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第1页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第2页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第3页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第4页
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释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从船上到岸上再到鹿门山中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请同学们选取一个意象来讨论,说说这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①山寺黄昏的钟。清净、钟声绵长,山寺更是精神的向往、黄昏时节更是引人思绪。②月开烟树——明朗冷清

③岩扉松径(幽静冷清孤寂)——清幽冷寂

④渡头争渡(热闹嘈杂,充满生活气息)——喧哗嘈杂

2、展开联想,说说山中是什么样的景象?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请用“山中有____;江边有___”的句式来回答。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5、江边有……江边景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作者是怎样通过意象的组合表达这种情绪的?请结合其余三联的诗句分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沉缓的钟声——

嘈杂的人声对比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同是乘舟,两个方向归宿不同,心境不同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小结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诗风清新恬淡,精美雅致。解题积雨

辋川庄

指连日阴雨,点出创作时的天气。王维晚年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点明了创作的地点。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1、感知朗读,把握节奏浅读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连雨季节,天阴地湿,幽静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勤劳的农妇蒸藜炊黍,送给在村东田地辛勤耕耘的田夫。

广漠无际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啼鸣。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晚谢;在松下采摘露葵,留着清斋素食。我已和村里的人相处得很融洽,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我了。农家生活自然景色幽居生活与世无争乐美静空2、检查预习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诗人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迟思考一:你认为首联中最传神的是哪些字?此字妙在何处?思考探究二(品读)(1)、“好诗一半画”,品读诗句,你认为能够体现“诗中有画”特色的是哪些诗句?(2)、你是如何来欣赏本首诗歌中的“画面美”的?(提示: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3)、这幅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衬静)物象组合方式诗中有画色彩对比白鹭、黄鹂漠漠水田、阴阴夏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层次感、立体感)飞、啭漠漠、阴阴远近、高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鹭黄鹂水田夏木朝槿:松:露葵:诗人在山中过着怎样的生活?四季长青,喻高洁的人品一种经历风霜的野菜,喻经历风霜的自己落叶灌木,喻事物短暂生活清幽孤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思考三:此联中几个意象有什么含义?颈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连用两典,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写诗人宁静淡泊自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离尘脱俗的心态。思考四:尾联运用什么写法?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用典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