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相关资料【字词拓展】如1.往。《左传·隐四年》:“(石厚)从州吁如陈。”2.归依。《庄子·人间世》:“民其无如矣!”3.及,比得上。《诗·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4.遵行,遵从。《梦溪笔谈·权智》:“士卒皆如其教。”5.如同,像。陶潜《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6.应当,不如。《左传·昭十三年》:“若求安定,则如与之。”7.等于。《淮南子·天文》:“三与五如八。”8.奈。《史记·刺客传》:“是无如我何。”9.副词,乃,方。《大戴礼记·少间》:“请尽臣之言,君如财之。”10.连词。①表并列,和,与。《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②表顺承,则。《风俗通·穷通》:“心战则癯,道胜如肥。”③表选择,或者。《论语·先进》:“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④表转折,但,然而。《大戴礼记·诰志》:“不赏不罚,如民咸尽力。”⑤表让步,虽然。《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⑥表假设,如果。《孟子·公孙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方1.正方或长方形。《孟子·离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圆。指大体范围。《史记·魏公子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亦指面积。《魏武制度》:“施内外塾方三十亩。”3.方向;边。《诗·日月》:“出自东方。”《史记·扁鹊传》:“视见垣一方人。”4.地方;地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5.境,边境。《史记·孝文纪》:“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6.地,大地。《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7.古代北方地域名。即朔方。《诗·出车》:“往城于方。”8.古代书写用的方形木版。《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9.药方。《史记·扁鹊传》:“我有禁方。”10.方法;方略。《史记·周纪》:“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宋史·虞允文传》:“上谕以进取之方。”11.法度;成规。《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操善用兵,变化无方。”12.世俗。《世说·任诞》:“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13.等,相等。《周礼·梓人》:“梓人为侯,广与崇方。”14.副词。①正。《世说·容止》:“裴方向壁卧。”②刚。《旧唐书·李愬传》:“方有制置,会疾作。”③将,将要。《世说·捷悟》:“(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④才,方始。《世说·纰漏》:“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⑤同,一起。《书·微子》:“小民方兴,相为敌仇。”⑥尚,仍然。《世说·政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15.介词。当;在。《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汉书·杨恽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与1.\\Y亲和;亲附。《国语·齐》:“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2.帮助。《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3.赞成;赞许。《论语·先进》:“吾与点也。”4.等待。《论语·阳货》:“岁不我与。”5.对付。《左传·襄二十五年》:“一与一,谁能惧我!”6.交往。《吕氏春秋·慎行》:“始而相与,久而相信。”7.给予。《史记·吕太后纪》:“弗与食。”8.介词。①替,为。《史记·陈涉世家》:“尝与人佣耕。”②跟,同。《史记·天官书》:“木星与土合。”③被。《战国策·秦》:“(夫差)遂与勾践禽。”9.连词。①和。元结《右溪记》:“植松与桂。”②或。《孟子·梁惠王》:“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③与其。《庄子·德充符》:“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10.参与(yù\\Y)。《史记·范雎传》:“不敢复与天下事。”11.同“欤”(yú\\Y)。语气词。《史记·孔子世家》:“归与!归与!”又《刺客传》:“其是吾弟与?”参考译文:(孔子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闲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日在家闲居时常说:‘(别人)不了解我呀。’如果现在有人想了解、任用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急忙轻率地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有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而且又加上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那么,让我仲由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军队勇武,而且使百姓都懂得为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问:)“冉有,你有什么打算?”(冉有)回答道:“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我冉有去治理它,等到三年之后,我就能让百姓富足。至于那些礼乐教化的事,就只有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孔子问:)“公西华,你有什么打算?”(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这方面的事情。关于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孔子又问:)“曾皙,你有什么打算?”弹瑟的声音渐渐稀少,铿的一声结束,(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志向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夹衣,约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道:“我赞成曾皙的话啊!”那三个人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那三位说的怎么样?”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问:“老师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说话一点不谦让,因此笑他。难道冉有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祭礼宗庙、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作文万花筒】《论语》精彩语录集1.\\Y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2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4.道不同,不相为谋。2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6.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2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相关链接】(一)孔子与《论语》\\Y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曾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基本概念是强调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一直流传到现在。《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相互之间并不关联;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二)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重点剖析】(一)分析文章结构\\Y全文分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第一部分孔子问志,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态度谦和、善于引导,使谈话有了轻松和谐的气氛。第二部分学生述志。子路(由)有伟大抱负,坚强信念,对礼治十分重视,但说话口气过大,这是因为他在四人中年纪最大,而且个性刚直、鲁莽。孔子见他不谦让,所以笑他。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冉有(求)长于政事,但认为儒家的最高理想--实现礼治,要等待君子协助才能办到。可见他也重礼,而又虚怀若谷,孔子鼓励冉有管好一个国家,表扬其谦逊态度,但也暗示冉有不该畏缩不前。公西华(赤)很重礼治,年纪最小,态度更见谦恭,夫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鼓励公西华增强信心,勇担重任。曾皙(点)很有教养,态度谦逊,他愿意做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礼乐教育,从而培养青少年优美情操,高洁志趣,夫子立即予以赞扬。第三部分孔子对大家的评志,既肯定了各人的志向,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具有朴素辩证思想。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中心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述了孔子的思想态度。(二)《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情景可说是最早的一则交往艺术,请分析。此篇表面介绍的是四位弟子陪先生闲坐聊天的事,实际写的是孔子组织的一次关于理想志向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孔子所表现出的与学生交往的艺术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惑知尔,则何以哉?”的题目,针对性强。(2)教态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开头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3)启发、引导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皙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区别较大,不想发表。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述其志也!”借此引导曾皙畅谈自己的志向。(4)态度明朗,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皙的发言立即表示赞同:“吾与点也”。讨论结束,孔子评志,实际是进行总结,以小见大,将四位弟子的发言,上升到治国的高度,肯定了志向,指出了不足。《论语》语录点评一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从这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二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注释: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②重:庄重、自持。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⑦过:过错、过失。⑧惮:音dàn\\Y,害怕、畏惧。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评析:本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三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④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⑥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⑦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⑧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注释:①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③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④执舆:即执辔。⑤之:与。⑥辟:同“避”。⑦耰:音yōu\\Y,用土覆盖种子。⑧怃然:怅然,失意。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四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论语》新篇马利“子贡,你怎么不说话?”“夫子,我……其实……不是,其实……我是做了一个梦,想请夫子……”“呵,不就是帮你解个梦么?这手艺虽然比不上周公,不过……你先说说你那个梦吧!”“是这样。这是一个很长很沉的梦,我梦见我到了另一个世界,大约是几千年后吧,斯世之人,吃有珍馐佳肴,住有高楼大厦,穿有锦衣华服,行有汽车飞机……”“你说什么车,什么机?”“噢,是一种不用马拉而自行的车,像个乌龟壳,快于马车数倍。那个飞机是一种铁鸟,大如鲲鹏,腹中尤能纳人,翱翔九天,日行万里。对了,我在这个世界里是一个孩子。”“哦,说下去。”“夫子以为这种生活怎么样?”“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不过,如果是天下人人如此,安居乐业,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夫子以为我在梦中,日子过得如何?”“幼有所养,人之幸事。”“夫子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当是世也,是不论贫富,不讲贵贱,年满六岁,统统上学。学前班一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如果混得好,还要上大学四年。”“有教无类,诚其善也。”“夫子,适龄儿童一网打尽,您当然觉着‘善’了,可是,请问夫子:成千上万人,会不会有完全一致的思想?一个人的命运能不能由一张试卷决定?将一个人的学业用数字量化表征,以百为满,究竟五十九与六十有多大差别呢?”“糊涂!龙生九子,尚且各不相同,怎么能指望千万人思想完全一致呢?一张试卷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张试卷恐怕非圣贤不能编写。一个人的学识,如同一捧沙子,分为百份,你说五十九份与六十份哪堆更大呢?”“可在那个世界里,为师者的任务,就是从小学开始用一张张的试卷,一遍遍的灌输,让成千上万的人长成一个脑袋,去通过一项全国范围的洗礼。他们得意地管这场高考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下桥的自然是蠢蛋庸才,前途无望。要么明年再挤,要么自谋生计。挤过去的,自是人中英杰,栋梁之材。”“一样的身手,一样的头脑,如此栋梁,有数人足矣,何必全搞成一副面目。”“夫子所言极是。据说挤过桥的,日后在大学里,又要费大气力将辛苦长成的生铁脑壳打碎,颇费周折。”“呜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有呢。夫子教导我们说,要‘多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要‘多学而识’,而我在梦里,每日在学校之中,只能像只皮口袋一样,将书上和老师讲的囫囵装进,消化吸收还来不及,哪能有多问的心思啊。在梦中,每日闻鸡起舞,夜晚忙于当天作业,不到月朗星稀不能休息。”“诚如所言,彼学子一夕之寝尚难保全,胡瞻其能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此非治学之道,彼君子兮,岂无所乎?”“夫子,按您那套治学之道,最少复读三年。”“以吾之道,可得真才实学,胜彼百倍。”“可挤不过那独木桥,将来就没有出路,找不到一个好饭碗,您的真才实学,饥可食乎?寒可衣乎?在梦中一位老师有一句话,说‘盯着高考看,瞄着高考干,围着高考转,跟着高考变。小子,挤过独木桥,你至少少奋斗五年。’”“?!”“夫子恕罪。我只是鹦鹉学舌而已。”“为师者,当为人之表,岂可宣扬此投机取巧之说?”“夫子此言差矣。当老师的,也打学生时代过来,而且多已为人父母,哪有把学生往火坑里推的?但那个世界,竞争激烈,难容大器晚成之人,等你五年奋斗完,恐怕早已物是人非,换了人间了。为人师者,也是为学生日后打算。况且学校也是用学生分数的高低衡量老师的优劣,学生分数高,自然皆大欢喜。不瞒您说,就是您,如果较起真来,恐怕奖金月月拿不全。”“此又何故?”“夫子一生,三千弟子,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合格率仅为2.4%,门徒百人之中,功课全都合格的,不到三人,依照《教师考核细则》,奖金恐怕是不行了,弄不好,薪俸都要扣除。”“……”托爱因斯坦的福,我--那个满嘴梦话的冒牌子贡从两千多年前又回来了。我真愿意留在那儿跟大成至圣先师侃大山。但不行,今天作业还没写,明天还有一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Y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库吏而料量平;尝为牧吏而畜蕃息。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乐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中班美术活动我的梦
- 五一线上活动策划方案
- 商业街区紧急广播安装协议
- 煤炭供应物流协议
- 体育场馆强电系统施工合同
- 应急管理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办法
-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声 练习题
- 临时集会搭棚施工合同
- 二手仓储用房买卖合同模板文本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文件V1.1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第5单元 圆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2024版《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记录【6篇】
- 抢救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课件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液压气动技术》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含答案)
-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