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讨论内容_第1页
伤寒论讨论内容_第2页
伤寒论讨论内容_第3页
伤寒论讨论内容_第4页
伤寒论讨论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5页共6页第第6页共6页《伤寒论》课堂讨论内容目录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伤寒证兼证 2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桂枝加葛根汤证解析与启示 2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病变证 2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 3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 3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阴阳两虚证 3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痞证 3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水证 3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血证 3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病热证 4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腑实证 4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发黄证 4第四章辨少阳病脉证--小柴胡汤证 4第四章辨少阳病脉证--少阳阳明合病 4第五章辨太阴病脉证--太阴病概述 5第五章辨太阴病脉证--太阴病传变 5第六章辨少阴病脉证--少阴兼变证 5第六章辨少阴病脉证--少阴咽痛证 5第七章辨厥阴病脉证--厥阴病概述 6第七章辨厥阴病脉证--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6《伤寒论》课堂讨论内容1、桂枝汤证应用分析桂枝汤是否仅应用解表?应用其他杂病的依据所在25354关于35条的诸痛。请回顾《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九篇《举痛论》,思考寒与痛的关系。寒气客于脉外,血少气虚,经脉失养,不荣则痛,寒气客于脉中,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寒邪克体,寒气凝滞,寒性收引,经脉失养,不通则痛。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伤寒证兼证2.葛根汤为何不是麻黄汤直接加葛根?少,或卒倒僵仆。舞脾胃生发之气。诸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经之功效。3、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证的理解与拓展津液到颈项濡养筋脉,请问颈项与人体哪一脏腑相关联?这些与葛根的其他作用,如解酒、治疗消渴等之间有什么关联?4、寒热真假判断。案例一:陈某,患者高热半月有余,神昏也已一周.诊见:四肢厥冷,过肘过膝,假热真寒。脉微欲绝,舌白,高热半月有余,却“重衣厚被,包裹严实在骨髓,一派无阳症状,宜回阳救逆。与案例一比较,对案例二寒热真假进行判断,并说出相应理由。案例二:杨某,始因感风寒,身热头痛,进某医方十余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与案例一比较,对案例二寒热真假进行判断,并说出相应理由。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芍药的作用?小建中汤证中重用芍药,其作用有哪些?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5、从生活现象体会心阳虚顿服法A、心阳虚桂枝甘草汤证顿服的概念B、想象下生活中火柴或火机生火,看火苗或火势从小到大过程C、将火势大小类比心阳虚强弱,从加柴多少、快慢思考顿服意义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阴阳两虚证仲景怎样的治疗学思想?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痞证6、痞证临床表现表现?1.心汤:满而不痛。2.生姜泻心汤:胃中不和,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3.汤:谷不化,心烦不得安。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水证7、仲景如何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现今临床还有哪些鉴别要点?二者主要是从小便、口渴与否以及饮停的部位加以鉴别。五苓散证表现为:小便不利、口渴、饮停下焦;茯苓甘草汤证表现为:小便正常、口不渴,饮停中焦。71对我们以后临床有怎样的启示。方法也要注意,不能和药性相反,最好能帮助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血证8来自课件“太阳蓄血证课后思考题”攻,说明病势重而缓。9、蓄血三证的鉴别。如何从临床表现,辨治思路和用药分析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和抵当丸证的异同。(1)桃核承气汤,少腹抵挡丸,1桃核承气汤,血热初结,蓄于下焦,蓄血轻证,先解其表(2)(3)(112g6g(2)3020(酒(3)2025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病热证10、阳明篇栀子豉汤证与太阳篇栀子豉汤证鉴别老师参与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腑实证11、阳明篇下法辨证答:调胃承气汤证:热盛结浅,表现为蒸蒸发热,心烦;小承气汤证:热轻结深,表现为潮热、微汗;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发黄证12、如何区别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异同?茵陈蒿汤:湿热并重,兼腑气雍滞,为湿热发黄重者;栀子柏皮汤:热重于湿,为湿热发黄稍轻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湿热发黄兼风寒郁证。第四章辨少阳病脉证--小柴胡汤证13、如何理解“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第四章辨少阳病脉证--少阳阳明合病14、少阳阳明治疗策略根据邪气偏胜及正气情况治疗:少阳偏胜,阳明不胜时,用小柴胡汤;少阳为主,内有阳明无形之燥实,小柴胡加芒硝;少阳阳明均盛,内有燥实,大柴胡汤主之。内有阳明无形之燥实,小柴胡加芒硝;少阳阳明均盛,内有燥实,大柴胡汤。第五章辨太阴病脉证--太阴病概述15原因。的内容,因为手太阴肺经的内容在讲述太阳经的时候多提及皆令肺咳。故太阴肺经的内容多参杂于其他经中讲述。第五章辨太阴病脉证--太阴病传变16280如何理解呢?要考虑脾阳盛衰若脾阳盛,可用芍药;不足,易敛湿而使脾不升清。021117...630|评论(0)|涩之品,易致中满,脾喜燥,芍药过多而脾阳不足,易敛湿而使脾不升清。第六章辨少阴病脉证--少阴兼变证17、临床鉴别两个麻附剂证汤方的临床运用。来自课件“少阴兼变证课后思考题1”麻黄细辛附子汤:阳虚轻表郁重,见于阳虚之人,感于风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怕冷,腰膝酸软,咽痛,脉沉等;麻黄附子甘草汤:阳虚重表郁轻,见于阳虚之人初感风寒或风寒已解七八,症见:肢冷,怕冷,吐利,小便清长,脉微等。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区别与联系,各自的临床特点有哪些?来自课件“少阴兼变证课后思考题2”第六章辨少阴病脉证--少阴咽痛证18症状,如何进行治疗。以用通脉四逆汤。19、如何分析少阴病咽痛证临床辨治思路?试从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痛,宜通脉四逆汤;非少阴咽痛,宜结合具体病机辨证论治。20、厥阴概念的理解从阴阳学说角度:厥者,尽也,厥阴为一阴,代表阴尽阳生之意。从阴阳学说角度:厥者,尽也,厥阴为一阴,代表阴尽阳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