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曼桢形象分析8600字(论文)》_第1页
《顾曼桢形象分析8600字(论文)》_第2页
《顾曼桢形象分析86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生缘》中顾曼桢形象分析目录TOC\o"1-3"\h\u31274一、前言 前言张爱玲与作品《半生缘》概况《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原名为《十八春》,用了笔名“梁京”来发表这部作品。张爱玲移居美国后在1966年对这部小说进行改写,从作品第十二章开始大幅改写,同时删掉了带有政治色彩的结局,并且改名为《半生缘》。当时在时代的变革、家庭温情的匮乏、婚姻的失败背景下,张爱玲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失望和迷茫中写下了《半生缘》。《半生缘》主要讲述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富家公子沈世钧与贫家女顾曼桢相爱,两人在巧合与命运的推动下分开,十四年后又再次机缘巧合下重逢,但已经物是人非,两人也不可能在一起。作品以这两人为中心,书写了几对男女的爱与恨。《半生缘》根据美国作家马宽德的作品《普汉先生》改写,不同之处在于《半生缘》的文章结构,张爱玲以她拿手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来创作,在作品中给予顾曼桢更多的描述,也体现作品以女性与命运为中心的主体架构。张爱玲,中国现代女作家1920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立志当作家,因此读书格外勤奋。复杂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张爱玲敏感、忧郁、冷漠、极端的性格。她的代表作有《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等。张爱玲才华横溢,写作极富个人特色,将现代与传统融合,创新的小说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写实,多描写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情感关系等。她认为真实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生命,因此格外重视人物的本身性格塑造,尊重真人真事。张爱玲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点,在塑造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批判也非常深刻,关注人的本性和命运,对女性形象有客观的思考和批判,挖掘女性悲剧的根源。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体现出苍凉悲伤的美感。国内外研究现状张爱玲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很多学者专家研究她的作品,大都较为中肯的评述张爱玲在作品方面的成绩,但也有不少的溢美之词,极力吹捧她的才华和写作技巧。196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在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张爱玲加入并使用了长达41页的篇幅,这也是张爱玲首次被记入文学史。夏志清是第一位对张爱玲进行了较为完整系统评价的评论家,他认为:“张爱玲应该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在文学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透彻和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曼殊菲尔、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他对《半生缘》中的“潜我”和“他我”的文本解读也拓宽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思路。从1987年到现在,众多学者发表了关于张爱玲的研究文章,余彬的《张爱玲转》、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工一心的《惊世才女张爱玲》等,陈子善的《记忆张爱玲》对张爱玲的生平和作品研究也非常详细,对于张爱玲作品中的疑问进行了分析解答。(三)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主要对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桢的人物形象、人物悲剧及根源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小说中顾曼桢及相关人物的爱情悲剧,去探究特殊时代下人们与命运的抗争,从而引发对封建传统思想意识与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和批判。《半生缘》中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具有不同的悲剧性格,值得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顾曼桢的爱情悲剧根源和女性的悲剧命运分析,希望对传统思想有正确的思考与取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拥有与命运勇敢抗争的勇气。(四)《半生缘》主要内容《半生缘》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繁华的旧上海。作品内容以沈世钧和顾曼桢的感情为主线,穿插另两男两女的感情纠葛,描绘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男男女女的情感悲剧。女主角顾曼桢单亲家庭,父亲早逝,和母亲姐弟一起住在上海,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独立自主,个性温柔的女性。男主角沈世钧是一位出身于南京的封建家庭的富家子弟,他善良真诚,但个性软弱不自信。顾曼璐作为姐姐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为家庭的生计奔波,与初恋分开做了舞女。顾曼桢、沈世钧还有叔惠都在同一家工厂工作,沈世钧的家里想让他和表妹翠芝在一起。许叔惠的家人也想要叔惠和顾曼桢在一起。阴差阳错之下,沈世钧和顾曼桢相爱,但是受到了家庭的阻挠,许叔惠也爱上翠芝,翠芝的家庭看不上叔惠,叔惠自知高攀不上,最终独自去了美国美留学。曼桢世钧两人相互的不信任与猜忌,让他们的感情总是曲折不顺。后来,姐姐顾曼璐无奈和祝鸿才结婚,婚后祝鸿才渐渐原形毕露,花天酒地,因为顾曼璐无法生子甚至对曼璐拳脚相向。曼璐想到了祝鸿才对自己的妹妹曼桢抱有想法,想要曼桢和自己二女共侍一夫,利用妹妹曼桢对自己的信任,将她骗过来让祝鸿才强暴并囚禁了起来。并且联合母亲一起隐瞒沈世钧,在已经发生的事实面前,母亲心疼之下也因为曼璐塞进自己口袋的钱而搪塞了世钧。沈世钧内心复杂不愿面对,最终离开了,并且很快娶了不爱的翠芝。在顾曼桢生下孩子逃脱出去后,发现沈世钧已经结婚。不久后曼璐去世,曼桢为了照顾孩子回到祝家,自暴自弃的与祝鸿才结了婚。十四年后,因为两人的朋友叔惠,沈世钧和顾曼桢再度见面。两人对坐说起了往事,最后,相顾无言,曼桢说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书中,相爱的人都没能跨过坎坷,没有爱的人却结合生活在一块,相看两厌。

二、半生缘中的人物悲剧形象分析(一)顾曼桢与沈世钧的爱情悲剧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相遇是在破旧的小酒馆,脏乱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们俩的一见钟情,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沈世钧回南京,顾曼桢到叔惠家送东西,曼桢帮世钧整理箱子,一点一滴,情到浓时连热水壶的塞子都有戏份。他们的感情细水长流,彼此关心彼此相爱。顾曼桢性格温柔,坚强乐观,每天都辛苦兼职工作,虽然知道自己和沈世钧的家庭差距,但是她认为靠自己的努力工作一定可以改善家庭情况,拥有自我尊严,能够和沈世钧组建幸福的家庭。但是即使她有如此正面的形象,依旧抵挡不住封建家庭的挑剔和质疑,沈世钧的父亲自己就没有任何道德可言,不顾妻子家庭,花天酒地且另立“小公馆”。一边和小舅子玩着舞女,一边却在嫌弃舞女的妹妹曼桢,认为这种家庭出身的人,长大了总是要吃这碗饭,就算现在是个女职员,谁知道她以前做过什么呢。沈世钧的母亲本来对这段感情没有异议,但在得知曼桢的家庭后,依旧毫不犹豫地出手干预制止。而沈世钧自己呢,顾曼桢对他说自己认为自己的姐姐很好,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不道德的是这个社会上的嫖客。从争执中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各自的立场,好像之前所有的美好在这一刻面前都一文不值。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下,即使曼桢出淤泥而不染,但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不好的一面无限放大,自动忽略掉好的一面,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也就很难走到最后。顾曼桢的形象在作者笔下如此美好,也正因为这份美好才引来了厄运的凝视,她遭到了来自亲人的背叛和无耻的算计,曼桢和世钧的感情也被扼杀在这一时刻。姐姐曼璐为了保住自己的丈夫和婚姻,知道祝鸿才觊觎自己的妹妹曼桢,就伙同祝鸿才设计曼桢。帮助他如愿以偿地强奸并幽禁了曼桢,胁迫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借腹生子的算计也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毁了妹妹曼桢一辈子的幸福。此时,被姐姐曼璐阻挡下来的沈世钧也心灰意冷地离去,最终娶了他不喜欢也不喜欢他的翠芝。在曼桢生下孩子脱出牢笼去找沈世钧时,却发现他早已经结婚了,而曼桢饱受摧残的内心备受打击。在姐姐曼璐去世后,屈服于现实,也为了照顾孩子,回到了祝家与毁了自己一生的祝鸿才结婚。造化弄人,即使相隔多年再见,充满了悲伤的爱情也回不到最初。沈世钧在和翠芝匆匆结婚后,两人也依旧没有把对方放在心上过,即使他们多年后生了一儿一女,翠芝不知道世钧爱吃香肠,世钧毫不在意。世钧嫂子挑拨他们的夫妻关系,提到叔惠和翠芝的旧事,世钧还没有察觉到异常。之所以这样全都是因为不在意,因为不爱所以不贪心不奢求,自然也就随意将就。并且,作品中作者对顾曼桢和沈世钧的偏爱也可见一斑,从世钧和曼桢、世钧和翠芝所用的篇幅就可以看出来,一大半的内容都是世钧与曼桢相处的点点滴滴,格外清晰动人。世钧与翠芝从关系变化到结婚,只有短短篇幅,潦草省略。作者这样的写作布局运用到电影上,就可以生动地概括为短短的一句话,“不久后,沈世钧和石翠芝结婚了”。潦草与漫不经心都是因为他们之间不值一提,就像他们的感情一样,没什么故事可说。(二)顾曼璐与张豫瑾的爱情悲剧在《半生缘》中,顾曼桢在姐姐曼璐的设计下,造成顾沈两人的爱情悲剧。是整部作品悲剧的重要推手,但不可否认的是,顾曼璐也是其中很大的一个悲剧。顾曼璐身为长女,失去了父亲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家里人口多还贫穷。最终不得已跟初恋张豫瑾分手,去做舞女赚钱养家,也得不到家人的认同,得不到世人的尊重。她的人生悲剧开始在顾曼桢之前,她是一个家庭的付出者,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者。如果没有顾曼璐的付出,曼桢没有资本去得到干净的人生,高等的教育。而曼璐从一个为家庭、为弟妹敢于付出青春的好姐姐,变成摧毁妹妹一生幸福的刽子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理由与她和张豫瑾的爱情悲剧息息相关。曼璐与张豫瑾的再次相见,曼璐已经从一个青春烂漫的少女变成了瘦削的妇人。张豫瑾望着眼前穿着旗袍微笑看他的曼璐,说不出话来,心一直往底下沉,他心中的紫衣姐姐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漂亮鲜活的模样,现在的她被岁月摧残得苍老,他把以前的一切全都否定了。从这以后,曼璐知道她的爱情已经不在了,那件紫衣也成为了曼璐心中的刺。正是对爱情的绝望,使她不顾一切地想要抓牢和祝鸿才的婚姻,即便这段婚姻没有爱,也在所不惜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她最终达到了目的,但依旧没有挽回祝鸿才,他依旧花天酒地,自己也什么都没有得到。张豫瑾则是很快的忘却这段感情,甚至后来在家人撮合他和曼桢在一起时,也没有任何拒绝反抗。造成顾曼璐悲剧的原因不能单单归结到她自身做了舞女以及性格的自私,更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下,人们对女人无法生育以及舞女身份的排斥和威逼,是冷酷无情的社会逼她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从传统思想角度看,她的身份令人不齿,但是从现代的、解放的思想角度看,曼璐又是牺牲小我,无私地为家庭奉献的人。所以,如果当时的社会能对女性更加包容,给予更多的理解,曼璐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三)叔惠与翠芝的爱情悲剧由于沈世钧住在叔惠家,顾曼桢常常到他家里,让许叔惠家人认为两人可以组建一段姻缘,并且让儿子追求顾曼桢。但是叔惠喜欢的却另有他人。许叔惠在见到翠芝之前,就已经从好友沈世钧那里听说过她,沈世钧和翠芝从小一起长大,世钧也不喜欢她,说她大小姐脾气、娇气还泼辣。但是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许叔惠并没有因为世钧所说产生偏见,反而产生了好感,而翠芝也对直爽明快的叔惠颇为喜欢,两人互相喜欢欣赏。翠芝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小姐,愿意为了叔惠解除自己和沈世钧的婚约,会为了叔惠逃走在大雨中奔跑。翠芝抱着热烈的感情期待着他们走到一起的那天。但是,叔惠却在第一次送翠芝回家的那天,在翠芝家受到冷落和排斥,就意识到自己高攀不起,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他知道自己不会也不想高攀。而翠芝也只能站在大门口满脸泪痕的目送叔惠。当翠芝和世钧结婚时,他却只能借酒浇愁,内心充满了悲伤和苦闷。而翠芝面临恋人的放弃,在和沈世钧结婚的晚上,哭成了泪人,嘴里说着,世钧,你也是不喜欢我的。两人相对无言,错误已经发生,生活也还要过下去。后来许叔惠远赴美国留学,他是多骄傲的一个人,当年翠芝母亲的面孔和话语,让他记了一辈子。他在美国娶的妻子像翠芝,但是一个比翠芝还要有钱,还要出风头一些的小姐。最后许叔惠和翠芝再见,还是觉得与翠芝才最是知己,怅然若失,感觉虚度半生,两人也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仍旧是一场爱情悲剧。三、半生缘中顾曼桢的悲剧根源(一)封建社会的迫害《半生缘》发生的背景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中,作者的笔下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幅苍凉没落的民族风俗画,也是一幅幅物欲横流的人生百态图。嘈杂的弄堂、阴森的月夜、扭曲的人性、无爱的婚姻,这就是旧上海,是封建社会文化和殖民主义灯红酒绿洋场的浸染产物。社会背景无疑会影响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时代的印记。顾曼璐是个可恨的人,但同时她也很可悲,如果不是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她不会放弃恋人,出卖了自己的青春和身体,背叛了亲人,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如果不是被动荡的年代逼到了极点,怎么会甘心去做舞女。顾曼桢除了文职工作外,又怎么会拼命身兼数职。这个金钱时代带给人的残酷,曼璐最先感受到,也是为她的选择埋下了伏笔,是环境造就了她的恶。另一边,顾曼桢在遭受到非人的待遇,生下孩子后,丧失了大半对生活的期望。而得之沈世钧结婚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在绝望与悲痛中,选择了孩子,为了孩子嫁给了祝鸿才。顾曼桢在此过程中是有反抗的,她努力逃走,反抗母亲和姐姐,她反抗的代价非常沉重。最终还是妥协嫁给了祝鸿才,代表这种反抗并不彻底,她处在那个时代两难的境地中,在认识到祝鸿才和理想中的巨大差距后,顾曼桢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和祝鸿才离了婚,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在《半生缘》里,作者体现的女性的悲剧就是在封建社会中、男权社会下,女性生活的艰难,没有独立的人权,没有经济地位,以及命运无法自我操控的悲剧。想要追求爱情也想要有家庭,但是这个时代不会容许超越现实的圆满结局存在。因此,曼桢和世钧感情的艰难,世钧父亲的刁难,还有后来孩子对母爱的渴求,曼桢自我的追求和独立。曼璐想要保住富贵生活和婚姻,与祝鸿才想要妹妹曼桢的对立,都再次证明女性在面临两难的抉择时,不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一种深深的悲剧。(二)现实与爱情的差距1.亲情的沦丧《半生缘》中主要以描写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悲剧为主,在这场悲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推手就是顾曼璐。顾曼桢在向沈世钧提到姐姐曼璐时,说曼璐是很忠厚的,她在和张豫瑾相处时就和普通的小姑娘一般单纯羞涩,而在父亲去世后,她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无奈下选择做舞女。一个原本忠厚善良的好姐姐,在纸醉金迷的洋场中渐渐被金钱所迷惑,尝尽了人情冷暖,过够了生活的苦,原本的初心也已经消耗殆尽,慢慢扭曲了自我。失去爱情后,连丈夫也对妹妹曼桢生出邪念,在失望与痛苦中,一边是婚姻,一边是亲情,但曼璐仅仅只是纠结了一阵,心想着自己为了家庭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这段没有爱的婚姻,满心都是不甘和嫉妒。最后促使她设计妹妹曼桢,帮助祝鸿才实施了暴行。顾曼璐丢掉了宝贵的亲情,选择了成为男权社会的帮凶。即便后来从母亲口中知道曼桢为了不让她伤心,让家人瞒住张豫瑾结婚的消息,她感到阵阵惭愧,但也没有悔改,事到如今只能恶人做到底。后来,还在曼桢面前尽力淡化祝鸿才的罪行,试图亡羊补牢让妹妹好受一点,抱着孩子找到妹妹曼桢恳求她回去。如此种种都表明曼璐已经甘愿被封建男权思想同化,在其中苦苦挣扎,但最终只剩下悔恨,落得悲剧收场。在顾曼璐和祝鸿才一手促成的悲剧中,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那就是曼桢的母亲。曼桢的母亲是深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的妇人,虽然懂得是非,但也太愚昧懦弱。曼桢母亲一直都非常心疼曼璐,因为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为整个家付出。在得知曼桢被祝鸿才幽禁时,内心里既不甘心女儿被祝鸿才玷污,又有对大女儿曼璐的愧疚,并且事情已经发生了,同时还有曼璐给的一大笔钱,就放任曼璐将妹妹囚禁起来。另外,在沈世钧找到她询问曼桢的下落时,她本来可以让世钧去救曼桢,但手指摸到了口袋里的钱,厚厚的一沓,最后还是隐瞒了沈世钧。让沈世钧失去了最后一个找到曼桢的机会,从此彻底地断送了曼桢的一生幸福。由此可见,曼桢的母亲已经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金钱的诱惑已经完全胜过了对女儿的亲情。甚至在曼桢逃出祝家后,找到女儿劝说她回到祝家,强调女人的贞操,并且就算是为了孩子着想,也应该回去做一个姨太太。丝毫没有关心女儿的想法,也不在乎女儿逃走以后过得如何。曼桢母亲为了保住颜面和长久的利益,将错就错地一味让女儿回到祝家,深深地伤害着曼桢受伤的心。这位自私残忍的母亲想要维持住表面的一团和气,打着亲情的幌子,实则毫不顾念亲情的做法,也是造成曼桢和世钧悲剧的原因之一。2.沈世钧的软弱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悲剧,虽然有曼璐和祝鸿才的设计迫害以及沈世钧家庭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沈世钧自己的身上。首先,沈世钧的性格腼腆、多疑。曼桢与豫瑾很平常的朋友往来也能引发世钧的猜疑,世钧在对待与曼桢的爱情时,缺少足够的坚持,缺少热烈的情感,如果他足够爱曼桢,有勇气早一些与曼桢定下来,不让曼桢母亲觉得他拖拖拉拉的,动了想把曼桢嫁给张豫瑾的心,也不会给祝鸿才和顾曼璐可乘之机。其次,是沈世钧的不自信与软弱。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沈世钧习惯性地软弱逃避。曼桢出事失踪后,曼璐说曼桢和豫瑾结婚了,让自己代她归还订婚戒指,世钧轻易地就被曼璐不高明的谎言打发了,如果他内心足够坚定自信,不怀疑曼桢对她的感情,就不会妥协于曼璐敷衍的话,而是竭尽全力地找出曼桢,得到事情的真相。但是沈世钧没有,他的软弱让他轻易地放弃了曼桢,痛苦不堪地以为曼桢跟豫瑾结婚了。巧合的是,在这时世钧的父亲病危,世钧只能尽快赶回家,在父亲死后没多久就跟翠芝结婚了。沈世钧面对感情困难时的不自信,使得他更加软弱不敢面对,匆匆逃离。因此,他拯救不了曼桢,也拯救不了自己,只能选择草率地与翠芝结婚,委屈地过这一生。3.爱情与现实在《半生缘》中,爱情永远无法与现实相对抗。爱情是最美好的,也是最伤人的。在这文中的主人公们,没有了爱情,让他们悲伤不甘,可是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继续生活,不影响他们结婚生子。许叔惠的骄傲也是软弱的一种表现方式,面对翠芝的感情和背景的悬殊,他选择了逃避保全所谓的尊严与骄傲,去了美国娶妻生子。曼桢失踪不见了,世钧就逃离回家与翠芝结婚。豫瑾追不到曼桢,也与其他人结婚了。命运的巧合与阴差阳错,加上自身性格中的软弱,爱情就不堪一击了。十四年后,昔日的恋人再聚首,再甜蜜的回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所有人都没有勇气去改变现状,只能面对真实的现实生活,就像曼桢对世钧说的:“我们回不去了”。(三)顾曼桢自身性格原因在这场爱情悲剧中,顾曼桢的形象善良、坚强、纯洁,作者好像把所有的美好都加注到她一人身上了,但是不可否认,她也有柔弱和母性的一面。在面对与沈世钧的感情时,她的付出与坚持远比沈世钧要多得多。顾曼桢坚强独立的性格,使她拒绝沈世钧的求婚,并非是她不爱他,正因为她爱,所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家里的生活变好,不想带给沈世钧过多的负担,也不想影响沈世钧的事业。在曼桢被祝鸿才迫害囚禁后,她努力抗争,直到在医院逃脱,支持她逃出去的力量就是与沈世钧的爱情,而在得知沈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后,她心中万念俱灰,差不多快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即使有着坚强独立的一面,但是也免不了为情所伤,连续不断的伤害渐渐使她怀疑生存的必要性,到了“随便怎样处置她自己好像都没有多大的关系”的程度。曼桢自己才是压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她就放弃了自己。后来,姐姐曼璐去世,留下身体不好的孩子,曼桢的母性的一面泛滥,为了孩子最后破罐破摔地跟祝鸿才结了婚。曼桢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从前以和沈世钧在一起为信念,后来心死,就以照顾孩子为信念,她在感情中失去自我,低到了尘埃里,这也是造成悲剧的一大原因。

四、总结《半生缘》中通过对几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的描写和思考,我们可以了解到造成这一幕幕悲剧的不仅是这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思想与性格。书中的女性都没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过着苍凉悲哀的一生,这都是受到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