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试大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梳理流派代表主要思想评价儒家孔子(春秋)(1)哲学思想:“仁”和“礼”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①“仁”即“仁者爱人”就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即“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就必须“正名”。“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3)天命观念: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4)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1)积极:①汉代大一统后经过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仁”和“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在阶级社会这种普遍的爱是不存在的,“爱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包括劳动者)的重视。③“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限制,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范围,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④整理了“六经”,保存了儒家传统文化。(2)消极: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②“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孟子(战国)①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②“民贵君轻”。③“人性本善”。④“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①唐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②但是他的主张在当时形势下,单靠仁政是不能实现国家统一的。荀子(战国)①在天人关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②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性恶论”;③在治国方面,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④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⑤在君民关系上,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①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作儒家的异端。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后,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墨家墨子(战国)①“兼爱”(无等差的爱);②“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③“尚贤”“尚力”“节用”“节葬”。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的愿望,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提高政治地位的要求。墨子否定了天命,却保留了尊天事鬼的宗教外衣,这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落后性。他提倡的“尚力”和“节用”分别反映了小生产者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和愿望。法家韩非子(战国)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①积极:a.韩非提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b.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来制定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c.在西汉以后的l000多年中,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②消极:秦始皇以严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终于导致了人民的反抗,秦王朝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道家老子(春秋)(1)哲学思想:①对世界本原的认识:“道”是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2)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1)积极: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无为而治”的思想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2)消极:①老子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绝对地强调“无为”,妨碍着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②对历史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到原始社会的小国寡民状态。③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愚民政策,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庄子(战国)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一样);②“逍遥”;③天与人“不相胜”①积极:在思想史上作出了贡献;另在文学、美学方面很有建树,浪漫主义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②消极:庄子“齐物”的观点,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其“逍遥”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没落阶级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这些思想在古代社会总的来说起了不良影响。兵家孙子(春秋)《孙子兵法》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尊崇为兵学圣典,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孙膑(战国)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重点突破1、孔子的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会受到太多重视?解析:客观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主观上: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总之,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思想与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背离。■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3.《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4.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吴杨贩子“不敢朝饮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孔子关注民生B.当时商业有一定发展C.当时商业实行官营,禁止私营D.孔子主张“诚信”5.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7.《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8.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A.儒家学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10.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11.《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12.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因民之利而利之”B.“兼相爱,交相利”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二、非选择题13.(26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材料四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4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1分)为什么?(1分)(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2分)这些措施的实行能否彻底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为什么?(4分)罗斯福新政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对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分)(4)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的共同之处。(4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