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榆林市玉林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汪大娘(张中行)①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用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始认识汪大娘。②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④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⑤李家房子多,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汪大娘熟了,家里有什么事,她也管。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去。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去。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⑨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⑩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选自陕西大学出版社张中行著《柴门清话》,有删改)16.作者说“很多大手笔写大人大事,我偏写小人小事”。作者是通过哪些“小事”来表现汪大娘正直、质朴、宽厚等形象的?(6分)17.文中有关李家的长媳张玉婷评说汪大娘的文字,如若删去好吗?(5分)18.简析⑨自然段对人物刻画和主旨的表现作用。(4分)19.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提出一个读书明理可信程度的问题?(6分)参考答案:16.答案:①以“常理”主主家的食政,不顾及杂七杂八的习惯;②主家的孩子淘气她都敢打;③同院其它租赁户家中有什么事她也管。(以上正直)④;③查问卫生时,因过分看重而失忆(质朴);⑤文革时不入圈套说实话(宽厚)⑥年高被辞不忍走(有情)
(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6分)17.答案:不好。这是侧面叙写汪大娘,借大少奶奶之口,写汪大娘只注意“心中的常理”,这样正面叙写和侧面叙写相结合,就突出了她正直、尽责的个性。18.答案:①(作为同院住户,)抄来地址以备看望,十几年后,一旦“风停雨霁”,仍然想起她,从侧面表现王大娘的可敬;②揭示了文革对正常秩序和人性、人身的戕害。(每点2分)19.答案:①作一个总要肯定:汪大娘虽未读书,但能明白为人常理,恪守人生正道;②相对汪大娘,对许多(在政治运动中)为一己之利而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丧失良知的读书人的叩问;③启人反思人性、人生的根本之理,警醒人们不要违背了读书初衷。(每个要点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可低估“微尘”的力量乐其“微尘行动”、“小红帽义工”、“萤火虫志愿者”……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们如沐春风,心生暖意,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在江苏淮安,一次为白血病女孩小佳慧筹款的“微尘行动”,引发一场“微尘风暴”;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秤砣虽小压千斤”,“微公益”行动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彰显美德,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地位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80多岁高龄的甘肃老人陈尚义收养弃婴,风烛残年的济南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新疆维族大叔阿里木烤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湖北普通市民黎开仕拾荒济困200多人自己却身居陋室……这是灵魂溢出的芬芳,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真善美。他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爱心、温暖他人,彰显了普通人崇高、平凡中的伟大。冰心有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加入公益事业的行列,更期盼更多普通人参加“微公益”行动。因为“微公益”行动蕴含着爱心,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微公益”行动孕育着希望,人们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微公益”行动人人皆可为,没有行业的界定,没有能力的障碍,关键在于有无此心。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微公益”行动,才能汇聚爱的海洋、茁壮道德的根基、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就像一组不变的基因,早已深深融进我们民族的血脉。那些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成为人们永不磨灭的记忆。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此产生疑虑、困惑,致使有的人在他人遇到危难时表情冷漠,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微公益”行动正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一帖良药。“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的话言简意赅、切中时弊,让那些冷漠的旁观者找不到“不为也”的托词。“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登临人生境界最高处。江不拒细流,海能纳百川。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必然汇聚起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我们的真诚和汗水,投入身边的任何一项“微公益”行动,那么,在为构建文明大厦添砖加瓦的同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愉悦,还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2012-05-11《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微公益”行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能量不可低估。B.“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地位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C.“微公益”行动传递善良、彰显美德,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D.“微公益”行动传播爱心、温暖他人,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引用冰心的话告诉我们,创造世界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人,因此我们社会更期盼更多普通人参加“微公益”行动。B.引用孟子的话是告诫人们,对于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这些“微公益”行动,有的人不是无能力做而是不愿去做。C.引用“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的意思是说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别人,就会成为公卿将相一样的人。D.引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说与其空空羡慕,徒有愿望,不如我们投入身边的任何一项“微公益”行动中去。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公益”行动人人都可以做,关键在于有无此心。B.只要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微公益”行动,就一定能汇聚爱的海洋。C.“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会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D.投入到“微公益”行动中去,会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和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参考答案:1.A
2.C
3.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关于“微公益”行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能力。A项,“产生的‘能量’不可低估”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文意,应是“产生的‘正能量’不可低估”。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这类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本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就会发现A选项偷换概念,应该是“产生的‘正能量’不可低估”。【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分析不正确。引用“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的意思是说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别人,就像是一位没有实际爵位的公卿将相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属于信息筛选题。信息筛选题一定要把选项内容与相关原文内容仔细进行比较。B项,这里说“只要……就一定……”,而原意思是“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微公益”行动,才能汇聚爱的海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荷叶韩开春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这是因为两人的身世、经历不同。B.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连忘返。C.“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D.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荷塘满眼生机,这与眼前所见的枯萎破败的残荷形成了鲜明对比。E.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置身湖中大片残荷的宏村,“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12.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13.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6分)
参考答案:11.BD(B项,无“赞赏不已,流连忘返”之意;D项,没有夸张、排比写法。)12.①点明季节时间;②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③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13.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或:可以在荷叶间快乐的玩耍);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我”念念不忘(或:荷叶与我的味蕾紧密联系,那些用荷叶包裹着的食物是我记忆中的美味)。(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未赴。……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人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C.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D.恶吏苛刻
恶:讨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何为割人牛舌而又告之
吾尝跂而望矣B.以故河塞不通
不赂者以赂者丧C.拯乃悉毁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与人不苟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①第归,杀而鬻之
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④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⑤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⑥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拯巧用计谋,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嫉恶如仇,但在治理过程中却推行仁政。C.包拯不畏权势,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D.包拯为官期间,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连亲朋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3分)(3)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4分)参考答案:9.B(赠送)
10.B(皆为介词,因为)(A前“而”表转折关系,翻译为“却”;后“而”为修饰关系,不翻译。C于是,副词;竟然,副词。D和,介词;结交、亲附,动词)11.C(排除(1)(5))12.C(不是拆毁所有的园林楼榭)13.(1)贵戚宦官因此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3分)
(2)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3分)(3)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4分)文言文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人家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大都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离任时,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包拯在朝中为人刚毅,贵戚宦官因此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作要黄河水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称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打不到的,只有阎王爷和包老爷。”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家族大坟中。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①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②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③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节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组:即丝织物、绶带之类。玺符节:玺即玉玺,皇帝的印。符节,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②案堵:意为按原来的次序,安安稳稳。③项梁:项羽叔叔。2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B.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距:同“拒”,抗拒,抵御。C.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放进D.乃佯尊怀王为义帝
佯:假装。2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父老除害②吾属今为之虏矣B.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①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①系颈以组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派人与秦吏一起到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残破。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23.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的句子断句。(3分)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2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7分)①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3分)②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2分)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分)参考答案:20.A21.B22.D23.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24.①怀王,是我的叔父项梁立的,他并没有战功,怎么可以当定约的盟主?②秦国比天下富裕十倍,地形条件很好。③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慈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慈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慈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6.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命盖尽且
B.命乃尽C.名盖穷且
D.名乃穷7.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相如广成传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甚善。名我固当C.火尚足以明也
明道德之广崇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又作“浮屠”“佛图”,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文中的“浮图”专指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佛塔。B.古人注重孝道,父母去世后,儿子需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守孝期间于父母坟墓旁搭建的守护屋舍,叫做““冢”。亦作“庐墓”。C.“阴阳”古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地理上就得出“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华山之阳”,就是指华山的南面。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文中“萧君圭君玉”,姓“萧”,名“君玉”,字“君圭”。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辅,以议论为主。记游详略得当,议论独到深刻,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B.第一段中的“其文漫灭”对应第四段中的“古书之不存”,第一段中的“华"字读音的错误对应第四段中的“后世之谬其传”,使文章前呼后应,结为一体。C.作者退出后洞之后,从“志、力、物、恒”四个角度论述达到成功的条件,结合自己盲目跟随别人的做法,作者特别强调了恒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D.文章善用对比手法,用前洞的平旷对比后洞的“窈然”,以前洞的“记游者甚众”对比后洞的“来而记之者”少,以“欲出者”的懈怠对比“我”的“有志与力”,使文章的主旨在对比中凸显出来。参考答案:6.C
7.B
8.D
9.D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疏通句子大意,用排除法做题。第一句话根据“曰‘褒禅’”,可推知第一个空填的是“名”,动词,意思是“命名”。这样排除A项、B项。第二句根据句意应是表示猜测,故应填“盖”。文言虚词“乃”不表示猜测的意思,所以该处填写“盖”,排除D项。综上,本题选C项。第三个空。句意是动词,“穷尽,走到尽头”。而“尽”多作副词“完”的意思。所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也”中应填“穷”。第四个空“不出,火(
)尽。”此句是说“如果不出去,或将要熄灭。”“且”有“将要”的意思。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中“舍”分别译为:动词,“筑房”;动词,“安排住宿”,C项中“明”分别译为动词,“照明”;动词,“阐明”。D项中“相”分别译为动词,“帮助”;副词,“互相”。B项中“名”都是作动词,“命名”。故选B项。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萧君圭君玉”名“君圭”,字“君玉”。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以‘欲出者’的懈怠对比‘我’的‘有志与力’”错。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毫无疑问,充满了缺点①一件坏事,②充满了缺点而又不肯承认缺点,③一件更大的坏事;④它在缺点之上又增加了一项故意制造幻觉的缺点。一个人⑤能正视缺点,然后改正它,⑥就会拥有“知错能改”的优点了。
①
①②③④⑤⑥A则是但是乃是于是如果那么B乃是并且则是因为/也许C则是并且乃是于是/也许D乃是但是则是因为如果那么
A.AB.BC.CD.D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此题,应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断使用哪个词语。①处应是“乃是”,表判断。②处应是“但是”,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③处应是“则是”,“则是一件更大的坏事”表示肯定判断。④处应是“因为”,与前文“一件更大的坏事”构成因果关系。⑤处应是“如果”,⑥处应是“那么”,此两句构成假设关系。由此可得出答案为D。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他非常喜欢霍金的著作,对霍金的《时间简史》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B.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C.期盼已久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终于开播,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近几年来,王倩予教授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间传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句子首先以“他”为主语,接下来说“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有一个“被”字,从语义上看主语应该是《时间简史》这本书。这就造成了前后主语不一致。把“一直”改为“书”。B项,成分赘余,前面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多余,当删掉。D项,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与“忘”字连接,等于说时时刻刻都忘记,不符合句意,“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时时刻刻不忘”。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总经理走进会议室,严肃地说:“看看你们的业绩!自己不努力,还怪别人运气好,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希望大家找出差距,迎头赶上!”②诗圣杜甫用诗歌记述了风云多变、国破家亡社会现实,他在众多诗篇中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揭露可谓力透纸背。③老张的误会让你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事情水落石出了,老张很内疚,但又不好意思来,要我替他说声对不起,算是负荆请罪。④薇薇说:“你对他和颜悦色,春天般温暖,他却不懂得礼尚往来,对你冷若冰霜,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岗岩供应商合同样本
- 解除购房合同的程序指南
- 砖块采购合同范例
- 苗木购销合同范本详尽文件
- 纸箱采购合同范本
- 信用社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蔬菜采购合同范本在线编辑
- 研究劳务分包合同的主体责任
- 展会服务合同范本电子版
- 商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要点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册第三单元第1课《图形的初步认识》课件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综合实践活动课《早餐与健康》优质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菲迪克条款中文最新版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 四分制验布标准.xls
- 1639.18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8部分:金属矿采选业重点工业产品
- 习题参考答案
- 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中考专项复习.ppt
- 列管式冷却器GLC型冷却器尺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