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23版专题5专题分层突破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23版专题5专题分层突破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23版专题5专题分层突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分层突破(五)[自我校对]A.独立自主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万隆会议E.中美关系F.以联合国为中心G.上海合作组织主题一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形成原因eq\a\vs4\al([核心整合])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形成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在这期间,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2.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形成原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实力削弱并处于守势,迫使美国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形成原因:美国“和平演变”的战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频繁。eq\a\vs4\al([即时演练])1.(2023·福建高考)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从图片看1975年、1976年、1977年呈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而1977年比1976年低,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不可能消除中美贸易的波动,排除D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74年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宣布辞职,加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性,1974年到1978年,中美贸易受到影响,故A项正确。【答案】A主题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其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eq\a\vs4\al([要点讲解])时期外交政策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20世纪70年代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奉行不结盟政策;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创建上海合作组织eq\a\vs4\al([即时演练])2.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A项表述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