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文昌中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兰亭集序》教案王羲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的特点。2.了解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3.熟读并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1.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培养良好的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死问题的哲理思辨和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体验古人感悟人生的情趣,感受自然之美。重点难点【重点】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翻译重点文言句子。2.理清作者议论时的思想脉络。【难点】1.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区别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与老庄思想的差异。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设计第1课时(一)

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幻灯片出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真真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也因此记住了作为书圣的王羲之,这篇序声名远扬,流传千古,除了它在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的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这节课我们先通过诵读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板书目标:疏通文章,理清结构。)2.资料积累⑴走近作者: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由于他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的普遍的赞扬,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著有《王右军集》。⑵追溯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四十一人参加。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山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的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水流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在此临流嬉戏,兴致勃起,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和辞赋,共计三十七篇,编定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⑶文体知识:序,是序言的简称,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材料,说明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从表达方式上说,序言可以以记叙、描写为主,可以以说明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当然也可以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3.积累字词识记下列加点的字的字音和字形。会稽(kuài

jī)

(xì)

癸丑

(guǐ)

(tuān)

嗟悼(jiēdào)

彭殇

(shāng)形骸(hái)

虚诞(dàn)

游目骋怀(chěng)(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问题投放】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学生活动】请一学生起立诵读文章,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点拨】提醒学生分段的标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段结果。此处是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

【整合答案】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和描写,先叙集会的时间、地点,后点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是议论、抒情,由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2.质疑问难

疏通文意【问题投放】自主诵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全文。特别要重视下列句子的翻译。

⑴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⑶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⑷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诵读,边读边根据注释和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翻译。在翻译的同时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勾画出来,以备求助于同桌和老师。在个人释义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解决勾画出的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对于同学们不能解决的随时给予帮助。并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环境,选择适当的义项。【整合答案】落实以上五个句子的译文。⑴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译文: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译文: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⑶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由此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⑷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本来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3.总结归纳

积累整合(1)重点实虚词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指寿命长)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次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驻地)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思想情绪,情致)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之①暮春之初(结构助词“的”)②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③感慨系之矣(代词,指代前文所提的内容)④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②当其欣于所遇(对)③终期于尽(介词,到)(2)古今异义①列坐其次

古义:它的旁边。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②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种类。

今义:物品的种类。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④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3)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4)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形容词用作名词。②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用作动词。④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做相等。(5)文言句式①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⑤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⑥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4.分析思路

梳理结构【投放问题】再速读全文,梳理全文的文脉层次。【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巡回参与,指导完善。指一生到黑板板演,列出本文的结构层次表。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归纳。【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指导完善。【整合答案】山水胜景写景叙事

畅叙幽情

信可乐也天朗气清

惠风各畅

说理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死生亦大

一死生为虚诞

抒情

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5.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问题投放】通过以上的梳理文脉层次,怎样理解作者的观点?【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刚整理出来的结构层次,分组讨论,归纳出要点,综合全文,概括中心。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意见,提醒学生要有大局观,不能以偏概全。

【整合答案】

文章由美景妙时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受到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就会死亡。作者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虽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即而有些伤感,但作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三)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通过以上的诵读梳理,我们掌握了“修、致、期、次”等实词和“之、于”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清了全文的结构层次,把握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题目,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四)课堂实践

检验效果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⑧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⑨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日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后这视今,亦犹今之视昔3.尝试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参考答案】1.①修,修建。②修,修造。③致,达到。④致,招纳。⑤临,面对。⑥临,面对。⑦临,在……时⑧次,次一等。⑨次,依次。2.B(“悟”通“晤”)(五)课下练习,复习巩固【问题投放】研读王羲之《兰亭诗》一首,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第2课时

(一)

温故入新

巧妙过渡1.检查巩固(巩固上节课学习效果)检查背诵前两个自然段。可先指生背诵,再齐背。然后探讨上节课留下的课下探究题,指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为: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2.回顾导入(起导语作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本文的层次脉络,了解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在诵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章是如何由叙事转到议论的。(二)析段品句

难点突破1.精段分析【问题投放】之一:文章第一、二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学生活动】(1)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诵读第一、二自然段,在诵读中梳理与本问题相关的语句。(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对本题的认识,讨论思考,形成统一的意见,其中一人说出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和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和释疑,对学生答案进行归纳完善。【整合答案】原因是:一是前来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是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三是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是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投放问题】之二: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学生活动】学生诵读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找出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学生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对学生的理解,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不必强求答案的完整与固定,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和提出的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点拨和释疑,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由“快然自足”到“不知老之将至”,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对学生答案进行归纳完善。【整合答案】第三段议论的中心是生死观的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受,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2.典句鉴赏【问题投放】先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说说每个句子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学生活动】学生先翻译这三个句子,再分组讨论三个句子所写内容,从中表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整合答案】⑴译文:“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激湍,(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河漂流在水上,人们都列坐曲水之旁。”这句话描写出了环境的优美,面对山清水秀的大好春光,暗示了作者及聚会者轻松愉悦的心情。⑵译文:“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对酒赋诗,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是令人快乐。”一俯一仰之所见,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信可乐也,又预示了下文将有所发挥。⑶译文:“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三)挖掘内涵

提升人格【问题投放】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青春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我们该如何度过?通过学习本课,你对此有怎样的启示【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比照,形成个性化的观点。【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一般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青春的美好与短暂”和“美景与乐事的短暂”相类比,借鉴王羲之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整合答案】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万端。是的,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留恋有生之乐。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拥有那美好的留恋。青春也是这样,不能永远拥有,但决不是我们虚掷青春的理由。只有有所成就,才能无愧于闪光的青春。(四)探讨写法

写作指津【问题投放】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四段,体会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交流自己对本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点拨】这两段是议论和抒情,在崇尚骈俪的魏晋时期,能够做到整、散结合,是难能可贵的。【答案整合】本文在语言上一反常流,在修辞上不堆砌词藻,不多用典故,在句法上兼有整句、散句;文笔自由活泼,语言清新自然。我们要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使用。(五)拓展延伸

走近高考精段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完成1-3题。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

坦,坦露B.求市未能得

市,集市C.羲之叹惜弥日

弥日,一整天D.但言王右军书

但,只要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以女妻之

③各为五字②烹以待之

④其书为世所重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译文:

⑵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译文:

⑶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参考答案】1.B(市,动词,买)2.D(①介词,把;②连词,而;③动词,写;④介词,被。)3.⑴王家的各位年轻人都很好,只是他们听到来人是选女婿的,都神态矜持。(重要词语“佳”(形容人好)、“信”(使者))⑵老妇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烹菜,招待王羲之,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烹”后省略代词“之”,“弥”,满)⑶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字,价钱可以要到一百钱。(“但”,只要,“书”,写)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23年高考全国卷Ⅱ)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注:藩镇:指总领一方的军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暴:突然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A.天子宁有种邪

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重荣箕踞慢骂

屈中国以尊夷狄C.重荣诱之入塞

D.重荣怒,执拽剌而充无厌之欲

此晋万世耻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⑵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参考答案】1.C(C项中,“谨”有两个义项:①谨慎,小心;②严,严格。第二个义项是从第一个义项引申出来的。此处应理解为“契丹更加骄横,高祖更加谨慎小心地侍奉他”。)2.B(本题在编制时,采用“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文句结合编组的方式,要求选出分别表明这两点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A项中,上句是表明安重荣“怀异志”,但下句是安重荣对契丹的行动,而不是“非诮高祖”。B项中,上句表明安重荣“怀异志”,下句表明安重荣“非诮高祖”。C项中,上句是安重荣针对土浑白氏的作为,不能表明安重荣“怀异志”,下句表明安重荣“非诮高祖”。D项中,上句是安重荣对契丹使者的行为,不能表明安重荣“怀异志”,下句表明安重荣“非诮高祖”。此题不难,因为在文中表明安重荣“怀异志”的只有一句话:“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表明“非诮高祖”也只有一句话:“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3.B(B项错在高祖“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原文说高祖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姑息重荣不能诘”,意思是“迁就姑息重荣,不能追究”,而不是坚决反对。)4.⑴(本题5分,译出大意给3分;“书”“遗”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书”是“信”的意思。“遗”是“给”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在课本中有很多。最后一句中的“……以……为言……”应该可以翻译成“信中都以契丹可以攻取为言论”或“信中都表达了契丹可以攻取的意思”。由答案和评分标准可知,意译的成份越来越多。但建议平时仍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⑵(本题5分,译出大意给2分;“利”“期”“敝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利”译成“认为……有利”,是意动用法。“期”是“希望”“期望”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