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_第3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_第4页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才女愁心《李清照词两首》千古才女李清照,万古愁心李易安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自然景物,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如闺中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婚后代表作《醉花阴》《一剪梅》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目标1.赏析李清照闺中、婚后、晚年的代表作,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2.鉴赏诗歌塑造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理解词人深沉含蓄的思想情感。3.探究作者的人生境遇和心境情感、写作风格的关系。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思想意识,及对挫折的正确认识。美读——把握诗歌基调

朗读《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读出停顿、重音和节奏。轻快舒缓

低沉赏读——鉴赏词人形象

这三首词分别写出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个性情感),是怎样表现的?结合词作的形象和语言,及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如梦令》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形象。《醉花阴》瑞脑、金兽、玉枕、纱橱:东篱把酒: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贵族少妇的相思闲愁《声声慢》《声声慢》书写了几重愁情?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茫然若失形影相吊惨痛悲苦《声声慢》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乍暖还寒”——“淡酒”──

“急风”──

“旧时雁”──“落花”──“守着窗儿”——“雨打梧桐”──

饱受家国离散,死别之痛的词人忧国伤己,怀旧悼亡的深沉悲慨(家国万古愁)寒暖不定之可伤以酒驱寒之可伤晓风逼人之可伤物是人非之可伤花落流年之可伤长夜难捱之可伤相思不得之可伤悟读——探究生活境遇、心境情感与词风的关系合作探究:这三首词作在思想情感、艺术手法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李清照的人生境遇出身名门,家学渊源贵族联姻,琴瑟和谐靖康国难,颠沛流离晚景凄凉,悄然辞世南渡后南渡前少女贵妇嫠妇歌咏自然,表现作者天真活泼的个性和关心美好事物的高雅志趣。写闺情生活,抒离情别绪,表现伉俪之情和惜花伤春的忧愁之感将自身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痛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感愤时事,怀念家国的情思时常流露在幽深意境和悲苦情调之中清新明快深婉富丽深沉蕴藉境遇、情感与词风境遇、情感与词风

文章憎命达,悲愤出诗人生活境遇的巨大变化促成了李清照作为婉约词宗的成长和成熟:南渡后,她的词作的内容扩大,突破了小儿女的山水情怀,相思离愁,对个人命运情感的表现与对时代家国的关注紧密结合;在艺术手法上,擅长格律和艺术技巧的李清照用语更加平实,情感愈加深沉蕴藉。迁移——提升能力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写出了词人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画面和心境,试着知人论世,理解赏析。

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对自己一生境遇和心境做了形象概括与总结。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身名门,秉承家学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李清照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贵族联姻,琴瑟和谐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从1105年到1126年,受“元佑党争”牵连,夫妻俩大多数时间隐居乡间,赵明诚偶有出仕。但二人志趣相投,共同进行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生活宁静,幸福和谐。靖康国难,颠沛流离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南侵,俘获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追随朝廷南下。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十八日,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卒于建康。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又遭不幸。晚景凄凉、悄然辞世1134年十月,在金华期间,李清照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