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市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市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提高到45%。这种变化反映了()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C.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D.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发展3、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的这一认识()A.突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D.彻底打破了苏联经济模式对我国束缚4、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B.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5、史学界对中共某次会议评价道:“这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突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B.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6、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7、“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A.苏俄颁布了《土地法令》B.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8、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9、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经济困难 B.巩固大跃进成果C.加强环境保护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10、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A.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 B.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C.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 D.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12、对于“大跃进”,苏联开始热情支持和赞扬,后来逐渐冷静下来。对于人民公社,苏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怀疑的态度,并一直保持沉默。由于担心中国的做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苏共二十一大间接地对中共提出批评。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苏联反对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苏联不希望斯大林模式弊端再次在中国上演C.苏联担心中国名为“超英赶美”实为赶超苏联D.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大刺激了苏联13、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出现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指的是()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1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5、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小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小到23种。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 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 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6、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17、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一九八零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A.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B.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C.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犹存18、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B.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9、“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是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邓小平的论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遭到了苏联人民的反对B.苏联模式的僵化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直接原因C.改革开放前,我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严重经济困难和发展落后D.邓小平的改革和新经济政策都重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21、一位西方历史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即将结束时,农民的情况发生了突然而富有戏剧性的变化.一旦邓小平巩固了他对政治联盟的控制,他的政权就开始发布农业非集体化的命令。”这里‘农业非集体化”的命令A.开启农村大范围人民公社化运动B.促成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的良好愿望22、198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价格改革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五年内理顺价格”,前三年走大步,后两年微调,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工资上升90%到100%,政策一出台便在全国引起震动。“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出现了罕见的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的风潮。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价格改革过于急切B.物价存在“双轨”制度C.市场物资过于匮乏D.经济秩序严重混乱23、2023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22年和2023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4、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第Ⅱ卷非选择题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61年春,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在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农村作了试点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旱、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

材料二:1962年,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材料三: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队18个农户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请完成:(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4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与1979年以后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6分)(3)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就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1979年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恢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然两极分化,地主阶级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将在农村复辟。请简要评述上述观点。(8分)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1961年春,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农村作了试点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旱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材料二:1962年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材料三:1979年1月安徽凤阳梨园佛祖山岗队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请回答:⑴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业责任制的原因。(3分)⑵综合上述三段材料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责任制与1979年以来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6分)⑶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即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1979年的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回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将两极分化,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在农村复辟。请简要评述上述观点。(8分)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凑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23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1978年的%上升到2023年的%。数据二: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倍。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有何影响?(5分)(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4)综合以上材料,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从体制层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是在1952年底,故B项错误;1953~1957年是“一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这是对绝对平均主义的纠正,故A项错误。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这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故B项错误。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农民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故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对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依据题干“中共‘八大’”可知,时间是1956年,依据“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可知,仍然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对突破苏联经济模式在进行有益探索,故AD两项错误.依据题干“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可知仍然以公有制为主导,但也适当发展私有制,结合所学可知,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可知,题干材料就是在肯定这一做法,故B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B.4、【答案】D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这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突破”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正确;ACD三项信息均在十四大之前,排除。所以选B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对“一五”计划特点的把握.依据材料“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多种经济成分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可知,“一五”计划不仅发展生产力,还要变革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此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故B项错误.C项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应排除.D项只是变革生产关系,应排除.故选A.7、【答案】D【解析】“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指的是建国初期国家处境艰难,为此进行了三大改造,故D正确;AB是苏俄的情况,排除;C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故选D.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毛泽东的话强调的是:对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要结合本国国情,是正确的思想,故A项正确;“左”倾是一种错误的忽视国情的思潮,故B项错误;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质疑,只是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这段话发表时期并非是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需要掌握国民经济的调整的背景和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结合国民经济的调整的背景和概况解答即可.依据题干“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使得左倾错误泛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得中国进入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缓解经济困难,故A项增强.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B。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C项是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D项是1978年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答案】B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反对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据材料“逐渐冷静下来”“一直保持沉默”“担心”“批评”可知当时中国提出的目标引起了苏联的担心,故C项正确;“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说法错误,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指的是人民公社。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计划经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出现于1949年—1952年,此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A错误。而B中的农村政权建设和D中的劳动力资源与材料中的粮食统购统销无关。1953年至1956年是中国三大改造时期,材料中内容符合农业改造时期的内容,通过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故选C项。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计划经济的根本改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A项排除。物资价格“双规”现象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项排除。依据题干可知,1987年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国家计划性的经济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断下降,即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C项正确。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D正确。材料说明还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故B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在90年代后,故C排除。17、【答案】D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税代利,是指国家向企业征收所得税后,剩余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由企业自负盈亏,这表明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故B项排除;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故C项排除;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并没有遭到了苏联人民的反对,故A项错误.苏联最终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是在1956年以前,故C项错误.邓小平的改革和新经济政策都重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故选D.20、【答案】B21、【答案】C【解析】由“一旦邓小平巩固了他对政治联盟的控制,他的政权就开始发布农业非集体化的命令”结合所学知识农业非集体化的命令即是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农业非集体化”不符;B项与题干时间和“农业非集体化”不符合;D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是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2、【答案】A【解析】据材料“1988年”、“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价格改革过于急切,导致失控的趋势,故A选项正确;价格双轨制指的是对同值的标的物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一种是计划的垄断性定价,另一种是市场定价,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