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
第一种类型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典例1】(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的怯懦软弱,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两种对立的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形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形象。【典例2】(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解析】第一首明显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以景结诗,以水喻情,相似点在“长”。第二首结句以眼前之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典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问题】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的形象.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解析】王诗应从映衬的角度来理解人物形象。王诗没有从正面来描写采莲少女,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但闻歌声来烘托少女的美丽,很好的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采莲少女的快乐与青春的活力。白诗应着重分析人物的神态和动作。采莲女遇到一个小伙子,正要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地低头微笑,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落入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精心刻画,一个含羞带笑的采莲少女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参考答案】两首诗中的都是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的采莲少女。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感情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第二种类型语言比较鉴赏【典例1】(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问题】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解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所谓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皎洁无暇的月亮,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典例2】(2006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问题】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第三种类型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典例1】(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解析】吴融的《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过华清宫》抒写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典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问题】这两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相同,请简要说明。【解析】崔诗的前两句叙述“去年今日”的美好,后两句叙述景在人去的遗憾。欧诗的前四句叙述“去年元夜”两情相悦的美好,后四句叙述“今年元夜’昔人不再的孤独和伤感【参考答案】两首诗都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护诗通过同日同地同景的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尽其妙地表达出来。欧阳修写“去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相当动人。第四种类型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典例1】(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问题】(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解析】(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典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问题】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白诗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在时间的转换中透出空间的转换,又在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在鲜明的对照中,表现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苏诗在写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的同时,感叹了好景不长,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可扣住诗的最后两句来理解,“不长好”“何处看”是关键词。【参考答案】白诗:抒发了诗人被贬后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之情。苏诗:面对不可长久的中秋美景,抒发了聚后又不得不分离的哀伤与感慨和人生难料、前途难卜的感叹。巩固与提高1、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解析】(2)本题选了苏轼和白居易的两首诗进行思想感情比较鉴赏。苏轼的诗中“泛崇光”“空蒙”“红妆”一类词,表达了苏轼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白居易的诗,题目中的“惜”,第一句中的“惆怅”,第二句中“残”,末句中的“惜”等表明了使诗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1、【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2、2006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乐成寄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4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郴州市汝城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怎做消防安全
- 护理瞳孔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 幼儿爱眼护眼课件
-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 半事化宿舍管理
- 引流管的更换护理要点
- 数学培训成果展示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51.集成运放线性应用电路-比例运算电路-60.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 企业劳动关系课件
-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考零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1.2点亮小灯泡-教科版(15张)(5)ppt课件
- 最新版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工作大纲
-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
- 冲压工艺作业指导书
- 教学常规各种检查记录表(共6页)
- 橡胶坝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