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2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开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开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1【课程标准】1、简述宪章运动的根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根本要求。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3、能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知识提纲】【重点难点突破】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发表的历史意义。【本课小结】第11、12课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1)马克思、恩格斯。(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2、世界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巴黎公社3、《国际歌》欧仁•鲍狄埃【默写小测】第11、12课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1)。(2)意义:标志着;开辟了,成为。2、世界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3、《国际歌》【训练反响】1、马克思主义学说是19世纪产生的伟大理论,下面对它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①马克思创立的学说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④它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2、《共产党宣言》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主要指的是A、奴隶主阶级B、种植园主阶级C、封建主阶级D、资产阶级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创作这首歌与以下历史事件有关的是()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农奴制改革D.俄国十月革命4、法国巴黎的贝尔——拉雪兹公墓有一堵公社社员墙,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去瞻仰过它。你认为与“公社社员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巴黎公社5、欧洲规模、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是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宪章运动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法典》D.《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D.马克思、恩格斯巴黎相会【自我学习】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日益严重,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理论来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担负起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任,从此世界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2一、要求学生掌握的根底知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二、要求学生认识: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开展。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比拟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比拟、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学生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苏联的解体。二、本课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显示教学提纲及资料教学过程引言导读:本章引言共有三段。第一段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和消极影响。请同学们具体说明。内因是苏联东欧改革进程中的重大挫折;消极影响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第二段说明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政治形势。请同学们说出其特点。1.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局面和走向缓和的世界形势的总趋势;2.美国的霸权主义,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固有矛盾的激化,导致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3.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第三段指出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经济局势的特点。(世界经济开展中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开展;开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促进经济的开展而斗争。)复习小结:导入新课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乱、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为美苏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3.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开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而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了。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东欧剧变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动乱,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出东欧制度的实质。)课本的楷体字局部提供了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四国的变革情况,请同学们阅读后比拟四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因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②面对动乱的政局,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的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③反对派最终得逞,取得了政权。反对派夺权的方式有所不同。波兰等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而罗马尼亚那么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交替。)东欧各国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而南斯拉夫那么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奇维那、南斯拉夫联盟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克和斯洛伐克。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先来分析东欧剧变的内因。1.历史原因东欧诸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所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稳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方案、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2.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开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3.政治原因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东欧剧变的外因:1.苏联因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2.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根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用的手法有: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干预内政,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导致东欧剧变的多方面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相比,现实的因素是主要的;内因和外因相比,内因是主要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比,主观因素是主要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比,经济因素是主要的。所以,东欧剧变诸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二、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不如美国。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了“战略防御方案〞,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苏联的经济实力,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开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开展经济上来的方针。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那么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开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根底,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乱。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二)苏联解体1.过程:“八一九〞事件——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别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在苏联行将消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防止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为期3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别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六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复存在〞。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2.原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有关知识来议一议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答案要点:不适应当代科技开展;全力开展军事工业,而无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开展;民族政策中的偏差;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这里需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所凭借的,归根到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开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本课小结1.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由学生讨论进行。经验教训的要点:(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3人类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开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二、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三、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让学生阅读导言中的故事。问保守势力为什么要谩骂、攻击达尔文、赫胥黎?因为后者的观点违背了他们一直信奉的上帝造人说。在漫长的古代,人们一直坚信人是由神创造的,让学生例举东西方神创造人的传说。亚当和夏娃的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达尔文、赫胥黎他们认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古猿进化而来自学:1、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2、古猿是今天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森林古猿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4、世界主要有哪三大人种?人种差异出现于何时?人种差异出现的原因?5、最初的人类社会被称为什么社会?能说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社会?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哪些社会?(三)讲解:第一阶段:“树猿〞时代:2000万年至500万年前,化石产地:欧洲、亚洲、非洲大小:体长约60厘米体型像黑猩猩,它可以四足行走,也可以两足行走,爬树、吃果实第二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非洲南方古猿——“露西〞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不能进行真正的劳动,属于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第三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坦桑尼亚“能人〞特征: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进行真正的劳动,已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是“完全形成的人〞。思考:1、在从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直立行走。(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南方古猿露西脑容量约400毫升,与古猿相近、早期猿人“能人〞脑容量约800毫升、晚期猿人北京人脑容量约1043毫升、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1500毫升左右)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人和动物分属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劳动离不开工具,不管是石器、还是现代机器,这些工具是人类制造并使用的。而动物是不会制造工具,最多会使用天然工具。如一种海狸用石块敲碎贝壳,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吃等。3、南方古猿是人吗?人类什么时候形成?是直立行走。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正是南方古猿出现的时期。4、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启发思维:什么促使其直立行走,要生存,就要劳动来获取食物)生产劳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要用手,促使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劳动要使用工具,由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小结:人类由非洲南方古猿开展而来,生产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因为劳动促使手脚分工,开始直立行走,进而促进脑的发育;劳动的需要,开始制造工具并进行生产劳动,人类形成了(指完全形成的人),因为能够制造工具和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运用:探究动脑筋——火的使用表达人类形成后改造自然的能力。如钻木取火,表达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生产劳动。所以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如火可以作为武器,也可提供熟食,增强人的体质,但不具有决定意义。(结合书本两幅头像感受人类的进化)我们现代人属于哪个阶段?今天的人类依然在进化,但及其缓慢,根据用进废退的原那么,想象未来人类进化的形象?(外星人)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差异显现出来。(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热带的黑人、温带的黄种人、寒带的白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辨析现代社会有人宣言“种族优越论〞,“白种人是秀的种族〞观点。能举例。第二大问题:氏族社会的产生?1、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区别于大自然)2、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结合书本介绍他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3、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联系现代根本社会组织即社会细胞是家庭。氏族出现于晚期智人阶段,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稳定的社会集团,如一对父母生下的子女及孙辈等就构成有血缘关系的稳定的社会集团,联系中国古代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战胜蚩尤部落的传说)氏族先后经历了哪两个开展阶段?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4、探究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或如何理解生产力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氏族的出现?生产力开展: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经济——妇女占主导地位;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经济——男子占主导地位;社会的进步:主要指婚姻关系的变化。族内群婚——族外群婚氏族产生的过程表达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什么规律?社会的进步:主要指婚姻关系的变化。族内群婚——族外群婚氏族产生的过程表达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什么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5、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实行族外群婚,能防止近亲结婚对人体质的危害;氏族以血缘为纽带,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开展。6、说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结:围绕氏族社会的产生,我们主要了解了什么是氏族?氏族的开展阶段及其特点?氏族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明白了人类社会开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三大问题:原始社会的解体?1、讨论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生产力进一步开展——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了统治阶级和统治机构等——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2、与氏族组织相比,国家有哪些不同特征?3、你认为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有哪些优点?公有制,天下为公;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消费。4、你认为残暴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课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4(一)教学目的:1.根底知识目标:什么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创造汽船;史蒂芬孙创造火车机车;的影响2.思想教育目标:①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创造的必然结果。②科技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技。3.能力培养目标:①结合英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掌握英国的进程,从而培养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英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进蒸汽机。2.难点: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数,读书指导法,投影(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资本主义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导入新课]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开展到18C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开展到大机器生产的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它是资本主义开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讲授新课]这场开始于18C60年代的英国,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一、英国(板)为什么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呢?这是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的前提和条件。那么,英国具备了的哪些前提和条件呢?(P131)(提问)前提?1.前提:资阶统治在英国确实立(板)资阶统治在英国确实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开展的障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开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开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阶统治在英国确立以后,也必须开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底。所以在英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阶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阶统治在英国确实立,即是迅速开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的前提。那么,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呢?(提问:P131图表)2.的必要条件:(板)①雄厚的资本?(板)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哪两个主要来源呢?(问:殖民掠夺,黑奴圈地运动剥削本国人民)一是通过圈地运动剥削本国劳动人民,(P131注解)一是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英入侵印度,从1757到1815年,48年间,就从那里总共榨取了十亿英镑的财富,利物浦一地的奴隶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间,就贩卖奴隶33300多人,赚取1500多万镑)这些大量的钱财都能转化为资本,使有了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板)这就要从圈地运动谈起,圈地运动在英国早就开始了。不过,在英国资阶革命前夕,圈地运动零星地、非法地在进行。革命后那么公开地、大规模地进行。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涌入城市,随时准备接受资本家的雇佣。这就为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板)英国外乡煤、铁资源十分丰富,更多的原料那么是从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掠夺的。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板)英国在18C中期,经过多年战争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法国,变成了一个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日益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的生产。所有这些情况说明,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3.的进程(板)是资本主义开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开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里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从创造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创造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1)棉纺织机械的创造和改进(板)(P132图表)①珍妮纺纱机(板)它的创造是从飞梭的创造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凯伊创造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响。到了1765年,经过几年的心血研究,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创造了手摇纺纱机。(P132图)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这台机器为“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纺纱成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它被认为是的第一台机械,以此为起点开始了。珍妮纺织机虽然提高了纺纱速度,但纺出的纱并不理想,为什么呢?(细而易断),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有一个学徒出身的钟表匠阿克莱特克服了重重困难,刻苦钻研,于1869年创造了水力纺纱机。②水力纺纱机(板)纺出的纱很结实,但是纺出的纱较粗。后来工人克隆普顿将珍妮机的一局部和水力纺纱机结合起来,创造了“骡机〞。③骡机(板)英语mule,比喻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它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绽,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P132图)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部门,纺纱环节的重大突破,把织布环节又抛到了后面,这就促使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突破。有一个叫卡特菜特的钟表匠想,既然机器能用于纺纱,就一定也可以推广到织布。经过研究,他终于创造了水力织布机。④水力织布机(板)提高织布效率40倍,随即大规模的织布厂也出现了。机器的发动需要既廉价又有效的动力。刚刚我们所讲的4部机器中,除了珍妮机是以人力为动力的以外,其余三部机器是以什么为动力的呢?(水力)没水的地方和冬季结冰的地方能使用吗?(不能)因此,以水力为动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一种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动力来带动机器,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进蒸汽机,并用作纺织机器的动力。蒸汽机成为带动机器的动力之源,就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对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这些部门迅速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大机器生产根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也先后进行了。二、交通运输的革新(板)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地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人力、牲畜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上的革新又被提上了日程,这方面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造成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苎特号〞。1.富尔敦创造汽船(板)(P184图)他亲自驾汽船在美国的哈得孙河上试航,只用了32小时就走完了从纽约到奥尔巴尼长248km的航路。1819年,汽船横渡大西洋成功。从此,汽船开始在远洋航线上发挥了重大作用。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又创造了火车机车。2.史蒂芬孙创造火车机车(板)(P135图,小字)183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火车,铁路交通飞速开展。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超过20万km。是人类历范围极广的一次革命,它对人类历史的开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三、的影响(权)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开展(板)(P135表)我们以英国棉加工和生铁产量为例,珍妮机创造的前一年,即1764年,英国棉花加工量为380万镑,到1789年就增长到3240万镑;1740年英国生铁产量仅有1.7万吨,1800年增到25万吨。正如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阶级(板)是从技术革新开始的,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革命,那就是它不仅给生产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资阶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阶级:资、无,这是的重要后果。资阶用种种手段,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所创造的巨额财富,落到了资阶的手中,无阶却日益贫困。(P136《矿井中的童工》),这就使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锋利化了。3.造成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板)完成后,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强国的掠夺和倾销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稳固小结]结合板书,指出重点。(六)板书设计第19课一、英国1.前提:资阶统治确立2.必要条件①②③④3.的进程①②瓦特改进蒸汽机二、交通工具的革新1.富尔敦创造汽船2.史蒂芬孙创造火车三、的影响1.创造……促进……2.社会日益分裂……3.造成亚、非、拉落后(七)作业:①P136,1~2②产生了哪些影响?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5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05-1908年印度反英民族运动的新高涨。伊朗沦为半殖民地。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简况,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及意义。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拉丁美洲。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对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的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扩张,亚非拉美各国民族危机加深,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通过学习本课中杰出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教育。重点:印度民族起义和民族运动的高涨,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难点:亚洲人民的觉醒,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教学过程一、亚洲的觉醒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的内容。提问。工业革命的后果如何?(学生思考问题并答复。)(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它们为争在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争相在海外霸占殖民地,把侵略的魔掌伸向辽阔而富饶的亚洲。1.列强的魔掌伸向亚洲(板书)2.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板书)印度成了英国在亚洲的主要简略对象。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是怎样进行侵略的呢?(指导学生看书后答复,注意看图。)小结。英国对印度的这种长期统治和掠夺使印度各阶层极为不满,因此导致了强烈的反英斗争和起义。3.印度民族起义(板书)投影出示以下问题,学生看书讨论找出答案。(1)这次民族起义的时间?(2)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3)起义的中心城市在哪?斗争情况如何?认识起义中的几个主要地点。(4)起义中出现的民族女英雄是谁?我们应向她学习什么?(学生看书并进行讨论,总结出答案。)投影《印度民族起义》图。学生逐个答复每一个问题,教师分别总结。强调:占西女王肩负民族大义,挺身赴难,卫国保家,率众同外敌拼死搏斗,表现了威武不屈的精神,这种为民族解放献身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板书)①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又是怎样掠夺印度?(板书)(学生看书后答复。)(使学生认识英帝国主义是靠剥削殖民地开展起来的。)总结。19世纪末对世纪初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英国视印度为其“生命线〞直接加以控制,连驻印度总督寇松也不得不成认: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电信息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出售门禁集装箱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品商委托生产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潜水工程合同范本
- 医疗技术与医疗道德
- 2024防松螺母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2024技术咨询合同模板
- 2024工程工程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平开纱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从理论到实践:2024年ESD防护培训课程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洁具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力策略分析报告
- 2024年时政热点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2024北京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基础知识综合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2024年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读
- 围棋对弈中国风围棋文化宣传动态ppt模板
- 中国银行内部稽核体系简介
-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最新整理)
- 英语词汇学chapter6-Polysemy-and-Hyponymyppt课件
- 四大文明古国PPT.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