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六(含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六(含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六(含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六(含答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9~13题。(20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B.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C.何厌之有

厌:厌烦

D.既东封郑

封:把……当作边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B.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C.君之其难也

吾其还也D.以乱易整

敢以烦执事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正面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3分)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2、(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B.秦王必说见臣

说:答应C.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D.臣左手把其袖

把:抓住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表明荆轲勇而多谋的一组是(3分)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⑤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⑥秦王必喜而善见臣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为取刺秦的“信物”而诱使樊於期自刎。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

(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出。

(《鸿门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拔剑切而啖之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C.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樊哙覆其盾于地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良曰:“长于臣。”

D.因击沛公于坐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4、(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B.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C.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D.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B.萧何认为韩信是位奇才,后来听说韩信和几十个军官半路上一起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C.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军,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D.军官们听说汉王要筑坛拜大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6.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B.“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C.“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D.“表”是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2)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0.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D.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中:中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老子等。C.执事,古代办事的官员,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为下文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军埋下伏笔。B.烛之武回应郑伯的话既表明了他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又十分生气、直截了当地批评了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使文章情节掀起波澜。C.在重提秦、晋旧事的基础上,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让秦伯警惕晋的野心。D.吕祖谦认为天下事情的离合都是因为利益,秦穆公因为利益而背弃晋国,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另谋利益。

13.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6、

(二)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把:抓住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9.对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赈”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C、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10.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面。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9C(厌:满足)10D(都是介词,用;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却;C项代词,那/语气词,表商量、希望语气,还是)11D(①从侧面、②④⑤从正面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12C(无中生有。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的。)13(1)(您)为什么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就削弱了。(句子大意2分,“焉用”“陪”各l分)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句子大意2分,“所与”“敝”各1分)2、4.(3分)B(应为“喜欢,高兴

”,同“悦”)5.(3分)A6.(3分)D7.(8分)⑴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⑵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3、4.C(使……为王)5.A(A都是连词,表顺承,接着。B连词,来;介词,因为。C介词,趁机;介词,依靠。D副词,尚且;副词,将)6.D(A介词,对。B介词,与“见”联合起来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C介词,比)7.A(项庄不能刺杀刘邦,不能理解是因他心软,而是因为刘邦有项伯的保护)4、、4、A解析:首先应熟读精思,理解内容大意,然后抓住某些标志性词语(如开头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固定结构等),根据文意进行断句。5、B解析:“韩信和几十个军官半路上一起逃跑”与原文不符。6、B解析:“世家”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说法错误,应为“列传”所占篇幅最多。7、(1)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不得志地长久待在这里呢?(“东”解释为“向东”,“居”解释为“待在”,各1分,大意1分)(2)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度”解释为“估计、料想”,“上不我用”为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3)大王假如只想永远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王”解释为“称王”,第一个“事”解释为“使用”“计”解释为“谋划、商议”,各1分,大意1分)5、10.D【解析】中:符合。11.D【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12.B【解析】曲解文意,烛之武以年老的推辞来委婉的批评郑伯。13.(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秦国)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以为:把……作为(1分);行李:出使的人(1分);共:通:“供”,供给;(1分);句意2分;共5分。

(2)烛之武出来劝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使郑国在将要灭亡的时候存活下来。说:劝说,说服,(1分);存:使动用法,使……存在、存活(1分);于将亡,状语后置;在将要灭亡的时候(1分);句意2分;共5分。(一)(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