一个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引进了西方技术,发展了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是使日本从最大的危机中解脱出来,成为类似中国的半殖民地国家。乳业的恢复使日本从逐渐封闭的封建土地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移民,并很快开始了外国的侵略和扩张。简而言之,因为中国的“宁静”和“适度”和日本文化特征的“独立性”和“吸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文化上不相容和影响因此,在中国和日本,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旅游合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②生活及社会交际中的差异众所周知,日本人以“礼貌”著称。口语中有许多必要的甚至是正式的问候语言。例如,当你早上起床时,家庭成员必须互相说“早上好”等等。如果你在日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问候就成了习惯。如果你不跟别人打招呼,那是不礼貌的。然而,在中国,亲近的人不一定要有礼貌。如果你听到两个人健康的问候,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也相对生疏。当然,也有一个中国的示意性问候,那就是“你好”。但是这两个词与其说是交流的词不如说是问候。换句话说,来自日本人的问候语与交流讨论类的问候语不同,不是纯粹的问候语。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固定的语言套路,用什么语言交际,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形势,当事人的身份,工作甚至心理状态。因此,中国的交际性“问候”与日本的程序性问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日两国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差异对中日旅游合作的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中国游客不“礼貌”,因为中国游客不像他们那样打招呼。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是礼貌的友好表达。③交往方式的差异中国和日本在交往方式上也有根本的区别。中国人认为与朋友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际关系”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充分人际关系是中国人在社会上成功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当两个人成为好朋友时,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遗余力地互相帮助和支持,即使很难,他们也会和他们的朋友互相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想要交朋友。中国人想要找到甚至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机会来交朋友,不管是在酒桌上还是在路上,在车上,有时在电梯里,他们都可以成为朋友。当他们是朋友时,他们可以互相帮助。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中国相比,日语的交际原则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人认为和不认识的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这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日本人因为见面、交谈等短暂的接触而不能成为朋友。与中国人相比,日本人的关系要弱得多。虽然两个日本人会是好朋友,但对方很少寻求其他帮助,尤其是在援助给对方带来麻烦的情况下。日本人认为,即使他们是朋友,他们认为也不应该因为朋友违反法律或其他规则。这种区别导致中日两国人民在私人交往中经常互相不理解,从而导致冲突。中日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是中日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④消费观念的差异在旅游过程中,消费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虽然中国和日本都有水域,但是消费者的感知并没有小的差异。例如,在为家人和朋友购买礼物时,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与接受者和发起人之间的关系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讲究“面子”,认为对方得到的珍贵礼物是对对方的尊重,自己也有“面子”。中国人有一种“礼尚往来”的氛围,这种氛围要求双方具有互动性,这样才能保持联系,保持双方的关系。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有一种价值不平等的倾向,也就是说,一旦他们收到了礼物,他们的回报就会翻倍,而且付出的要比付出的多。日本人认为接受别人的礼物意味着接受别人的恩惠,这意味着欠别人的债,礼物越值钱,责任越大。日本人不愿承担债务,让别人背负债务意味着给别人增添麻烦。所以不送太贵的礼物,重要的是目的,回报和付出一样重要。另外一方面,在品牌消费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并乐于购买名牌,因为他们看中了其中的品牌价值。日本人认为评价其他品牌更重要。日本人认为,虽然它是一个昂贵的、一流的品牌,但如果周围的人不认识它,它也不会通过使用这个品牌来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所以购买是没有价值的。换句话说,日本人更关心周围人的意见,希望与每个人保持一致。如果每个人都拥有它,那么他们必须拥有它。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出国旅游时,消费前景的差异很容易给当地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例如,当日本人看到中国人选择昂贵的礼物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炫富的表现”,但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中国固有的人际关系特征。同样,日本人在中国的消费态度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也不理解。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中日旅游合作的发展。3.4中日两国缺乏协调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讲,两国的旅游合作应该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两国之间必须有一个正式的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其次,两国之间必须有一个正式意义上的区域旅游服务官方合作文件。中日在旅游区域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满足第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在两国共同建立的正式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方面存在不足。中日在本地区缺乏有效的合作组织和机构。例如,东亚旅游协会(TourismAssociationofEastAsia)就是一个在促进中日旅游合作发展方面几乎无作为的组织。组织几乎没有安排中日旅游峰会,很少讨论跨国旅游发展。虽然中国和日本在对待旅游市场上都采取了政府主导的政策,但是两国的行政机构没有足够的权威,重视的地方也不同,有时会导致各方之间的激烈竞争。第四章改善中日旅游服务贸易的措施4.1加速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中日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制约中日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缩小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中国经济要发展,也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为中国经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有效贡献。为了促进中日两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无论是增加就业还是调整经济结构,都必须引导投资。其次,政府必须采取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近年来,中国和日本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12年,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扩大公共采购支出。二是适当增加转移支付,主要用于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障。三是增加税收。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适当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第二,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尤其是汽车和住房信贷;第三,高效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最后,中国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中国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基础上,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国外市场,销售或制造生产,在实施跨国活动中注重减少对外贸易摩擦。此外,中国政府应该减少对外国公司的各种优惠政策,平等对待国内公司和外国公司。国内企业也应主动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加快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促进东亚贸易区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2完善中国旅游服务法规体系建设虽然我国旅游贸易法律框架基本完善,但即使是与已发布的旅游贸易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尚未形成体系,旅游服务贸易相关规定缺乏功能性和可执行性。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影响了中日旅游合作的发展。因此,中国应推动旅游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建设,并根据《对外贸易法》制定一系列关于旅游服务贸易各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旅游服务贸易变化和持续的发展需要新的措施来适应新的情况。同时,要提高服务贸易立法在旅游领域的可执行性和功能,发挥旅游立法在促进旅游服务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中日两国在旅游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4.3促进中日旅游文化交流虽然中日两国的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不尽相同,但两国的民族文化却十分相近。如果我们要发展中国和日本的旅游服务贸易,我们必须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增加文化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在文化方面做到求同存异,促进国家间旅游文化的交流,从而为中日旅游合作提供文化保障。此外,建立联系网络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国际旅游公司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不能缺少日本的参与,这对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当前状况下,如果中国旅游企业还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模式,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日两国旅游合作的发展,目前还没有明确提及就是国际关系的发展。首先是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由于国际会议、留学、探亲访友、学习日语、寻找任务等因素产生的。事实上,与日本人建立这种关系的机会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建立个人关系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然而,仅仅建立个人联系是不够的。这种人际关系网的创建过于偶然和直接,所以有必要有意识地参与或建立一个“自我”网络。今天,各行各业的管理或多或少没有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国际联系网络。然而,由于日常工作的繁忙和工作的功利性,这一已建立的国际网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如何让人们主动加入两个国家的旅游推广组织,如何在这两个国家内部建立这样的组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4.4创建中日两国旅游协调机构为促进中日旅游合作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中日旅游服务贸易协调组织,促进中日旅游服务贸易;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当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虽然这些国家的旅游服务销售有所增长,但对方国家对进一步开放其旅游市场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中日两国应在东亚地区旅游合作领域建立一个中介组织,协调和促进两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中介组织应包括中日两国旅游组织成员、各自特色的旅游协会和国内知名旅行社。该组织应该依靠互联网技术在其主页上展示与中国和日本旅游服务相关的产品。这一协调机构应与跨国旅游线路合作,为两国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游客应该通过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来吸引到国际游客到中国和日本旅游。例如,引入神秘的东方文化旅游线路,如中日十日游,以吸引西方游客,促进中日旅游贸易的发展。中介组织的任务应包括:外语导游的联合培训、东亚文化旅游庆典的组织、联合志愿者的招募等。
第五章结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旅游服务相关的问题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天,作为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国和日本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的问题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没有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因此,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日旅游贸易服务进行研究,以期为中日经济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中文文献:[1]严慧雯.中日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J].河北企业,2018(1):79-80.[2]崔伯英,李响.中日韩服务贸易:未来如何推进?[C]//IMI研究动态2018年第一季度合辑.0.[3]罗芳,王丽琪.中日韩服务贸易潜力研究[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9(3).[4]苏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06(7):19-21.[5]王迎,石晓宇.浅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调整路径[J].智富时代,2018(3X):152-152.[6]李志伟,赵志峰,陈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比较——基于进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8(8):28-32.[7]李俊.服务贸易让“一带一路”有热度、更有温度[J].进出口经理人,2017(7):24-25.[8]吕文.基于经济学角度下旅游服务贸易需求和供给关系的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7(8):144-145.[9]闫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7):162-163.[10]阮德寿.“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77-78.[11]刘啟仁,李梦青,黄建忠.汇率变动如何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基于“第三方市场效应”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6).[12]高小茹.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探析[J].当代旅游,2019(2):47-48.[13]王公为.国家间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带下载答案
- 物业员工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认真承诺我发誓
- 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 语文学习心得与策略分享
- 货车司机聘用合同案例
- 购销合同书写规范及示例
- 购销合同范本格式写作规范
- 跟随大卫科波菲尔的英语脚步
- 运费结算合同协议编写指南
- 第三节词本义和引申义
- jgj t17-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
- 食堂面点师的岗位职责
- 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课件
- 激光显微切割课件
- 038-楼梯栏杆、扶手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 2023年镇海炼化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NB∕T 10731-2021 煤矿井下防水密闭墙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反求工程基础课件
- 【培训课件】用电安全知识
-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推荐九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