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音乐_第1页
俄罗斯的音乐_第2页
俄罗斯的音乐_第3页
俄罗斯的音乐_第4页
俄罗斯的音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罗斯的音乐音乐是俄罗斯民族的心声,俄罗斯音乐巨匠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是全世界久演不衰的经典芭蕾舞剧。《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等俄罗斯歌曲也以其优美绵长、宽广奔放的风格名扬世界,深受人们的喜爱。前苏联在1980年有44家歌剧舞剧院,44个交响乐团,20所音乐学院和18所芭蕾舞舞蹈学校。著名剧院有莫斯科大剧院、列宁格勒的基洛夫歌舞剧院、莫斯科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一丹钦科音乐剧院、基辅的谢甫琴科歌舞剧院等。1958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会。俄罗斯音乐的起源考古学家在俄罗斯境内找到了古人音乐活动的遗迹。当时逐渐出现了以庆祝重大节庆和家族中的重要事件为主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蹈。古罗斯时代流行的是歌颂英雄的壮士歌和音乐。随着基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俄罗斯吸收了西方的教堂音乐,同时也学习了其乐谱记录方式。俄罗斯音乐的发展17世纪末,由不同的声部唱同样歌词的多声部(3声部至12声部)唱法从波兰和乌克兰传到了俄罗斯。

18世纪起,欧洲音乐及欧洲记谱方式在俄罗斯立足生根。俄罗斯出现了家族乐队和剧院。俄罗斯作曲家在18世纪也已开始大批涌现。一、俄罗斯民族乐派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鲁宾斯坦兄弟及音乐学院强力集团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

“俄罗斯音乐之父”普希金和格林卡都创造了新的俄罗斯语言:一个是在诗里,而另一个是在音乐里。

---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

格林卡主要作品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交响乐《阿拉贡荷达》《马德里之夜》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几十首歌曲和浪漫曲等鲁宾斯坦兄弟及音乐学院鲁宾斯坦兄弟是伟大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改革家。A.鲁宾斯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分别创立的俄罗斯音乐协会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音乐文化的中心,影响巨大,在60年代,国内其它城市建立了分会。1862年,A.鲁宾斯坦在彼得堡创办了第一所音乐学院,并且任院长。1866年,在莫斯科又成立了莫斯科音乐学院,A.鲁宾斯坦的弟弟H.鲁宾斯坦任院长。强力集团“强力五人团”: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金被列入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排行榜。柴科夫斯基:俄罗斯音乐巨人10部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6部交响曲4部协奏曲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创作有100多首歌曲以及大合唱、圣乐等,并写下了一些译作、专著、评论文章。柴科夫斯基的生平1840年3月7日生于弗得钦斯克一个矿山监督家庭。十岁迁居圣彼得堡,学习钢琴与作曲。父亲希望儿子学法律,把他送进了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当书记。但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1862年,他考进了彼得堡音乐学院,从师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至1890年,获梅克夫人资助的十三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极盛时期。1893年夏,他完成了绝笔之作“第六交响曲”“悲怆”,同年十月亲自指挥了作品的第一次公演。几日后突然得了重病(霍乱)去世。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感人肺腑的悲剧性

他的音乐大抵是悲观的,其悲哀比其他一切俄罗斯音乐家更深。《如歌的行板》“悲剧三部曲”但其它一些作品充满着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如:《天鹅湖》、《胡挑夹子》、《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柴可夫斯基音乐悲剧性特点的形成

个人的原因:性格抑郁、敏感且有同性恋倾向唯一的恋爱受挫、不幸的婚姻梅克夫人的断交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一方面进步的社会民主思潮高涨,另一方面沙皇反动统治重压俄罗斯。钢琴套曲《四季》-十一月

农村生活的画卷: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广阔原野上,沿着松林边的蜿蜒小路,一辆雪橇飞驰而过,积雪在马蹄下沙沙作响,雪花飞舞,活泼的铃声和欢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

第六交响曲(悲怆)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本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曲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音乐在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传统土壤上孕育着新的音乐思维,新一代音乐家继承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同时,又把新的创作思维、新的音乐技巧和方法带入其中。斯科里亚宾和拉赫马尼诺夫是世纪之交的俄罗斯音乐的两位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等。斯科里亚宾的音乐创作是对俄罗斯象征主义音乐的一种独具一格的总结。他的创作的作品很多,仅在1903年就谱写了40多首钢琴剧,其中有像第四钢琴奏鸣曲、《悲壮的史诗》、《撒旦史诗》(钢琴史诗的音乐题材是他首创的)这样的大型作品。F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青年时代的一个杰作,但《宗教神秘剧》是他用一声心血谱写的作品。拉赫马尼诺夫的创作拉赫马尼诺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钢琴家,1918年出国,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他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响,作品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其中有根据普希金长诗《茨冈》创作的《阿乐哥》)、24首钢琴前奏曲、4部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与乐队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十月革命以后的作曲家苏联由于重视传统音乐形式而出现了几代新的作曲家。他们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曲创作中取得不小成就。这些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伏尔加河畔的歌声:苏联歌曲俄罗斯歌曲,以优美绵长、宽广奔放的风格名扬世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共青团员之歌》、《红莓花儿开》、《山楂树》、《神圣的战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是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喀秋莎“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第一次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火箭炮,给了德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于是,苏联士兵给这种火箭炮起名为“卡秋莎”。在伊萨柯夫斯基的家乡乌格拉河畔出现了一座《卡秋莎》纪念馆。普加乔娃——俄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