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建安与正始的文化背景与文学情状_第1页
第一讲建安与正始的文化背景与文学情状_第2页
第一讲建安与正始的文化背景与文学情状_第3页
第一讲建安与正始的文化背景与文学情状_第4页
第一讲建安与正始的文化背景与文学情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第一节:建安与正始的文化背景与文学情状一、关于“文学自觉”的话题(一)“文学自觉”的提出:此说一直被大家作为讨论之源泉,而后有人提出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才是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二)“文学自觉”的标志:1.独立学科门类的出现:“文学”在最初指礼仪文献,孔门四科:德行,言语(外交)政事,文学(礼仪、文献)。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至汉代,则指学术,尤其是儒学,《史记·孝武本纪》:“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藏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此之谓“文学”乃是指学术,尤其是儒家文化。至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的文学具有了自己独立之品格。2.文学样式区分越来越细致曹丕之时,撰有《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合为八体。曰:“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第一个人如此详细的划分文体,而陆机《文赋》则将文体分为10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而尤其重要的是他将诗赋置于文体之首,认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而《文心雕龙》则划分更为细致,《文心雕龙》论文体共20篇: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讔、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3.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当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大家开始了对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特色的追求:诗何以为诗,赋何以为赋?大家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特征,如“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皆是。当然单纯的“丽”“倚靡”“浏亮”并不表明文学走向自觉,最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非功利”和“主缘情”的价值取向对“功利”“主讽谏”的价值取向的替换。这一价值取向的转换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自由意识的觉醒。《春秋繁露》:“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臣事君以忠,君事臣以礼”

审美的自觉首先应表现为知识分子精神自由与独立,在此基础上,追求文学由内容至形式的审美成分才成为可能,自孔子而下,士与政权的关系被我们理解为君与臣的关系,至汉代,董仲舒则主要强调了君权绝对的一面。《后汉书·卓茂传》:“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悔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好学洽闻,雅称儒宗。……安贫乐道,恰于进趣,三辅诸儒奠不仰慕之。”“张湛……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后汉书·张湛传》p928)“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时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也:“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后汉书·儒林传》,p2579)窦宪专权时,乐恢上疏说:“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后汉书·党锢列传·序》说:“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奋,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

“党禁之祸”汉末的两次“党禁之祸”在士阶层中震动很大。桓帝延熹九年(166)第一次党禁,收捕李膺等二百余人下狱。第二次党禁,李膺、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狱中。“其时党人之祸愈酷而名愈高,天下皆以名入党中为荣。范滂初出狱归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千辆。景毅遣子为之李膺门徒,而录牒不及,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因漏名而幸奂哉!遂自表免归。皇甫规不入党籍,乃上表言,臣曾荐张奂,是阿党也。臣昔坐罪,太学生张凤等上书救臣,是臣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赵翼《廿二史劄记》)余英时:“士的群体自觉”

赵翼:“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状物抒情”成为主流。曹丕《感离赋序》曰:“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居守;老母诸弟皆从,不胜思慕,乃作赋。”刘勰曰:“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文心雕龙·明诗》)4.文学消费的自觉追求对作品优劣,作家风格、文体特征的品评与研究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文艺理论著作建立了较完整的体系,开始了对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的全方位把握,同事开始总结文学创作经验。(三)探讨“文学自觉”是否具有意义日本人铃木虎雄1920年提出,汉末以前中国人都没有离开过道德论的文学观,按此路线发展,就不可能产生从文学自身看其存在价值的倾向。由此得出结论:“魏的时代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页)铃木先生在这里主要强调了四点:第一,曹丕在《典论·论文》里开始了对于作家的评论;第二,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其所谓“经国”,恐非对道德的直接宣扬,而可以说是以文学为经纶国事之根基。这是从道德论的文艺观转向的重要标志;第三,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的观点,“这是根据不同的文体说明其归趋之异”;第四,曹丕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1927年9月,鲁迅应邀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作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注: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04页。)他不仅沿用了铃木“文学的自觉”的说法,而且同样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主要论证根据,包括对于曹植的分析,都与铃木的说法大致相同。文学自觉的定断年限文学除了讽谏,还有抒发个人情志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动机都不可能是单纯的。1、先秦2、汉代3、魏晋二、汉末魏晋之际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建安诗人一方面以开放的文学观念接受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原则,另一方面,因为时代不同,文人们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思想高度,建立了能够反映他们时代精神的审美理想,这就是最初出现的具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曹操握有实权,又喜好文章学术,在其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政治秩序的重建,而且注意文化秩序的重建,在以武定乱的同时兼兴文教。“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有礼貌的接待)英逸,故俊才云蒸。”(《文心雕龙·时序》)曹操颁布《修学令》云:“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益于天下。”(《曹操集译注》,p88)建安十五年(210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身。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家臣)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衣褐怀玉而钓于谓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求贤令》《曹操集译注》p130)建安十九年p214“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难道)可废也!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同上,p160)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名举所知,勿有所遗。”(《举贤勿拘品行令》同上p170)“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诗品校释》吕德申著,p3】三、汉末魏晋文学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以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学特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建安文学:按照罗宗强先生的意见,建安文学上迄建安元年(196),此时曹操将兵迎献帝于洛阳,迁都于许,政归曹氏。新的一代作家,王粲、徐干、吴质、杨修步入文坛。下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继建安年间重要作家先后离世,曹植也于此年去世。而下一代作家阮籍、何晏等步入文坛。(二)正始之音:魏明帝青龙元年(233)——魏元帝咸熙元年(264),文学思想发展进入新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