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产品简介_第1页
常用产品简介_第2页
常用产品简介_第3页
常用产品简介_第4页
常用产品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雷达产品简介常用雷达产品分类1、基数据:基本反射率R;径向速度V;谱宽W。2、物理量产品:由基数据转化成气象物理量,并制成图像产品。强度产品-CR、ET、OHP、HP、RCS、VIL、STP;速度产品-VWP;CS。3、识别产品:HI;TVS;STI;M。CR产品表示在一个体积扫描中,将常定仰角方位扫描中发现的最大反射率因子投影到极坐标格点上的产品。即对所有位于单位柱体中的回波强度值进行比较,挑选出最大的回波强度,从而得到最大回波强度图。1、组合反射率因子CRCR产品的显示CR特点:1.显示出整个可探测空间的最大反射率因子分布;2.与反射率因子比,有助于探测风暴结构和强度等。CR产品的优点有助于快速查看最大回波强度的分布。因为有些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其初始回波可能出现在中空,该产品可以有效监测这类强对流天气。在冰雹区域,对流层中部可能存在水分积累的CR大值区,该产品可作为冰雹监测的工具之一。R和CR对比CR的大值区范围增大,最大值也变高。CR产品应用注意注意:近距离处地物回波的干扰,以免把地物回波误认为最大回波强度。在远距离处,最低仰角获取的数据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有可能探测不到真正的最大回波。2、ET(EchoTops)产品应用:1、迅速探测强对流回波发展的高度和位置。2、有助于将非降水回波从实际风暴中区分出来。3、有助于识别风暴结构特征:倾斜结构等。ET显示回波强度大于等于某一阈值的回波高度值分布图。通常定义回波强度≥18dBz回波所在高度。ET是识别危险天气,分析天气强弱变化的重要参数。通常回波顶高越高,对流发展的高度越高,降水越强。

获取:应用体扫的三维数据,选择回波阈值,根据测高公式,在一定底面积的垂直柱体中,自上而下地搜索选定阈值所在高度,得到回波顶高分布图,单位为km。回波顶定义为高反射率核上空18.3dBZ回波的高度。 回波顶算法估记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18.3dBZ所在的高度,然后将RDA的MSL高度加到回波顶高度里。该产品的分辨率为4kmx4km,显示范围230公里。说明:1、强度阈值一般与探测地点,季节和云的类别密切相关,可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需要择定。调整强度阈值可以校正真实回波顶高。一般估计云顶高度阈值:5dBz,降水层顶:18dBz,强回波顶:30dBz。2、在雷达附近,大于最大探测仰角的回波空白区,探测不到回波顶高,而且雷达也探测不到太薄的云层。3、回波顶高和底高并不一定就是云的顶高和底高。垂直柱体的底面可以为1×1km,2×2km和4×4km。ET产品说明ET(EchoTop)通常把强度≥18.3dBz回波所在高度定义为回波顶高。不足:1.产品网格点间常出现环形阶梯状不连续现象。2.对于发展较高的强风暴较难探测到回波顶高。3.雷达旁瓣回波,可能导致过高估计回波顶高。4.距雷达近距离处,受最高仰角的限制可能低估回波顶高。回波顶高与降水的关系回波顶高与降水成正相关,降水较强时,回波顶伸展的高度也比较高,回波顶高度降低,则预示降水的减弱。2、ET(EchoTops)3、VIL(垂直累积含水量)VIL:假定所有反射率因子R都是由液态水滴引起的,将R转化成等价的液态降水值。反映降水云体中液态含水总量,是判断强降水及降水潜力的有效工具,比如:暴雨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垂直累积含水量VIL应用VIL是判别暴雨、暴雪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工具。VIL的高值中心区与降水中心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VIL值越大,强回波伸展的高度越高,空中液态水含量也越多,降水的潜力越大,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大。1、能确定大多数强风暴的位置;2、一旦临界值被确定,可用于辨别带有大风暴的冰雹,因为冰雹单体能导致很强的VIL,所以VIL有助于识别较大的冰雹单体和超级单体风暴。3、快速减弱的VIL值与破坏性大风的开始有关。VIL局限性局限性:①VIL经常会有偏差。体积扫描时往往探测不到回波顶,使VIL值估计过低。较远距离处,最低仰角的云底层已经较高,回波底与回波顶之间的厚度小于距离较近处的厚度,将导致VIL值过低。②对于强烈倾斜的对流降水云体或快速移动的降水云体,由于雷达探测高、低仰角的时间差,可能使VIL值可能低于真实的VIL值。③探测层状云降水时存在零度层亮带,VIL值将存在明显误差。VIL的应用4、1小时雨量累积(OHP)OHP产品是在雨强产品的基础上,计算雷达探测区域内1小时的雨量分布,并显示该时段内整个探测区域的降水总量(单位:mm,表示降水区域面积上平均降水的厚度)。1小时累积降水(OHP)OHP是天气雷达估算到当前时间为止的1小时连续累积降水量,可以用来确定可能的降水强度,以及导致的地质灾害和局部洪涝等。1小时累积降水量注意:由于不适当的Z-R关系,电磁波的非正常传播,雷达天线等引起的衰减,都会引起雷达时段累积雨量OHP的误差。用地面雨量观测值校正相应雷达估测值是十分必要的,且是业务上可行的方法。

5、THP(3小时累积降水)THP是跟当前时间最近的一个整点为止的3个小时累积,每个整点更新一次。6、STP(风暴总降水量)6、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在径向速度产品基础上,获得的以雷达站为中心,不同高度上平均风向和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垂直廓线。再应用连续时间的体扫资料,即可得到平均风向和风速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的剖面图。通常只有大面积降水情况下才能得到比较完整的风廓线图,否则为ND。垂直风廓线VWP与天气图风廓线图相似,但时间分辨率高,可用来识别高空切变,冷暖平流,及其风随时间变化的情况。8、合成切变(CS)合成切变是速度径向切变和方位切变合成的一种风切变产品,反映了大气流场的不均匀。该产品可识别速度在径向和方位向上均有切变的天气现象,如:阵风锋、风切变线,辐散辐合性的气旋或反气旋等。可以依照合成切变产品的演变提前发布地面大风的预警警报。二、多普勒雷达的识别产品定义:指由雷达获取的基数据产品,根据各类中小尺度的天气学结构模型,分析处理后得到的各类灾害性天气的自动识别产品。包括以下类:

(1)中尺度气旋;龙卷涡旋;(2)阵风锋;下击暴流;(3)风暴;冰雹自动识别等;(4)风暴自动识别、跟踪、预报和预报检验。1、冰雹自动识别(HI)冰雹指数(hailindex)是对每个风暴单体给出降冰雹的概率,降大冰雹的概率和预期的最大冰雹尺寸,并以相应的图形显示出来。冰雹概率:POH,小的绿色三角强冰雹概率:POSH,较大的绿色三角。冰雹概率(POH)b)强冰雹(直径大于3/4英寸)概率(POSH)C)最大预期的冰雹尺寸(MEHS)

最小显示临界值<=POH<填充的临界值

POH>=填充的临界值以及POSH<最小POSH显示临界值

最小显示临界值<=POSH<填充的临界值

POSH

>填充的临界值

冰雹指数(HI)冰雹指数(HI)2、暴雨自动识别先根据雷达资料求出雨强值,再根据雨强大小及分布面积来确定是否有暴雨,按照一定的算法自动探测是否有暴雨产生。风暴自动识别、跟踪产品(STI)风暴跟踪信息产品(Stormtrackinginformation)利用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对风暴进行实时地自动识别、跟踪、结构分析和临近预报。风暴的识别基于某个连续区域的体积和雷达反射率大于给定的体积阈值和反射率阈值,用矩心跟踪法匹配相邻两时刻的风暴,对风暴的合并与分裂进行了处理,根据风暴在过去各个时刻的中心位置和体积,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外推来预报其在下一时刻的位置和面积。能较好地识别、跟踪和警戒对流性天气。3、阵风锋识别产品阵风锋:对流风暴中下沉气流到达低空在地面形成冷雷暴堆,并向四周流出。这种流出气流具有中层环境空气的水平动量,在低空可引发强风。阵风锋是出现在强风暴周围的一种强风切变,常造成局地风害。在强度图上表现为环绕强风暴回波的一条细长的弱回波带-“窄带回波”。阵风锋过境时通常无降水,是风暴前的晴空信息,是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形成的。阵风锋阵风锋

阵风锋一般发生在高度3km以下的地层大气中,其长度一般大于10km,它带来的最大的风切变值应大于每公里3m/s,其传播速度一般为5-10m/s。阵风锋的特征阵风锋窄带回波3、中尺度气旋识别(M)M产品是根据对应数据文件的速度产品,并对速度资料进行预处理,按照一定的算法自动识别是否有中尺度气旋产生。符号:黄色的圆圈4、龙卷涡旋自动识别(TVS)龙卷涡旋一般在较强中尺度气旋中产生,尺度较中尺度气旋小(几百米-1公里),破坏力极大,具有较大风速和较大方位切变。对于龙卷涡旋,一般是在中尺度气旋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