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_第1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_第2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_第3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_第4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前言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开展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不可回避的问题。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体系)的基础。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SH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与基本内容危害辨识频率分析严重度分析风险评价维持管理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评审改进可接受风险?持续改进NoYesPLANDOCHECKACTION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故树(FTA)事件树(ETA)作业条件危险评估法(LEC)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DOW)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蒙德法(MON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FMEA)另外,嘉吉公司所做的SWIFT分析也属于此列。第一部分认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与风险的基本概念☆伤亡事故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危害与风险的基本概念☆危害、风险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基本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确定风险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o’sAccidentTheory)MPHDAM—遗传及社会环境;P—人的缺点;D—发生事故;H—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受到伤害

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互为因果的原因、因素连锁作用的结果,即:人员的伤亡(A)的发生是由于事故(D);事故(D)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H);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是由于人的缺点错误(P)造成的;人的缺点错误(P)起源于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先天的遗传因素(M)。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多米诺骨牌理论简单、明了、直观显示事故发生的原因:只要抽去五块牌中任一块,即可破坏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W.H.Heinrich强调指出,企业安全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移去H牌,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人事故现场安全管理缺陷物的原因人的原因接触伤害物(包括环境)人(包括肇事人和受害人)本质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乏、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的基本原因的征兆。两类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两类危险源: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两类危险源:范围: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6类)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类)3、使用不安全设备;(3类)4、手代替工具操作;(3类)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1类)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1类)人的不安全行为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8类)12、不安全装束;(3类)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9类)

其中:无防护;(11类)防护不当;(8类)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18类)

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7类)强度不够;(4类)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3类)维修、调整不良;(4类)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2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2类)

其中:照明光线不良;(3类)通风不良;(7类)作业场所狭窄;(1类)作业场地杂乱;(4类)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1类)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1类)地面滑;(3类)贮存方法不安全;(1类)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害和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辨别应考虑的范围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的作业活动(如抢修、气候异常变化当中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现场人员的活动(包括相关方人员和来访者)施工楼、办公楼(包括生产一线和机关办公室)工程所需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工具)的运输过程新开工的工程项目和施工中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作业场所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办公楼、生活楼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有毒有害作业部位第二部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方法介绍:对于一个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方法介绍(续):用公式来表示,如下: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等级划分标准表4危险等级划分标准(D)D值危险程度D值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序号危险源部位可能导致的事故评价方法(LEC法)是否是重大危险源生产处理措施LECD是否需停产何种情况下可恢复生产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应对措施(5W1H)序号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由谁去做(who)做什么(what)为什么这样做(why)怎样做(how)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举例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在检修过程中的应用

浸出车间停产期间对浸出罐进行检修,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会得出以下结论:事故发生可能性(L)取值:由于此项工作需要人员进入罐内进行工作,罐内高温缺氧,并且可能会有有毒气体,另外,罐内光线不足,有造成作业人员窒息、中毒的可能性,但是不会经常发生,所以L应取3。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作业人员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会暴露于此环境中,所以E取6。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取值:如果事故发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窒息或中毒有可能会造成人死亡,所以C可以取15。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举例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在检修过程中的应用(续)

综上所述,此项作业的危险程度:

D=LEC=3×6×15=270危险性分值D=270处于160~320之间,其危险等级属于“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的范畴。因此对于此项作业必须做出详细的作业计划,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如作业中对浸出罐中强制通风、增强照明,改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时轮换作业人员,减少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时间;现场做好应急救援准备。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减少此项作业中的危险性,确保此项工作安全进行。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举例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对同一部位不同情况的评价

对溶剂储罐在正常生产状态、检修状态和已发生泄漏状态的三种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可得出以下结论:㈠正常生产时在正常生产时,溶剂储罐有发生泄漏、造成火灾、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完全是意外,L取1;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完全暴露在此环境中,E应取6;如果发生爆炸后果会非常严重,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C应取15,此时

D=LEC=1×6×15=90,介于70~160之间,处于“有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的范畴。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举例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对同一部位不同情况的评价(续)

㈡检修时溶剂储罐在检修时有发生泄漏、造成火灾、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此种情况也完全是意外,L取1;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完全暴露在此环境中,E应取6;而检修作业时人员会比较集中,如果发生爆炸可能会有数人发生伤亡,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C应取40,此时:D=LEC=1×6×40=240,介于160~320之间,处于“有高度危险,需要整改”的范畴。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举例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对同一部位不同情况的评价(续)

㈢溶剂储罐发生泄漏时如果溶剂储罐发生了泄漏,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属于相当可能发生,L取6;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完全暴露在此环境中,E应取6;而检修作业时人员会比较集中,如果发生爆炸后果会非常严重会有人员伤亡,C应取15,此时:D=LEC=6×6×15=450,大于320,属于“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的范畴。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应用举例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对同一部位不同情况的评价(续)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溶剂储罐分别具有不同的危险性,所以同一部位在不同情况下要制定不同的对策,如对于溶剂储罐在正常生产时要按重点部位进行管理,制定出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要定其演练;而在检修时要制定出施工方案;如果发生泄漏要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第三部分SWIFT分析法SWIFT分析法SWIFT的含义英文名称是StructureWhatIfTechnique,意译为:以“如果……发生”为结构形式的分析方法,全面地讲是在假设……发生可能会产生的后果,需采取的补救措施及由此引发的其它的建议,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分析过程是:对工艺过程或反应的每一步都要提出,如果出现故障(或者程序上的颠倒)会给系统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危害?通过这样一种分析,确定出最危险的部位。SWIFT分析法SWIFT分析法包含以下方面的因素(续)ProcessUpsetsofUnspecifiedOrigin(因为未知的原因造成的过程的混乱,如压力突然升高或降低)UtilityFailures(公用事业的失效,比如停电、停水、停蒸汽等)IntegrityFailureorLossofContainmentEmergencyOperations(紧急情况,如失火等)EnvironmentalRelease(对环境的影响,如有溶剂泄漏到环境当中去等)SWIFT分析法SWIFT分析法包含以下方面的因素:MaterialProblems(原辅材料问题比如原料用错、其中有杂质、投入量错误等等)ExternalEffects(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的影响、烟火、小偷、其它动物进入等等)Equipment/InstrumentationMalfunction(设备故障,比如视镜破裂、电机烧坏、阀门泄漏等等)AnalyticalorSamplingErrors(取样或分析结果有误)OperatingErrors(操作失误)SWIFT分析法风险评估SWIFT法风险评估从严重性和可能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如下:高233严重性中123低112低中高可能性SWIFT分析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结果说明:3分:高风险,需采取相关措施。2分:中度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因需采取相关措施。1分:低风险,不用采取任何措施。0分:零风险,可以不予考虑或以前已经考虑过。SWIF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