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洞安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_第1页
引水洞安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_第2页
引水洞安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_第3页
引水洞安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标准目录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情况 13、安全防范重点 2二、用电安全措施 31、线路安全保障 32、供电与电气设备 3三、交替施工安全措施 5四、已开挖段永久衬砌施工安全措施 5五、引水洞主要危险源处理技术措施 61、引水洞防塌方技术措施 62、引水洞塌方处理技术措施 73、二次衬砌施工 74、通风与防尘 85、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86、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97、加强施工现场交通安全管理 11六、安全管理制度 121.安全培训制度 12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2文案大全实用标准3.安全检查制度 124.安全会议制度 135.安全设施及其管理制度 136.安全报告制度 137.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13文案大全实用标准引水洞混凝土浇筑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引水隧洞为压力隧洞,隧洞沿大桥河左岸布置,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隧洞断面型式采用城门形断面方案。隧洞全长9383m,纵坡为0‰~7.27‰,开挖断面尺寸为2.7m×3.0m(宽×高),顶部为半圆拱,进口(0+000.000) 底高程2413.70m。为方便施工及现场实际情况,隧洞布置设三个施工支洞。第一个在主洞桩号 1+733.504m 处,第二个在主洞桩号4+169.158m 处,第三个在主洞桩号6+567.041m处。隧洞全线共设四处转弯:第一处在主洞桩号 0+423.923m 处,转角147.397°;第二处在主洞桩号2+059.798m处,转角152.188°;第三处在主洞桩号4+517.768处,转角127.027°;第四处在主洞桩号6+440.806m 处,转角106.454°。调压井在主洞9+363.247,隧洞出口在主洞9+383。隧洞线基本上沿山脊走向布置,山体地形较陡峻,隧洞埋深一般为100m~200m。隧洞所穿越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三迭系 (T)板岩砂岩互层N30°~45°W SW∠45°。各段洞进出口附近有几百米上覆岩体较薄(约 30m~50m)外;其余由于隧洞埋藏较深,洞身围岩多呈微风化~新鲜。文案大全实用标准2、工程地质情况本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隧洞长 9383m,其中Ⅱ类围岩可不支护或个别岩块锚固,洞长3194.8m,约占34%,;Ⅱ、Ⅲ类围岩喷锚支护,洞长3023m,约占32.2%;Ⅳ、Ⅴ类围岩C20钢筋砼衬砌,洞长1417.987m,约占15.1%;钢管支衬,洞长1746.3m,约占18.6%。调压井布置于 9+363.247 桩号,调压井位于傍山侧向山体厚度较小,洞身处于微风化岩体内,围岩类别为Ⅳ类围岩,但由于其围岩地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具有随机性。调压井为圆筒式变径调压井,调压井底板高程2383.15m,井高47.85m。井径7.50m,井高15.35m,衬砌厚度0.70m;井径8.90m,井高15.0m,衬砌厚度0.70m;井径10.30m,井高17.5m,衬砌厚度0.70m。3、安全防范重点根据本标段的施工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洞子塌方事故,特别是在洞口软弱围岩段及断层段;(2)加强洞子通风,防止缺氧窒息事故;(3)加强地质预探,防止突水伤害事故;(4)防止机械伤害、触电事故;(5)竖井高空作业时,防止坠物伤人事故;(6)加强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