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与组织_第1页
植物细胞与组织_第2页
植物细胞与组织_第3页
植物细胞与组织_第4页
植物细胞与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显微结构(microstructure)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也称亚显微结构。光镜电镜电镜电镜下的细胞细胞的基本概念1855年,Virchow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

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一切代谢活动均以细胞为基础;特化的细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绝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植物体由细胞构成(单细胞或多细胞)细胞的大小通常在20-50m之间细胞的形态多样,球形、多面体、立方体、长形等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cellwall)细胞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ar)细胞器(organelle)质膜(plasmamembrane)原生质体质膜

(plasmamembrane):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单位膜质膜的超微结构单位膜(Unitmembrane)

电镜下膜的剖面,表现为两条暗带夹一明带的结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生物膜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一致的。

质膜的功能

1.物质跨膜运输

2.能量转换

3.代谢调节6.信号转导

4.细胞识别

5.抗逆性

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

细胞核(nuclear)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偶有双核或多核细胞核一般圆球形,直径约10-20m细胞核核被膜(nuclearenvelop)染色质(chromatin)核仁(nucleolus)核基质细胞核核被膜:染色质: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含大量RNA和蛋白质,是核糖体RNA的合成、加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外核膜核孔(nuclearpore)内核膜核周隙(perinuclearspace)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质基质(cytomatrix)

细胞器(organelle)

后含物(ergasticmaterial)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 形态和功能结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微体圆球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微管、微丝等质体(Plastid):与糖类合成和储 藏有关质体有色体(chromoplast)叶绿体(chloroplast)白色体(leucoplast)叶绿体:膜(membrance)

、类囊体(thylakoid)和基质(stroma)光合作用叶绿体的显微及超微结构基质基质类囊体基粒叶绿体膜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叶绿体中核糖体

有色体(chromoplast):形状多样,只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胡萝卜根中也有。能积聚淀粉和脂类白色体(leucoplast):不含色素,呈无色颗粒状,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各部分的储藏细胞中。储藏淀粉的称为淀粉体(amyloplast),储藏蛋白质的称为蛋白体,储藏脂类的称为造油体(elaioplast)质体是由原(前)质体(proplast)发育而来:线粒体(mitochondrium):脊(cristae)基质(matrix)呼吸作用线粒体三维结构图解

线粒体

(mitochondrion)内质网: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管道系统糙面内质网(rough)光面内质网(smooth)

细胞内的通讯系统、运输、合成高尔基体

是一些聚集的扁的小囊和小泡。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物排出体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分裂时的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成有关。液泡(vacuole):细胞代谢产物的储藏场所

细胞液(cellsap)液泡(vacuole)被一层液泡膜(tonoplast)所包被,膜内充满细胞液(cellsap),主要有水分、糖、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花色素、无机盐等。液泡中含有花色素(主要是花青素anthocyanidin),致使花瓣具有鲜艳的颜色。花青素随pH不同其色泽可变,碱性时呈兰色,中性时呈紫色,酸性时呈红色渗透调节;贮藏;消化细胞学家把细胞质中凡是由单层膜所包围的小泡,称为液泡系(vacuome),包括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等溶酶体是单层膜小泡,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内含多种水解酶,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消化细胞碎渣和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微体(micribady):单层膜过氧化物酶体——与叶绿体和线粒体配合乙醛酸体——脂肪酸的转化圆球体(spherosome):半单位膜脂肪的储藏和水解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微丝(microfilament,MF):细丝状结构,直径6—8nm微管(microtubule,MT):细长、中空的管状结构,外径25nm中间纤维(intermediatefilament,IF):细长管状结构,直径10nm微丝微管中间纤维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具膜的细胞器与核膜一起,在细胞质基质中,彼此相关,甚至相通,组成一个复杂的膜系统,成为一个功能上连续统一的细胞内膜,称为内膜系统物质贮藏、运输、交换有利于能量的转换、传递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代谢活动的进行细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基质,细胞骨架和各种细胞器分布期中,含丰富蛋白质,可运动,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细胞壁细胞壁(cellwall)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保护、支持作用吸收、蒸腾、运输、分泌细胞识别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细胞壁组成:胞间层(middlelamella)初生壁(primarywall):1—3μm次生壁(secondarywall):5—10μm成分:果胶类物质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木质素(lignin)多种酶类(enzymes)和糖蛋白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初生纹孔场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电镜下,次生壁可分为外、中、内三层纤维和石细胞等典型具次生壁的细胞,细胞壁有5层结构:胞间层、初生壁和三层次生壁大部分具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残留的细胞壁有支持保护的功能电镜下,次生壁可分为外、中、内三层纤维和石细胞等典型具次生壁的细胞,细胞壁有5层结构:胞间层、初生壁和三层次生壁大部分具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残留的细胞壁有支持保护的功能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细胞壁生长时并非均匀增厚,在初生壁上有一些较薄的区域叫初生纹孔场(primarypitfield),其上有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相连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细胞间的联系胞间连丝

(plasmodesma):贯穿于细胞壁之间并密集发生于纹孔场和纹孔膜上,沟通细胞之间的连丝胞间连丝是细胞原生质体间进行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的桥梁电镜下,胞间连丝是直径40nm的管状结构,相邻细胞的质膜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起来,内质网也相连通过胞间连丝结合在一起的原生质体,称共质体(symplast)共质体以外的部分,称质外体(apoplast),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死细胞的细胞腔纹孔场及纹孔纹孔场(pitfield):初生壁上的一些非常薄的区域纹孔(pit):次生壁形成时在纹孔场不被次生壁物质覆盖,形成的凹陷区域

单纹孔(singlepit)具缘纹孔(borderedpit)纹孔膜:两个纹孔间的胞间层和两层初生壁形成纹孔膜相邻两细胞之间的纹孔多成对存在,称纹孔对(pitpair)后含物1、淀粉(starch):形式:以颗粒状态存在,称为淀粉粒(starchgrain)鉴定: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时,通常呈蓝黑色形成淀粉粒时,先从一个点(脐点)开始,向外层层沉积,形成许多同心的层次——轮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交替沉积而成)单粒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复粒淀粉粒:有2个以上脐点,每个脐点有各自的轮纹半复粒淀粉粒:2个以上脐点,各脐点除有本身的轮纹外,还有共同的轮纹包围2、蛋白质形式:①拟晶体,其晶体与无机盐结晶不同,常呈方形,因此叫拟晶体(crystalloid);②糊粉粒:由一层膜包裹成的圆球状颗粒鉴定:贮藏蛋白质遇碘呈黄色糊粉粒集中分布于种子的胚乳和子叶中,往往禾谷类胚乳的最外一层细胞或几层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糊粉粒,特称为糊粉层(aleuronelayer)。豆类子叶细胞中除普遍具有糊粉粒外,还含有一或几个拟晶体3、脂肪(fat)和油类(oil)形式:以固体或油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中含能量最高而体积最小的贮藏物质,常存在于种子、胚和分生组织细胞中鉴定:用苏丹III或苏丹Ⅳ染成橙红色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微丝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粗糙型内质网光滑型内质网过氧化物酶体已醛酸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器质膜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质核仁染色质核基质原生质(生活物质)后含物(代谢产物)贮藏的营养物质生理活性物质其它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生长素、酶无机盐、生物碱、单宁、有机酸、晶体等原生质体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增殖细胞分裂的作用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衣藻,一次细胞分裂可形成两个新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也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或合子经过多次分裂和分化发育形成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一种形式。细胞分裂的作用生物的生长也依赖于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还导致了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和生长发育一个多细胞生物完全长大以后,仍然需要细胞分裂的过程。这种分裂生成的新细胞可用于替代不断衰老或死亡的细胞,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或者用于生物组织损伤的修复。细胞分裂的作用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包括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部分。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期,G2期)。细胞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不同物种、不同组织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凡DNA含量高,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较长温度条件的影响非常显著,如向日葵根尖分生组织细胞,25℃时7.8h,20℃12.5h,15℃23.2h,10℃46h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周期中各个时期的长短一般以S期最长,M期最短,G1和G2期变动较大。如紫露草根尖细胞的周期约20h,间期约17.5h(G1期4h,S期10.8h,G2期2.7h),M期2.5h(前期1.6h,中期0.3h,后期及末期0.6h)G0期细胞、周期细胞与终端分化细胞有些细胞在形成之后不再进行DNA的复制,即细胞周期停止于G1期,脱离了细胞周期,不再进行分裂,可视为G0期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分裂能力,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有些细胞能连续分裂,从不进入G0期,属周期细胞还由一些细胞不可逆地脱离了细胞周期,失去分裂能力,为终端化细胞细胞分裂(celldivision)的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的过程:

复制前期(G1期)间期复制期(S期)(interphase)复制后期(G2期)

前期(prophase)

中期(metaphase)

核分裂后期(anaphase)

末期(telophase)

胞质分裂(cytokinesis)

细胞分裂(celldivision)——有丝分裂(mitosis)

体细胞和某些性细胞分裂的方式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DNA复制完成到分裂开始前的时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继续进行,同时合成微管蛋白及能量准备。合成DNA的时期,要进行DNA和组蛋白的复制。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合成DNA以前的间隔时期,是决定细胞是继续分裂还是走向分化的时期。继续分裂的细胞在G1期极活跃地合成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特点:在间期每个染色体复制成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在分裂时有规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纺锤体组成胞质分裂在两个新的子核之间形成新细胞壁,把一个母细胞分隔成二个子细胞的过程,称为胞质分裂核分裂后期,在子细胞核形成的同时,纺锤丝在赤道面中央密集并向四周扩展,微管以平行方式排列成圆柱状结构,称为成膜体在成膜体围起来的中间部分,来自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小泡(带由细胞壁前体物质)在赤道面上彼此融合形成细胞板,将细胞质从中间隔开细胞板逐渐向四周扩展,直到与母细胞的细胞壁相连接,完全把母细胞分隔成二个子细胞。间期细胞中,微管在质膜下环绕细胞的长轴成环状排列,并较均匀分散,称为周质微管早前期,微管集中到细胞中央赤道面的位置,围绕细胞核排列成紧密的一个环,称早前期带随细胞分裂的进行,早前期带松懈、消失,继而出现纺锤体微管和后期的成膜体微管微管在细胞周期中的这种变化规律,称为微管周期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每次分裂前必须进行一次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分裂为两条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每一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染色体保证每一代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保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细胞分裂(celldivision)无丝分裂(直接分裂directdivision)——细胞的简单分裂方式,有:横缢、纵缢、出芽等无丝分裂分裂时核内不出现染色体,也不形成纺锤丝分裂形式:横缢、纵缢、碎裂、出芽等分裂过程:核仁一分为二,细胞核延长,核仁向两端移动,核中间缢缩断裂成两个子核,随后在两子核之间形成新壁,成为2个子细胞优点: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缺点: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减数分裂(meiosis)

与有性生殖相关的性母细胞分裂方式连续两次的分裂(减数分裂I&II)DNA只复制一次产生四个子细胞(四分体)第一次分裂(分裂Ⅰ)前期Ⅰ:时间长,变化复杂,依据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丝状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和核仁继续增大偶线期(合线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长度相似的两条染色体)两两配对,称为联会,每对有4条染色单体构成一个单位,称为四联体粗线期:染色体缩短变粗,四联体内的染色单体交叉纽合,并发生横断和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改变了原有基因的组合双线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但在1或几点上仍然相连,使染色体呈现出X、V、8、0、+等形状终变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长度,核膜核仁消失,并出现纺锤丝中期Ⅰ: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移到赤道面上,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有丝分裂:染色体在赤道面上的排列不成对,单独减数分裂:染色体在赤道面上成对排列后期Ⅰ: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只有原来的一半末期Ⅰ:染色体变为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子核,细胞板也相继形成将母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I前期I后期I中期I末期I第二次分裂(分裂Ⅱ)分裂之前没有DNA的复制前期Ⅱ:时间较短,染色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Ⅱ: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纺锤体形成后期Ⅱ: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但体分开,移向两极末期Ⅱ:子核出现,并各自形成一个子细胞一个母细胞经过一次染色体的复制和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了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减数分裂II前期II后期II中期II末期II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在以后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本的水平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的固有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交叉和片段交换导致遗传重组类型的产生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特征比较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在植物体中,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由一个细胞或同一群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tissue)仅由一种细胞类型构成的组织叫简单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叫复合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构成了器官(organ)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由具分裂能力、未完全分化的、幼嫩的细胞组成的组织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形成的其它各种组织,也称为永久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分生组织概念:植物体内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类型: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位于根、茎及其分枝的顶端作用功能:使根、茎不断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叶。茎顶端分生组织最后还将产生生殖器官细胞特征:小而等径,薄壁,核位于中央并占较大体积,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浓厚,无后含物侧生分生组织位置:根茎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作用功能:使根茎不断增粗。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或受伤的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细胞特征: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形,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分裂活动具明显周期性注意:在没有加粗生长的单子叶植物中,没有侧生分生组织。草本双子叶中活动微弱或根本不存在居间分生组织位置:位于茎、叶柄、子房柄、花柄、花序轴等器官的成熟组织之间;是顶端分生组织在上述器官中局部区域的保留作用功能:能使上述器官伸长活动特点:细胞持续分裂活动的时间短,分裂一定时间后,所有细胞都转变为成熟组织按发生来源分原分生组织:位置:位于根、茎最前端,由没有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所组成(即由胚胎遗留下来的最早的分生组织)细胞特征: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多为等径的多面体初生分生组织位置:位于根、茎的顶端,由原分生组织刚刚衍生的细胞所组成,在原分生组织的下方特点:细胞在形态上出现了最初的分化,细胞仍然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但没有原分生组织那样旺盛,因此是一种边分裂,边分化的组织,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是由已经成熟的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的分生组织,因此叫次生分生组织位置:存在于根、茎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中;特别是木栓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注意: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次生分生组织的分裂结果使器官增粗凡是由根尖、茎尖的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成熟组织,都称初生组织凡是由形成层等次生分生组织的细胞所产生的成熟组织都叫次生组织把①、②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看: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而侧生分生组织一般属于次生分生组织成熟组织概念: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形成的其它各种组织,称为成熟组织注意:成熟程度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如薄壁组织有时能进一步特化为另一种组织;有时成熟组织也可脱分化成分生组织类型:按功能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保护组织概念: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功能:减少体内水分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类型:根据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类:表皮:来源:由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化而成位置:覆盖在幼嫩器官的表面结构特征:一般只有一层细胞,彼此紧密嵌合,无胞间隙,外壁加厚并覆盖一层角质膜;有些在角质膜外还覆盖有蜡质(蜡被,呈白霜状)电镜下角质膜可分为二层结构:角质层(外面一层):由角质组成,有时含有蜡质角化层(内层):由纤维素和角质组成表皮包括多种类型的细胞,其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表皮细胞:呈各种形状的扁平体,外壁有角质膜,排列紧密,除分布其间的气孔外无胞间隙;一般不含叶绿体但常有白色体和有色体。有些植物有2~3层表皮细胞称为复表皮根表皮细胞的壁和角质层都很薄,一些细胞特化为根毛行吸收功能,因此又叫吸收组织气孔器气孔:窄缝状开口保卫细胞:气孔两侧肾形或哑铃形的特殊细胞,细胞中含叶绿体,细胞壁不均匀增厚(内侧壁厚),与气孔开关有关副卫细胞:有些在保卫细胞外还特化出二个或多个和表皮细胞不同的细胞,协助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表皮附属物:有些植物的表皮是光滑的无任何突出部分,如菠菜许多植物的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延长,形成各种毛状附属物,又叫表皮毛加强表皮的保护作用—减少水分蒸腾,免遭动物采食。还有分泌、散布种子等作用。棉花是重要纺织原料毛的形态、类型,表皮的结构,角质膜的纹饰等均可作为植物分类的鉴别依据表皮存在时间:仅有初生生长(无加粗生长)的草本植物的表皮终生起作用;没有次生生长的器官——叶、花和果实的表皮到器官死亡为止具加粗生长的根茎表皮会因器官的增粗而破坏,其保护功能由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所取代周皮来源: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位置:位于有加粗生长的根茎表面组成:木栓形成层平周分裂,向外细胞分化形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周皮木栓层:具多层细胞,细胞扁长方形,按半径线整齐排列,无胞间隙,壁厚且强烈栓质化,成熟后原生质体解体,细胞腔内充满空气不透水、不透气、不导热、质地轻、具弹性,抗腐蚀木栓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栓内层:1~2层生活的薄壁细胞,壁没有栓质化,细胞按半径线整齐排列(依此与皮层细胞区别开来)皮孔:为突出周皮的裂缝(通气结构)薄壁组织是构成各器官最基本的组织,也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重要组织,在植物体内占有最大体积,故也叫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壁薄,仅有初生壁;胞间隙发达;常为等径的多面体细胞;具生活的原生质体,液泡较大分化程度较低,在创伤愈合、形成不定根、不定芽及嫁接愈合时,薄壁组织可脱分化转变为分生组织;也参与侧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同化组织:营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称为同化组织特点: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部位:存在于植物体的一切绿色部分—叶肉、嫩茎等贮藏组织贮藏大量营养物质的组织称为贮藏组织特点:细胞内充满贮藏的营养物质部位:存在于各类贮藏器官中—块根、块茎、球茎、鳞茎、果实、种子等;根茎皮层和髓及其它薄壁组织也有贮藏功能贮水组织贮藏水分的组织特点:细胞较大,具较大的中央大液泡,可贮存大量水分备用多存在于旱生植物的肉质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具有大量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称为通气组织水生植物的根茎薄壁组织有较大的胞间隙,形成气腔或气道,它们在体内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通气系统,使生于水下的器官得到氧气60年代末,在电镜下发现了一类特殊的薄壁细胞——传递细胞(传输细胞或转移细胞)细胞特点:细胞壁具内突生长(增加质膜面积),细胞质浓厚,富含线粒体,有发达的胞间连丝(有利于代谢物质的运输与传递),故称传递细胞(transfercell)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如小叶脉输导组织的附近(叶肉和输导分子之间的桥梁),茎节部的维管束中,分泌结构中,种子的子叶、胚乳、胚柄等部位机械组织对植物体具有支持作用和加固作用的组织(相当于水泥建筑中的钢筋骨架)细胞特点:①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起机械支持的作用②细胞多成束存在,且排列紧密,起加固的作用①厚角组织细胞为长柱形,壁不均匀加厚,有两种情况:通常在几个细胞邻接处的角隅处加厚,故称厚角组织有些植物是细胞的切向壁(弦向壁)加厚细胞壁不含木质素,故有一定的坚韧性、可塑性和伸展性,既有支持作用,又不妨碍幼嫩器官的迅速生长;厚角组织的细胞是活细胞存在于植物的幼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位,而且总是分布于器官的外围,或直接在表皮下,或与表皮只隔开几层薄壁细胞在器官形成过程中,厚角组织出现较早,是正在生长的茎叶的支持组织②厚壁组织细胞具均匀加厚的次生壁,常木质化;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分解,成为只留有细胞壁的死细胞a.石细胞:

细胞较短,形状多样,壁极度增厚强烈木质化,成熟时成为仅具坚硬厚壁的死细胞(具强大支持作用)。壁上有许多单纹孔,因壁厚而呈明显的管状纹孔道(有时还有分枝)

单个散生或聚集成簇,也可连续成片分布于茎、叶、果实和种子中,有增加器官硬度和支持的作用

b.纤维两头尖细梭形的细长细胞,长是宽的10~1000倍,壁强烈次生增厚,但有的不木质化,有的强烈木质化;纹孔较石细胞稀少,呈缝隙状;成熟时原生质体解体,细胞腔狭窄,但旱生植物纤维具生活的原生质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各部分,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并聚集成束,成为植物体内的坚强支柱根据所处位置,可分为木纤维和韧皮纤维两类:木纤维:存在于木质部中,较短,坚硬而缺少弹性,脆而易断,不宜作纺织原料,但可造纸或作人造纤维韧皮纤维:存在于韧皮部中,细胞壁极厚,富含纤维素,坚韧而有弹性,是良好的工业原料(其工业价值取决于细胞长度和细胞壁含纤维素的程度)输导组织①木质部:由导管分子、管胞、纤维、薄壁细胞等组成,前两者是厚壁的管状细胞,无生活的原生质体,壁上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等木质化增厚

a.管胞:

细胞狭长,两端尖细,上下二细胞的端部紧密重叠,水分通过管壁上的纹孔依次向上运送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只有管胞,而无导管;被子植物中也有管胞,但含量少,不起主要作用系统发育过程中,管胞向两个方向演化:细胞壁更加增厚,特化为只营支持功能的木纤维细胞端壁溶解,特化为专营输导功能的导管分子b.导管分子导管分子的端壁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大的孔称为穿孔,具穿孔的端壁特称穿孔板,导管分子以端壁纵向连接而成导管导管管径较管胞粗大,又以穿孔直接沟通,因此,导管比管胞具较高运水效率存在于被子植物木质部中c.木薄壁细胞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称木薄壁细胞发育后期壁常木质化,细胞中含淀粉和结晶,具贮藏功能②韧皮部组成: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韧皮纤维、薄壁细胞等a.筛管分子管状细胞,纵向连接形成筛管只具初生壁,上下端壁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具筛孔的端壁特称筛板

筛管伴胞上下两细胞的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相连,与胞间连丝相似,但较粗大,特称联络索,在联络索周围由胼胝质鞘包围在衰老或休眠的筛管中,筛板上积累大量胼胝质,形成垫状的胼胝体封闭筛孔;休眠解除时消失a.筛管分子a.筛管分子筛管分子的侧壁上有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场,称为筛域,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a.筛管分子筛管分子具生活的原生质体,但成熟后核消失具特有结构P-蛋白体,通常分散在细胞质中,受干扰时聚集到筛孔处形成粘液塞

a.筛管分子筛管分子具生活的原生质体,但成熟后核消失具特有结构P-蛋白体,通常分散在细胞质中,受干扰时聚集到筛孔处形成粘液塞

b.伴胞筛管分子旁边有一或几个细长、两端尖锐,并高度特化的薄壁细胞,称为伴胞,其原生质浓厚,有明显的核和丰富的细胞器,呼吸旺盛筛管伴胞b.伴胞与筛管由同一个母细胞分裂而来(大子细胞形成筛管分子,小的发育为伴胞)筛管寿命仅1或2~3年,筛管死亡后,伴胞也随之死亡,即所谓“同生共死”b.伴胞伴胞功能:

为筛管提供能量运输物质,有些双子叶植物中伴胞发育成了传递细胞c.筛胞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中一般没有筛管,完成有机物质运输功能的是筛胞与筛管分子的区别是:原生质体中无无P-蛋白体,细胞壁上只有筛域而无筛板,筛胞之间以侧壁上的筛域相通,进行物质运输d.韧皮薄壁细胞

常含有结晶和各类贮藏物,主要起贮藏和横向运输的作用维管组织

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中分别以具有输导功能的管状分子——导管分子、管胞,和筛管分子或筛胞为主,所以形态学上,将木质部和韧皮部称为维管组织分泌组织植物体内有些细胞可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如蜜汁、黏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并把它们排出体外或积存在体内,这种现象称为分泌,凡是能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泌结构①外部的分泌结构:腺表皮、腺毛、蜜腺和排水器②内部的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道)、乳汁管①外部的分泌结构:将分泌物分泌到体外的分泌结构

a.腺表皮

某些部位的表皮细胞具分泌功能,称腺表皮,分泌物直接分泌到细胞表面油菜、烟草等柱头表皮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分泌糖、氨基酸、酚类等物质,黏着花粉,促进和控制花粉萌发

b.腺毛表皮附属物中具有分泌作用的毛状体,称腺毛腺毛常有一个头部和一个柄部,头部由单或多个分泌细胞组成,柄由无分泌功能的薄壁细胞组成c.蜜腺分泌蜜汁的腺体,存在于虫媒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