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综合练(一)_第1页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综合练(一)_第2页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综合练(一)_第3页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综合练(一)_第4页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综合练(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综合训练(一)论述类文章阅读1234

(用时:25分钟满分: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566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123456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123456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123456哲学、文学等等。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1234561.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

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

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

育体制之中。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123456解析答案解析“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不准确,原文是“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原文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这一点指“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而不是“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答案D123456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

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

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

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

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123456解析答案解析“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不正确。根据原文,我国是“一定程度上”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答案C12345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因此,随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但遗憾的是,自近代

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C.“五经”“四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但

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

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123456解析答案解析“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元典”,“五经”“四书”只是其中的代表。答案

C123456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123456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123456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123456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123456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7月15日14版,有删改)123456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

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

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

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D.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

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123456解析答案解析偷换概念。原文是“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主要”一词说明人类除了经历过这三种文明类型外,还经历过其他文明类型。答案A123456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

境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

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

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

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123456解析答案解析该项对“生命意味的美”和“生态意味的美”理解和分析恰好与原文第四段中“第三”内容意思相反。答案D123456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

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