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参考答案:1.D(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2.A(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3.D(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开中国漫画先河

刘敏慧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路”。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豹,想去西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的不好,丰子恺哭了。”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回味无穷。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节选自《丰子恺:文心画意寄情予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丰子恺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任教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的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D.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统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E.本文通过叙述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事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2)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5分)

(3)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6分)

参考答案: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雨夜小站柳青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可他知道继父梁三不这么着想……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们。梁三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了,再后来租不到地,连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可自从草棚屋里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可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业依旧没创起来。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有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脑壳后,你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后有力量买地。可像任老四家那样的,劳力软、娃多,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就得年年卖地。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面,然后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在那些七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节选自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有删改)【注】互助组:指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为解决各自劳动力、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刻画,如第二段中对梁生宝的外貌描写,一身三条“麻袋”,真实呈现了生宝朴实坚定、艰苦创业的庄稼汉子形象。B.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描述生宝雨夜到达小站的情景,设置悬念:梁生宝是谁?为何不住旅馆?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通过继父对生宝的不满,可以看出虽然两人都吃苦耐劳,都想发家致富,但梁生宝更加乐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生宝这样的带头人。D.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质朴而又富有情韵。8.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9.小说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请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参考答案:7.B

8.①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②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③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

9.①“创业”指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是个人的发家致富。②“创业”指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是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③“创业”表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小说采用倒叙手法”错误,小说采用的是顺叙手法,小说中提及梁三老汉的内容属于插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然后到小说中找到两次描写“春雨”的内容,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析作用。首先,小说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了“春雨”,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从情节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从情节发展上看,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从人物塑造上看,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创业”,明确创业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了什么效果。由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创业”是指个人的发家致富;由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创业”是指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由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表现,“创业”是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8分)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鄣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

,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鄣。”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军鼓噪勒兵

勒:训练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乐乘对如廉颇言

如:依照

D.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主事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

)(3分)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识,讲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营,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计而归,终使秦军大败。7.翻译文言材料中划线和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10分)(1)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3分)

译文:

(2)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分)

译文: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汉书·苏武传》)(

4分)译文:

参考答案:4C5.(3分)A(②说的是赵奢善于理财,颇见成效;④说的是赵奢严明军纪、行事果断;⑥说的是赵奢采纳建议之后的立即行动。)6.(3分)B(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最终并未结下“恶”和“仇”,相反器重并推荐他,所说“旧恶”“报怨”无从由来)7.(1)译文: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作为赵国贵族,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2)(3分)译文:有个叫许历的军士用军事问题向赵奢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3)(4分)译文: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义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把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送回国。译文: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前往平原君家收租税,但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

军队距离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进谏的就处死。”秦军驻扎在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训练军队,把武安的屋瓦都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侦察人员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仅不向前进发,反而加筑营垒。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说:“距离国都三十里就驻军不走,还增修营垒,阏与不是赵国的了。”赵奢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后,就命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前进,两天一夜就到前线,(他)命令擅长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立即全军赶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来等待他们。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你的指教。”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将得胜,后来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占领北山,秦军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领军猛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的包围,胜利而归。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同。

略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12分)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晋书·隐逸》注:向:如果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辟:征召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经年:一年C.路人不取,固辞

固:坚决D.翻于是不逆其意

逆:接受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徒步而归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C.

乃复沉没取之

屠乃奔倚其下D.

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其皆出于此乎17.上文中反映郭翻自甘淡泊的一组句子是(2分)①辞州郡辟

②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

③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④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⑤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

⑥复沉刀于水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18.把下面的两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4分)(1)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

(2)尔向不取,我岂能得!

19.用“/”给下面的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2分)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

参考答案:15.D(逆:违背)16.C

(A的/定语后置标志;B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C于是;D代词,他/语气副词,大概)17.D(①取:捞起;②取:接受;③沉:使……下沉;④沉:潜水。)18.(1)稻谷快熟时,有人来认领这块地,于是郭翻将稻谷也一起还他。(2)你如果不捞上来,我怎么能得到呢!19.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译文]郭翻,字长翔,是武昌人。郭翻年少时就很有志向,常推辞官府的征召和社会贤达的举荐,不去做官。安家于临川,不管世事,只以钓鱼打猎为乐。生活清贫无以为业,想开垦一块荒地。于是先在上面立了一块标志,一年来,地无人认领,他才进行耕种。稻谷快熟时,有人来认领这块地,于是郭翻将稻谷也一起还他。县令知道这件事,责问认领人,要他把稻谷还给郭翻,郭翻不接受。郭翻曾经驾车去打猎,距离家有一百多里,路上遇到病人,就用车送病人,自己步行回家。郭翻打的鱼,捕的禽兽,有人向他买,他便随手给了人家,不但不要钱,连自己的姓名也不向买主和外人显示。由此士人和百姓都很敬重他。并认为他很高尚。

郭翻曾经掉刀于水中,有过路人下水为他捞上岸,他于是把刀送给这个人,这个人不接受,坚决推辞,郭翻说:“你如果不捞上来,我怎么能得到呢!”这个人说:“我若接受这把刀,将被天地鬼神责骂了。”郭翻看到他最终不肯拿走刀,于是把刀又丢到水中,这个人觉得不可理解,就又下水把刀捞上来。郭翻于是不再违背这个人的心意,就拿出十倍于刀的价钱给这个人。郭翻清正廉洁不愿受人恩惠,大都是这样。略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20090505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阯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褒表忠节

节:节约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

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5分)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5分)参考答案:4.D。

(节:有节操的人)5.B。

(①叙述主体是皇帝;②反对皇上大兴土木,符合题干要求;③回答皇上诘问时不

改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⑤劝诫皇上,皇太子不宜远离左右,也是以天下为己任;⑥派他的孙子帮他送奏章到朝廷,关心国家大事)6.C。(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7.(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5分)

(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5分)(“扑以金瓜”,状语后置,1分。“肋折者三”,定语后置,1分。补出主语“仁宗”或者“皇帝”、“李时勉”各1分。“饯都门外”状语后置,1分。“几”,1分。“发”1分。“去”1分。句子通顺各得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永乐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

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陆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狱时遇到他。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这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

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快告诉我!”李时勉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宣宗皇帝听剑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同答说:“烧掉了。”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宣德五年,《成祖实修完成,之后,李时勉升任侍读学士。宣宗皇帝到史馆视察,抛撒金钱赐给众学士。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宣宗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国子监祭酒。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都供职于翰林院。陈敬宗仪容魁梧,李时勉相貌稍丑,后来二人同时做了两京祭酒。李时勉为人平和,能推己及人,士人多与他交好,陈敬宗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为世人称为贤能的国子监祭酒,就是“南陈(敬宗)北李(时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参考答案:B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