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52023年佛坪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教育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答案:B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题干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的意思是老师一步步地的诱导我前进,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和前进都不可能,体现的是疏导性原则。B项正确。A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2.学生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自己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故选B。3.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B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该项教学活动达到与其目标的情况,是在教学活动发生后关于教学效果的判断。它与分等、鉴别相联系。故选B。4.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答案:C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3)语词逻辑思维发展的萌芽。其中,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过渡,指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眼前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很难指出概念的本质。但这种思维方式到了中、高年级开始有了转变,由以前的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步学会区分事物的本质,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进行独立的逻辑论证。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学生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学生的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C项正确。A项: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的多为中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的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多为学前儿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5.下列哪项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D、着眼于学生的现时发展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故选D。6.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A、感觉变化B、感受变化C、感受适应D、感觉适应答案:D解析: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故选D。7.要纠正一个学生不认真学习的态度,按认知失调理论,最恰当的概括是()。A、当学生认真学习时及时表扬B、当学生不认真时进行严厉批评C、让学生为自己的不认真学习找出理由D、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认真对自己的危害答案:D解析:当个体的经验与观点和他人或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与社会道德标准的平衡,这样个体就形成了新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认知失调时,他总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新的认知协调,所以认知失调是改变人的态度的先决条件。D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认真对自己的危害,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不认真会和社会的普遍要求不符,进而改变自己,属于认知失调。D项正确。A项:学习认真时及时表扬,属于行为主义的观点,是正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学习不认真时进行严厉批评,属于行为主义的观点,是正惩罚。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让学生为自己的不认真学习找出理由,属于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8.班主任的工作要展开,首先要做的是()。A.制定班级规范B.建立班委会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答案:C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继续开展的基础,因此本题选C。9.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A、课堂导入B、课堂讲授C、课堂提问D、课堂板书答案:B解析: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故选B。10.学生的道德()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A、理论B、意识C、观念D、行为答案: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其中,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D项正确。A项:道德理论是关于道德的相关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受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道德观念,即道德的主观方面。反映历史上变化着和发展着的道德关系,即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与一般的反映不同。它包含特殊的道德论证,反映的并不只是行为的本身,而是包含着行为的品格和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11.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A、培养班集体B、管理学生C、教书育人D、组织班级活动答案:A解析: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故选A。12.“当其可之谓时”体现的是下列哪种教育教学原则()。A、预防性原则B、及时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相互学习原则答案:B解析:《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的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体现的是及时性原则。故选B。13.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你会看到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A、诱导运动B、自主运动C、动景运动D、运动后效答案:D解析:似动知觉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主要有四种形式。(1)动景运动、(2)诱导运动、(3)运动后效、(4)自主运动。其中运动后效是指人们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题干正好是运动后效的定义。D项正确。A项:诱导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自主运动(游动效应)是指如果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着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在不停地游走。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14.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A、不平衡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解析: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因此,与题意不符。C项: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要分阶段性教学,不能儿童成人化。因此,与题意不符。D项:个别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与题意不符。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在相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故选A。15.新课改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是()。A、选拔性评价B、甄别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定量化评价答案:C解析: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认为评价应该是促进课程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效手段。16.小明十分害怕小狗,老师可以依次让他先看小狗照片,给他描述小狗的可爱样子,让他远远看关在笼子里的小狗,最后让他摸小狗,抱起小狗,消除对狗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是()。A、教师讲授B、循序渐进C、系统脱敏D、行动塑造答案:C解析: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包括几个步骤:(1)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2)进行全身放松训练。(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题干中老师通过不同的焦虑等级使得小明最终消除了对小狗的恐惧反应,属于系统脱敏法。C项正确。A项: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17.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卡普捷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答案:C解析: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故而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著有《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维果茨基提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教育心理学观点,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由“苏联”这个限定,B项可排除,且因“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信息,应该选择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18.明知校舍有危险而不采取相应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应追究()责任。A、民事B、刑事C、一般D、行政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项正确。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为干扰选项,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法律责任认定中主要有:追究刑事责任,追究民事责任,给予行政处分三种,没有一般责任。为干扰选项,排除。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七十一、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条都为行政处分条款,但不是行政责任。为干扰选项,排除。故选B。19.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以下哪一项不是教师备课的内容?()A.钻研教材B.激发动机C.了解学生D.制订教学计划答案:B解析:B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尤其体现在上课环节。教师备课一般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三个部分。20.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答案:D解析: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和教师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21.考查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答案:A解析:常模参照测验属于相对评价,即“跟别人比”,所以常模参照测验符合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个体差异”、“选拔”。而标准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属于绝对评价,即“跟标准比”,此类测验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某一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掌握情况,比如1000米跑步,只要被试在5分钟之内跑完就达标,而不在乎成绩排名。D项团体参照测验考查的不是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是团体之间的差异。22.“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A.永久客体性B.不恒常性C.自我中心D.不可逆性答案:C解析: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23.“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属于()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平衡论答案:A解析: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属于内发论的观点。24.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学生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C解析: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25.能够解释“模样示范”教育效应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试误说B.从众说C.观察学习说D.认识说答案:C解析: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因而这种理论能够解释“模样示范”的教育效应。26.教学研究中,实验法的种类很多,教学实验一般采用()。A.创新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答案:D解析: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下,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变更某些条件、控制其他条件,以观察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况下进行的,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能较真实地反映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27.杜威所属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是()。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答案:B解析:心理学中有五大流派,分别是: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其中,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等;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等;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等。28.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5,标准差是10,小明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A.110B.130C.125D.115答案:D解析:离差智商(DeviationIQ)表示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计算公式为DeviationIQ=100+15(X-M)/S。其中,X为个体测验分数,M为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带入计算小明的离差智商为DeviationIQ=100+[15×(95-85)]/10=115。29.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答案:B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或称作积极注意。而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是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题干所述属于无意注意。30.下列同时属于教育行政处分与教育行政处罚的是()。A.警告B.记过C.罚款D.撤职答案:A解析:教育行政处分的种类有六种,从轻到重依次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4)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5)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6)撤销教师资格;(7)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8)责令停止招生;(9)吊销办学许可证;(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因此,正确答案是A。31.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了解问题的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讲解加以注意。教师的这种做法目的是()。A.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B.提供教材内容C.变化教学情境D.给予学生反馈答案:A解析: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32.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和依靠的教育力量是()。A.班干部B.班集体C.班级好学生D.良好班风答案:B解析: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是班级所有的学生,班级所有的学生共同组成了班集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又同时在班集体的依托下进行。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答案:A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4.“时势造英雄”这句话说明()。A.历史人物的历史影响性B.历史人物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C.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性D.历史人物的历史创造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史观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也就是“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每一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历史人物,这是必然的,但历史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历史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B选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历史人物的影响性、贡献性、和创造性。因此,本题选B。35.《学记》中说:“一年视高经辦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素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视知类通达”这句话体现的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A.德智并重B.官师合一C.脑体分离D.学在官府答案:A36.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主体内省D.学习迁移答案:C解析:自我认知是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身个性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认知的成熟水平反映出学生的自主、自律、自治的意识。主体内省,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心理,表现为对自己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进而产生对行为的控制。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主体内省起着根本性作用。37.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A.办学经费和师资B.办学经费和设备C.基础设施和师资D.经费和设施答案:A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38.以下关于引发和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问可引发学习的多种认知过程B.学习是要记住教师和课本中呈现的内容C.原有的知识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D.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由教师来引导和促进答案:B39.老王去世未留下遗嘱,亲属中只有儿子小王和弟弟王二尚在人世。老王的遗产价值30万元,而生前欠下50万元的合法借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儿子小王和弟弟王二各继承15万元B.儿子小王继承30万元,但需要偿还50万元债务C.儿子小王继承30万,以继承的30万元为限清偿债务D.儿子小王继承15万,但需要偿还50万元债务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题目中小王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王二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应当由小王继承遗产30万。AD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小王偿还50万元债务说法错误。C项正确,小王偿还债务以继承的30万元为限。B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40.中国革命时期,带有两面性的阶级是()。A.小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答案:C解析:毛泽东在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进行了分析阐述:“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也曾经表现过一定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情形,特别是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故本题应选C。41.下列不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内容是()。A.崇尚科学精神B.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C.认真备课上课D.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答案:C42.邓小平对()的理论思考,把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三个有利于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C项符合题意。A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不符合题意。B项“三个有利于”包括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符合题意。D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于1988年6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的论断,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43.公文的结尾通常采用的形式是()。A.交代制发公文的根据与目的B.直接表明结论,以阐明制发此文的原因C.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与要求D.表示敬意、谢意答案:C解析:公文结尾一般是主体内容的延续和深化,表明发文机关或撰写者的态度、愿望和要求,发出号召,使主旨更加明确。故正确答案为C。44.“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句话表明()。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动生效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出自《孟子》,译文: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所以“徒法不足以自行”表明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45.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讼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A.人民法院B.谁主张谁举证C.原告D.被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故本题答案选D。4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答案:D解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不是物质而且脱离于人的主观世界,是非常典型的客观唯心的代表人。因此,本题选D。47.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赤字率——财政风险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常识。赤字率指财政赤字占国内产总值比重,是衡量财政风险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不能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生产者物价指数即生产价格指数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是重要经济指标。因此,本题选A。48.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秦洛齐答案:C解析: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49.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动,但这不是实践,因为它们的活动不符合()A.实践的客观性原理B.实践是社会性活动的原理C.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活动D.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原理答案:C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蜘蛛和蜜蜂的行动并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尽管蜘蛛可以织网,蜜蜂能够酿蜜,但这都是出于先天的本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同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它们不是带着目的、改造客观环境,创造条件,以达到某种目的。而人类却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A项错误,实践的客观性是指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发展过程,虽然有人的意识参与,但却是意识指导下的现实的客观过程;实践的结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效果。实践的客观性表明它与纯粹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是不同的。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实践是社会性活动的原理是指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尽管实践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个体活动,但这种个体活动却总是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题干中的蜘蛛和蜜蜂不属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主体不符合。C项正确,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t-观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予动物的活动。动物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它们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有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人的实践都是在一定意识、目的指导下的活动。D项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是指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实践的发展。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50.在教育权利中,最基本的教育权利是()A.家长的教育权利B.国家的教育权利C.学校的教育权利D.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答案:D二、多选题1.新课改倡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A、指导者B、合作者C、帮助者D、支持者答案:ABCD解析:教师新课改背景下角色有新的要求,具体有: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4.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故选ABCD。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A、满足未成年人的一切需求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答案: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故选BCD。3.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A、个别教学B、现场教学C、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答案:AB解析:现代个别化教学虽然使教师和学生结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但并不是纯粹的个别教学。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故选AB。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B、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C、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权D、未年满7周岁的儿童不得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答案:ABC解析:A项,受教育权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年修正)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C项,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A、B、C三项正确。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年修正)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BC。5.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学不躐等答案:BC解析: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故选BC。6.德育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A、间接性、内隐性B、范围的广泛性C、影响不确定性D、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互作用答案:ABCD解析:同德育的显性课程(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相比较,德育的隐性课程在内容上没有固定性,其内容往往寓于相关主题活动当中,体现出间接性、内隐性;德育隐性课程在内容上的宽泛性,决定了其在范围上的广泛性;德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是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其影响具有确定性;德育隐性课程中无意识起着主要作用。故选ABCD。7.对教师良好的站姿的基本要求有()。A.双臂放松、自然下垂B.仰头、直颈C.挺胸、肩平D.两眼平视、精神饱满答案:ACD解析:对教师良好的站姿的基本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要双臂放松、自然下垂;挺胸、收颌、肩平;两眼平视、精神饱满。8.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B.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C.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答案:BCD解析: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做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时,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而“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9.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B.有助于教师因势利导、对症下药C.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D.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冲突类型答案:ABCD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指出了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学方法,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10.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主要体现在()。A.固执己见B.刻板印象C.第一印象D.晕轮效应答案:BCD解析: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来源于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教师要克服对学生的认知偏见,必须更新对学生认知的固定模式,科学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形式;平易近人,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看到他们的个性差异。11.人类认识的开端,思维活动的基础有()。A.感觉B.知觉C.体验D.想象答案:AB解析: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1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可以概括为()等方面。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ABCD解析:中小学的德育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成。13.下列选项中,属于创造性培养原则的有()。A.兴趣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答案:ABCD解析:创造性的培养原则有兴趣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14.学生掌握了英语语法之后,可能反过来对掌握汉语语法起到干扰作用,这是一种()。A.负迁移B.顺向迁移C.正迁移D.逆向迁移答案:AD解析: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学生掌握了英语语法之后,对掌握汉语语法起了干扰作用,这是一种负迁移。而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15.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由()组成。A.假定B.处理C.实施D.制裁答案:ABD解析: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是教育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要素。1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宪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教育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发罚法答案:AC解析: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选AC。17.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子。这句古话蕴涵的哲理是()。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B.外在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答案:AC解析:“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主要强调是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淮南淮北具体的自然地理情况不一样,种出的果子也不一样,体现的是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外因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B项“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说法本身错误;D项“主要矛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筑设备施工组织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水电站建筑物》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检索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科技职业学院《统计软件操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师范大学《卫生检验综合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太阳能热利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使用二手设备节约资本开支
- 实践学习实施报告
- 业务操作-2018-2019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真题汇编
- 生产车间工艺员年终总结
- 特色酒吧方案计划书
-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3年上海高中物理合格考模拟试卷一含详解
- 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2024年滑雪用品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经方治疗脑梗塞的体会
- 新版DFMEA基础知识解析与运用-培训教材
- 制氮机操作安全规程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护理安全用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