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经济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业分层测评8_第1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经济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业分层测评8_第2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经济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业分层测评8_第3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经济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业分层测评8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1952年,我国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2.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图一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eq\o(\a\al(图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状况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解析】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体现,加剧了经济的落后,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49年 B.1952年C.1956年 D.1979年【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故选C项。【答案】C4.“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A.提高了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词“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炼钢铁,是“大跃进”大办工业的表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一次严重挫折,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D项错误。【答案】B5.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导学号:78720232】A.中央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解析】1959—1961年中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这主要是“左”倾错误导致的。从1960年开始,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八字方针”。1962年后经济开始恢复,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的成效,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6.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解析】注意题干时间限制“1975年”。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答案】B7.下图是我国1957—1962年的炼钢指标,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是()A.大炼钢铁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B.“大跃进”时期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盲目发展重工业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大二公”,快步进入共产主义D.“大跃进”时期兴起了全民炼钢运动,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解析】图片反映了我国1957—1962年的炼钢指标不断增加,说明盲目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图片只是反映指标的增加,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浪费,故A项错误;大炼钢铁运动是“大跃进”的表现,人民公社是在农村,故C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兴起了全民炼钢运动,盲目发展重工业,破坏了生产力,故D项错误。【答案】B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8720233】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解析】第(1)问,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特别要注意两则材料中强调的要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突出重点。第(3)问,注意题干的限制是“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