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传》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空篌引》。3、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2、题目解说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颂。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二、初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提示:初读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三、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任务一】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任务设计】1、速读全诗,找出这场演奏会的演奏者、演奏的乐器、演奏的时问、演奏的地点。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听众的反响听众的身份听众的反响听众的身份3、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4、找出诗中直接描写李凭音乐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任务二】语言的魅力:一字生辉【任务设计】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2、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任务设计】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音乐描写的不同?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不同:五、阅读诗鬼李贺: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以李贺诗句被引用的情况,要是他不那么命短,估计以后收版权费都能收到手软,完全不用那么潦倒。遗憾的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我们先从一个“流血事件”说起。武则天上位,建立武周,大肆杀戮李唐王室。这时,一个叫李晋肃的王孙已经家道中落,以落魄贵族的形象生活在河南。他落魄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情报系统全国第一的武则天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支皇室远亲。李晋肃因此逃过一劫。这实在是文化之大幸,因为几年之后,李晋肃将迎来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夫人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李贺。一、天才也需要呕心沥血李贺凭借以闻名后世的,除了“诗鬼”的名号,还有作为短命天才的传奇。虽然他所处的时代,武则天时代的血雨腥风早已过去,他终于可以站出来响当当地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但是毕竟家族式微,估计连个富农都算不上。李贺形体瘦弱,可能与家境贫寒有关系。但要么怎么说是天才呢,就是这样的物质条件下,人家依然才思敏捷,七岁能写诗,还擅长疾书,简直可以媲美世代贫农、五岁却能援笔成诗的天才方仲永。可怕的是人家不但天分高,还足够努力。据记载,长大一点后的李贺常常骑着一头驴沉吟佳句,如果有灵光乍现的时刻就赶紧记下来,把纸扔进跟随的书童背的口袋里,晚上回家时就是满满一口袋诗句。他母亲见他这样都心疼,说:“你这个孩子是非要把心血呕尽才罢休么!”可以说,李贺的早逝与这种“苦吟”有很大关系,他的确是用生命在进行诗歌创作。天才也需要呕心沥血,这就是光耀后世者与泯然众人者的差距所在。二、天才与大咖的历史性会晤关于天才李贺,还有这样一段传说:李贺七岁时已经凭借诗歌名满京洛,当时的文坛一哥韩愈和徒弟皇甫湜读了他的诗,都拍案称奇,于是一同去造访李贺。当他们看到一个小孩子出来见他们时更是吃惊,为了检验李贺是不是炒作,两人命李贺当场即景赋诗一首,李贺一首《高轩过》又是拍二人的马屁又是说自己的处境抱负,让两人对李贺的才名更加肯定。这个传说未免离奇,于是在清代遭人质疑,到了近代,经过考证,断定《高轩过》应为李贺二十岁的作品。所以,天才李贺与大咖韩愈的历史性会晤,应该是这样的:李贺十八岁就已经诗名远播,但是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李贺非要得到大咖韩愈含金量极高的肯定。听说韩愈在洛阳,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去见韩愈,自荐信就是这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边塞诗作为唐诗的一个主要题材,到了中唐已经出现过高岑、卢纶、李颀这样的大家,名篇更是层出不穷。而李贺这首边塞诗,构思新奇,想象丰富,明显与前辈们风格不同,成功引起了韩愈的注意,这才有了韩愈和皇甫湜回访,李贺作《高轩过》的事。得到了文坛一哥的肯定,李贺踌躇满志,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期待,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重振家风。天才就是天才,一路顺风顺水地考到长安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但是,麻烦又来了。我们常说“天妒英才”,可知,如果才名太盛可能会被老天嫉妒,结果就是少活几年。这虽然也是件很让人难受的事,但是比起人妒,天妒就太纯粹了,因为人心有多阴险是无法预料的。李贺很不幸,被天妒,也被人妒了。一众妒才者嫉妒并且畏惧李贺的诗名,怕被李贺抢饭碗,各自发表言论阻挠李贺。其中,一个妒才者拿李贺死去的父亲做文章,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生生把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谐音成了“进士”,说李贺参加进士科考试就是对父亲的不孝。这显然是荒唐的。韩愈听说了李贺受到这样的委屈,拍案而起,写了一篇《讳辩》声援李贺,在文中发出了犀利的质问:“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要是父亲叫‘仁’,儿子还做不做人了?!”但是事实证明,在社会舆论面前,大咖也是人微言轻。李贺就这样被剥夺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没法参加“高考”,李贺拿着一张初中毕业文凭被困在了长安。但不得不说,李贺绝对是“间歇性混吃等死,持续性踌躇满志”的代表。困守长安期间,他写了一首《致酒行》。在诗中,他先说自己是多么零落栖迟,家人盼他回家是多么的望眼欲穿,而后,“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一下子意境开阔,完全不像个考试受阻的落魄青年。尤其是那句“雄鸡一声天下白”更是被后人多次引用。我们熟悉的那个李贺又回来了。以李贺诗句被引用的情况,要是他不那么命短,估计以后收版权费都能收到手软,完全不用那么潦倒。唉,造化弄人啊。三、天才人生的最后几年很多在后世之中光芒万丈的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却往往被排挤被忽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相当怪异但又普遍的现象。对此,杜甫的解释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清人赵翼的解释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贺,也是一样。举进士不得的李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往返长安,可能是凭借皇室远亲的身份和良师益友韩愈的举荐,在极其重视科举成绩的唐代做了几个小官,却依然是仕途惨淡。这段时期,他在《开愁歌》中抱怨过“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还描写了自己“衣如飞鹑马如狗”的窘境。当他被命运击垮,再也不复当初志得意满含忧含愤离开长安时,把悲愤寄托给由汉武帝所制、魏明帝所迁的金铜仙人,写下了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谢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这首诗中,李贺借见证了汉代兴衰的金铜仙人,几乎看穿了九十多年后唐代的灭亡。而因为不忍离开长安而清泪如铅水的金铜仙人,正是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的李贺的凄凉写照。李贺还抛出了一句千古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一直以来被众多文人雅士所对,从宋代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到元代元好问“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乃至于近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足见其影响力。离开长安后,李贺一路向西,做过3年的军队幕僚。彼时唐代已经显现出动荡的苗头,割据势力猖獗,李贺的新老板讨叛无功索性告病修养,无路可走的李贺强撑病体回到河南家乡,不就病死,享寿二十七岁。从李贺留下来的诗作中足以窥见他奇丽诡幻的风格。箜篌国手的演奏,在他听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梦游月宫,在他看来是“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此外,将神仙鬼魅写进诗作也可以令人毛骨悚然,比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诗鬼,亦是诗诡。杜牧评价亡友李贺时,拿李贺的这些诗作和屈原的《离骚》对比。他认为,《离骚》除了文学价值以外,还有激励君主的作用,而李贺的诗歌,虽然缺少这一点“理”,但是词藻已经超越了《离骚》。如果李贺可以假命于天,把诗歌中欠缺的“理”补上,他的诗就可以完全凌驾于《离骚》之上。这实在是了不得的评价。关于李贺的死,还有一个传说:李贺临终之时,看见一个穿着绯衣、驾赤红虬车的仙人从天而降,请他去为天帝新建的白玉楼写《白玉楼记》。李贺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意欲推脱,却被仙人不由分说地带走了。作为一个21世纪的进步青年,我宁愿相信这个传说。命运对李贺是公平的,给了他世所罕有的天赋,也给了他不寻常的坎坷际遇;没有给他足够长的生命,却给他的诗句以跨越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天若有情,也应该用这种郑重的方式招回这个人间迷魂了。我希望这是真的。答案三、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1、速读全诗,找出这场演奏会的演奏者、演奏的乐器、演奏的时问、演奏的地点。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时间:高秋地点:中国(国都长安)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听众的身份听后反应(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悲啼洒泪(2)素女,又称“素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起了愁容(3)紫皇,天神紫皇,天上最尊贵的神。深深打动(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听得入迷(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请教(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跳跃起舞(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通宵不眠(8)寒兔,月宫中常娥的宠物。如醉如痴(9)云,空山中凝聚着,低垂着。驻足聆听(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露冷不觉3、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小结:诗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4、找出诗中直接描写李凭音乐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风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小结: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任务二】【任务设计】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2、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岀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五、拓展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