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陵寝_第1页
中国帝王陵寝_第2页
中国帝王陵寝_第3页
中国帝王陵寝_第4页
中国帝王陵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走近丧葬

生命是短暂的,而死亡却是永恒的。丧葬墓葬天葬崖洞葬水葬树葬一、墓葬及其形式

纵观中国古代的墓葬,就其形式来说复杂多样,我们归纳起来,主要有竖穴墓、洞室墓和土墩墓三种。竖穴墓洞室墓

土墩墓竖穴墓洞室墓土墩墓

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区的广阔原野,经常会发现一个个土包,当地人习惯称为“墩”,这其中有许多就是墓葬,考古学上叫做“土墩墓”。这种墓葬与北方地区的封土墓(坟冢)有很大不同,北方地区的封地墓多是战国及其以后的,是在土坑墓或洞室墓上堆起的标志——坟丘,而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大多是西周、春秋时代无坑穴墓葬,简单说就是一种平地掩埋的墓葬形式(土墩墓也有竖穴土坑墓),有的一墩一个死者,有的一墩多个死者。这种埋葬方式主要是因为江南水系发达,地下水位高,不宜挖坑穴,究其根源自然是新石器时代的无穴墓。土墩墓天葬悬棺葬水葬树葬秦始陵园内部的科技探测图(二)唐乾陵

乾陵:乾陵位于西安80公里的梁山。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布局:乾陵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碑、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司马神道以山为双阙石柱马在唐代有着特殊的功能,战争、运输、交通等都离不开它。立于陵墓前的石马要突出其仪仗的庄重感,所以其造型都比较僵板。石马整个陵区的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正遥对天寿主峰;自此往北,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象生(共十八对,有马、骆驼、象、武将、文臣等)至龙凤门(相当棂星门),均为嘉靖年间陆续补充完备。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

明定陵定陵,明代第十三任皇帝万历的地下寝宮,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已经考古发掘的陵墓,地下寝宫分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二配殿,全部用石材构筑。山东博物馆之明代鲁王展

明代鲁王展厅是山东博物馆独具特色的一个展厅。展厅内国宝级文物琳琅满目。

在1970年至1971年,由山东省博物馆主持,对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的九龙山南麓鲁王墓进行过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的九旒冕、牵马木俑等文物既反映了那个时代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又是对那个时代鲁王府真实生活的写照。

鲁王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两月后被朱元璋封为鲁王。朱檀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甚得朱元璋喜爱。可惜的是,这位鲁王喜丹药,十九岁时即因服食丹药中毒伤目而亡,谥号“荒”。

鲁荒王玄宫深距地表20余米,凿石开圹,墓室之上夯筑封土。墓室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2米,高5.5米。墓室规模宏大,为山东省内最大的一座地下宫殿。

这就是省博的镇馆之宝。明鲁王九旒冕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冕的前后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

九缝皮弁,又名九缝朝冠,为鲁王巡视、朝宾、诸侯上朝时穿用,是现今唯一一件披露于世的明初亲王制皮弁实物,与洪武年间诏定亲王皮弁制相符。鲁荒王用过的“天风海涛”唐琴。“天风海涛”琴的出土震惊考古界,该琴长121厘米、宽19.5厘米。桐木制成,琴身黑漆,裂似蛇跗,背刻篆书“天风海涛”。传说琴声如天空之长风,大海之波涛,且造型独特,享有“古琴蛇跗评无价”的美誉。定格历史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墓葬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早期人类在特殊情况下,有吃掉刚死亡同伴尸体的现象,没有埋葬死者的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意识的变化,人类开始对同伴的尸体产生一种敬畏心理,于是产生掩埋同伴尸体的观念。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一直到早期智人的晚期阶段,人类才开始有意识地埋葬死者。这一阶段的埋葬遗迹在世界各地已经陆续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后的山顶洞人墓葬是目前发现的亚洲最早的墓葬,是中国墓葬文化的源头。山顶洞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顶部,山顶洞人处于典型的晚期智人阶段,其主要特征都和现代蒙古人种即“黄种人”相似,属于“原始蒙古人种”。山顶洞人这种早期墓葬的埋葬方式,说明了当时墓葬意识的形成,对后代墓葬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墓葬文化的滥殇

——山顶洞人的埋葬习俗中华龙文化的起源濮阳西水坡龙虎墓

龙是中华民族古代崇拜的一种由多种动物组成的图腾。几千年来,人民把它视为权利和威严的象征,相传炎黄二帝是龙的化身,他的后代也成为龙子龙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时期的45号墓出土的蚌塑龙虎图案,是中国最早的龙虎图象。这一发现对于研究龙崇拜和宗教的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在墓室中部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发现有用蚌壳精心摆放的龙虎图案。龙昂首,弯颈,弓身,长尾,做腾飞状。虎图案头微低,张口露齿,怒目圆睁,四肢交替,做行走状。人在中间,龙,虎背向内,头向一致,可以看做墓主人在龙虎的守护下入土为安,灵魂安息。还可以理解为墓主人骑在龙虎背上,作乘龙负虎之势。早期玉器文明的代表——含山凌家滩墓地

凌家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300多年。它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发现于1985年,1987年至尽已经对该遗址进行了4次调查和发掘,出土各种精美玉器及其它文物共1500多件。凌家滩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磨制精细的石器和少量陶器。大墓随葬品以玉器为最多,玉器次之,陶器最少,小墓中随葬品则以工具为主,玉器较少。由此可看出当时的贫富分化。墓地所出土的玉人形象逼真,表情庄重,是我过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完整的人体玉雕像。玉龙全身抛光细腻,雕刻的刀法简练,线条流畅清晰,形象栩栩如生,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龙文化增添了实物资料。墓总所出土玉鹰神采飞扬,双翼展翅呈猪首形,胸腹部刻有圆内八角星纹,当与太阳崇拜有关。凌家滩墓地以其时代早、制作精湛的玉器而闻名于世,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发达的玉器工艺,更向我们展示了凌家滩人用勤劳和智慧所创造的发达灿烂的文明。延续千余年的黄河文明——青海乐都柳湾墓地

乐都县地处青海湖东部,位于祁连山东南部最大的湟水谷地中,柳湾村在乐都县的高庙乡,海拔高度1950米,南临湟水。乐都柳湾基地发掘了1500座墓,年代从距今4000年到距今约3100年,分别属于考古学上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前后延续时间近千年。按照墓葬排列位置,从东往西分为东、中、西三个墓区。三个墓区有着不同的文化性质,东区以半山类型墓葬为主,西区以齐家文化类型墓葬为主,中区则以马厂类型墓葬为主,墓地北部高地则以辛店文化墓葬为主;同时,各区墓葬之间又相互交错分布半山类型墓葬共257座,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墓坑排列较为整齐,普遍以梯形松柏墓棺为墓具。柳湾墓地是黄河上游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它的发现不为我们研究该地区的考古文化面貌和发展演变关系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而且也为我们研究该地区的墓葬制度、社会习俗、经济生活、社会性质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文明曙光诞生地—山西襄汾陶寺墓地

大家一定知道“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属于文献记载中的唐、尧,虞舜时期,《竹书纪年》记载,尧舜禹即位居于平阳,历史上的平阳即今天山西襄汾地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大批墓葬发现为揭开这段传说的历史之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陶寺遗址位于今天山西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约2000米,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是我过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陶寺遗址也是我过目前已知黄河中游地区唯一一处古城址与古墓地并存,并能完整地反映出尧舜禹时期历史面貌的遗址。陶寺墓地已经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别。陶寺墓地为我们研究陶寺文化的墓葬习俗,社会性质,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它所具备的文明因素,让我们隐隐看到了文明曙光的升起。中国近代考古圣地的风采安阳殷墟墓地

一说起甲骨文,大家自然想起安阳,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埋葬着数不清的地下宝藏。自盘庚迁殷到纣王之灭,“凡二百七十三年”,这里一直是商的都城。在这里雷击发觉的大小墓葬数以千计,集中的墓区达18个之多,墓主人的身份从至高无上的商王到一无所有的奴隶,出土物从举世无双的重达1700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到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的玉质小兔,深刻揭示出奴隶社会的实质。殷墟墓葬共分为大、中、小三类。在商代,埋葬制度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制度是商代政治与宗教制度的核心,是贵族奴隶主区别等级名分,处理内部关系的依据和准则。我们根据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的差异可以看出,商代晚期有着相当严重的等级分化。根据殷墟的墓葬布局和出土青铜铭文推断,商代实行聚族而葬的制度,揭示了商代社会存在着原始氏族制度的遗留,这是当时社会某中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反映。灿烂的东方青铜文明--山东青州苏埠屯墓地

苏埠屯墓地位于今天的山东青州市(原益都县)东北20里的苏埠屯村东埠岭上,早在1931年该地就零星出土青铜器。由于苏埠屯墓地已遭盗掘,青铜器组合我们尚难知晓,但从目前保存完整的墓看,当时重型墓葬的青铜器基本组合是鼎、觚、爵。青州苏埠屯是山东一处重要的商代墓地,从墓葬形制埋葬制度、随葬品组合与风格来看,苏埠屯目的的年代应从殷墟文化三期到四期。根据出土铭文内容和文献记载,有学者推断这是“亚醜”国的故地,属于商的方国。也有学者认为苏埠屯墓地是“薄姑”氏国君陵寝,食欲亚醜族的文化,而墓地很可能就是薄姑氏的君长。也有学者推断它是夏代斛灌国的墓地。“周礼”的典范——上村岭虢国墓地

虢国是西周时期重要的封国,据文献所载和学者的研究,西周时期存在东、西两个虢国,而三门峡虢国源于西虢的东迁,公元前665年灭于晋。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郊会兴镇上村岭一带,发现于1956年,是一处两周之际的大型墓地,整个墓地南北长590、东西宽550米,占地32.45万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