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环城高级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环城高级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环城高级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环城高级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环城高级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环城高级中学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阅读《天下郡国利病书》

B.用突火枪抵御金的进攻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

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参考答案:A宋朝的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清初顾炎武的作品;B项是宋代的成就;C项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应用;苏轼是宋代著名的大书法家和宋词代表性人物。所以答案选A。2.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参考答案:B材料内容讲述了伏尔泰文学著作使牛顿苹果坠地的科学故事传遍世界,并不是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法国人伏尔泰参加了英国人牛顿的葬礼并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通过伏尔泰的著作牛顿的“苹果坠地”的故事传遍世界,家喻户晓。这可以说明跨国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并不是英国,故D项错误。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参考答案:B4.“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参考答案:C5.在城市布局建设中,《管子》主张“因天适,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B.礼制等级思想的破坏C.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D.城市功能的发展完善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中“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说明追求严格尊卑等级秩序的礼制思想遭到破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6.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参考答案:A材料中的“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均是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的斗争,说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故答案为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指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7.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格尼尔卡》参考答案:A8.2017年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材料反映了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D.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反对的决议在联合国通过,意味着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下降,这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故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联合国的作用,故D项排除。9.罗马共和国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自然已规定那些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雅典人在某些时期成功地履行了公共职责,但他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却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材料表明,西塞罗(

)

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认为全体公民掌握权力是不公正的C.提出并捍卫了自然法精神

D.将雅典声誉受损归因于其民主政治参考答案:B10.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参考答案:A11.右面两幅图片中,图一是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大教堂加冕仪式上的情景,真实展现了最隆重的皇家庆典的豪华场面。图二是邓小平会见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情景。正确的是()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

②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

③英国女王是英联邦的首脑,在礼仪上是至高无上的,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③参考答案:D12.曾参与华东政法大学校史编撰工作的韩信昌教授回忆:1952年6月,华东政法大学在调入8个学校的12个系的基础上成立,此后年,又有一所高校加入。区别于国外大学政治学、法学之间的泾渭分明,国内的政法学院从建校开始,“政”和“法”之间就有天然联系。这种变化A.适应了新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B.使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C.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D.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法律基础参考答案:A【详解】由材料“区别于国外大学政治学、法学之间的泾渭分明,国内的政法学院从建校开始,‘政’和‘法’之间就有天然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法律是为人民政权服务的,故政法不分是为了适应建国初期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故选A。材料仅涉及大学状况,无法反映中国是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B;政法结合的大学建校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毕竟建国初期绝大多数人都与大学无缘,排除C;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它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法律基础,排除D。1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参考答案:C14.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参考答案:B15.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后世争议甚多。就他个人而言,他最后是失败了,但他使一个没落的古国重新焕发出青春。由此可见,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意义是(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C.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D.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力增长参考答案:C16.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名师点睛】儒家伦理政治观具有伦理与政治一体化、“德治”与“民本”思想相融合以及注重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和政治制度的伦理化等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美德,对我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今时代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1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参考答案:C18.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对西学认知的程度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需求什么就学什么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显著特点,所以这种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只是一个小的客观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对西学认知的程度是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19.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17年(建国后17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参考答案:C【详解】建国后17年,即1965年,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正确。建国后17年形成的是国民教育体系,不是教育管理制度,故A项错误。工人学校不是1965年教育成就,故B项错误。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是196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20.鲁迅说:(近代以来)“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参考答案:D21.1928年,由美国电影界人士和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的电影奖项是(

)A、嘠纳奖

B、奥斯卡奖

C、金鸡奖

D、金熊奖参考答案:B22.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事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指挥纳西比战役②审判查理一世③驱散议会④颁布《航海条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B【详解】纳西比战役的时间是1645年,1649年审判查理一世,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故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选B。23.“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中国城市建设史》)这种变化反映了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B.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D.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末的时候,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的时候,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火药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这就对城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故出现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火药及其应用24.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末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草市 B.交子 C.夜市 D.商帮参考答案:考点:草市和夜市.解析:本题以宋代出现的新鲜事物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草市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答案:由材料中的描述“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可知这是乡村的定期集市,是草市;B、交子是最早的纸币,故排除;C、夜市是城市中市打破了经营时间,形成的夜市,故错误;D、商帮指的是经商的帮派,与材料的描述无关,故排除:故选A.25.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参考答案:A26.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参考答案:C27.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请根据此表判断,X至Y这段时间应该是

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X年输入总值90000350096005202800Y年输入总值24000000011000000049001500A.1895—1912

B.1914—1919 C.1927—1937

D.1945—1949参考答案:B28.“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对工商业所持观点不同是源于()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C.不同的发展需求 D.代表的社会阶层参考答案: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解答:“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主张重农抑商,“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主张工商皆本,这主要是源于不同的发展需求,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9.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参考答案:D30.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1)成就:《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郭守敬制成简仪等(2分)

特点: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农业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2分,答两点即可。)

(2)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加速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6分)(3)德先生指民主,即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科学,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2分)向西方学习。(1分)4、推动近代化进程。(1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大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三: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材料四: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