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民居解说词_第1页
夕佳山民居解说词_第2页
夕佳山民居解说词_第3页
夕佳山民居解说词_第4页
夕佳山民居解说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南建筑艺术瑰宝一一夕佳山民居(解说词)贵客盈门,鹭鸟翩飞,朝门大开一一热忱欢迎各位佳宾来到夕佳山!夕佳山民居,位于江安县夕佳山镇境内,距江安县城20公里,距宜宾市89公里,距泸州市60公里。1988年,在民居建立民俗博物馆;1991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原是黄氏乡绅的住宅。黄氏家族是入川的移民,黄氏《家谱》记载“吾族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地名火烧屋基居住。自明末入川……”。因其族望为江夏郡(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所以黄姓后裔都称江夏黄氏。夕佳山黄家入川第一代叫黄应江,在民居整整传承了11代。民居历经近400年,前后四次较大规模的扩建修缮,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规模:占地面积10056平方米,建筑面积5217平方米,天井11个,房屋123间。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入川的第一代黄应江在夕佳山选基建宅,奠定了民居的基础。第二次修建由第八代黄学海主持,竣工于清咸丰己未年;这次修建使民居具备了基本规模。第三次修建是在光绪己丑年,由第十代黄中美主持(就是在他中了恩科举人那一年)。第四次修建由第十一代黄铁秋主持,竣工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这一次修建的,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内朝门两边的两栋“洋楼”。黄家能够在乡野之中大兴土木修建“洋楼”,在当时肯定是惊世骇俗的。从两栋“洋楼”,我们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影响,黄家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以及当地民风的开化。夕佳山民居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偶然中也有必然,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黄家在地方上口碑甚佳,社会形象不错。其第九代孙黄希孟有论曰:“谚云读书三代必发,吾亦曰三代为善必发。”他有向善之心。《江安县志》记载,黄家“先业予以富饶”,就是家业很大,很有钱财,但同时有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家风。《县志》记载,“江安自清迄民国,盗贼蜂起蚁聚,劫掠殆遍,中美家独完”。按说治安混乱的时候,家大业大目标就大,但夕佳山民居在乱世未被惊扰,就是它的公众影响力起作用了。二是解放以后,夕佳山民居未分给农民,而是作为乡政府驻地,后来建粮站,办党校,整座宅院一直都是公家使用着,直至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解放几十年之后,房屋能够基本保持原貌。这总算是为后人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民居几经修建而臻于完善,每次修建都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如实地记录在这个建筑档案中,民居的营造、发展和完善过程,就是明末以来川南民间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和文明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夕佳山是风水宝地。俗话说,坟打尖山屋打凹。意思是坟墓要对着山头,房屋要对着山凹才吉利,夕佳山民居的大门正是对着前面那个特大的山凹。在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用来表示东南西北的方位。大家请看,前方左面那座山峰为“青龙”,右面那座山峰为“白虎”,房屋正对的那座山凹之中的小山丘为“朱雀”,民居后山为玄武。按风水的说法,住宅应当前虚后实。因民居后山的“玄武”不足,靠山就不够雄壮浑厚。风水先生们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垒土加高,一是植树增势。主人采纳了后一个建议,清除原本的灌木杂树,遍植树形挺拔雄健的珍稀树种桢楠。夕佳山因为培育风水,而拥有了全省最大一片人工桢楠树林,成林面积达80余亩。站在夕佳山鸟瞰山下,一座座小山峦,像一个个金元宝,郁郁葱葱,气象万千,谓之“千人拱首,万宝来朝”。按勘舆学说,夕佳山的地形又叫“九蟹寻母”,何为“九蟹寻母”?因夕佳山像一只母螃蟹,山下的一个个小山峦又像一只只小螃蟹。黄氏家族曾有枚闲章,印文为“蟹山主人”,即可为证。民居壮“玄武”种植的大片桢楠林,经过上百年的精心培育,长得蕴藉峥嵘,气势磅礴,屏障一般耸立于宅院后边,雄健可堪依傍。温暖湿润、四季长青的自然环境,加上周围100多亩成片的树林,栖息着鹭丝鸟、金画眉、白头翁、斑鸠、打鱼郎、布谷鸟、胡豆雀、黄老鸹、野鸡等多种鸟类。特别是广阔繁茂的树林,为鹭丝鸟提供了一片天然的栖息地。春夏时节,上万只白鹭或蓝天下展翅翱翔,或枝头上追逐嬉戏,宛若白云浮动,十分美妙动人。这里素有“天然鹭鸟公园”之美称,成为难得一见的景观,因而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在此拍摄了专题片。这里是民居的外朝口。外朝门与里面内朝门的朝向是不一致的,这是民居的一大特色。为什么不一致呢?因按勘舆学上讲和民间的习俗,房屋的内外朝门不能一致。如果朝向一致了,家中的钱财会流失出去,也会给主人带来晦气和厄运。所以人们习惯地称这样的建筑布局为“邪门歪道”与“旁门左道”。内朝门叫“文魁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以五经取士,进京会试第一名称经魁乙称文魁。文魁就是文章第一。这个名份,只有状元才担当得起。我们知道黄家最高的功名是恩科举人,举人只是行省授予的功名。在大门上悬挂文魁匾,应当是黄家后人出于对自己前辈的敬仰。据传说“文魁”是天上的星宿,是主管人间读书人功名的神。他的朱笔只要点中了谁,谁就会中状元,所以书香门第人家都十分敬重他,将其供奉在门楣上以示尊重。另外大门的左右两边还张挂着一副“日照朱门门迎三千客,云生紫府俯揽万重山”的楹联。楹联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民居主人的不同凡响。文魁门平时是关闭着的,有红白喜事或逢时过节才打开。平时,高贵的人从左朝门进出,低贱的人则从右朝门进出。文魁门前矗立着的这根高高的桅杆叫“双斗桅杆”,也叫“文星斗”。因黄氏家族的第十代黄中美,在清光绪己丑年考取了“恩科举人”,按封建特权规定在其门前树立“双斗桅杆”。双斗桅杆标志一种身份和地位,大小官员经过此地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跨过“文魁门”就是民居的前院坝。院坝的左右两边各有一眼水井。据说这两眼水井是螃蟹的眼睛。民居建筑的主体坐南朝北,为悬山穿斗式小青瓦木质结构,呈三进四合院式组合排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居在不同平面上设置了众多的“天井”一—多达11个,这是什么缘故呢?华夏民族有“穴居”的遗风,以后逐渐演变为四合院式建筑的天井。以天井为中心的四合院,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又赋予了它更多的向往和寄托一一“聚财”、“天降洪福”、“肥水不外流”、“四水归堂”等。这就不难理解民居主人对“天井”的特别青睐了。民居的所有房屋,不是建筑在一个平面上,那样会大挖大填;它建造在四个自然形成的台基上,视觉上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同时这种高低起伏,又有效地解决了民居的通风采光排水问题。民居平面布局灵活自然,空间变化有序。房屋高大宽敞,空间大、中、小结合,充满自然情趣;布局合理,开合有序,主属分明,功能齐全。民居建筑是以前院坝、前厅和堂屋的中心线为轴线向左右两边展开布局的。左面部分建有上客厅、西花园、后花园、书房、琴房、学馆、戏台、工字厅、中客厅;右面部分则建有下客厅、织布房、手工作坊、粮仓、马房、轿房、伙房、绣楼、金库和土牢。民居四角建有碉楼,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备的完整的“小天地”。“崇左”是民居排列布局的一大特色,其中轴线亦是“贵贱线”,以此为界,左贵右贱。这从民居功能设置上就完全可以一目了然。左面为“祭祀区”、“生活区”和“娱乐区”,右面则为“劳作区”。其污水排放也讲究“清”、“污”两出一一左面“清”水不能流到右面,右面的污水更不能流到左面,各自排出,泾渭分明。石梯从形制上分:有如意踏跺式、垂带踏道式和阶梯踏道式;从级数上分:则有“三步梯”、“五步梯”、“七步梯”、“九步梯”之别。为什么梯步总为“奇”数呢?因为“奇”为“阳”,为“天”。民居前厅外“九步”梯,寓意为“步步高升”;而“九”又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奇数,即隐含“大吉大利”之意。前院坝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巽,也称“宴乐楼”,是婚丧嫁娶、逢时过节主人大摆筵席的地方。院坝左右两边的厢房之上是东、西藏书阁。阁楼往外延伸到连廊边,下为人行道。之所以要将藏书阁建造在人行道上,是因为主人尊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缘故。即如今提倡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前院坝往里走,拾级而上,就到民居的前反。前厅是过厅、休息厅。正面的木板墙,是可以开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带窗式隔门。平时用门栓杠起,只留中门敞开,供人进出。如遇人流量较大之时,则打开所有门扇就成了一个通畅的大厅。其正中四扇门带窗隔门上雕刻着“渔樵耕读”故事。“渔”讲的是渔翁捕鱼的故事。这幅图所表达的意境为远处高山上汹涌的洪水倾泻而下,近处提裤挽袖的渔翁正好从打渔罩内捉到了一条偌大的鱼,喜形于色地合不拢嘴大笑。这捕“渔”的故事在这里演变成了“年年有余(鱼”的借托之意。“樵”讲的是“伯牙抚琴”的故事。相传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出的绝妙琴声许多人都不甚理解,而唯有樵夫钟子期才能领会琴声中的真谛。然而钟子期却英年早逝,伯牙得知后悲痛不已,称“知音已绝,永不再续弹”,而当场把琴摔碎了。这就是动人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告诫后人,知音难寻,要珍惜友谊。“耕”讲的是大舜劝人农耕的故事。画面上用于耕田的不是牛而是大象,暗寓“万象更新”。“读”则讲的是梁山伯、祝英台在“尼山功书”时一往情深的场景。这四则故事,“渔”、“樵”强调的是“处世”、而“耕”、“读”则是“立身”之本,深入浅出地反映了主人“耕读传家”的美德和处世立身的哲学。其他的门扇上,雕刻着一幅幅戏剧故事、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典故。如“终身吉祥如意”、“麒麟吐玉书”、“梅兰菊竹”、“松竹梅”、“马奔财乡”、“团福”、“长寿”、“连升三级”、“西凤三祝”、“双喜临门”、“麒麟吐宝”、“福禄寿喜”、“万福”、“万喜”、“福山”、“寿海”以及精美的“暗八仙”等图纹。前厅正面檐柱上的木雕撑拱,在前厅正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左右四根撑拱的中心镂空雕饰物寓意为:蝙蝠含金箝一一福在眼前;野鹿含灵芝 奉禄如意;松鹤延年寿有余;狮子滚绣球欢天喜地。中间两根撑拱是:犀牛望月一一含意为欢天;麟吐如意一一含意为喜地。这些都是美好愿望的象征,也是表达着当年主人的精神寄托。前厅内正中墙壁上,悬挂着清末刘光第所赠“龙光永榭”匾。刘光第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四川富顺人。黄家第八代黄学海,作过巴县、永宁(现叙永)、隆昌、富顺等地教谕(教谕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黄学海在富顺任教谕期间,刘光第曾拜黄学海为师。匾下是玲珑剔透的木雕鸡冠罩。鸡冠罩是房屋通道上的装饰构件。鸡冠罩中为百鸟朝凤图,左右雕刻着鱼跃龙门图案,旁边是野鹿含花和鹿鹤通泰图。几幅图案用瓜和藤蔓串在一起,取自《诗经•大雅》“绵绵瓜瓜失民之初生”之意,希望子孙绵延不断,一代更比一代强。鸡冠罩下面是五幅拱寿屏,屏是起间隔的作用,并增添景深,使庭院空间曲折有致。我们再抬头仰望,屋顶是满堂的花格菱形底瓦。民居的屋瓦均为双层,即在接水的面瓦下边,先铺上这层花格菱形仰瓦。据传,在清朝中期,底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白底中现灰黑菱形图案,而是写着一个个汉字,书写的是《四书》、《五经》中的内容。是家中幼儿识字的启蒙教材。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望天书”,由此,可见黄家在对子孙启蒙劝学的良苦用心。青瓦作为灰陶,容易风化不耐久。那些字瓦维修起来太复杂,逐渐被菱形图案所取代。字瓦在岁月的长河里逐渐磨灭殆尽,没有能够留下实物,是十分可惜的事情。民居内的陈列展览是根据黄氏家族入川的第十代 黄中美生活时期的原状展示,是清末封建大家庭居家生活情景的再现。前厅的右次间与稍间是客房。常言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客走旺家门。昔日的民居常常是贵客盈门,宾朋满座。因而民居主人常年设有客房,接待络绎不绝的来客。客房共有2间,是客人休息娱乐的地方。客房内有雕花床、书案、太师椅、八仙桌、大理石屏。民居的客人分两种:一种是为常年都在此生活、学习、娱乐的人称之为“常客”;一种是匆匆而来,住三两天就走的谓之“过客”。墙壁上张挂着的一幅幅字画点缀着房间,这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茶水废,是提供茶水的地方。民居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就使用不同等级的茶水与茶具。夕佳山民居建有三个客厅。分别是上客厅、中客厅和下客厅。不同的客人在不同的客厅接待。这是工客厅。下客厅是主人接待下等人的地方,也是与佃户商谈事宜与订立契约的场所。室内装饰与布置简朴实用。下客厅的左次间是长房孙辈房间。即黄中美的长子长孙房间。长子黄铁秋共生育了三男六女,如今均健在,他们分别居住在新疆、西安、成都、西昌、宜宾等地。相邻的是幺房孙辈房。黄中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叫黄铁秋,小儿叫黄雪香。黄雪香育有二男一女,但如今他们早已作古,这是他们昔日嬉戏与挑灯夜读的乐园,也是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黄雪香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黄道渊,在1947年出钱买了一个伪乡长来当,因不到任职年龄而请人将《族谱》上的岁数改大。任职期间与土匪相勾结,到解放时被枪毙了。小儿子黄书桥,是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连读书也是请人读,别人学知识,他得一纸文凭。替他读书的人叫姜光谦,是江安县留耕镇人。因姜光谦有学问,解放后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任职于北京市民建中央。现在参观的是二少爷黄雪香夫妇的房间。黄雪香、字大榕,上世纪四十年代去世。黄雪香擅长修建、规划建筑,夕佳山民居巧夺天工的布局与精雕细琢的雕刻艺术是和他分不开的。但黄雪香却又是一个喜爱嫖赌的人,周围的人给他取了一个浑名叫“黄五脚牛”。墙上挂着包弼臣的“春夏秋冬”木刻板。包弼臣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举人,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慈禧封他为“字妖”。黄家与他有姻亲关系,所以对其作品进行收藏。堂屋是供奉祖宗牌位、举行祭祀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一般外人、闲杂人、女性特别是孕妇,是不许跨越堂屋门槛的(家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和拜堂的新娘除外)。家里只有年长的死者,才有资格在堂屋内停放遗体。堂屋的大门,是传统的“三抹六扇”雕花大门。这是入川移民修房造屋的特征之一。正中两扇门上雕刻着“忠”、“孝”两个篆字;旁边四扇门雕刻的篆字是“福”、“禄”、“寿”、“喜”,每个篆字的四边都镶嵌四只蝙蝠。蝙蝠的“蝠”字与“福”同音。门扇的中部,分别雕刻着琴、棋、书、画、寿、喜图案。门扇的裙板上雕刻“福运双全”的图案。堂屋正上方设置着神龛,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位”牌位。牌位的书写颇有讲究,简而言之,就是“天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离币,位不离人”。祭祀台上点着香烛、长明灯、供品以及铜磬等祭祀器物。每天早晚,主事的长者都要来向牌位祈祷。祷告时要敲打铜磬,一般是早晨敲三下,口中念“创业艰”;晚上敲四下,口中念“守业更难”。堂屋正梁上恭楷大书:“咸丰己未年九月二十八日立,木工曾备儒造;江夏应江祖公八世孙学海同男希孟、希曾重建”。咸丰己未年,是公元1859年,距今已近150年。这是夕佳山民居第三次修缮的原始文字记载,是研究民居建筑史的第一手资料。堂屋房顶上塑着“山谷题留”的灰塑。因民居夕日的主人姓黄,所以将宋代大文学家、大诗人黄庭坚供奉在这堂屋脊顶上,外人一看就知这家姓黄,这是对祖宗的崇拜,也有炫耀之意。小青瓦风格的民居屋脊上都有灰塑。如前厅屋脊上塑的是“三纲五常”图案,下客厅塑的是“西游记”故事,中客厅塑的是“八仙过海”人物图案。堂屋的左次间与稍间是民居最高长者黄中美夫妇的居室。黄中美,字芸浦,生于1857年,卒于1922年。清光绪己丑年(公元1889年)中恩科举人,候选知县,历任江安县龙门书院山长,民国初任县议事会会长。后居家不出,专研医学,精通岐黄。晚年撰成《医罅刍言》、《斯道必由》、《医案》等三部医学著述传世。书斋墙上挂着包弼臣的代表作《增修瀛洲阁记》。黄中美夫妇的卧室中的大床特别精美,其床为“半铺牙床”,共有32只木脚着地,床上有23面镜子着饰。镜子一是起辟邪作用,二是取夫妻明净如镜,不能同床异梦。这张镏金半铺牙床,气势恢宏,画面生动,造型优美,雕刻内容丰富。床的前面上部大弯门上雕刻着硕大的牡丹花,憨态可掬的猫,即为“耄耋之年”,两只头部朝上朝下的喜鹊,谓之“欢天喜地”,金瓜、石榴、佛手根根藤藤交错谓之“根留百代”和“多子多福”,其寓意是十分深刻的。床上雕刻着鲜艳的荷花,花上站着鹌鹑鸟,谓之“安居乐业”。堂屋的左厢房是中客反,中客厅是主人接待中等客人的地方。客厅门楣上挂着一块“三凤联飞”的巨匾。这是由于黄氏子弟同年考取了三名秀才,当时的知县题赠这块匾,以示祝贺和彰显。厅内装饰与陈设雅致而舒适,与下客厅的朴实无华,形成了反差。厅的正方放置着一张凉床,凉床是人门休息的榻床。鸦片进入中国后,就成为鸦片烟鬼销魂落魂的夺命床了。凉床的左右放置着大小不等的太师椅,从太师椅的大小和摆放位置,可以看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这是黄中美空黄铁秋夫妇的房间。黄铁秋,字大椿,育有三男六女。在他50岁生日时,亲朋好友对他的赞誉是“铁秋先生,富而好礼学,优法政,更精医理……”。他教子有方,传家有道。其子女或是大学教授,或是医生,都有较大作为。他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主持了民居的第四次扩建,民居建筑终于至臻完善,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国宝”。紧邻大少爷夫妇房间的南厢房,便是典的闺房。为什么小姐的闺房在这里呢?因为这里十分僻静,而且平时外人又不许进入此院,所以不为外人所窥视。如遇家中有红白喜事时,只要檐廊上挂一幅长长的帘子就与之隔绝了。“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对封建时代“足不出户”的小姐们的真实描述,只有大户人家的黄花闺女才有资格称小姐。在封建社会评价女人的标准是与今天截然不同的。那时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尊崇“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从小姐闺房侧进入正屋后檐河,有一条外人难以发现的通道直通绣楼。这条僻静的巷道,是民居特有的女人通道。我们知道,宅院按社会家庭生活的交往关系,有一个由公共性到私人性的过渡。从入口公共性的部分,到半公共性部分,再到完全私秘性,民居形成一个有层次逐渐过渡的布局,而且别出心裁地修建了这条女人通道。这种专供女眷通行的通道,在中国民居中也是少见的。民居常有外人来往,家中女眷走这条专辟的特殊通道,以达到避开外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女眷在外人面前抛头露面,起到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作用。北厢房有两个房间,一间是礼佛室,一间是佛堂。礼佛室是拜佛之前洗手、整衣、静心的休息室。这是因为心诚则灵,才能得到菩萨的庇护和保佑。礼佛室的旁边为佛堂。佛堂是信佛者顶礼谟拜,乞求来生荣华富贵,以及与佛对话的地方。1988年,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了“佛堂”匾额和“善说不二法,否认第一因”的楹联,从而为民居的佛堂增辉不少。这雅致豁亮的过厅,因其形似汉字的“工”字,而得名叫工字反,工字厅是通往西花园的通道。在封闭的院落之中设置工字厅这样的敞厅,以及天井、花园等,取得开敞而外实内虚的效果,室内室外、院内院外空间因此交融,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和谐而自然。民居内有红白喜事,请戏班子唱戏时,这里就成了观戏厅。工字厅正前方高起的台基,就是戏台。戏台和作为观戏席的工字厅有分有合,有起有落,既实用,视觉上又有变化。“移影换形俨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达离合悲欢”,是对戏剧表演艺术精妙、凝炼的概括,作为戏台楹联十分贴切,让人心领神会,一看便知这里就是戏剧的天地。戏台口左右华板上的雕刻,一边是《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一边是《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人物形神皆备,栩栩如生。戏台前的落地罩,雕刻有历史故事,如“黄道州发兵”;有戏剧故事,如“别窑从军”;有倡导孝道的箴言,如“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有的取材于唐诗,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杜牧的《清明》、张继的《枫桥夜泊》等诗句;有采用谐音、象征手法表达美好意愿的传统图案,如“封侯持印”、“富贵白头”、“路路通顺”等等。这个落地罩创意独特,别具匠心,雕刻手法精湛娴熟;精细处精雕细琢,粗犷处则大刀阔斧,气势雄放。古建专家罗哲文等称赞此落地罩的雕刻艺术为“集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之精华为一体”。中央电视台有名的《神州风采》栏目,也曾对它作过详细报道。戏台一边是化妆室,另一边是道具室。最别致的,是戏台后面明亮的圆门。室外的光线从门外进入。使圆门就像一轮满月。明暗的对比,让人意识外面别有天地。圆门如同一面镜子放置那里,镜子的正前方矗立着树桩屏,恰似镜中有景。因此中国古建专家组的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三位专家对民居给予高度评价,说民居布局合理,移步换景、一步一景、雕刻精美、文化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当年,民居共建有三个花园:东花园、西花园、后花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西花园。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改西花园称“怡园”和“沁园”。左面的怡园具有群植的南方园林特色,右面的沁园则具有孤植的北方园林风格。这小中见大的布局,为民居的又一大特色。西花园的每一处景点,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榕树之中栽上一棵棕树,就是取《论语》“中而不坚,庸而不易”之句意。借棕树和榕树来反映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将桢楠树与桂花树栽植在一起,称作“珍贵”再于其旁边种上一株万年青树,就组成了“珍贵万年”。又如将龙凤竹植于园内的佛手池旁,就暗寓了《增广》之言一一“亭栽龙凤竹,池养化龙鱼”。上客厅,座落于西花园正中。环境清幽,建筑典雅,陈设考究。一边为书房,一边为琴房。这里的琴棋书画,营造出高雅的氛围。这样的地方,主客聚谈的内容,显然不是中客厅下客厅里那些关乎世俗的生产生活话题,这里可是主人陪客人吟诗作画的大雅之堂。蛰,是黄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学馆又名“私塾馆”,俗称“鸡婆学堂”。因为私塾一般规模很小,一个先生几个学生,好似一只母鸡带着一窝小鸡。学馆内的神龛上供奉着孔子的牌位。孔子是开中国私人办学先河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墙上挂着“孔子杏林讲学图”和包弼臣所书的《诸葛武侯训》。在学馆任教的最后一位先生是彭秀才,是江安县底蓬镇人。学馆门前有一株古老的黄桷兰树,这是刚办学时栽下的。花开时节,满园飘香,芳菲沁人,的确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出学馆往右走,我们来到了昔日的“枣园”。从前这园中有一棵偌大的枣树,1990年因树龄长而枯死。如今带着遗憾而只留下“枣园”二字,昔日主人建枣园植枣树是取其早登科、早及第、早生贵子、早发财之意。黄氏家族鼎盛时期拥有良田3600多石,租与佃户居住的宅院有100多处,并在江安县城的桂香街也购置了20多间房产。民居内每日进餐者不下十桌人。黄氏家族几代同堂,和睦而居,誉满乡里,传为佳话。枣园旁边的洋楼叫“西洋楼”,对面的楼叫“东洋楼”;同时两栋楼也叫“宴乐楼”,是主人大摆筵席的地方。可想而知,当年主人在此楼中大摆筵席时是何等的气派。民居前厅的左厢房是管事房,管事也叫管家,有大小之分、老少之别。昔日黄家的管事,一般都由自己所开办的私塾学馆培养,从小就开始启蒙教育,满十三、四岁就开始做见习管事,此时就被称为小管事,当长到二十八、九,能独挡一面时,经主人考核合格后,才被正式任命为大管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居最后的管事王金华。此人十分精干,为人忠厚老实,但家境贫寒。主人看上了他,从小就入黄家的“鸡婆学堂”读书,后来当上了小管事与大管事。由于他效忠主人,把本职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为此主人出钱为他娶了亲,又特意奖了他三十石田地(折合二十亩左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解放后,因此他被评为地主。地主的帽子扣了三十年,也正好对应了他的三十石田地。据此人们给了个歇后语:王金华的地主一一拣来的。紧靠管事房的房间是储物房。储物房是主人储存备用“家当”的地方,也是存放年货的房间。储物房在右面是佣人的居室。这里陈设比较简朴,是佣人居住的地方。在川南,封建时代男仆分两种,年长的叫“长年棒槌”,年幼的被称为“蛮蛮”。女的呢?年长的叫“大娘”,年幼的被称着“丫头”。前厅的左次间是议事房,这里是商议和决定重大事情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会议室。据考证,当年在此议论最多是是田地的买卖,佃户租谷的增减,红白喜事的操办,迎来送往的接待,房屋家园的修缮等,也是管事等汇报工作与接受任务的场所。前厅的右厢房是药房和诊室,这是黄家的家庭药铺,是黄家悬壶济世、钻研医学的地方。据《县志》记载,第十代黄中美少年好学,其诗词歌赋受到省里管教育的长官瞿鸿玑的赏识。后来居家不出,专研医学。他的父亲黄希孟对医学有一定研究,所以,研究医学在他们黄家是有传承的。黄中美的钻研比他的父辈更进一步。博览群书之后,他既领悟了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临床实践也每每得心应手。他写出了《医罅刍言》、《斯道必由》、《医案》三部著作传世。其中《医罅刍言》的自序和论文《论精白乳白血赤之源》,被收录在民国十七年版的《江安县志》第四卷中。黄氏家族所开设的药铺,有不成文的规定,无钱者求医,一般数额小的不收费。即使遇到家中的药房配不完整的药方,到别的地方抓药都不会让患者花钱。所以黄氏家族在当地赢得了民心,同时也提高了医技水平。黄家的坐堂医生是出高价聘请的,其医术十分高明。因主人自己平常不坐诊,只有遇到地位高贵的人与患疑难病症者才为病人诊断。绣楼是专供黄氏家族的女人刺绣、描红的地方,也是她们游乐嬉戏的处所。“足不出户”的规矩,制约了她们的活动空间。昔日民居的绣楼共三层。底层为吊脚楼,二层是存放绣品材料与成品的库房,三层是小姐们描红绣花的地方,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我们现将底层作为“影视馆”陈列,二楼辟为“题咏馆乙三楼作为绣房原状陈列。这是影视馆。多年遗世独立、不为外界知晓的夕佳山民居,首先发现它的丰姿神韵的是电影艺术家。1985年,电影《草莽英雄》剧组为了寻找取景地,辛辛苦苦,跑遍川内10多个县市,竟不能找到一座满意的清末风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