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4页
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理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近1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牵引治疗)和观察组(中医针灸理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0±0.4)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为(25.0±2.4)分,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中医针灸理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理疗;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综合病症,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尾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疼等症状,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都有较大影响[1]。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导致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药物治疗、牵引治疗为主,但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仍难以有效缓解疼痛,因此,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重要[2]。近年来,中医发展迅速,针灸理疗在各种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就中医针灸理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12060352530-7552.6362429-7652.7CT发生其他并发症等患者。两组资料比较之间差异不大(P>0.05)。方法1030%,30min,后续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加牵引力,每周治5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理疗治疗,选取昆仑、阳陵泉、委中、肾俞、阿是、秩边、大肠、腰阳关等穴位,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取上述穴位针刺,体察捻转至患20min,起针后对上述穴位进行艾灸,艾灸与皮肤3cm20min,2d1观察指标分,分数越低疼痛越轻。JOA29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x±s)x2、tSPSS20.0P<0.05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0±0.4)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1。表1两组疼痛评分对比(x±s,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例)对照 6.2±1.2 3.5±0.560组观察 6.3±1.1 2.0±0.460组t值 - 0.014 7.585P值 - >0.05 <0.05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为(25.0±2.4)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较大(P<0.05),22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s,分)例数组别(例)

治疗前 治疗4周对照 17.2±2.2 20.5±2.560组观察 60 17.3±2.1 25.0±2.4组t值 - 0.010 7.465P值 - >0.05 <0.051.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腰椎疾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病因与椎间盘退变、损伤、妊♘等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青壮年、孕妇、中年男性等群体中多发[3]。腰痛、坐骨神经痛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很多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疼痛难忍,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药物、理论、牵引等。就牵引治疗而言,其是通过牵引来减轻椎间盘压力的一种方法,虽然其可以达到改善疼痛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算理想,如患者会持续疼痛、腰椎功能难以有效恢复等。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其发生与肝肾精血不足、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有关,所以治疗方面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主[4]。针灸理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患者秩边穴、大肠俞穴、委中穴等进行针灸,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起到通经活络、最终在针灸理疗治疗下,就可以实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本次研究就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中医针灸理疗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0±0.4)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为(25.0±2.4)分,比较差异较大(P<0.05)。由此可见,应用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理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参考文献】谈小琼.中医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学电子杂志,2020,5(16):101.辽宁中医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